最近,闺蜜发现女儿晓雅的行为有些反常。
以往活泼开朗的她,现在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带着一丝忧郁。
闺蜜再三询问,晓雅才轻声问妈妈,她是不是很差劲?
闺蜜心里一紧,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这么说。
深入沟通后,闺蜜才知道:
原来,三年级分班后,晓雅在班里交了一个新朋友娜玲。
起初,晓雅很高兴,觉得找到了谈得来的朋友。
但渐渐地,玲娜开始频繁地贬低她,说她画画不如自己,学习也不够好,甚至威胁她如果不按自己的意思做,就不跟她好了。
闺蜜听后,心如刀绞。
她意识到,女儿正在经历一种“隐形霸凌”。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像锋利的刀片,一点点割裂着女儿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与朋友的交往,这个过程不仅仅包含纯真与欢乐,还有一种常被忽略的阴影,那就是毒朋友的隐形欺凌。
他们施加的伤害方式,不会显露于肢体冲突,而是潜藏于言辞间,貌似只是不经意的几句调侃,实则如同暗箭般深深扎进孩子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美国心理学家艾琳伦纳德博士指出“毒朋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
总有办法让人感到自卑、焦虑、不舒服,从而侵蚀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损害他的心理健康。
毒朋友的危害无孔不入,对孩子的伤害隐匿又持久。
1.怂恿你去做危险的事情
还记得三个女孩在天台玩“死亡游戏”的新闻吗?
一个年纪稍大的蓝衣女孩带着两个大约七八岁的女童,爬上了高楼楼顶的露天天台,并翻过天台的栏杆。
她们站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天台边缘,玩起了极其危险的游戏。
蓝衣女孩自己站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双手紧抓栏杆,而另外两个女童则站在天台最危险的地方,甚至相互搀扶着往天台边缘后移。
视频中还出现了怂恿声“松手,跳一下”。
在这个事件中,蓝衣女孩可以被视为两个小女孩的“毒朋友”。
她不仅自己缺乏安全意识,还怂恿年龄更小的孩子参与这种极其危险的游戏。
这完全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
孩子,如果你的朋友使用这样的话术怂恿你做危险的事,你一定要拒绝。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是好朋友,你不会不给我面子吧。”
“大家都在这么做,你不用担心。”
“你胆子太小了,这样怎么行?要勇敢点!”
这些话语听起来可能极具诱惑力,但实际上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警惕那些总是试图说服你冒险的人。
他们是毒朋友,不值得交往。
真正的朋友会关心并保护你的安全,而不是怂恿你去做危险的事。
看过网友@梦灵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事。
梦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在学校里有一个“好朋友”李丽。
然而,李丽却经常对梦灵的言行进行否定和打击。
每当梦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时,李丽总是用轻蔑的语气说:
“你的想法太幼稚了,根本就不切实际。”
“你看看你,连这个都做不好,真是没用。”
这些话让梦灵感到十分沮丧和自卑。
渐渐地,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不敢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李丽这种常常否定、打击朋友的行为,正是毒朋友的一种体现。
他们可能会使用以下一些具有伤害性和贬低性的话语:
“你根本就做不到,别白费力气了。”
“你看看你,再看看别人,真是差远了。”
这些话语不长,但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攻击性,会对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你的选择和努力,给予你鼓励和支持,而不是不断地否定和打击你。
因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样的毒朋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
3.用威胁的方式来控制你
我的表弟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他在篮球场上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林杰。
表弟以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每当表弟想要和其他朋友一起玩篮球时,林杰就会威胁他说:
“如果你敢和他们一起玩,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表弟害怕失去林杰这个“朋友”,只好乖乖听从他的安排。
表弟多了一个“朋友”,却失去了很多快乐和自由。
孩子,这种用威胁的方式来控制朋友的行为,正是毒朋友的一种手段。
毒朋友还可能会说:
“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会……”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无论遇到毒朋友的哪种威胁,你都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及时寻求家人、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交友三原则,请务必告诉孩子
1.不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去讨好不属于你的圈子
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上学时,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接纳和喜欢,他总是不断迎合他们的喜好,甚至牺牲自己的兴趣和意愿。
有一次,他明明不喜欢参与一个游戏,但因为其他同学都喜欢,他便勉强自己参加。
然而,因为他玩得不熟练,拖了团队的后腿,遭到同学的嫌弃,谁都不愿意和他一组。
他感到更加孤独和失落。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
“不要因为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最终你会发现,牺牲自尊换来的东西,一点都不值得。”
孩子,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而疏远你,因此你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友谊。
2.被讨厌无需悲,与相互喜欢的人交朋友
邻居家的哥哥性格独特,喜欢研究各种昆虫,这样的爱好让他显得有些“另类”。
不少孩子常常因为他的特殊爱好而嘲笑他,甚至讨厌他。
然而,哥哥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
他在学校里找到另外一个对昆虫感兴趣的校友。
闲暇时间他俩会约好去寻找昆虫,分享彼此的新发现。
尽管他俩并不受大部分同学欢迎,但在这段珍贵的友谊中,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还有一句话:“真正的自由,是有被讨厌的勇气。”
孩子,被讨厌也无需悲伤,你要敢于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疏远,坚持与真正喜欢自己的朋友交往。
你会收获更加真挚和深厚的友谊,人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3.朋友无需多,真朋友两三个足矣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人公阿甘天生智力低下,身体也有缺陷,同龄的孩子嘲笑、戏弄他。
好在他拥有两段真挚的友谊。
小时候,珍妮成为了他第一个朋友,她不仅主动和阿甘一起玩耍,还在他受欺负时给予鼓励。
成年后,珍妮依旧关心阿甘,即便自己身处困境,也始终牵挂着他。
阿甘与布巴在军队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更是令人动容,他们约定战后一起捕虾。
虽然布巴在战争中牺牲,但阿甘始终铭记这份友情。
退役后他独自前往布巴的家乡,完成他们的约定。
阿甘朋友不多,但珍妮和布巴是他的真朋友,都是能够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
他们给予阿甘的温暖和支持,成为了他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孩子,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因此,无需追求过多的朋友,只要有几个能够彼此理解、支持和陪伴的真朋友,就已经足够。
英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鲁道夫·谢弗说:
“同伴友谊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有些时候甚至会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交流,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有时候一些新的想法、观念或者行为方式,就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传播开来的。
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又非常深远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但是得告知孩子远离危害身心健康的“毒朋友”,假友谊的小船就应该说翻就翻。
在孩子交朋友这个方面,何妨做“势利”的父母。
与父母们共勉。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幼儿园“隐形霸凌”天天发生,孩子每天都在经历,家长却毫不知情
幼儿园“隐形霸凌”天天发生,孩子每天都在经历
家长却毫不知情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们面临的第一次分别,这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本人,其实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从孩子的角度看,两三岁的他们不仅生活自理能力还不成熟,而且有些发育比较迟缓的孩子,语言表达也很欠缺,此外,让他们和老师以虚悄及其他孩子相处也会充满问题。 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问题就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适应不了,也更害怕孩子会被其他孩子霸凌欺负,这不仅会让孩子的自信、尊严,以及社交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然啦,随着现代家长的 育儿 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发育也比以前好很多,因此在学校,“传统霸凌”的现象也随之减少。 但是你知道,其实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也经常为一些“隐形的霸凌”所困扰。
前不久,就听楼下的宝妈说,他家晨晨要办理转园,原因就是孩子突然变得很抗拒去幼儿园,甚至完全不想去。 每天送园,孩子都会大哭大闹一场。 晨晨妈起初还以为是孩子有分离焦虑,于是就换了家里其他人去送孩子,结果孩子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于是她就仔细的找人打听了一下。 这才知道孩子之所以不想去幼儿园,原来是在幼儿园“被霸凌”了。
原来啊,晨晨性格从小就很“慢”,上幼儿园后,也一直没有改变,尤其是在 体育 课上,每次跑步都会落在最后,结果老师就干脆取消了晨晨的跑步资格,让他每次都直接排在最后。 这样一来,晨晨的自信心就大受打击,再加上其他小朋友见老师这样安排,就开始嘲笑晨晨是小乌龟,天生跑不快。 久而久之,晨晨就开始厌学了。
知道事情真相的晨晨妈,一方面很心疼儿子,另一方面也觉得问题出在 体育 老师身上,于是就找到了对方进行了沟通,结果一段时间后,晨晨还是不想去,因为 体育 老师根本没有改变。 晨晨妈无奈,觉得这样下去对晨晨的身心发育太不利了,于是只能考虑让孩子转园。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霸凌事件中,几乎没有任何肢体和语言的暴力,但是这种隐形的排挤,却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更大,而对于家长来说,这种排挤也很难发现,毕竟孩子身上没伤没痛的。 下面这三种类似的“新型霸凌”在幼儿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家长们一定要提前知情,否则孩子只能苦不堪言了。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视频,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在班级联欢会的时候因为第一排听到的声音太大,就在同学表演的时候很自然的捂住了耳朵,结果这一举动就被野誉氏两个老师斥责为“没教养”、“不懂尊重别人”,接着还惩罚女孩坐到最后一排去,还一唱一和的让其他同学一起嘲讽女孩。 结果女孩就很受打击,整个视频里看上去既可怜又无助。 实在太让人心疼了。
而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其实并不少见。 很多老师对于孩子的一些缺点和不好的行为都会进行批评和教育,虽然老师的话可能是出于无意或者好心,但是却会让敏感的孩子在同学间变得举步维艰,被大家集体起哄。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特意暗示其他孩子对孩子进行嘲讽。 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像晨晨被霸凌就属于这一类,通常都是因为孩子的某些需求给老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阻碍或者麻烦,因此为了方便管理班级,顺畅的进行教学活动,作为老师只好无奈的选择刻意忽视个别同学,而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在班上越来越可有可无,让孩子沦为“隐形人”,慢慢的孩子就会讨厌学校,抗拒去上学了。
首先从外貌来说,孩子都是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好看的也有长得普通的,这些特征就很可能被别人抓住,从而给他们起外号。 比如叫胖乎乎的孩子“小胖子”。 或者给皮肤黑的孩子起外号叫“小黑”,其次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都不相同,也很容易因此被起外号,而所有这些外号都会让孩子尊严受辱,心灵受到打击,久而久之还会变得自卑起来。
以上这3种霸凌在幼儿园既隐蔽又猖獗,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不仅要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而且要从性格、心理、社交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会他们“反霸凌”。 下面这三件事,家长们一定要做到。
对于5岁以下的小朋友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是不太颂散好,有些孩子即便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也不懂主动的向家长倾诉。 那么作为家长,就要坚持每天和孩子进行沟通,多了解孩子对幼儿园、同学、老师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从而及时的了解孩子是否遭受了“校园霸凌”。
比起传统的校园霸凌,新型霸凌更多是一种心理折磨和打击,虽然身体不会受伤,但是伤害却可能更大,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提前培养好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通过读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教育。
妙妙姐在孩子们上学前,就买了一套《反霸凌启蒙绘本》,每天在睡觉前给孩子读里面的故事,教会他们快速分辨何谓霸凌,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
这套书一共八册,分别为《我不喜欢被嘲笑》,《我不喜欢被造谣》,《我不喜欢被排挤》,《我不喜欢东西被抢》,《我不喜欢被乱摸》,《我不喜欢被使唤》,《我不喜欢被推搡》,《我不喜欢被起绰号》。 每一本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一本都有一个单独的主角,全部是以故事的形式为孩子讲述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霸凌现象,教会孩子识别和处理,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霸凌能力。 家长们如果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反霸凌,就可以下单一套。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期见。
幼儿园的隐形欺凌行为正在悄然兴起,对孩子伤害大,家长不要忽视
婆婆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来后,我发现她额头上,居然有一个很明显的包。 这种包,看样子不太像她自己摔倒碰到的。 但看她情绪和往日并没什么不同。
但女儿从小班开始到至今中班,都是班长,从平时和她聊天的内容判断,她在学校有很多好朋友,和同学关系也很不错,再结合她要强开朗的性格,我判断她应该不至于会被人欺凌。
为了弄清她脸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我特地放下手边的工作,然后开始随意和她聊天,让她聊聊白天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情,目的是想套他的话,弄清她的伤从哪里来的。 结果,聊了半天,也没聊出结果。
旁敲侧击行不通,我只能正面直接问女儿。 但女儿一直跟我强调:自己白天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并且自己身为班长,不会和人闹矛盾,更没人会欺负自己。
晚上睡前阅读时,女儿自己选了本 《我不喜欢被推搡》 ,让我陪她一起阅读。 这本书主要是讲小主人公凯文,被同班同学乔伊推搡霸凌的事件。
期间,女儿突然打断我说,“妈妈,我们班王子然就很喜欢推我们班的女生,还喜欢扯女生的头发,特别是我们两个小班长。 中午时我给他发玩具,他嫌我发少了, 推了我一下,结果我没站稳,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 ……”。
原来如此!至此,女儿额头上有包的原因,终于弄清楚了。
她之所以刚开始一直跟我说,自己没有被人欺负或霸凌,是因为她没意识到被人推搡也是被霸凌的一种方式。 我又问她,为啥事后没告诉老师,她居然跟我说,那个春竖男生应该不是故意的,所以她就没跟老师说。
原来,孩子 有时在学校被人欺负或霸凌,没跟家长和老师说,不懂得保护自己,以寻求帮助,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自己遇到了霸凌。 又或许由于他们表达能力有限,有时他们也 不知道如何告诉家长或老师 。
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正确识别隐性霸凌?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我们需要教孩子识别在学校里有哪些常见霸凌行为。
那么,常见扒空大的校园霸凌行为到底有哪些呢?
被造谣中伤、被辱骂、被打、被起外号、被排挤、被推搡、被使唤、被乱摸等等,都属于霸凌行为。
此外,嘲笑其实也是一种比较隐性的霸凌行为,孩子受到嘲笑时,会感到难堪和自卑。
若孩子在幼儿园长期遭受霸凌,孩子没办法识别,长期以往,就会给孩子的身心 健康 造成伤害。 教孩子识别这些霸凌行为,孩子才懂得去反抗和保护自己。
如何教孩子远离“霸凌“行为,保护自己?
作为家长,不可能时刻跟在孩子身边,保护他。若孩子在幼儿园遭受到了霸凌,我们如何引导她保护自己呢?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也才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有限,直接说教,效果有限,即使像我家女儿,虽然她从小就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很好,但当她被同班同学霸凌时,她居然也没主动告诉老师或家长,甚至连她自己似乎都没觉察到。
幸亏我在读儿童霸凌教育绘本 中的《我不喜欢被推搡》这本书时,突然触发她想起类似的场景,让她主动说出来,否则我根本没办法弄清她额头上受伤的原因。
《儿童霸凌教育绘本》 这套书一共八册,通过八个小主人公八个故事,分别演绎了肢体霸凌、社交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身体侵害、财务霸凌、隐性霸凌、 情感 霸凌等八个常见的霸凌场景,让孩子们明白什么叫校园霸凌,并让孩子在自己遇到类似的霸凌行为时,能模仿书中小主人公的正确处理方法,正确寻求帮助,不再默默忍受,让自己免受伤害。
上幼儿园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集体环境生活,潜在的霸凌行为从来都不会少。 为了让我们心爱的宝贝免受伤害,家有0-6岁孩子的家长,赶紧入手一套 《亏纤儿童霸凌教育绘本》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吧。 49元8册,一本仅需6元, 眼看又要进入新学期了,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作为父母,自己才会安心。 我把链接方下面了,赶紧点击进去购买。
家长要知道的校园霸凌有哪些?你还不在意恶意绰号吗?
前段时间,在家里和亲戚的孩子们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其中有一真心话问题是:你最不喜欢听的外号是什么?一些孩子支支吾吾,但因为是真心话而且我答应保密之后,便告诉了我。 有些孩子的是臭虫,有些孩子的是根据名字改编的,比如王八蛋。 孩子们说起这些外号的时候,脸上闪过的是沮丧,是生气。
我小时候没有被起过外号,如今也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给同学起外号。 现在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心中觉得不是滋味。 孩子在学校被起外号,觉不是特例。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被起过外号,便觉得孩子被起外号也不是什么大事。 实际上,孩子在学校被起外号,我们家长必须要警惕,尤其是恶意绰号——校园欺凌的一种。
恶意绰号,隐形的校园欺凌,显性校园欺凌的帮凶绰号有两种,一种是善意的绰号,一种是恶意的绰号。 善意的绰号是友谊的象征,表示朋友之间彼此了解、关系深厚。 比如我与朋友之间会因为一个稍微胖一些一个稍微瘦一点,所以会叫对方胖子或者瘦子,听到彼此这样叫自己还会呵呵一乐,并不会生气。
恶意绰号也会根据人的身体特征、行为、事迹、性格、名字等来起,但起绰号的人言语之间带着不友好的语气和态度,如铅返轮嘲讽、鄙视、嘲笑、厌恶。 就像亲戚其中一个孩子和我说的那样:我一点都不喜欢别人叫我臭虫,我一点都不臭。 我明白,臭虫两字虽是简单文字,但同学言语之间的臭气已经有些不简单了。 那样的恶意绰号,给孩子带来不少的伤害,还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帮凶。
最典型的就是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这部电影中,易遥是同学们口中的赔钱货,这样带有贬低意味的绰号就体现了同学对她的不尊重、不友善。 也因为本身的不尊重和不友善,当关于她的谣言四起时,同学们就越肆意地践踏她的尊严。 如果她起初的绰号能被老师、家长重视,结局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如今,校园恶意绰号被归为校园隐形欺凌的一种。 去年广东省等省市出台了关于治理中小学生欺凌的实施办法,其中就有提到校园欺凌的分类,都将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的、侮辱其人格归位校园欺凌事件。 这些政策一出台,很多网友都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倾诉起自己被起绰号的伤心往事。 更有明确数据表明,这样的政策呼应了学生的需要。 依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都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问题。 还有一项调查表示,40%小学生经常性地遭遇语言。 依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都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问题。 还有一项调查表示,40%小学生经常性地遭遇语言暴力的伤害。 。 可见,恶意绰号不是个例,更不能因为普遍存在而忽视其所存在的伤害。
恶意绰号危害不小,孩子会一直在意他人给自己的绰号恶意绰号永远不是简单的玩笑,把绰号当孩子间世野的玩笑是家长们很容易犯的错误。 毕竟,恶意绰号这个玩笑有可能伤害孩子一辈子。
1、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我们大人被他人嘲讽、起外号的时候,心里都会过意不去,小孩子更是如此。 槐信自尊心可以使人自强不息,但自尊心受到伤害后,孩子会烦恼、愤怒、怨恨,严重便导致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报复心理极强。 有些孩子不想去上学,便是因为其自尊心和尊严受到伤害,不愿意再去与恶意绰号挑战。 有些孩子去上学,但成绩一落千丈,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卑不再自爱,觉得学习也没意义,更不想努力,甚至自杀。 有些孩子心生恨意,便开始报复殴打、杀害同学。 言语的伤害,别样的眼光,如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刀扎进孩子的心里那样疼,像小针扎进手指甲里那样痛。
2、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是来自父母,二是来自学校。 尤其当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孩子对孩子的认知主要就是来自学校了。 如果孩子受到恶意绰号的语言暴力,经常受到他人的嘲笑和鄙视,受到一群人的孤立,请问孩子会怎么想这个世界?如果这时候家长还说不要那么小气,老师选择模式,孩子会不仅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还会觉得这个世界不美好而是丑陋无比的。 带着这样的认知,孩子在以后成长路上有很大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3、使得孩子长时间谴责自我
《奇葩说》的选手之一席瑞小时候也被嘲笑过太娘,原因就是他在课间喜欢和女生跳皮筋。 他受不了同学们嘲笑,便向老师求助。 然而,老师只是淡淡地说:为什么他们不嘲笑别人,只嘲笑你呢?为什么你非要和那些女生一起跳皮筋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现在看来,跳皮筋并没有错。 但是直到现在,席瑞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他说:比起嘲笑,更令人痛苦和扭曲的,是多年以来他心中的自我谴责。 这样的自我谴责一样煎熬。 自我谴责不一定能督促孩子改变自己,甚至永远不能改变自己。 有心理学家说,长期的谴责只能够创造出伪善。 因为自我谴责,知道真实的自己不是理想的自己,孩子就试着去伪装,去表现出不是真实的自己。 接着孩子就在自己里面产生出一个分裂,就会有一张虚假的脸,不真实的人就产生了,变成了自我压抑、自卑,批判、紧张的人。
警惕孩子的外号,帮孩子解决恶意绰号的阴影孩子被取外号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孩子上学后生活逐渐以学校为主,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歌掌控会越来越少。 我们不可能亲手帮助孩子排除任何障碍,不可能帮孩子屏蔽恶意绰号和异样的眼光,但我们可以帮孩子解决恶意绰号的阴影。
1、了解孩子对恶意绰号的态度和情绪
恶意绰号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但负面都多种方面。 我们要了解孩子对此是沮丧还是愤怒还是自暴自弃,才能更好地对症用药,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情绪。 这就需要孩子在提起绰号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因为一般来说,孩子不常会说起在学校的糗事,当孩子说了可能就是在向我们求助。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绪,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回家后的行为,以及上学前的行为和表情,或者打电话向老师了解。 如果孩子出现异常,就要十分重视。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可以多与孩子聊聊在学校的生活,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比如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什么事情把你逗笑了;今天课间你和谁玩了;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2、告诉老师,与老师协商解决方案
情况严重一定要告诉老师,与老师积极沟通。 有时候可能一次沟通不行,需要多次沟通。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报警让警察处理。 家长不要自己出面去教训孩子的同学,容易使得孩子同学加强对孩子的报复行为。 家长在安抚孩子情绪的时候,也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老师不理解或是自己说明不清楚,父母也可以帮忙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来帮助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3、引导孩子积极、乐观面对恶意绰号
孩子被恶意绰号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 钱三强曾经的名字并不是这个,是初中同学给他起的。 因为钱三强在家排名老三,体育方面比较强。 钱三强的父亲听说了,就干脆把钱三强名字改成这个名字。
另外,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沉默应对。 因为孩子们喜欢开玩笑(孩子不知轻重),当他们看到被起外号的人不理会就没有兴致,久而久之便不再起外号。 这个沉默应对,是冷静,不是生闷气。 这就需要我们在家引导孩子乐观面对。 比如嗯哼和爸爸讲起自己外号肚脐眼的时候,爸爸并不是不理会,而是说我小时候也被叫肚脐眼,嗯哼知道了是同学们因为自己的姓才这么叫自己,瞬间解开心结了。
最后一点,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去克服自己的优点,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方法克服。 不管是天生缺陷,还是后天缺点,克服都是心态上的胜利。 心态胜利了,恶意绰号的影响就减少了。
我们都知道校园欺凌并不是小事,但往往却没有防备意识。 一是家长没有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情绪以及原因,二是家长缺少教育孩子反欺凌的意识,三是家长缺少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的意识。 教育的确不简单,但也不能为此而松懈。 即使校园欺凌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多了解陪伴孩子,少些抱怨和说教,我们必能及时帮助孩子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