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年中表达 首席观察

经济观察网 欧阳晓红/文

临近年中,新出炉的经济金融数据仿佛在表达一个事实: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且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

今年以来,从其他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数值来看,绝大多数非美元货币在贬值。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为-1.9%、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为-2.1%,日元兑美元汇率的的贬值幅度为-10%。

美东时间6月1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目前5.25%—5.5%。此前,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的降息举措先行一步。

6月的美联储点阵图显示,预计今年将仅降息一次,相比3月的预测减少两次。

巴克莱银行分析,这表明即便近期通胀数据有所缓解,美联储对通胀的控制态度依然强硬。此外,美联储认为中性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尽管202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未变,通胀预期有所上调,但总体上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美联储对通胀前景的预测较为保守,给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留有余地。

在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杨傲正看来,市场依然乐观预期今年降息两次。6月12日理应是市场的大动荡日,一天之内美国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隔夜再加上美联储决议更新点阵图,发出的预期信号是“南辕北辙”。但从最终股票市场和美元走势看,似乎市场明显比美联储要乐观,也没有预期般动荡,标普500指数更是首次登上5400点。

大公国际分析指出,美国通胀持续下行趋势还有待观察。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CPI同比上升3.3%,核心CPI同比增长3.4%,降至2021年来的最低。

尽管通货膨胀率已经从峰值水平回落,当前美联储降息信心仍然不足,美联储内部对于降息也存在较大分歧。大公国际预计美元降息的力度可能会弱于市场预期,短期内美元汇率将维持强势,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将加大汇率波动的风险,一定程度影响各国的贸易模式。

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布满荆棘,例如欧洲政坛面临变局。

杨傲正认为,假如法国7月真的变天,将有可能对目前以中间偏右为重心的欧盟在移民和经济发展立场上产生更大的动荡,对欧元区目前经济趋向一体化增加更多变数。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是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与近期历史水平相比仍显疲软。

《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2.6%,然后在2025—2026年小幅上升至2.7%。这一增速远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十年3.1%的平均水平。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在疫情、冲突、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政策引发各种动荡四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长似乎正在趋于稳定,但增长速度低于2020年前。发展中经济体必须找到鼓励私人投资、减少公共债务以及改善教育、医疗和基本基础设施的方法。”

某种程度上,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未完全褪去;经济政策之外,化解风险的公共政策不容小觑。

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小,但也存在挑战。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0.3%,昭示消费需求较为疲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尽管降幅有所收窄,但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表明企业成本压力较大。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低于50的临界值,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收缩,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加强。

一位资深私募投资人担心,全社会全行业利润率在大幅走弱。

这位人士分析,如果将CPI视为消费价格,即出厂价的终端卖价,CPI低迷,出厂价就无法提价。而在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出厂价格无法相应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率将继续受到影响。政府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价格指数的变化以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对各行业利润率的冲击。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团队研究发现,2023年3月以来,由于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业PPI对原材料价格整体表现出“脱敏”特征,原材料购进成本提升,向出厂价格传导存在“折扣”,进一步加剧中下游行业的盈利压力。5月下游制造业PPI环比跌幅进一步扩大,更加印证了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受阻。此外,5月计算机通讯电子、农副食品加工、汽车制造行业对PPI环比的拖累最大,体现相关行业产能供需失衡的压力加大。

在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看来,当前物价进一步凸显需求不足,稳物价亟待需求端政策再加码、尤其是稳地产。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尽管一线城市出台了更多放宽购房和抵押贷款的措施,但新房销售改善有限。

据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观察,部分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的现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振消费和投资,兼顾“安全与民生”的稳增长乃当下重中之重。

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是促进内需的关键。有观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消费补贴等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无疑,年中的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表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复杂的调整期。中国经济需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而美国经济则需关注通胀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美政策的选择均需在宽松与稳健之间找到平衡。中国需要在宏观政策上持续发力,包括完善公共政策,促进投资和消费,并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在公共政策方面,实施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减轻居民负担,解决好民生问题。如此,方能提振内需。

与此同时,放眼全球,什么资产会好,什么政策有效?

刘陈杰认为,产生持续现金流的资产会好,持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撑消失的需求才能使得经济维持稳定,才能给结构性改革(改革提升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留出足够的时间和信心。

资产保值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防御型资产(如消费必需品、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板块)、高信用等级债券等或是资产配置的选项。同时,投资者也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


在进门财经的《首席观察》中了解到港股或将迎来大牛市,请问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我有了解,进门财经App算是专业的了,《首席观察》也是新栏目,最新一期中有对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的港股将迎来5年的大牛市的观点进行了提炼分析,而且也看到最近港股持续上涨,成交量重回千亿级。

六大车企半年解读:丰田销量近500万辆全球居首

在中文互联网上,丰田、通用、大众这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处于挨打地位的跨国车企,几乎已经成了“落后产能”的代名词,在众多网友口中仿佛这些车企的破产倒闭指日可待。 但是你会发现,在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的中国车企们现在大部分还在“倒贴找补”,以应对内卷的市场竞争,而新能源的落后却丝毫不影响国际车企们在全球挣钱。

最近,跨国车企们都陆续公布了自己二季度或者半年的财报以及销量数据,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丰田:半年销量全球居首

丰田是新能源时代最典型的“顽固派”。 丰田章男不仅自己多次炮轰新能源,而且在前不久还拉上了铃木、五十铃、本田、马自达等一帮小弟全面抵制电动化。 丰田在国内目前为止推出的两款纯电动车,也完全没有抓住电车时代用户的需求,不仅销量不佳,还没嘲笑为是“验证码”。 目前在国内,丰田在纯电车市场上没有太大的存在感,而且燃油车销量的下滑幅度也是最大的。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丰田老大的位置依然稳固。

从丰田汽车此前公布的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业绩报告来看,丰田2023财年营业收入达到37.1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8.4%,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第四财季(2023年1月至3月)营业收入为9.69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5.2%至6269亿日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5359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4%至5522亿日元。

8月1日丰田汽车将会发布新一季的财报。 在此之前,7月28日丰田汽车发布了半年销量数据。 数据显示,得益于美国及欧洲等市场对混合动力等电动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2023年上半年丰田全球累计销量为493.76万辆,同比增长5.1%;累计生产489.38万辆,同比增长12.3%,创自2019年上半年以来历史新高。 从数据上分析,不管是销量还是产量,丰田年中数据均实现增长。 以上半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来说,其销量已在全球居首,如无意外,或有机会连续第4年全球居首。

大众:上半年总营收同比增长18%

7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披露了2023年中期业绩。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销量的持续复苏以及稳健的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共交付了437.2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2.8%。 其中,纯电动汽车交付32.16万辆,同比增长48%。 大众集团的总收入达到1563亿欧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为113亿欧元,同比下滑13.9%,营业利润率为7.3%。

大众对待新能源的态度远比丰田来得更加积极和务实。 在中国市场推出的ID系列纯电动车,虽然也不得不陷入与中国品牌大打价格战的窘境,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大众的纯电动车依然大幅同比增长。 而且,前不久大众刚刚公布了与小鹏、上汽的合作计划。 大众将会与小鹏、 奥迪与上汽共同开发全新的纯电车型,这个策略是非常明智的。

Stellantis:利润率仅次于保时捷

Stellantis集团现在在国内几乎就没有成功的品牌,标致、雪铁龙仍在困境中挣扎,菲亚特、Jeep的合资项目已经宣告破产,Jeep品牌还在寻求以进口身份重返中国市场。 燃油车尚且如此,新能源车就更不用提了。 而CEO唐唯实数次发表针对中国汽车的不友好言论,也让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国内丢了不少路人缘。

但是,财务出身的唐唯实在扭转Stellantis集团经营状况方面,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7月26日,Stellantis公布了上半年财务业绩。 得益于供应链问题缓解,以及交付量增加提振了业绩,上半年Stellantis营收和利润增长势头强劲。 具体来看,Stellantis上半年全球累计交付148万辆汽车,同比上涨8.8%;总营收同比增长12%至984亿欧元(合109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大增37%至109亿欧元(合120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41亿欧元(合15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14.4%,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2.2%。

与增收不增利,利润率下滑的丰田和大众比起来,Stellantis集团显然过得更加滋润。 特别是Stellantis的利润率,仅次于保时捷,甚至高于豪华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

现代:利润率创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

现代和起亚目前在中国市场占的份额已经不足2%,此前北京现代卖工厂、东风退出悦达起亚,都反映出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窘境。 但与Stellantis不同,韩系品牌依然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信心,这种信心应该源自韩系车在全球的表现。

7月26日,现代汽车公司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 今年第二季度,现代汽车的营收同比增长17.4%至42.2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42.2%至4.24万亿韩元,创下季度历史新高;营业利润率达到10%,是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净利润(包括非控股权益)同比增长8.5%,达到3.35万亿韩元。 这也难怪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谈及中国市场的发展时,会有“先烧死本土企业,再进来抢市场”的惊人言论。

事实上,即使是在纯电动车领域,韩系车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在第二季度,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销量接近7.8万辆,较去年同期大涨47%。 在北美市场,韩系车已经拿下了将近10%的份额。 在欧洲市场,韩系车也能进入是三甲之列。 起亚EV系列电动车在800V超高压,L3级自动驾驶等技术的采用上,甚至早于许多中国品牌。 只可惜,中国用户不认。

通用:合资企业扭亏为盈

通用汽车7月25日公布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业绩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通用汽车营收为447亿美元,高于此前普遍预期的426.4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32亿美元,同比提升3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美元,同比大增52%。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结果包含了2021年与雪佛兰Bolt召回相关的7.92亿美元费用。

更有意思的是,通用第二季度在华两家合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为7,800万美元,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8,700万美元的局面。 同期,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9%,超过52.6万辆。 事实上,通用的奥特能平台相比其他跨国企业,还是相当领先和可靠的。 在国内推出的别克E5、凯迪拉克锐哥等纯电车型,产品力不俗,只不过是与韩系车一样的待遇,中国消费者不太认可。

福特:业绩大幅超预期

福特目前在国内的境况也不佳。 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在燃油车市场已经不复昔日之勇,而纯电品牌福特电马也表现惨淡,一度靠大幅优惠来清库,目前还在内部架构调整中。

7月27日,福特汽车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 尽管电动汽车的销售速度低于预期,但得益于强劲的定价以及消费者对其内燃机汽车的需求,福特业绩大幅超出华尔街预期。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福特的营收同比增长16%至864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为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电动车业务上半年亏损18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每售出一辆电动车平均亏损3.8万美元。 电动化转型成了最拖后腿的业务。 但是燃油车业务的利润很好地抵消了电动车业务的亏损,甚至福特还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

写在最后:

其实,可以看出来,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全球其他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预期并没有那么大。 中国新能源市场就好像是一个“坑”,跳进去的跨国车企们要么卖不好,要么亏得惨,还拖累全球整体业绩。 这一方面说明,如果放眼全球市场,这些跨国车企其实都还活得挺不错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想要做好中国市场,需要有特殊的,因地制宜的策略。 大众选择入股小鹏,采购上汽的电动车平台,已经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转变。 (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年中政治局会议前瞻: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

按照惯例,7月下旬将召开年中政治局会议,主题通常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此前三年的召开时间分别为2020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2018年7月31日。 因此,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可能即将召开。

一般而言,每年4、7、10、12月召开的季度政治局会议,都是决定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会议,其中7月下旬年中政治局会议承上启下,重要性仅次于为次年定调的12月会议。 从过往看,年中政治局会议所定基调,一般会持续到当年底。

从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以及高层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看,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已有端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本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涉及: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应对周期性风险;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等内容。 此外,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物价上涨等议题可能也会涉及。

“上半年国内处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政策重心促改革和防风险的权重大于稳增长,因此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房地产金融化是重点,财政偏紧、监管偏严,出现局部信用收缩。 ”华泰证券(,股吧)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需关注其对宏观判断和政策取向,下半年政策组合可能表现为货币微调、财政政策温和。 ”

难言全面宽松周期到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 横向对比来看,这一增速在全球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诸多市场机构预计全年增速将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6%以上的目标增速并没有问题。

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表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符合预期,就业形势向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会议提出,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般而言,高层年中会议大多仅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因此“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的提法显得较为特别。 此前,6月9日召开的主题为部署“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的国常会也表示,要加强前期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把握今年明年投资力度。

由于去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相应地下半年基数较高,因此今年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市场预计四季度增速可能回落到5%-6%,今年底明年初的稳增长压力将会加大。

“最近一年,出口和地产火热拉动国内经济迅速恢复,但近期居民信贷见顶与出口订单下滑预示两大动能将衰减。 ‘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意味着政策要为明年的不确定性留子弹,还难言全面宽松周期到来。 ”张继强称。

货币政策方面,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因为经济增速并不差且PPI高企。 央行称,此次降准主要用来置换MLF及应对缴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降准还不能解读为宽松周期开启。 降准是量的层面调整,但央行近期一再重申‘看价不看量’,政策利率的变动是更值得关注的信号。 ”张继强称,“面对不确定性,还需‘留好子弹’。 因此三季度继续降准概率小,但四季度MLF到期量大,如果出现经济增速下滑或债务爆雷等情况,再次降准的概率不低。 ”

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较为缓慢。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27%,而往常进度达到六成左右。

“因为今年稳增长压力不大,所以专项债也不着急发,更加注重项目质量,下半年估计也不会加快速度,甚至可能把部分专项债额度结转到明年发行,体现今明两年统筹的要义。 ”东部省份某地市债务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张继强认为,加强规范是上半年发行缓慢的重要原因,缺好项目是长期问题,下半年恐难显著改善,财政政策发力预计温和。 财政部明确放宽专项债发行时间约束,国家发改委要求把明年的项目储备工作提前至当下,说明专项债重心已经放到明年。

积极布局跨周期调节

前述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还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

“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对应,二者存在区别:逆周期调节,指在经济下行时宏观经济政策宽松,经济上行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以避免经济波动太大,但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宽松期积累泡沫化风险、收紧期风险被刺破。 而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时不过松,收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为中长期。

此次“周期性风险”的提法更为市场关注。 “跨周期可理解为关注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视角更长,未雨绸缪。 更需关注的是,‘周期性风险’这一新概念是否也会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及。 若7月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要应对‘周期性风险’,其对政策周期的指向是明显的,就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重新成为政策层关注的要点。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

理论上,周期性风险可以是周期性增长下行风险,比如出口增速、经济增长下降;也可以是经济增速回落带来的风险,比如债务违约、失业增加等。

“周期性风险在国内的体现,短周期或为经济下行压力、中周期或为持续累积的债务压力及债务化解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暴露。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称,“跨周期调节应对周期性风险,意在熨平经济短周期波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前瞻性、持续性和结构引导。 ”

地产调控不存在放松的可能

房地产此前一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就会适度放松。 当前因为预期明年经济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放松的可能。

回顾来看,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延续“房住不炒”的提法,聚焦“学区房”问题,一线城市对此已经有所反应;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发展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房的政策方向仍在延续。

7月22日召开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严格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要加快完善“稳地价”工作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建立有效的企业购地资金审查制度。

这次会议对金融调控手段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调控体系应该已经完备。 但是对于土地竞拍制度要求“优化”,也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其中特别提到“购地资金审查制度”,对地产商而言这是进一步收紧的信号。

“预计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定调不会改变,当前央行宏观审慎管住房地产金融,各城市落实主体责任管住房地产调控,加大政策保障房建设的总体政策格局大概率仍将延续。 ”周冠南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238.html
丁程鑫大学同学林芊辟谣二人恋情传闻!称他们只是同班同学
第二天上司…… 给老公发了条暧昧短信 却发给了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