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
高等教育阶段
(一)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提高奖励标准。 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
(二)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
(三)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
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将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
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四)增加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 从2024年起,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4.5万名增加到9万名,其中:硕士生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由1万名增加到2万名。
(五)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支持标准。
从2025年起,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央财政支持标准, 其中:硕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博士生由每生每年10000元提高到12000元。
中央高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奖励标准(可分档设定奖励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最高不超过硕士生每生每年20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30000元。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向拔尖创 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向学术型研究生倾斜。
央视新闻
高中阶段
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 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中等职业学校
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六盘山区等11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南疆四地州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200—35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央视新闻
为什么景区的商品都比外面的贵而且翻倍?是默许吗
为什么景区的商品都比外面的贵而且翻倍?是默许吗景区物价贵,游客骂商户。 实际是骂错了对象!真正该骂的是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收商户各种费用畸高,这些成本是转嫁到游客身上的!当地政府和商户都没大算长期经营,骗一天是一天,景区远的说都是国家的,倒闭去球!搂钱少数人搂!倒闭全民担!谢邀。 因为:1、激中经营所需的费用也高(场地租金,景区管理费,服务费……)2、封闭小环境,形成了区域一致的价格体系,消费者别无选择。 3、消费意识强,景区消费群体有更弹性的价格承受力,对较高价格不会产生抵制心理。 所以,从成本和定价上,经营方有提高销售价格的主观需求和客观条件,从心理和需求上,消费者能接受较高的售价,因此,景区的商品价格会平衡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景区售卖的各种食品,及纪念品均比市区或超市卖贵些,在中国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是景区景点门面租金价格相对较高,从而导致景区物价直接上涨,另一外面有些景区景点确实商品运输成本奇高,如,华山景区,几个峰上面的水和食品价格高可以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认为旅游是个奢侈品的消费,高的也属正常,情由可缘,相关监管机构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法规去约束这种现象前铅孝,因为毕竟是市场经济,市场行为,只要不是强买强卖的行为,景区的东西卖得贵些,似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全国各景区景点食品和纪念品明码标价,合理收费,但这只违章不为法的怪圈一直在中国各大景区,服务区,生存,繁衍,有市场才有买卖,没有规矩,东西卖得贵,不贵才不正常,最后还是呼吁政府部门加大对景区食品,用品的监管,做到买卖公平,合理消费,让中国的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景区商品贵,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道理很简单——价值规律在当中起作用。 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经营成本,而景区的经验成本普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年我去北京圆明园看庙会,和一位摊主闲聊,他说,7天庙会,一个1.2米摊床的租金就是12万。 想想看,把这12万租金分摊到7天里,每天就是1.7万,这就是经营成本的一大块。 也就是说,每天睁开眼睛就欠人家1.7万。 如此多多,景区各种商品的价格就被推高了。 大家好,我是“皮皮猴”,关于景区商品比外面贵甚至是翻倍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原因在于这几点:一是景区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以“乌镇”为例,进入景区之后,游客的吃喝慧稿都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想要购买便宜的商品,可以选择去外面的商店,但想要再次进入古镇景区内,就又需要重新购买门票,而且还麻烦。 二是景区商品获取方式相对困难。 比如:黄山、庐山这样的自然景区,一些饮料、面包、方便面都是从山下运输的,甚至还可能是人工运输的,成本付出相对较大,相应的,商品价格也就更高。 三是景区商店的租金较高。 开设在景区的门店虽然每天挣的比较多,但所交的租金也相对较高。 加上选择来旅游的人,一般情况下还是有较高的消费水平,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至于景区所卖商品价格比外面贵且翻倍,我认为相关部门其实是默许的,但他们却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举措,个人觉得彼此之间可能有利益往来;其次,就是国家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出台操作性较强的法律制度。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也欢迎大家评论分享!
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应该是升职加薪吧!毕竟如果这人要是不傻,在一个公司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还死磕了这么多年,那我也确实是不明白他的境界在哪,我确实是看不懂。 但是如果升职加薪就十分好理解了啊,在一个公司呆五六年的大有人在啊,而且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吧,钱就是工作的动力啊。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已经在他们公司工作了六年了,橡洞现在也做到了主管级别了。 所以我其实感觉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啊搏如搏,更何况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了这么几年了,应该也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就,就不说对公司有没有什么基祥感情,就单纯的对公司产品或者项目的理解都已经比较深刻了,换工作又是重新开始,还挺麻烦的吧。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很怕麻烦,怕打破舒适圈,这很正常,因为你在自己的圈子里已经适应了,适应了这种工作强度和这种工作氛围,如果你辞职了,能找到一个比这个更好的工作吗?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或者是……这是大家都会考虑的问题,这很正常,也很能理解,走出舒适圈,外面的世界位置,所以更愿意留在舒适圈里。
只能说,有工作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熠熠发光,如果是一个不积极上进的员工,公司应该也不会将近十年的时间不辞退他,那么如果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员工,升职加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为什么有些银行员工自己从不把钱存银行?
银行员工的钱不存在自家银行的真正原因有以下三大原因:
(1)自家银行存款利率太低
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是最清楚存款利率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存款也是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息,而自家银行的利息又太低,只能把存款存其他银行了。
比如国有四大行的银行员工,虽然在国有银行上班,但是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了,很多银行员工的钱都是存在那些民营银行,农商银行之类的,能获取更高的利息。
(2)避免员工资金监管带来的麻烦
银行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的,对于员工的账户全面监管,避免员工做出一些违规的举动,还会出现不定期的抽查,写一些个人报告。 银行员工严禁这个,严禁哪个的,要求特别严格。 所以银行员工为了避免自己所在行的一些麻烦,宁愿把钱存其他银行也不愿意存自家银行。
(3)银行员工没有存钱习惯
有些银行员工虽然工作都是跟钱打交道,但都是帮助别人数钱,自己根本就没有钱存,都是月光族,想把钱存自家银行重点是没有钱,想存都没办法。 也或者有些银行员工比较懂理财,自己的钱从不存银行,而是只要有闲钱就投资理财,购买其他理财产品。 所以这类银行员工也是不会把钱存自家银行的,就是其他银行也不存,要么没钱存要么把钱投资其他。
所以以上三大原因就是银行员工的钱都不存自己银行的真正原因。
经常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即银行的员工为什么从来不把钱存放在银行里,实际上这里面的含义是非常模糊的,到底是银行员工不把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还是从来就不把钱存放在所有的银行里?
实际上,说银行员工不把钱存放在银行里,背后反映了四大原因:
第一,银行的大部分员工会把钱存在银行里的,而且会把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实际上根本不了解银行员工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实际上根本不了解银行员工,凭着多年银行工作的经验和了解,实际上银行的大部分员工还是将钱存放在银行里,特别是含芹拦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
一是因为每个员工都有存款任务,自己的钱虽然不多但毕竟也可以帮助增加一些存款;
二是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自己存款取款都比较方便,不用去其他银行还要出去办理存款取款业务,特别是大额取现可以不用提前预约。 因此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更便利。
三是将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可以选择一些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没有人们传说的内部理财产品,但毕竟可以先获得理财产品信息,可以优先购买。
因此,那些说银行的员工不在银行存钱的说法是以讹传讹了,是不了解银行员工的现状和存钱的真实情况。
第二,当然银行员工也不会把自己的钱全部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主要是因为两点原因
虽然说大部分银行的员工会将钱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但是并不会将所有的钱都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
一是银行对自己员工的资金往来监管严格,特别是大额资金的进出非常不方便。 毕竟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银行的员工在一定程度具有接触私密信息的便利,同时又有可能做出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同时银行员工要遵守监管部门的反洗钱规定等,2018年银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其中明确要求银行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进行排查。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多次针对不同内容开展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行为排查工作,排查内容不仅仅包括查个人征信和银行流水,还针对银行员工参与高消费、高风险投资、高杠杆投资、个人账户异动、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资金中介、飞单私售以及违规参与经商办企业,甚至对银行员工是否乱交友、频繁出境、参与赌博等行为都进行排查。 因此,所有的银首桐行都对自己员工的资金往来特别是自己工作银行的个人银行账号资金往来进行监测,如果在自己工作的银行有大额进出,都要进行说明或者进行调查。 为了避免频繁地说明情况,银行的员工一般会在其他银行进行部分存款,以便于一些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 这也是客观事实。
二是一些银行员工出于各种目的会有小金库,这似乎已经成为所有行谈胡业群体都可能发生的现象,并不仅仅是银行员工才有小金库。 而在本银行的存款家属非常方便查询,在其他银行存款就没有那么好查询了。 这也是一个家庭的原因。
第三,一些银行员工可以将自己的资金用于收益更高的地方,如其他银行的高息存款和高收益理财
存款的逐利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存款还是理财,相比较于自己工作的银行,其他银行都有可能会有更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和更高收益的产品,银行员工的存款也有提高收益的需要。
因此,如果其他银行的存款利率比自己工作的银行存款利率要高,银行员工自然不会为了体现忠诚于自己工作的银行而放弃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会把一部分存款存放在更高收益的其他银行的存款产品上。
同样的道理,如果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本银行,银行员工也会将一部分资金购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更高的理财收益。
第四,很多银行的员工都进行投资如投资股市、债市、基金和外汇等,还有一部分人投资了房产,因此肯定不会将全部的存款都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
银行员工由于大部分学习的金融专业,对股市、债券市场、基金和外汇等都是比较早接触和进行投资的人,相对来说,投资的经验会比一般的大众存款人要多一些,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股市、债券市场、基金和外汇甚至黄金投资都是必然的。
银行员工由于工作便利,投资房地产也比较便利,因此,一些员工会加大自己的房产投资,这样的话因为要还贷,所以存款就比较少。 这一部分没有存款的原因是没钱。
银行的员工不在银行存款是一种误传,现实并不真实如此。 但上面的四大原因都会影响银行员工在自己工作的银行存款甚至影响在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 你在银行存款吗?(麒鉴)
谁说银行员工不在自家银行存款了?这个问题就有一点以偏概全的意思了。
具体银行员工会不会在自己的银行存款是要看不同的银行规定来看吧。
有的银行查得比较严,本行的员工确实不愿意把钱存在自家银行上。银行员工是跟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一些群体,稍有精神松懈,就有可能挪用客户的资金或参与非法集资给银行带来风险,所以银行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会对本行的员工有一些明令禁止的规定。
比如严禁挪用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严禁空存空取,空缴空拨,严禁以个人账户过渡银行或客户资金,有的银行甚至严禁本行员工经商办企业。 而为了防范银行员工出现违规行为,很多银行都会定期对本行员工的个人账户进行监察,特别是那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岗位更容易被监察部门给盯上。
一旦银行发现本行员工个人账户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比如突然有大额交易,比如频繁的有一些账户往来等等,这时候银行内部的监察部门就会找到这个员工进行谈话,询问资金的来龙去脉。
这种监察措施让银行员工个人账户相当于暴露在银行内部,个人账户有几分钱,拿了多少钱都被一清二楚的的监管。 所以很多人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不会把钱放在自己的银行里面,这样一点都不自由,他们更愿意把钱放在其他银行上,这样本行就检查不到。
但大部分银行的员工为了应付存款任务,一般都会把钱存在自家银行上。目前各大银行的存款压力都非常大,存款是每个支行的头等大事,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各大银行都会把存款任务分配到个人身上,不管是客户经理还是内勤,都有可能分配到存款任务。 而且这些存款任务往往跟个人的绩效挂钩,如果存款任务完不成,那就有可能扣奖金甚至不发奖金。
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银行内部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的钱放在自己本行上,有时还会把身边的亲戚朋友的存款拉过来。
很多员工不把钱存在这家银行,我认为更多的原因是没钱。银行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工作,但是银行也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地方。 不同的银行,同一个银行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岗位,或者同一个岗位不同的性质,工资差距都非常大。
比如目前有一些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人均年薪酬达到了四五十万,但一些国有银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基层员工一个月拿到手的钱估计也就四五千左右,这个钱估计勉强够自己开支,如果有房贷车贷的话,说不定还不够花费,所以哪里有钱存了?
因此很多银行员工之所以没有把钱放在自己家银行里面,更多的是因为穷!
我想说至于为什么银行有些员工自己从不把钱存在银行,我理解有几个问题:
其一,按理说银行职工应当把钱存在银行,做为基层员工来说,一个月才挣几个钱,只能够生活的,那还有闲钱存款?
其二,作为银行高层年薪几十万几百万来说,从各方面考虑,投资也好,怕露富也好,避免监管也好,不可能把大量金钱 存在银行。
其三,银行当前业务不仅仅是存款,还有理财,保险,外汇,黄金等等业务,银行员工本身都有很重的任务指标,许多人都把存款投到任务指标上来了。
其四,从国家监管部门,银行自身,大数据来讲,都监管很严,银行员工存款随时都受到监管,稍有不慎,就会问责,所以,员工尽量不在本行存款,避免受到监管和问责。
其五,最为银行员工,由于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接触客户比较多,都有理财和投资意识,所以,都把有限的钱投资了,不可能长期存在银行
其六,银行存款当前利率低,回报率太少,作为年轻的客户,都很少存定期,只是为方便流动,而存在银行。 定期存款,都是年龄大的客户才存的,更何况银行员工哪。
不存在自家的银行有点过了,现实中大部分人银行员工都是把钱存在自己所在的银行里的,甚至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喊来一起开户,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业绩,毕竟业绩涉及到工资职等,涉及到绩效,所以银行员工基本都还是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的。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极其严厉的,比如严禁出借员工个人账户,严禁替客户进行过桥融资,严禁涉及黄赌毒; 严禁、经商、办企业;严禁兼职、挂职等等,另外每个季度都必须要上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虽然银行对于自身员工的账户有监控,但小额资金的汇入汇出一般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对于大额资金如果提前在重大事项有报告,只要说明合理匹配,正常也不会在单独约谈写报告说明。
你附注之中所说的:“排查太严了,我妈给我转笔钱都要让说明情况”,如果不出意外,你这笔资金金额不会大小,三两千的资金,银行不会太过于专注,我转过几次三两万的都还没被排查过。 目前银行排查最严厉的应该是与信贷客户有资金往来以及信用卡有大额套现的情况,特别是第一种,已经发现加重处罚。
基本上只要你是正常的资金往来,没有任何违规行为,那么你自己所在的银行不可能无缘无故天天闲着去排查你的,毕竟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呢、大部分员工还是存在自己银行的,比如我及身边的几个好同事目前的资金基本存在自己的银行里。
作为金融民工,我来谈谈为什么银行员工都不愿意把钱存入自家银行。 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比如严禁用个人账户过渡、归集客户资金; 严禁赌博、经商、办企业等。 这些规章制度本身来说是要规避员工照成的风险,但是现在银行会成立专门的部门,也有专业的系统对员工资金进行严密甚至过头的监管。
举几个栗子吧,1.由于我所在的城市所在的银行不算一线城市,对于我这种金融民工来说,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最多4k-5k,肯定想着要做点其他的小生意,所以呢,跟国外的闺蜜一起搞了个代购,常常会在微信支付宝提现在我们银行的卡上,断断续续一个月之后,专门负责员工资金的监察部门人员,打电话来问我这些提现资金的来源,本来我们就不许经商,结果问得我哑口无言,差点给我了一个处分;2.由于闺蜜要在国外需要用外币,我当时在我们银行做了次外西联汇款(就是外币汇款),结果提交上去分分钟就给我查下来问我汇款原因,与收款人关系,然后把我这笔业务拒绝了。 3.结婚生子上班后,是我母上在帮着我带娃,所以每个月我觉得也应该给母上转一点幸苦费,这样转几个月之后,又被系统提出来了,然后被我们行监察部门人员询问,我跟我母上啥关系,为什么每个月固定时间金额转钱。 然后跟我说以后转钱可以,不要固定时间,不要金额一样。 4.这个是我们同事的栗子,我同事当时才入行,小男生,比较贪玩,喜欢去网吧刷夜,结果有次半夜没现金了需要打车回家(当时微信支付宝付款还没有现在普及),就去就近的atm取钱,结果因为这个事情也是被点名批评了。 每次去给行领导谈话就问,现在还在网吧打 游戏 没。
这种过份的监管下,你觉得还敢把钱存入自己银行吗。 所以同事全部都开了其他银行的卡,一发工资就全部转出去了。
我觉得这也不一定吧,银行员工选择把钱存在银行还是别的地方是人数占比的问题,和是不是银行员工没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银行员工也分柜员,理 财经 理,大堂经理,网点主任,行长以及更高级别的领导层,收入不一样选择存款的方式也不一样。 而且存款的方式也是根据每个人对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不同来决定的。
其次,银行员工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了解的金融知识比普通人要多很多,银行员工对自己银行的产品也非常熟悉,不排除有的员工为了高的收益选择其他的金融产品。 更有对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会投资基金,股票等, 自然也有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或者差的员工会选择自己银行的理财或者存款。
最后,银行员工也是普通人群,也是靠着工资养家糊口的,只不过理财的意识相比其他人要强一些。 一般的员工在存款选择上肯定要有稳定的收益为主了,如果自己银行存款既安全收益又有保障,何乐不为呢。
(晴溪)
这句话反映了部分实情,确有此事。 但要纠正一下,不是从不把钱存银行,而是绝对只是短时间停留,不会长时间存银行。 即使存银行,也都是选优质产品,绝不存一般存款,否则就是死存钱,存死钱。
毫无疑问,作为银行职员,在金融知识和信息方面与普通人相比,绝对存在不对称优势,包括理财理论基础,工具运用和产品的熟悉和掌握。 以本人为例,日常工资奖金收入自然留在本行工资卡中,有时还短时间还处于活期状态,但是当积累到一定金额时,必然要做出安排。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刮起一阵股市热潮,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了一位炒股朋友,懵懵懂懂加入了炒股大军,结果一不小心本金打了几个滚,算是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果断减仓买房,在当年很轻松全款拿下超100平米大房,都还有部分结余。 2005年左右,股票型基金灼手可热,火得不行。 最初我们银行为完成任务,自己不敢买,用尽千方百计让一位客户买了2万,结果3个月后变成4万!机会来了,我们的感觉不约而同。 于是,满仓进入,也就两年时间,资金再次翻倍,08年果断买了一部10多万的车,在弟兄姊妹中我最小,但是第一个买车的,尽管他们都是公务员。
以后的几年,大家也知道股市、基金涨涨跌跌,不瘟不火,一不小心还有套牢的可能,离场的决心慢慢形成于胸。 13年拿下一间100平米商铺,再按揭一套住房后,所剩闲置资金也不多了。 但是,商铺每月8000的租金足以支付月供,毫无压力还有结余。 在以后的5年里,由于股市不确定因素太多也就再未介入,基金只做定投,其余全部都是理财产品,而且必须靠近5%收益率,为什么呢?因为我了解它熟悉它,故而可以信任它。 这笔资金放在银行里,因为量不够,也因为暂时没有适合的项目,所以暂存银行。 说实话,如果有适合的项目,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介入。 当然,我也不是超人,处处皆赢,期间也曾经做过实体,但是亏了,所以至今也心有余悸。 我想,我的投资理 财经 历应该和很多同行相似吧。
说到此,也许大家也明白了。 作为一个银行职员更加深深懂得理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钱放在银行里只是暂时的积累,以及等待机遇,我们的理财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平台理财,包括银行理财,还有更多其他投资理财方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财热点,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资理财偏好,以及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当你悟出这些道理后,任何人包括银行职员,其实你会发现真的没有太多的钱放在银行。 如果仅仅是放在银行理财,我不知道财富自由该如何实现!
首先,不知道题主这个结论从何而来,是否准确。 我本身作为银行的一名理 财经 理,我自己包括我身边同事,大多数都是购买自己银行产品,因为更熟知自己银行产品,能更好打理自己资产。
至于说有些银行员工不把钱存银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银行都会对自己员工账户进行监控,以防止银行员工与客户发生非正常交易,防止资金的异常交易。 这部分银行员工为了逃避这些,或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把自己分一部分到其他行了。
第二,为了理财,取得更高收益。 银行员工,相比较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更侧重自身的资金和财富规划,因为他们是内行,他们更懂金融,更懂得投资,因此绝对不会让钱闲着。 放其他银行,或者不存银行定期,是为了更好的理财。 比如最近黄金和白银火热,我们自己银行贵金属交易不是很好,我可能选其他银行做这部分交易。 尤其是信用社或者一部分小的城商行,只有存款和一些贷款业务,理财,基金,贵金属等业务都没有。 为了取得更好收益,更好理财,这部分员工会选择其他银行了。
这个问题外人都不能理解,只有银行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无奈!主要就是两大原因:监管排查太严、揽储业务需要。
监管排查太严外人不会懂得,每个银行员工的每个账户都被系统自动监控着,每一笔动账,不论金额大小都被监控,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尤其是 贷款客户 之间 发生资金关系 ,系统都会跳出风险预警,需要内控部门派人进行核实,写报告说明情况。
严到什么程度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1. 同行亲属之间转账,查!
比如你和你爸都在同一家银行,可能彼此转个几百块生活费,几千块购置费,几万几十万买房的钱,都会被查查查!就算全世界都懂你们的血缘关系,但是系统不理的,反正风险预警自动弹出的,说明报告必须得写。
2. 员工与客户之间转账,查!
这个客户就是广义上的客户,只要不是员工,那么就是客户。 所以你爸如果不是员工,那他就是你的客户了。 如果你爸不是贷款客户,那么你们彼此转点几百几千的小钱,那还没事。 但要是转账的金额大了,次数频繁了,风险预警就来了。
3.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转账,严查!!!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最容易产生利益输送,所以这是特别严查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你爸在银行工作,你买了个房子或者车子,需要办贷款,为了给老爸贡献点业绩,你就在老爸的银行办了贷款。 突然有一天,你临时需要点钱周转,叫老爸先给你打点钱,他只要一从本行账户转给你,完蛋了,这就是员工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继续写说明吧。
再比如,你在银行工作,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临时问你借点钱想要周转,或者有别的事情他先帮你出了钱你要还钱给人家,结果人家正好在你的银行办有贷款,而你刚好又不知道,你直接从本行账户把钱转过去,又挨了吧,又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了吧!
4. 同事之间转账,严查!!!
同事之间,有时候问你借个几百块应急用,你又没现金,自家银行账户转一个,“员工之间发生资金关系”的帽子又扣下来了,写不完的说明有没有!!!
所以,各种系统严查的“资金关系”是不是太容易中招!你还敢用本行账户???
揽储业务需要有的员工自身或者是家里真的是有矿的,至于矿从哪里来,可能是祖上积累,可能是个人卖命,可能是捞偏门,总之上至领导下至员工,但凡有钱的,基本不敢直接存在自家银行,一是不想给别人知道家底,二是上述第一大点,用点钱也太难了,分分钟中招。
通常会选择在别家银行购买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或者跟别家的领导谈好了月均存款的费用。 自家银行的钱要赚在刀刃上。
比如月末、季末、年末,自己需要时点业绩的时候,就会把钱从别家银行转回到自家银行,当然不是转入自己的账户,一般也都是转入家属的账户,并且可以说这个人就是我的大客户,你看我一下子就可以拉回多少存款。 既能完成自己的揽储业务,还能以别人的名义去要时点费用,这才是聪明人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