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新能源领域再迎来重磅文件!

据悉,为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

《通知》有何指导意义?如何看待近两年来,新能源板块的表现?有哪些领域投资机会可以挖掘?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四位公募投研人士,分别为: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首席ESG官、基金经理 崔宸龙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 郭晓林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 谢屹

鹏扬基金股票行业研究员 王哲‍

这些投研人士认为,《通知》明确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消除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后消纳能力的担忧,为行业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行业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的标志。

他们还表示,经历了近年来的下跌,新能源板块整体处于低位,后续伴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出现,预计新能源板块会迎来一波修复,其中特高压、配网、虚拟电厂、绿电等投资机会被看好,不过投资者也要注意产业链产能消化、竞争加剧等风险。

《通知》将助力新能源的整体消纳

中国基金报记者:国家能源局印发了上述《通知》,有何指导意义?

崔宸龙: 上述《通知》最大的作用是明确了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今年来伴随着国内风电、光伏的大幅增长,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日渐重要。《通知》的发布,从更高的层面有了进一步的框架指导,消除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后消纳能力的担忧,为行业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郭晓林: 《通知》明确要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对如何加快新能源消纳、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对完善新能源利用率管理机制、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谢屹: 这代表了行业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的标志。过去10年,新能源尤其像发电侧的风能,光能,储能以及需求端的动力电池等都经历了从零开始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这是处于典型的由导入到成长期的阶段。大部分行业在这一阶段都会出现产能大幅扩张,新进入者迅速增加,竞争环境快速恶化和阶段性过剩的情况,此后行业会自然出清,步入成熟发展阶段。

但完全按照市场自由的力量出清,其时间通常会较长,调整幅度也会超出正常范围。而目前的通知实际上是为这一调整做了“保驾护航”,首先保证了过剩领域不再进行大量无效投资,限制泡沫的发酵,同时也降低了未来的下行幅度。

王哲: 近两年,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超过11亿千瓦,同比增长约38%,消纳需求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是给行业注入一剂强心剂。目前,我国新能源消纳手段相对丰富,但许多消纳能力的建设速度尚无法匹配新能源发展速度,消纳能力的建设规模也赶不上新能源建设规模,因此,亟需各方大力配合,将许多工作落到实处,方可挖潜出消纳空间。

例如,过去两年,我国电网建设偏慢,2022年和2023年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增速分别为2.0%和5.4%,慢于电源基建投资增速,火电三改联动进度偏慢等。本次《通知》的出台,较好的为行业指明了道路,凝聚了共识,加快了发展,预计将有助于新能源的整体消纳。

关注特高压、配网、

虚拟电厂、绿电等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通知》提出4项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四是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其中,有哪些领域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崔宸龙: 从投资角度来看,未来为了解决新能源的消纳,确保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首先是要对电网进行全面升级,因为电网需要解决国内新能源发电“时空”不匹配的痛点。从空间上看,目前国内新能源资源较好的区域主要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距离国内用电量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较远,因此特高压的建设必不可少。特高压需要负责将西部的能源输送到东部,解决发电、用电“时空”不匹配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因为风电、光伏的发电功率曲线不稳定,因此其他电源不断配合调整输出功率,来改善电网整体的功率平衡,一方面需要改造更多的火电灵活性机组,承担更多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储能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无论是锂电等电化学储能,还是抽水储能等,都能够进一步增强电网整体的稳定性和可调节性。最后是在靠近用户终端的配电网方面,也需要新的智能化的升级,例如终端用户智能电表的普及等。

谢屹: 我们认为这些任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同时也覆盖了比较多的投资方向。例如,其中的“系统调节能力的提升”会对现有的电网提出更高的智能化要求,这可能会给相应的工业控制,电网设备等领域带来需求。而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的建设”可能涉及发电侧端与储能设备相关的资本开支以及电站建设。在第三点中提到的“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则可能代表着更多调度软件,与配置算法相关的服务商可能会具备一定的机会。我们相信,随着通知措施的逐步落地,大概率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得以涌现。

王哲: 一是电网设备方向,目前电网投资正在加速,2024年1-4月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4.9%,显著高于往年水平,《通知》也体现出具体的项目规模正在增加,同时近两年国网招标趋势良好,预计将有助于电网设备板块景气向好;

二是灵活性资源,《通知》明确提出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而系统调节能力与系统灵活性资源的体量息息相关,这包括火电三改、大储与工商业储能、抽水蓄能建设、电解水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及微电网等;

三是电网数智化方向,《通知》明确提出要发挥电网的平台作用,而平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智能化的能源调控系统,这里面包括电网的基础算力和通信网络建设、调度系统的全面升级、智能控制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电网AI大模型及相关人工智能的深度实践。

郭晓林: 以上4个重点任务均围绕新能源消纳和高质量发展展开,每个细分领域均带来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方向,均有相应的投资机会。基于以上重点任务,我们认为特高压、配网、虚拟电厂、绿电均有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近两年调整只是行业发展中的短期波动

未来行业景气依旧明确

中国基金报记者:《通知》发布后,当天新能源板块逆势大涨。自从2022年8月以来,新能源板块就一路调整,持续下探。如何看待近两年来,新能源板块的表现?

崔宸龙: 新能源板块近两年受到了行业大幅扩产带来的负面压力,但是伴随着全产业链的价格下降,行业扩产进度暂缓,而需求端则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我们预计行业在不久的未来,供需关系会逐步恢复正常。过去一段时间的板块的回调是对行业供需格局变化的反应。

王哲: 近两年来,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矛盾引发的产业链价格下跌、海外贸易限制与关税等,但国家依然坚定不移地走能源转型的道路,我国新能源的体量依然将维持较快增长。

同时,从全球范围看,总书记提出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因此过去两年的调整我们认为只是行业发展中的短期波动,未来行业景气依旧明确。

谢屹: 股票的表现其实是和基本面较为契合的。过去几年新能源相关产能在各地都有“上马”,竞争格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产能阶段性也超过了需求的增长,这使得相应的产业链环节处于消纳产能的状态,这也影响到了上游相关的资源品。同时,股票层面的下跌还由于再前一个阶段(2020年—2021年)较大的上涨幅度,其中估值的上升,隐含了对未来年度乐观的预期。而在进入2022年前后,现实的情况让预期有所改变,自然会出现估值回落的情况,这也使得较大一部分的股票价格出现下跌。

郭晓林: 新能源板块过去两年下跌较多,主要是因为产业增速下降以及供给过剩带来业绩和估值下行压力。

新能源板块估值整体处于低位

板块将迎来较好的布局机会 ‍ ‍ ‍ ‍

中国基金报记者:经过近几年的调整,目前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情况如何?对接下来新能源板块后市怎么看?目前是入场的好时机吗?

崔宸龙: 经历了近年来的下跌,新能源板块整体处于低位,后续伴随着需求的持续增长,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出现,我们预计新能源板块会迎来一波修复。如果后续供给能够不再过快增长,供需关系不断改善,行业新技术持续升级,那么新能源行业还将迎来持续的增长。当前我们认为新能源板块仍处在投资的左侧布局时点。

王哲: 目前,龙头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市场悲观预期释放比较充分,随着供给逐渐出清恢复供需平衡,未来龙头公司的股价与估值预计将回到合理水平。

具体看,光伏方面:主链价格盈利基本见底,供给出清加速信号增多,后续供需拐点值得期待;大辅材受益于需求增长,量利趋势依然良好;逆变器Q2边际改善最为积极;加之前期板块的压制因素,包括产业链价格、财报业绩、美贸易壁垒等,正在淡化或消除,故坚定看好光伏板块当前的底部反转机会。

风电方面:2024年国内海风装机规模有望实现恢复式高增长,同时深远海、出海将打开行业中长期成长空间。储能方面:国内装机景气度仍然较高,电改带来的商业模式改善有望带动盈利预期修复;海外方面订单、出货有望积极修复,美国储能在存量新能源中的渗透率依然偏低,另外,南美、中东、澳洲、欧洲等新兴市场大储进入上量阶段,欧洲户储在2024H1有望完成库存消化。

谢屹: 行业目前已经处于较高的性价比状态。盈利增长也处于低位,未来周期上升,会对行业的基本面具有一定的支撑。同时,随着通知的落实,供给端的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果需求得以恢复,那么行业和股价大概率都会有所表现。

郭晓林: 当前新能源板块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产业链盈利水平修复,板块将迎来较好的布局机会。

关注海外需求、产业链产能消化、

竞争加剧等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双碳”目标和节能降碳方案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高速成长期。后续还有哪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崔宸龙: 不确定性首先来自海外需求的持续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海外出口占比较高,那么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海外需求的保障则十分重要,如果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则海外需求可能面临下滑风险。

另外,风险因素还来自行业技术层面,如果新能源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技术升级,那么不能跟上产业升级的企业也将面临技术淘汰,在投资层面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王哲: 一是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现货市场与保障项目效益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预计也将有相关政策保障入市过渡期的平稳发展;二是二三线过剩产能的出清速度决定了新能源产业链利润的修复进度和程度;三是国际贸易政策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值得关注。

谢屹: 供给端的风险已基本得以释放,而需求端的增长可能会成为一个风险点,尤其是海外的需求。因为国内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的龙头企业,在全球的市占率均位于前列。如果出现外部需求的降低,例如近期美国众议院对某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提议,或者欧洲推迟远期汽车电动化率的目标,这可能都会影响到行业的总需求。

郭晓林: 重点关注产业链产能消化、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8694.html
70系列影像旗舰618选购攻略 捕捉每个精彩瞬间 华为Pur
12岁儿子高情商回答爸妈掉河里先救谁的难题 孙俪分享母亲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