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中部粮 装更多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中国饭碗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踏足中部地区的田间地头,走进种业研发中心、农资龙头企业,近距离探寻中部地区是如何通过“科技赋农”“绿色立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强势崛起,为铸就中国“粮食长城”贡献中部力量。

中国心连心化肥江西宁都水肥一体化项目的产品经理对农户进行农技指导

芒种,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从“晋南粮仓”到大河之南,连片的农田里,收割机轰鸣着往返穿梭,金黄的麦穗颗粒归仓;从洞庭湖畔到淮河两岸,阡陌之间,一台台高速插秧机将一排排青翠的水稻秧苗整齐有序地种下……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中部六省以占全国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占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2023年,中部六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9.2%,是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的重要支撑力量。

5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踏足中部地区的田间地头,走进种业研发中心、农资龙头企业,近距离探寻中部地区是如何通过“科技赋农”“绿色立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强势崛起,为铸就中国“粮食长城”贡献中部力量。

用“芯”固本

好种子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午后的一阵小雨,让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先正达集团中国夏玉米研发中心500多亩的试验基地内,多台大型自动化播种机正往返播种。研发中心负责人张长征和他的伙伴们在田间紧张忙碌着。

“从许昌到新乡,我们走遍黄河两岸,最后选择了这里。”张长征望着平坦开阔的试验田满眼希望,“这里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气候和土壤都很独特,是开展黄淮海地区玉米种子研发的最佳场所。我们的目的就是选育适合这个区域的玉米品种,引领区域内的农民从种植品种上实现最优选择,从而实现粮食丰产”。

据他介绍,先正达集团中国夏玉米研发中心位于新乡市“中原农谷”内,中心立足于黄淮海夏玉米市场,利用先正达丰富的资源、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完善的测试体系,开展夏玉米区优质、多抗、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强农先强“种”。2022年4月,立足河南、服务全国的“中原农谷”在新乡市悄然成立,目前已有70多家像先正达集团中国一样的种企,入驻中原农谷,其中30多家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种业创新能力。

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国告诉记者,中原农谷已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先进的育种条件,可不受季节、气候、地域等限制,全年开展作物育种、病理学等研究。同时已保藏了一批种质资源,建成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先正达夏玉米等一批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藏小麦种质资源1.6万份、夏玉米2万份、蔬菜油料6000份、中药材6000份、食用菌2200份。目前,中原农谷正在加快推进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等种质资源库建设,今年将收集保藏种质资源突破8万份,建成黄淮海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基地。

“从中部乃至全国来看,未来中原农谷将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作出河南贡献。”杨建国表示。

良种有利于持续提升粮食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水平,加强种业创新已成为中部地区推动农业增产增收的共识。

近年来,安徽省聚焦打造种业强省目标,种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目前,安徽全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达12家,居全国第二;现有种业上市公司2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农作物种子产值位居全国第三,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至2023年,江西累计投入4亿元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湖北加快布局省级“看禾选种”示范点,水稻品种优质率已达80%。

“数智”赋能

现代农机为农业丰产提供澎湃动力

在对中部省份调研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下,农业生产正在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升级。

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千亩无人农场,农场通过引入无人驾驶农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耕、种、管、收环节的无人化和智能化作业。

据农场负责人介绍,在农场内连片的田地里,无人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100多亩地,不仅解放劳动力,还可以降低机收损失率。

湖南是全国最大水稻主产区,以前机械化移栽一直是农业短板。近年来,湖南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水稻油菜栽植短板,推进全省农业生产机械化普及。目前,湖南省农机装备总量位居全国第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3.46%。湖南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研发的水稻有序抛秧机上市后,已推广4000余台,主要销往湖南、安徽、江西等水稻主产区,并在海外市场进入试验测试阶段。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启了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农机的步伐,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并推出了人工智能小麦、水稻收割机和植保机全球首创产品。

近日,中部博览会在长沙召开,从琳琅满目的农机展台和国际化的农机对接会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化、智能化的农机企业。

多位参会企业和专家认为,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智能化、无人化,是未来农业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中部地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依托。

以“绿”立农

助力农业产业升级迭代

除了大型农机、无人机这些种粮大户的“常规装备”,减肥增效的绿色科学种植方式让47岁的张志成成了新乡市小冀镇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

“今年我种的3000多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比去年好。”站在小冀镇秦村营村口的麦田边,张志成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点开手机屏幕,他指着上面的一张化验单告诉记者:“这几百亩地我准备种大豆。前几天,我刚给这片地的土壤做了化验。这块地的氮磷钾都不缺,还偏高,种大豆前肥料就可以少用一些。”

张志成告诉记者,每年春耕和夏播前,他都会取土壤去附近的心连心土壤检测站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给农田施用配方肥。“种田不能只算小账。表面看配方肥价格比普通肥贵一些,但从长远看,测土施肥可以改善土壤,培肥地力,为以后持续丰收打下基础。这些年我种的小麦、玉米、大豆亩产都比普通种植模式高出20%左右,增收规模是非常可观的。看到我增收,周围很多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也开始测土,用上了配方肥。”张志成颇为自豪地说。

“种地并不是‘水大肥勤’就能丰产,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广绿色生态的科学种植模式,针对性地提供营养均衡的‘定制套餐’,让庄稼从‘吃饱’到‘吃好’。”中国心连心化肥产品研究院总农艺师岳艳军说:“通过检测土壤的一系列指标,我们就能看到土壤的养分结构,能以此为依据生产出相应的肥料,土壤缺啥元素就补啥元素,做到不丰不欠。”

岳艳军告诉记者,在江西,心连心集团投入技术人员和大量资金帮当地农民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将自动滴灌、远程数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集成应用,农民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轻松施肥浇水,省肥30%,增产10%,同时大幅提高脐橙和柑橘品质,在当地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辐射到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多个省份。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绿色变革。”岳艳军说:“近年来,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农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资源环境消耗型向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转变。我们的研究目标也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围绕资源集约节约,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在根植绿色低碳种植理念的同时,随着城乡居民对“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基地,也正在成为中部各省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以安徽省为例,今年3月,该省发布《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将依托皖北粮食、畜禽、果蔬、水产、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原料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同和产业上下游配套,重点培育“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十七大的农业措施

科学谋划现代都市农业新思路来源:农民日报十七大报告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诸多新颖观点,这对于我们科学谋划武汉现代都市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十七大精神和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结合武汉实际,我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领悟十七大关于“三农”问题的新要求十七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条具体道路之一。 在政治报告中给“统筹城乡发展”赋予了许多具体的内容,突出农村综合改革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的论述,对我市抓好农业、造福农民、繁荣农村,加快建设“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武汉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路(一)在发展思想上,要突出“六用、三提高”。 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二)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城乡互动原则。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辐射、转移。 二是坚持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我市的科教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有效利用、配置和保护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保障农业的长远发展。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我市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坚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 (三)在发展目标上,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 从长期看,就是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武汉大都市相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为主要标志,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华中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从中期看,也就是到“十一五”末期,要基本建成产业特色明显、集约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框架,成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物流信息流、农产品加工、种子种苗繁育和农业科技示范中心。 上面是我们的中长期目标,但我们的工作必须立足长远,着眼当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力争全面或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乃至今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举措(一)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压缩粮棉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高效产业,进一步彰显都市农业特色。 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开发,加快建设一批大板块、大产业、大片带。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是?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河南人口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0069.html
布加勒斯特9国 退群 外媒 考虑迫使匈牙利 因对乌立场存在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