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避险情绪一夜升温 欧洲股市闪崩金价急升超1%

欧洲主要股指持续走低, 股市、汇市上演黑色星期五,法国股市创5个月新低,意大利股市创4个多月新低,德国、英国股市创1个多月新低, 黄金急速拉升。

截至收盘,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黄金期货收涨1.31%报2348.4美元/盎司,当周累计涨1.01%,COMEX白银期货收涨1.91%报29.62美元/盎司,当周累计涨0.61%。

欧洲三大股指集体收跌。德国DAX指数跌1.34%至18020.49点,周跌2.89%;法国CAC40指数跌2.66%至7503.27点,创5个月新低,周跌6.2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21%至8146.86点,周跌1.19%。

外汇方面,6月14日, 欧元兑美元跌0.32%报1.0703,周跌0.92%;英镑兑美元跌0.62%报1.2685。

消息面, 法国5年期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升至36个基点 ,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各央行开启了降息周期。

有分析称,欧元近期走势低迷,主要受到上周末欧洲议会选举以及今年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影响。

继瑞士、瑞典,英国也将进入降息通道

英国央行利率决议在6月20日和8月1日举行。多数机构认为,英国将在8月降息,6月降息的希望渺茫。若英国在6月20日降息,超预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又掀起新一轮大的金融资产价格波动。

不过,欧洲央行管委Vasle表示,通货膨胀在最近几个月显著放缓,反通胀进程仍然面临风险,持续的工资增长可能减缓反通胀进程, 降息速度可能比加息慢

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15%,标普500指数跌0.04%,纳指涨0.12%,连续五个交易日续创历史收盘新高。

美元指数涨0.28%报105.5267,周涨0.56%。

在欧元走软的帮助下,美元指数继续走高

消息面,美国5月CPI同比增长3.3%,低于预期和前值3.4%,为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5月CPI环比持平,为202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ISM制造业PMI低于预期,但服务业PMI超预期回升。5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从4月的49.2回落至48.7,低于预期。其中,新订单大幅回落3.7pp至45.4。ISM服务业PMI从4月的49.4大幅回升至53.8,高于预期且新订单明显改善,显示服务业韧性仍然较强。

摩根资管表示,美国一季度CPI同比逐月上行,4月、5月出现减缓,但下行趋势还不够扎实。近期就业相关数据信号紊乱:ADP及Jolts就业走弱,失业率上行,但5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强劲(强于预测值近10万人),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几度反转。

当全球央行降息潮汹汹之时, 美联储势必不能螳臂挡车 。展望下半年,降息则可能在三季度开启。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一项跟踪数据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升至64%,认为美联储年内有可能实施两次降息。

平安银行平安避险策略分析师表示,欧洲政坛不稳叠加CPI预期,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64%,11月降息概率100%

中信建投表示,通胀可控下,预期时点后续或提前,不排除7月底。

纵观美联储50年降息史,这次最不同寻常

楼市又有大消息

黄金突发跳水!两大利空成重要导火索》

Wind用户在金融终端输

科创板、港股通、ETF、个股期权等一应俱全

组合分析指标应有尽有,更加方便路演

业绩考核精准结算,投研能力一目了然


国际黄金价格闪崩,白银也跌,贵金属是否会迎来下跌行情?

贵价金属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长期以来都是优秀的避险资产,但是贵价金属本身的市场行情需要特定的经济环境来作为配合,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其实已经体现了疲软状态,又加之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局势是非常严峻的,如果单纯将黄金作为买卖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

金价突破历史高位,但背后风险不容忽视前段时间国际黄金的价格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先是突破了历史上的最高价,后来又顺利的站上了2000美元/盎司的价格高位。 因为黄金的表现如此疯狂,再加上前期市场上有不少的机构都仍然看好黄金后续的发展,所以许多的投资散客都开始跑步入场,但是好景不长,黄金和白银的价格突然出现垮塌。 一日之内黄金跌幅超过百分之四,白银跌幅超过百分之七,其实贵价金属本身的价值需要有特定的经济环境条件,而今年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处于格外严峻的情况,种种的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上推高了黄金的价格。

市场避险需求下降,实际利率上升影响金价

但是当黄金价格来到史前高位之后,如果单纯作为投资品的话,风险无疑是非常大的,不能只看到赚钱的一面,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特别是随着美国和欧洲的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了6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金对投资客的吸引力。 在特朗普表示将下调资本利得税之后,股市也出现了一波攀升,这个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的避险需求,所以便有了黄金下跌的情况。 实际利率的上升是导致黄金下跌的根本原因,而美国的PPI数据走强,又给了市场一个重新评估利率和预期的原因。

资金荒演变成全球问题,局势对黄金仍有利

我们再从宏观环境角度来看,目前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已经开始出现了最坏的预期,美储联的降息预期也开始达成了普遍共识,并且开始进入金价。 亚欧市场的黄金价格,目前也正在逼近历史高点。 所以散户们必须要提防多头借机获利了结,进而又一步增加了贵价金属的见底风险,不过目前从整体环境上来看,大局是对黄金仍然是有利的,黄金的牛市基调还没有改变,从整体上来看,市场目期处于一个释放期,但又从中长线的逻辑来看,市场整体的资金荒问题开始变成了全球化问题,美国的经济增速走弱,你没有得到实际性的解决,所以贵价金属的上涨逻辑还是可以持续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资源约束的数据分析前些年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下降的中国,从2003年开始不得不应对突然而至的能源供应紧张。 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但全国还是有21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 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仍然紧张,限电仍然伴随全年。 国内矿产资源已无法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 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引起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 国内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国际氧化铝价格受中国需求拉动上涨,单纯依靠进口原料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开始亏损。 这两个在2003年出现的看似突然的经济现象,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瓶颈。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弱化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研究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找到摆脱环境、能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未来“十一五”期间中国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数据预测在未来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仍然要面临严峻的重大挑战。 专栏23 “人口三大高峰”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首要挑战 (一)人口: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中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 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21.06‰和14.39‰降至为1998年的16.03‰和9.53‰,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首次低于10‰,但由于基数过于庞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在1200万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按中方案(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2005年全国总人口为13.20亿人,2015年为14.08亿人,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2033年全国总人口达到人口高峰值14.8亿,而后将开始不断下降。 庞大的人口总量压力在21世纪上半叶仍将长期持续存在。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称为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 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将达到8900万人,2005年达到1亿人,2015年达到1.3亿人,2040年达到2.9亿人。 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2015年将达到9.35%,204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1/5。 若按中国实际老年抚养人口即男60、女55岁以上人口,1995年为1.58亿人,2005年约2亿人,2015年达到2.65亿人,2040年4.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0%。 如何为数亿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老年社会保障,保证已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和即将进入退休队伍人员的新增养老金支付,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长期任务之一,其挑战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专栏24 中国资源消耗结构及资源代价比较 (二)资源:主要矿产资源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我国是世界上主要资源大国之一,但是主要农业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大大低于人口比重,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十分低下,只有水电和煤炭资源比重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进入“十五”以来,我国人口仍持续增长,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 我国人均收入从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迈进,各类人均资源消费量不可遏制地迅速扩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明显加速进行,经历资源密集化、能源密集化过程。 而目前资源利用又不够合理,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保护的力度不够,直接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 水问题将成为未来的“十一五”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的资源瓶颈,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涝灾害三大问题。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北方地区和城市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全国年总缺水量为36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农业综合用水效率仅为0.3-0.4。 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并引发地面下沉和海水入侵。 水环境的不断破坏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健康,水体水质的恶化也加剧了缺水危机。 旱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1998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7亿元,占当年GDP的3.8%。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将加大。 2000年,人均耕地降至1.5亩,2005年人均耕地将降为1.45亩,如果不考虑进口,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算,则需要生产粮食5400亿公斤,比“九五”期间的最高产量还高出400亿公斤。 专栏25 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煤炭等低质能源生产大量过剩,许多煤矿城市已进入衰退期,但是那时开发成本高,包括外部不经济成本,如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油、气、热力等洁净、高效、优质能源严重不足,且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指出,我国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 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首次降至4840万吨。 公报说,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另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三)环境: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成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剧;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重,恶性循环。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增加了2.16倍,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专栏26 环保总局曝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全国已有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长期以来,受人口增长、气候干旱和鼠虫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过牧的滥垦乱挖,使江河水系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有些地方已无草可用,无牧可放。 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数据显示,以往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第一是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 以能源消费为例,1995年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4.9%,商业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4(25.2%),人均能源消费量为7.9吨石油当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是平的5.36倍;第二是环境的高污染排放。 1995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24%,人均排放量为20.8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倍。 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废品生产国,每年生产2.75亿吨有毒废品。 第三是对生活水平的高消费。 目前美国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9辆汽车,1992年美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高达4273美元,人均粮食消费量达到1000公斤,食物消费是一种过度食物消费类型。 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生活高消费构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赶超发达国家,中国只能是愈追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大。 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人口承载力。 2004年以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用3年左右时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在此背景下,地方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十一五”规划中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破解地区发展难题。 三、未来“十一五”期间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在应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生态赤字的历史性机遇,各地在“十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大规模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幅度压缩高能耗、多污染传统产业的有利时机。 当前不仅社会总需求不足,而且经济传统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比重大,例如1997年我国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33.9%,相当于美国水泥产量的5.4倍,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8.8%,钢产量占15.5%,已出现大量过剩。 而从近几年来看,能源消费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万吨标准煤,下降至1999年万吨,减少12.2%,其中煤炭减少21.1%;二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 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95年的74.6%下降至1999年的67.1%;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由75.3%下降为68.2%。 而高附加价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份额日益萎缩、长期亏损严重,又不能退出生产领域,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量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又不能进入垄断性行业,受到多种发展的人为限制;大量非熟练或低技能的劳动力日益过剩,需要下岗分流,同时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 因而必须对国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大力调整传统产业,这也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量工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之一。 专栏27 中国能源消耗浪费严重 节能压力加大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字,“十五”初期全国大于25度陡坡耕地91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且其中只有不足18%改造成了梯田。 这些坡耕地多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上游主河道和支流水系岸边,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仅贵州、四川、重庆就有6亿吨泥沙流入长江,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加剧了大江大河下游的洪灾隐患。 过去迫于粮食自给压力,陡坡退耕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实现“一退三还”,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000年新开工的西部“十大工程”中,中西部退耕还林(草)河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计划退耕515万亩,人工种林种草648万亩。 (二)全球化是中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只有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农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矿产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专利资源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 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呈上升趋势,1994年为3.56,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但是在进口方面一直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自我限制农业密集型产品、矿产密集型产品进口,其显示比较比较系数不足1.0,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资源密集和资本密集比较优势,而资源匮乏的日本却有效地利用了进口比较优势,农业密集型产品和矿产密集型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分别为1.95和2.03。 1994年日本和美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2%和4.7%;日本农业密集产品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2.64%,成为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为9.594%;美国矿产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16.27%,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品进口国,日本为第二大矿产品进口国,占世界总量比重为13.13%;而中国农业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377%,矿产密集产品进口仅占世界总量的1.571%。 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农业和矿产资源的比重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也远低于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 当中国总人口规模由12亿增长到2020年的15亿以上,GDP总量增长4-5倍,贸易总量增长10多倍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像80年代那样完全依赖国内资源供给来支撑巨大经济规模并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供养和满足10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食物需求和资源消耗需求。 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 (三)技术力量在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加速将导致我国物耗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技术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的时代,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中国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正如直接采用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跳过传统的有线插入系统,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跳过污染密集型技术,从一开始就可以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没有必要重走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老路。 在过去50年中国的能源与污染强度(指单位产值能耗和排污量)经历了迅速增长阶段,之后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作用。 由于技术进步的的影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和矿产品的消耗强度在下降,并且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单位产值能耗在下降,单位GDP污染排放强度在下降。 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1977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二十多年来持续减少,1998年的消耗强度仅相当于1977年的1/3,已经低于1953年工业化初期的水平。 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低收入国家,以1995年单位能源产出GDP来衡量,中国的能源效率仅相当于印度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国的1/4,日本的1/9,这说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限制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环保产业,将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能源密集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我国单位能源强度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总污染排放增长率将进一步减缓,逐渐摆脱传统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结构,有可能寻求一条“清洁生产”的发展途径。

银行股发力道指尾盘收涨,拜登电视直播接受疫苗注射

*美股涨跌互现,标普500指数下跌0.4%

*避险情绪推升美元,国际油价收跌逾3%

*特斯拉进入标普500指数首日下跌6.5%

美国股市周一大幅低开后震荡回升,美国国会就财政刺激计划达成一致提振市场情绪,但英国疫情快速传播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截至收盘,道指涨37.40点,涨幅0.12%,报.45点,纳指跌0.10%,报.52点,标普500指数跌0.39%,报3694.92点。 CBOE VIX恐慌指数一度大涨40%,创11月4日以来高位。

市场概述

上周日晚间,美国国会领导人达成了一项约9000亿美元的疫情援助方案, 该方案将直接向大多数美国人提供600美元的现金支票,并在3月份之前每周提供额外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 方案还将包括向疫苗分发运输、学校和大学提供资金,以及食品援助。

据报道,这项疫情援助方案将与一项1.4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法案捆绑,后者将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新财年为联邦政府的运营提供资金。 美国财长姆努钦周一表示,预计下周开始分发支票。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多诺万(Paul Donovan)表示,外界担忧的不确定性在于,补助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对失业的恐惧。 E-Trade交易和投资产品董事总经理拉尔金(Chris Larkin)说,人们可能对刺激计划的实际内容感到失望,这会让美股在年底波动性增大。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周一在电视直播中完成了辉瑞的Covid-19疫苗接种,旨在鼓励美国人接受疫苗注射。 “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说。 美国公共卫生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在2020年最后两周为2000万人接种疫苗,但警告说大多数人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接种疫苗。

个股方面,耐克大涨4.9%,公司最新财报业绩超市场预期。

银行股异军突起,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上涨4.3%和6.9%,此前美联储宣布允许银行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恢复股票回购。

科技 股涨跌互现, 苹果涨1.2%,报道称公司首款电动 汽车 Apple Car将在明年9月发布 ,谷歌涨0.5%,亚马逊涨0.1%,奈飞跌1.0%,Facebook跌1.3%。

特斯拉重挫6.5%,回到650美元下方,周一是特斯拉进入标普500指数的首个交易日。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网络涨0.2%,京东跌1.1%,拼多多跌1.7%。 造车新势力表现强劲,蔚来 汽车 涨4.8%,理想 汽车 涨3.4%,小鹏 汽车 涨1.3%。

原油重挫近3%

国际油价一度暴跌逾6%,因投资者担心燃料需求受到影响,避险情绪升温提振美元指数反弹。 WTI原油近月合约收报47.74美元/桶,跌幅2.8%,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收报50.41美元/桶,跌幅3.5%。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英国新的封锁和限制影响了油价,目前全球原油需求仍较危机前水平低600至700万桶/日,整体需求的恢复还将需要2-3年时间。

国际金价冲高回落,COMEX黄金2月合约收盘下跌0.3%,收于每盎司1882.30美元。

欧洲股市全线下挫,英国宣布对伦敦和英格兰东南大部分地区实施全面封锁引发市场担忧。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跌2.33%,报386.6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73%,报6416.32点,德国DAX 30指数跌2.82%,报.30点,法国CAC 40指数跌2.43%,报5393.34点,

德国经济研究所表示,预计德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将萎缩1%,2021年第一季度萎缩将更加严重。 德国采取的第二轮严格封锁将打击冬季的经济产出,只有疫情形势稳定下来,经济才能在明年2月重回复苏轨道。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152.html
新闻1 有这些新变化→ 调图 1丨上新 提速!全国铁路
硅基生命控制碳基生命……李开复如何看待AI 失业 进化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