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能否撼动更多成规 评论丨逸出中专普高之别

近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爆冷”以排名第12的成绩入围决赛,成为赛事历史上首位进入决赛的中专生。

毫无疑问,姜萍能够出圈是因为一个“中专生”的标签。毋庸讳言,现在的中专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很难和“学霸”关联。在整体的学历层级里,至少在学术研究层面,中专很难被认为是一种成功。但姜萍却在一众海内外名校学生扎堆的比赛里获得了佳绩,人们不惊讶是不可能的。

舆论自然也会追问,为什么姜萍读的是中专,而非普通高中?目前说法莫衷一是。

而这也引发了人们讨论的兴趣。有些人似乎想从中提取出一些“励志”“鸡汤”元素,想要证明中专生也是可以有大作为的,人们不必戴有色眼镜看待。也有一些人检讨起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为什么姜萍出现在中专,而不是普高?是不是普高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强调各科成绩而非鼓励专才,反倒会压抑姜萍?

客观来看,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平行的教育模式,各自适配不同学生的禀赋与特质。尤其是强调普职融通的当下,没必要去强化二者的对立。

更关键的是, 对于姜萍来说,她已经早已逸出中等教育的轨道之外,在她身上探讨普高或中专的区分云云,其实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她有一个伯乐,江苏大学数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王闰秋,他也参加了比赛,今年的名次是全球125名。王闰秋对她的训练远远超出了同龄人——学习大学教材甚至英文原版的《偏微分方程》,她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研究数学。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专或普高的范畴,这两种教育都很难提供这样的环境。

可见,姜萍确实是一位天才——这不仅体现在能力,也体现在一种强大的专注力。可以想象的是,大多数中专生大概很难认为自己还能有多少学术作为,但姜萍似乎完全没有被这种内耗的情绪干扰,展现了一种强大的自驱力。所以在中等教育的层面去看待她已经远远不够了,其实现在更值得关注的,倒是她的续集怎么写,是怎么不去埋没一位天才?

在姜萍的事迹出圈后,有不少高校顺势蹭起了热点,在社交平台挂着姜萍的新闻标签,给本校数学专业打广告,但罕有提及是否可以录取姜萍。一些学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一些难处,似乎“破格”还涉及很多程序上的问题,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并不那么容易。

现在,问题已经抛给了学校。 既然姜萍已经展现了自己不被“枷锁”“规训”“偏见”束缚的能力与志气,那么大学有没有这样的魄力?

当然,姜萍最后去哪是她的选择,而且姜萍目前可以申请的常熟理工学院也释放了善意,表示“学校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实现梦想”。这当然也是不错的出路,但通过姜萍这个独特案例,撼动更多既有成规,让更多的专才获得更丰富的选择,才是人们更乐意看到的一幕。

这也让人想起了2009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录取蔡伟为博士研究生。蔡伟当时已经38岁,是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毕业后在安顺学院工作。知识改变命运,没有比这更生动的写照了。

希望姜萍也能获得更广阔的前途,能够真正适配她的兴趣、志向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尊重天才就是尊重努力、尊重千差万别的人。姜萍如果有更好的出路,这不仅是给天才的褒奖,也是给所有人的激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不拘一格”的机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能熟练地联想到下列知识点: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知道典型的特征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电解饱和食盐水:;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常见的置换反应:(1)金属置换金属: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 ;铝热反应: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卤素间的置换: ;(3)金属置换非金属: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4)非金属置换金属: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三合一的反应:4Fe(OH)2+O2+2H2O ——CaCO3+CO2+H2O ——Na2CO3+CO2+H2O ——能同酸反应的单质:(1)金属单质Zn+H2SO4(稀)——Cu+HNO3(浓)——(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2)C、S、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C+H2SO4(浓)——C+HNO3(浓)——能同碱反应的单质:、铝、卤素单质Al+NaOH+H2O——Cl2+NaOH——Cl2+Ca(OH)2——无机框图题 题眼归纳一、物质的重要特征:1、性质特征:(1)物质的颜色:有色气体单质:Cl2¬、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O4-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二、全部颜色分类红色: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或血红色);Cu2O红色(或砖红色);石蕊 酚酞;NO2红棕色;紫色:MnO4-紫红色;I2的CCl4或苯或汽油等溶液紫红色;橙色:溴水橙色;溴溶于有机溶剂中橙色或橙红色;。 灰色: 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灰绿色。 棕色:FeCl3溶液溶液棕黄色。 黄色:S、、Fe3+、Na2O2、蓝色:Cu2+、Cu(OH)2、CuSO4•5H2O;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黑色:炭、MnO2、CuO、绿色:Fe2+浅绿色;Cl2淡黄绿色;(2)物质的状态: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H2O2常见的气体:H2、N2、O2、F2、Cl2 、NH3、CO2、NO、NO2、SO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物质,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白色胶状沉淀(Al(OH)3、H2SiO3)(3)物质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4)物质的毒性:非金属单质有毒的:F2、Cl2、Br2、I2、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5)物质的溶解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S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特征反应现象:三、重要的实验现象: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H4、(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3)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2、沉淀现象:(1)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3、放气现象:(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 (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可能是CO2;(3)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气体中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4、变色现象:(1)Fe3+与SCN-;(2)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品红溶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6)碘遇淀粉变蓝。 5、放热现象:(1)强酸和强碱溶于水时一般放热,盐溶于水时一般吸热,NaCl溶于水时热量变化不大。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吸热、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也是吸热;(3)酸碱中和、金属与酸、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6、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四、重要的反应条件: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1)氯酸钾的分解:;(2)过氧化氢的分解:;(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O2的反应:;3、需光照的反应:HNO3、HClO;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五、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1、煅烧石灰石:;(注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包含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以及成语“滴水穿石”、“钟乳石的形成”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3、盐酸的生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4、漂白粉的生产: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粉 ;漂白粉的成分是:,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则是次氯酸。 6、玻璃的生产: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 ;;7、合成氨生产: ;8、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 ;; 。 9、电解饱和食盐水: ;10、金属的冶炼:(1)钠的冶炼: ;(2)镁的冶炼: ;(3)铝的冶炼: ;(4)铁的冶炼: ;(5)铝热反应: ;六 常见错误提醒(1)写有机化学方程式要用“→”,不用“=”,千万注意写条件。 (2)写酯化时不要忘记写小分子(水),写聚合反应不要忘记写“n”(3)推断题审题时,一定要把题中的每一个信息都读完,题给的信息一定要考虑。 推断出的有机物一定是很熟悉很常见的物质,若有多种选择,要选择最常见的。 【易错指津】1.要全面考虑除杂原则。 防止虽然除去了原有的杂质,但同时又带进了新的杂质。 2.物质的检验要经历方法的选择(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现象的观察及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尽可能选择特效反应以减少干扰。 七、个别知识点提醒:(1)能使溴水褪色的:①含碳碳双键(2)能使KMnO4褪色的:①含碳碳双键(3)能萃取溴水中的溴的:①密度比水大的:②密度比水小的:苯、酯八、化学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1、仪器的排列组合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 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 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浓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如CO)。 2、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 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 “短”出,,若为排液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液体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3、气密性检查凡有制气装置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 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 4、防倒吸��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 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 一般来说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再熄灭酒精灯。 5、事故处理�浓硫酸稀释时,浓硫酸应沿着容器的内壁慢慢注入水中,边加边搅拌使热量均匀扩散。 在做有毒气体的实验中,应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九、 化学中易挥发易变质的试剂小结:①易挥发的试剂浓盐酸、浓氨水、低沸点有机物(如四氯化碳、苯、等)。 ②见光或环境温度高时易分解变质的试剂硝酸银、浓双氧水、漂白粉、氯水、浓硝酸、卤化银见光或环境温度高时易分解;③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如溴水、氯水、HNO3、 KMnO4 )不能用橡胶管、橡胶塞(会腐蚀).十、(九九归一,能记住才是硬道理;十全十美,还需要你自己来补充完整)2011-3-9

急求!五年高职的化学小论文一篇1500字左右

《不同方法脱除茶叶中咖啡碱的效用比较研究》国内外茶叶脱咖啡碱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沉淀法、柱层析法等方法。 普遍使用氯仿或者二氯甲烷萃取。 但是二者皆有很大的毒性,操作不当可能会有危险。 如果不能用有机溶剂的话,最理想的溶剂就是水了,茶叶中的咖啡碱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其他物质要大,但是需要准确测定提取出了多少咖啡碱。 升华法:咖啡因在120℃以上开始升华,到180℃大量升华,冷却后成针状结晶.利用该性质进行提取.目前国内高校多采用升华法进行教学,控温182~185℃,升华15 min,冷却后得到5~6 mm 长结晶,结晶呈白色针状,即纯咖啡因.另外比较简单的还有热水浸提法,根据咖啡碱易溶于80℃以上热水的性质, 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从茶叶初制工艺入手, 探讨在茶叶初制过程中采用水浸提法去除咖啡碱的可行性. 津志田腾二郎等研究发现, 无论是茶鲜叶、蒸青叶还是萎凋叶直接浸入85℃的热水中, 大约1min 后, 咖啡碱迅速被溶出, 溶出率达71% , 浸泡3min 后, 咖啡碱的溶出率达83%. 而当热水温度为60℃时, 从茶鲜叶及蒸青叶中溶出的咖啡碱则很少, 说明咖啡碱的溶出受热水温度的制约。 吴小崇研究表明, 浸提温度从80℃上升到90℃, 咖啡碱的浸出率可从60.51% 提高到72.26% , 但5min 以后咖啡碱浸出率的差异不明显.溶剂提取法:是用极性溶剂从茶叶中浸取,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并得到产品。 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 产品收率为5% ~10%,产品的纯度约为80%~98%,所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甲醇、己烷以及三氯甲烷等。 该方法使用多种有机溶剂,生产成本高,有些有毒物质的有机浴剂使产品和操作不尽安全,且易造成环境污染。 离子沉淀法:离子沉淀法是利用金属能够沉淀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如铜盐、铅盐或三氯化铝。 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影响制品安全。 柱分离制备法:柱分离制备法有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 近年来注重提高纯度的研究,为此以层析柱分离的研究较多,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纯度可达98.1%,如用凝胶柱分离可高度脱咖啡碱,其残留量仅为0.1%。 但柱填充料如吸附型树脂,亲脂凝胶等非常昂贵,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大量有机溶剂,显然对工业化生产是不合宜的。 膜法提取技术:茶汁中加入0.01%左右果胶酶,在50℃下保温4小时,以分解果胶酶,从而可提高超滤时的透过速度。 再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进行分离,约12%茶多酚被截留,而咖啡碱不为膜所截留。 透过液再用反渗透进行浓缩。 比用蒸馏法的得率高18%以上。 浓缩液再进行干燥后可得产品。 综上几种方法,前两种设备需求小,无毒害作用,但产量低,适合教学或实验之用;后三种使用的化学剂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适合工业用生产;膜法提取技术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还需进一步降低超滤膜的生产成本。

在昆明一天来得及游玩石林和九乡吗

朋友,想在一天时间里游览石林和九乡,即使是自驾游,那实在是太赶了!走马观花式的游玩,既没玩好,人又累得半死,那还不如不去。

建议用二天时间,好好游玩石林这个自然喀斯特现象和九乡溶洞景观这二个景区。 如果时间紧张,只有一天时间游玩,那希望你去石林游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734.html
有人吃了 张雨绮何泓姗本是同龄!有人吃了 催化剂 防腐剂
好评中国·大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