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 劝你善良!

点击 关注

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去阿勒泰

前段时间完播的短剧《我的阿勒泰》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让很多打工人从心里生出了无限向往。

有媒体就“阿勒泰热”现象采访了格力电器的大姐大——董明珠董小姐。

董小姐凌厉的英姿不改,直言: “你可以打辞职报告,回去休闲!”

本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董小姐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威胁自己的员工:都给我老老实实打工,谁心猿意马相去阿勒泰看看,不好意思,请你先写辞职报告 (不是格力电器的人,即使打辞职报告,董小姐也批不了。虽然她好像一直有把全天下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都纳入她的麾下,听她统一改造的强烈愿望)。

很显然,董小姐也十分清楚,此话一出,必然会受到攻击。因此她在采访里,又做了些解释。

总结起来,意思却只有一个: 打工人,就老老实实做好牛马的本分,想什么阿勒泰呢?

她持续输出了她一直在强调又一向正确的观点: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当然,她所说的成功,大概是指比如当上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但当你还是一个打工人的时候,绝对不应该包括钱。因为她曾经也强烈要求过:“年轻人,不要总是想着挣钱。”

这一次,她把“钱”换成了“想去阿勒泰”。年轻人,不要总想着去阿勒泰!

董小姐再一次搬出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她说她自己三十多年来,从来没休息过。并强调:“你觉得吃亏了还是这种选择错误?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很幸福,所以幸福没有一个标准,幸福来自于你的内心。”

三十多年,她到底有没有休息过,我们当然无从考证,姑且认定事实如此吧。

关键是她自己也说了: “幸福没有一个标准,幸福来自于你的内心。”

那为啥每次有人,特别是打工人表达自己想过松弛一些的生活时,董小姐的逆鳞好像就被猛烈触及到了,急不可耐地站出来,急头白脸地大发一番议论呢?

这次大家想去阿勒泰,她居然以要砸人家饭碗相威胁。就不能有人内心觉得躺在阿勒泰的草原上吹野风、随牛羊逐白云是一种幸福吗?

是不是按董小姐的意思,虽然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取决于各自的内心。但作为格力电器的员工,就应该所有的人和董小姐一条心,只能以“三十年不休息”作为幸福的唯一标准。

我想大概就是。今年过年,格力电器年会上有个节目,一群人热情洋溢地在台上说唱“我妈就是董明珠”。董小姐在台下果然笑靥如花。这大概就是一条心了。

当然,董小姐可以说: 格力电器是我的,我说了算。你想去阿勒泰,你就离开。这是我的权力,也是你选择的自由。

打工人确实有留在格力电器上班,还是去阿勒泰休闲的选择自由。

但问题是,打工人没得选呀。

董小姐让格力电器的员工有这个选择了吗?恐怕未必。

毕竟她老早就提倡过,打工人不能老想着挣钱。

但是不挣钱,哪里有得选?

没得选,要选择自由有什么用。

董小姐当然也知道这个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事实,所以她也知道她的威胁有效,至少是对格力电器的有些员工有效。

股东的利益

董明珠每次表达类似的言论,网上质疑的声音都滔滔不绝。

很多人站出来和她讲道理:难道打工和休闲,就只能非此即彼吗?我出去休闲一下,劳逸结合,不是能更好地打工吗?……

按我说,这些道理,都不用讲。董明珠不懂吗?怎么会!那可是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老板,身价近百亿的董明珠吔!

那她为何总是还要站出来和那么多网友对着干?

这是我们应该去探讨下的问题。

世界投资界的神话,巴菲特老爷子曾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一个观点: 普通工作者对企业的利润增长贡献有限,我只对股东的利益负责。

董明珠很明显是赞同这个观点的。

去年曾有新闻报道,董明珠在一次股东大会上,怒怼格力电器的股东们,嫌弃他们管得太多。 她说:“给你们越多,话越多。两年分180个亿还嫌少。”

新闻一出,所有人都觉得董明珠霸气。

苦股东们久矣的老板们暗暗叫好,董明珠说了他们一直想说的话。打工人也心里平衡不少,原来董明珠不仅骂打工人,还骂有钱的股东。

但仔细想想,咱是不是搞错了重点。 关键信息该不该是“两年180个亿”?

180个亿,就是巴菲特说的“为股东的利益负责。”

董明珠怼股东的话,翻译一下就是:我都给你们挣了180个亿了,求你们了,少管点我的事情,不好么?

但董明珠并没说“你们再说话,不给你们分钱”。

董明珠给了打工人什么呢?在格力电器打工但不持有股份的员工,两年的工资加一起估计未必有180个亿吧。

但如果有打工人说想去阿勒泰,董明珠立马会说:请写辞职报告!

很明显,相比而言,董明珠比巴菲特又更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打工人对格力电器意味着什么,她是明白的。

所以一旦有人提倡去阿勒泰看看,休闲休闲,她就会紧张。

她知道自己会被网友骂,但她还是要站出来说那些话。

网友骂她没关系,但她要震慑震慑格力电器的员工,劝他们不忘老实本分的初心,把想去阿勒泰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因为董明珠、巴菲特们固然是英明,但英明的决策背后,还是需要无数人打工人去劳作。都去了阿勒泰,或者人在办公室但心去了,劳作怎么办?

她真不给股东们分180个亿,估计也不成。股东们比打工人,可麻烦多了。

打工人,大部分还是是怕丢饭碗的。

最后,我想劝董小姐,真不要再劝中国人努力、吃苦、奋斗了。

中国人实在是够努力了。

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有公布有一个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长的数据。

周平均工作时间近50个小时,按每周5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近10个小时。在全世界经合组织的国家中排名第一。

而且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所有的统计数据中, “平均数”被后一直有一个神秘的广阔世界。普通打工人的工作时长,肯定远远不止这个数。

何况还有下班后线上随时待命的时间。

何况还有家庭、生活中的零零总总。

中国人的努力,实在不需要谁再来劝了。

我们也不能说董小姐说的话都是毫无道理的,但还是想劝董小姐稍微善良些。

我们都知道,董小姐曾经有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所以才有了现在高高在上的江湖地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一个时代,胆子大一些,努力一些,抓住机会,就可能功成名就。

宗庆后在自传中就曾写道: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大好时代。我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这一个大时代。”

宗庆后同样也是个工作狂,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工作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好,也是唯一的爱好。工作之外,他几乎没有其他业余生活。

即便如此,当 “996”工作模式被大力提倡时,他并没有拿自己说事,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坚定表示表示: “我觉得不应该提倡基层员工‘996’。经营企业,是企业家的乐趣。基层员工有自己的生活乐趣,不应该被剥夺。”

你看,咱不能说宗老爷子说得更有道理,但 更有人情味,也更善良一些。

别的不说,在格力电器,肯定也有不少努力奋斗的人,但不排除他们照样只能应付一日三餐而已。

对他们来说,辛苦之余,畅想一下阿勒泰,实在不是什么过分的大罪过,不值当董小姐以饭碗相恫吓。

董小姐更不用为此而感到紧张。

生活的压力,已经足够让很多打工人有努力奋斗的自觉。

何况,娃哈哈到目前为止,不是也一直都活得好好的么?

对打工人多一点善意的理解,咱们也未必就一定不能知恩图报。

我自己作为一个打工人,前两天看到独库公路通车的新闻,心里直痒痒。

刚好有个同事离开,我极力怂恿她趁着空挡,去一趟新疆。 那里有广阔的草原、空旷的荒野、圣洁的雪山、瓦蓝的天空、轻盈的白云,还有慵懒的牛羊和牧人、狂野自由的风……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自己去不了,我就忍不住怂恿别人去看看。

活着,总是要一些向往的吧。


董明珠名人事迹最感动的地方

董明珠,格力的副总经理,空调界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 1996年她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迎战国内某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而且没有一分钱的应收账款。 其营销绝招至今还让入津津乐道,令对手心服。 曾有人自费飞到格力,只为了“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凌晨2点,董明珠接受记者通宵采访,两眼放光。 “不可能,你怎么会没失误过呢?”记者和她的部下静静地看着她。 “是啊,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个外号叫‘常有理’!”大家笑了起来。 董明珠的智慧,董明珠的单纯,董明珠的大气尽现其间。 不按牌理出牌1995年,董明珠说她一年老了10岁。 这一年,格力人迎来了自已新的销售经理,却发现她是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这一年她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套空调。 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 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 ”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 办公室人员没想到董明珠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上任伊始,董明珠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 大家都以为又是说说而已。 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 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 大家目瞪口呆。 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应该控制大经销商而不是被大经销商控制,所有的经销商都应该平等竞争,按照规模上线享受待遇。 ”这是董明珠对待经销商的原则。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 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 这就是董明珠,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经销商看董明珠:这下,我们都服了。 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 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 董明珠这样一做,我们知道在她眼中,小经销商搞大规模,也有奔头。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仅老外头痛,中国商家也无不摇头:拖欠货款100年都解决不了。 董明珠说:“我就不信邪。 ”结果一年就全部解决问题。 董明珠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这下捅了马蜂窝——中国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 ”董明珠针锋相对:“有我没他。 ”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 ”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 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 ”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 ”

浅谈格力董明珠的做事与做人对职场人的启发

格力空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行业领头羊,这期间和董明珠的日夜拼搏、全力为厂的贡献分不开的。 董明珠就像一个传奇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收集了她的一些事例,想从中找到一些对我们有启发的东西。 董明珠36岁独身南下,经过精准地判断,准确地选定了空调销售这份工作。 在当时,空调的市场基本上一片空白,但是将来会有很大的需求量。 至于为啥会选择格力,原因不得而知。 据推测,当时她南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挣些钱,养活儿子。 而当时能挣钱的工作就是销售,而空调销售在当时应该是比较高的收入。 当然,也可能是机缘巧合的成分在内。 进入公司内,就要去讨大额的债务。 对于一个柔弱的女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首先,是放下面子的问题。 南下前,董所在的单位也不错,从事的是很体面的工作。 而现在都要从头开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要经过巨大的心里考量的,更何况是一个女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其次,这是一笔烂账,前同事留下来的,按理说她可以选择不接。 可是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想办法,最终在第40天追回了欠款。 由此可见,董的心里素质是过硬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勇于接受困难。 而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一些大的困难,我们很可能就会做了逃兵。 董明珠做销售,有一种特质和别的销售员不一样,那就是她的大局观。 她不像别的销售那样每日盘算着自己的蝇头小利,而是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先。 而这也是为她日后的晋升埋下了伏笔。 在做了3年销售,公司又给了她一份任务,开始担任格力电器经营部副部长一职。 当时副部长工资不高,工作也难做,她的亲人朋友都劝她不要接受,而她却不在乎工资,欣然接受,埋头进入工作状态。 她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开始整顿纪律。 经营部迟到早退、喝茶看报、吃零食聊天的现象非常严重。 这也是格力多年遗留的顽疾。 她亲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其中一项就是,员工在上班的时间里不许吃东西,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次罚款100元,第三次开除走人。 开始,大家都以为董明珠只是说说而已。 可有一天,当董明珠走进办公室时,发现有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 董明珠毫不客气,坚决对8名员工全部处以了50元罚款。 另外,一名高管的一个小老乡,仗着自己是“皇亲国威”,不把董明珠放在眼里,在公司拉帮结派,工作作风极为散漫。 董明珠几次劝诫无效后,对他采取了极为严厉的处罚。 董明珠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公司内部管理有序,形成一种爱干、敢干、会干的优良企业文化。 董明珠铁娘子的风格此时已经显现出来,而这在当时也是很必要的。 感觉她在当时的公司里就是一块砖,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以公司为家,以公司的利益为首要。 她的才华,她的低姿态,在锻炼成长自己的同时,也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种心态和阿里巴巴的那个女前台何其相似。 如果对于工作,我们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哪来的成就。 如果我们不能以公司为家,何来的全力以赴,又何来的满满的安全感。 董明珠无疑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她的伯乐朱江洪。 但又不得不说,格力是幸运的,它遇到了大方豪气、才华卓越、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董明珠。 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平台,我们就要尽情地展现我们的才华,全力地奉献。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不会后悔,曾经努力过。

乘风破浪的姐姐——董明珠

近日,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火遍了全网,看到这群三十岁加的姐姐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现成熟女性的魅力时,我很难不想到另一位在云谲波诡的商界里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在2013年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舞台上与雷军公开掐架;也曾因为改编歌曲涉嫌侵权而陷入舆论风波;她被同事评价“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狠得六亲不认”,凡是她走过的路,都寸草不生,但跟着她干也并非时常让人提心吊胆,她曾许诺“要让格力8万员工每人有两室一厅的房子”,“员工人均年终奖1万以上加送格力手机”,她也在2019年5月豪掷5000万奖励员工。 董明珠,这个在媒体前活跃的网红企业家,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商界铁娘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人家,兄弟姐妹七人,她排行老七,后来她考上了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南京,在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本以为生活不会再有波澜,会这样平平淡淡活过一生,没想到命运在1984年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一年丈夫突然病逝,留下了年仅两岁的儿子,董明珠不得不一个人挑起一个家的重任。 1990年,此时的董明珠已经三十六岁,但她不满足于现状,毅然决然南下珠海,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入职珠海市海利空调厂,这是格力电器的前身。 当时的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会完完全全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在空调厂里,她不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也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 她曾经锲而不舍为企业追债四十万,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业务人员,同事们都劝说债务的事情与她没有多大关系,但她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严格地把自己关于企业的一套价值观落实到了行动。 1992年,格力电器公司组建,朱江洪出任总经理,他就是被业界羡慕的格力组合“董朱配”里的另一个主角。 同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 朱江洪看中了董明珠的销售才能,将她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但她完成得非常出色,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窜至3650万。 两年后,朱江洪搞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度降低销售人员的提成,导致业务骨干“集体离职”,董明珠当时也在被拉拢之列,但是她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成为了格力的经营部部长。 董明珠上台后,首要事情便是整顿企业风气,她规定女员工不得戴戒指耳环,不得留长发,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变态的规则来改善格力的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内,格力的“朱董配”在业内颇有杀伤力。 朱江洪搞技术出身,擅长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为人低调谦逊,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留下亲切的好形象;董明珠做市场出身,擅长营销和市场,为人高调强势,一看就知道是个不好惹的主。 “朱董配”在打天下时,二人的性格差异自然少不了分歧,但总的来说是相互补台,一致对外的。 在1996年空调业凉夏血战中,已经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一举反超当时的头牌春兰。 此后的十余年,格力产销量、营销、市场占有率平均占据行业头把交椅。 但这十年来,“朱董配”引领的格力并非走得一帆风顺。 熟悉格力的人,一定对格力的“父子之争”有所耳闻。 这里的“爸爸”指的是格力集团,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的全资公司,“儿子”格力电器是其旗下最重要的一个企业。 在“朱董配”的协调合作下,格力电器慢慢发展成国内空调行业的龙头老大。 可是母公司格力集团却对格力电器取得的成功红了眼,将声名远扬的的格力电器品牌授权给了另一个下属子公司——格力小家电。 是不是听起来很绕,就是大儿子买卖赚了钱,给老子分了大部分的利润,老子非但不感激大儿子的孝敬,还让其他儿子假借大儿子打出来的名号乱开铺子。 用现在的话来讲,这种骚操作谁顶得住啊。 银隆新能源发函称,银隆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 魏银仓立即反击并隔空叫骂: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实在用心恶毒,手段卑劣。 曾经看来志向相投、默契有加的两个人,闹到这般田地也是让人唏嘘。 但就在她与银隆纠纷爆发之时,格力的做法也让人惊叹,“投资银隆是董明珠个人财务投资。 这属于别人公司的内部纠纷,与我们无关。 ”要知道,董明珠大半辈子都与格力划上了等号,一句“与我们无关”太让人寒心了。 其实,早在2016年的11月11日,董明珠已经不再担任珠海格力有限公司董事长,仅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 今年的董明珠已经66岁了,她在商界乘风破浪的故事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广为流传。 她对自己的狠,从某一个程度上来看,成为了格力文化的一种标志,但是大众鲜少知道,她其实也是一个慈善家,从2005年,印度洋爆发海啸,董明珠代表公司捐款100万元,她在慈善这条路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她做企业,风风火火,高调强势,她做慈善却默默无闻。 董明珠,她有着对信仰热烈的执著,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成败的不服输,亦有宽大的胸襟和瞻前的眼光,未来肯定还有一段乘风破浪之旅等着她,但无畏是这位姐姐的代名词,让我们拭目以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0267.html
海边拉大提琴文艺优雅 欧阳娜娜穿绿色吊带裙
高层再提 !A股房企谁压力大 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