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迎来2万亿投资 距离牛市还有多远

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五月份才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已经超过前两期之和。其中中、农、工、建、交、邮六大行合计出资1140亿元,占比33.14%,预计在基金成立起十年内完成资金实缴,这也是国有六大行首次对集成电路国家大基金进行投资,彰显了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

那么国家大基金的成立对半导体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看到,在前两期大基金成立之后,半导体市场都迎来了一波牛市行情,那么这一期大基金的成立也会迎来一波半导体牛市行情吗?本文记得点赞收藏加关注,我们接下来就来揭晓答案。

一直以来,我国半导体产量和全球半导体销量趋势都保持一致,但是从2023年4月份开始,中国半导体指数和费城半导体指数却开始产生了分化。这是因为从2019年开始,美国就试图在半导体领域与中国脱钩,只是被疫情影响了节奏,所以在2019年~2022年中国半导体指数和费城半导体指数走势仍然一致,但是到了2023年,随着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脱钩政策进一步加码,以及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又领先了一步,使得资本市场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导致费城半导体和A股的半导体指数走势出现分化,A股半导体指数表现开始落后,因此当下国家3440亿的三期大基金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大基金除了能够直接投入市场之外,还会吸引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跟进投资。回溯历史,大基金一期总共撬动了5145亿元社会资金,资金撬动比例达1:3.7。根据东财ETF预测,这次3440亿元的注册资本将撬动2万亿元的社会资金,要在10年内花完,平均每年投入约2000亿元。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销售额总共为13839亿元,所以社会平均每年投入的资金就超过半导体市场规模的10%以上。可想而知这次大基金三期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支持力度有多大,足以彰显政策对于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坚定决心,因此半导体市场的牛市其实已经在路上了。

这时候也许就会有人问了,半导体产业链分支那么多,国家大基金三期具体会投向哪些领域呢?我们了解到,前两期大基金都是为了扶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加快半导体核心领域国产化替代,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随着海外加大对我国半导体的限制,我们认为先进制造、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国产化率较低领域、先进算力芯片、高性能存储器、EDA工具等方向有望迎来社会资金的重点关注,以下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A股已经创下五年新高,本轮牛市能不能连涨三年呢?

牛市中缺乏理性。 即使我们不看好什么标的,往往过两天就被打脸。 但是投资人要记住,投资在于选择,谁都没有能力这个市场4000多只股票都买一点。 我们必须选择相对收益可靠,风险较小的标的公司。 如果你只是想随风飘一把。 一般你就去找新高的股票。 越是在新高附近的股票,在牛市跳得越高。 然后,记住跳车的时候不会有人来提醒你。 你只能凭借一定的感觉。

以前的牛市,涨跌停板制度下,有很多涨停敢死队,一早起来,他们不分析业绩,直接涨停板上面挂单,能成交多少就成交多少。 然后赌第二天连板。 这种玩法,基本也不需要和我们探讨方法,关键是心无牵挂,逃命够狠,买入不纠结。 万一赔本了,不骂娘。

普通投资人,还是要随着大方向,做一些稳健的投资。 一般牛市的市场会有很多浪组成,每一浪的突破,都是一个放量的过程。 当量放大到一定程度,市场短期承接力度不足。 就会回调,回调过程中会缩量。 调到位了,再放量。 放量后,看能不能突破前期高点。 只要站上前期高点以上,那就有一个新高度,循环往复。

而牛市中,每一次突破都是券商股打头阵。 这是牛市风向标。 而券商打高之后,会需要科技股,消费股轮番表现,也有可能是先进制造业。 最后回调的时候,防御性的医药对冲下挫。 但如果券商股起来了,曲高和寡,其他科技股和周期股没有跟上,那么券商股会力有不逮形成阶段性头部。 说白了,券商股是吃牛市交易量的,光券商股自己和自己交易,是不足以推动牛市发展的。 所以每个牛市都要有主力板块。

今日券商指数高涨,“牛市”特征明显

券商指数今天再次拉升,带动大盘上行,2015年牛市特征再现。

近两周资金从上半年涨幅强势的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板块转向前期超跌的非银金融,估值修复或也是市场走强背景

个人投资者情绪高涨,国内流动性宽松环境持续

投资者热情高涨,网络对“牛市”关键词的搜索指数一周内飙升30倍,国内流动性环境的充裕也带来增量资金进场。 近两周以来,公募基金募集份额持续走高,某基金单日完成超700亿份的募集,为市场短期上行提供资金支持。

重申牛市预期,低估值板块将出现轮动,金融股补涨的逻辑:

从成交量来看,牛市已经归来。 股市有句话叫量在价先,自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带领上证综指突破3400点, A 股已连续 7 日成交额突破万亿,7 月 9 日两市更 是成交 1.7 亿元,逼近 2015 年牛市高峰值时水平,创出近 5 年新高。 期间非银、有色、 地产、钢铁等前期滞涨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和周报板块有明显上涨,科技和消费板块也有 脉冲式轮番表现,整体来看,市场表现为低估值蓝筹带动下的牛市回归“普涨行情”。

牛市预期下的投资策略:坚守核心资产应对风格均衡

短期,我们认为后市资金博弈低估值仍可持续,目前仍在扩散途中,但快速拉涨也 将加大波动。 其一,万亿成交额过后,市场往往存在一定惯性,在未有明显利空情况下, 在穿越指数阻力位后,后续上涨有一定空间,但可能存在较大放缓可能;其二,暴涨过 后的金融地产低估值低仓位的相对优势仍存在,只是“性价比”随着暴涨有所弱化,目 前银行 PB 不足 1X,券商 PB 2.3X 较历史中值 2.7X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其三,2020 年二 季度业绩改善有支撑,中报窗口期业绩“下杀”概率较小,前期市场普遍对经济修复的 预期并没有过于乐观。

中长期,风格演化将呈现“均衡-分化-再均衡”,坚守已有的消费和科技,核心资产仍是必要选择。

一是,消费和科技仍是全年主线,目前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5 月工业企业数据显示需求端并未有明显改善,低估值板块中除券商和保险外,银行、地 产、周期等领域未来景气趋势仍不明朗,因此估值修复到位后,可能重回前期“分化”, 若后续经济复苏趋势得以确认,风格将转向“再均衡”。

二是,从公募机构角度,2010 年以来,风格切换主要集中于消费和成长板块,背后对应着我国由后工业时代向消费为 主、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格局的转变,历史上公募对金融地产和周期板块超 3 个季度的时 间窗口屈指可数,加仓背景均存在于宏观经济或行业周期的明显复苏,即便是能保持连 续 2 个季度的仓位提升,配置比例提升大多在 5 个百分点左右,跑 α 收益仍需依赖高估 值可被景气度消化的 A 股核心资产。

本轮牛市的宏观背景:

1,海外各国央行在疫情发生后均采取了流动性宽松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张,截至6月30日美联储总资产约 为7.01万亿美元,较2月底扩张约1.7倍,推动了全球资产二季度普涨。 海外市场的宽松流动性以及对下半年全球经济的乐观复苏预期或将持续推动A股上行。

2,信贷带动经济复苏, 6 月社融 3.43 万亿,存量同比增长 12.8%,较前期 12.5%持续放量。 一方面,持续 放量背后对应着逆周期调节发力,企业融资整体需求保持平稳,其中 6 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达 7348 亿元,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 3753 亿元;此外,6 月委贷+信托贷款同比没 有明显收缩,企业债券融资同比改善仍显著。

3,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投资者或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重

由于全球及中国的利率环境持续下行、中国资管新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或发生转变。 随着近期股票市场的走高,预计更多市场资金可能伴随市场趋势转向权益类资产,并提振股票市场的乐观情绪。

4,资本市场开放牛。 A股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渐加速,陆股通市场成交额占全市场的比重近年稳步提升。 对比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海外投资者交易额的占比约占一半,A股市场的外资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启,2016年12月深港通也相继开启。 截至2020年末,沪深港通共包含1378只股票,总市值为56.9万亿人民币,占A股总 市值的88.5%。 2019年,沪深股通的成交额达到9.76万亿人民币,占A股 总成交额的7.7%。

核心蓝筹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短期布局中报行情:从行业来看,中报业绩较好的企业仍主要集中于疫情直接受益的医药、食品、计算 机(软件服务)行业,以及前期订单积压及景气度向上的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电 气设备(风电、光伏)、化工(化学原料)等行业。 整体看,二季度高增长行业与一季 度差别不大,海外疫情的冲击对 A 股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明显。

从龙头企业披露的 业绩原因变动来看,二季度虽然受益于国内疫情好转,企业业绩有所改善,但多数公司 也纷纷表现,由于一季度的大幅拖累可能使得 2020 年上半年整体的业绩增速仍面临压力。

仅有少数行业的龙头公司在 2020 年中报窗口能录得正增长。 结合股价表现来看,目前 A 股中报“绩差”公司公布业绩时,当日股价会表现为明 显下跌,“绩优”公司当日股价也会有明显反弹,显示在近期市场对业绩的关注较高。

投资策略:保持牛市思维,不惧波动

短期金融地产的低估值板块存在博弈机会,但中长期仍需坚守核心资产。 大盘指数 过快上涨后,资金驱动将面临中报业绩大考,市场波动加大。 近期市场风险主要关注入 市资金监管和中美关系反复。 6月融仍保持 12.8%的高增速,信贷高增显示短期经济回 升,Q2 企业盈利改善可期,消费和科技板块 2020 年中报业绩增长无压力,但核心 CPI 保持下行,表明下游需求偏弱,中长期来看,受益经济复苏估值修复到位后,后续市场 风格“均衡”仍将转向“分化”,跑α 仍需依赖高估值可被景气度消费的 A股核心资产。

配置建议:博弈补涨,坚守核心资产。 1)低估值但业绩有持续改善空间:券商、保 险;2)低估值且边际需求良好:地产、建材、煤炭、有色、机械;3)“新基建”:5G 基建、云计算、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4)可选消费中的汽车、消费电子、家电、影视、 旅游。

总结,A股已经创下五年新高,本轮牛市能不能连涨三年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看市场情况。

每日八张图:积极因素偏多两大板块涨嗨了!机构高喊“A股处于牛市孕育期”

今日(1月10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之后,股指走势较为分化,沪指快速下挫,随后盘中出现一般拉升,又迅速跳水走低,而创业板指围绕昨日收盘点附近震荡;午后以宁德时代为首的汽车产业链标的爆发,促使创业板指走强,深成指也跟随走高,沪指表现则稍显差强人意。

截至沪深股市全天收盘,沪指下跌0.21%,报3169.41点;深成指上涨0.49%,报.79点;创业板指上涨1.38%,报2474.01点。

从盘面上来看,轻指数重个股,汽车与半导体两大板块扛起领涨大旗,其余行业与概念板块涨跌不一,局部赚钱效应仍存。 行业方面,汽车整车、半导体、珠宝首饰、生物制品、电机、玻璃玻纤、汽车零部件、美容护理等板块表现突出;题材股方面,汽车芯片、汽车一体化压铸、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板块涨幅靠前。

资金面上,人民银行1月10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 由于今日有64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620亿元。

热点板块

个股监控

北向资金

南向资金

消息面

1、据央行网站消息,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 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2、据界面新闻消息,1月10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48.9%,环比增2.5%,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走强。 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

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0日消息,《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12月29日第2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2月10日起施行。

4、据新华社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0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全系统业务协同、全方位数据赋能、全业务线上服务、全链条智能监管的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机构观点

对于当前行情,中原证券表示,随着不确定性因素降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市场有望进入中期向好的阶段。 随着人民币进入升值阶段,中国资产的性价比抬升。 国内市场受益于外资再度流入,中期走势向好。 建议仓位提升至70%,中期重点关注大数据、证券、旅游、军工、创新药、芯片、钢铁等行业主题板块。

海通证券则指出,当前A股底部已过,基本面、资金面的积极因素推动下,A股市场已经处于牛市孕育期这一阶段,历史上看,A股春季行情涨幅大多超过20%,启动时间早晚往往与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关,今年春季行情自2022年10月底开始已在逐渐酝酿,在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等积极变化的推动下,2023年A股迎来了开门红。

中银国际证券认为,当前积极的因素依旧偏多。 一季度市场仍处于政策预期蜜月期,而经济数据的验证时点相对滞后,政策预期驱动下,市场悲观情绪逐步消退。 海外紧缩放缓的逻辑逐步兑现,叠加内资开年配置时点,未来市场仍将在流动性环境回温叠加风险偏好上行的背景下出现明显估值修复。 市场结构上,估值修复前期,弹性较强的成长板块依然是资金首选。

华西证券提到,1月份A股指数小幅匍匐上行的驱动力为:“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经济(消费)弱复苏。 1-2月,由于国内迎来春节和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市场更聚焦居民出行、消费等数据的填坑复苏。 同时,海外加息放缓、国内“扩内需”政策落地、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等领域释放偏暖信号等,均是促使市场风险偏好再抬升的驱动力,A股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延续。

行业配置上,该机构进一步分析,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受益于疫后修复的消费领域,食品饮料、医药、航空机场、酒店、免税等;2)产业政策支持的成长板块,数字经济、信创、军工、新能源部分领域等;3)受益于政策边际调整的,地产相关产业链等。

另外,光大证券表示,消费复苏预期下,消费医药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春季躁动”的主旋律,且长期来看,随着未来实际数据的逐渐好转,医药消费板块今年的相对业绩优势将会凸显,并有望成为2023年的主线,当前值得积极布局。 此外,随着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持续刺激与发力,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房地产及建筑装饰等地产相关行业在“春季躁动”中或许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000990诚志股份怎么样

这是一个发现价值的时代,这是一个敢于打赌的时代。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通过“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导致全球金融资产大幅增加,通胀持续上升。 再加上美联储坚定的鸽派立场,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新一轮通胀上升周期已经到来,短期内不会结束。 另一方面,在中国,7月初,央行宣布释放1万亿元可用资金。 结合“房住不炒”的基调、资本市场注册制的逐步实施以及外资准入门槛的不断放宽,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势必会进一步增加。 那么,在这一轮新的通胀周期中,结合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宽松,我们将迎来一个投资a股市场的时代。 其中,通胀受益股必然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 自a股进入结构性牛市以来,那些行业代表性龙头可以享受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溢价,但反过来,它们也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焦虑。 因为再好的公司,其估值提升也是有上限(或天花板)的。 在目前机构普遍群体形成的估值泡沫下,投资者如何在后续投资中获得安全边际?这是一个值得反复考虑的好命题。 既然高景气高预期的行业龙头的估值泡沫已经肉眼可见,为什么不从它入手呢?看看这些行业细分领域的个股。 毕竟在高增长预期下,其细分领域个股的成长性是可以得到一定保证的,尤其代表了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演进的方向,比如目前中国的“双碳”战略,以及半导体的国内替代趋势。 最近,一家价值偏离明显的上市公司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公司有碳中和、半导体国产替代两个概念,也是通胀受益者。 资料显示,诚志股份属于清华控股的上市平台,公司商业模式描述为“一体两翼”,即清洁能源为一体,半导体显示材料和生命医药为两翼。 近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02亿元,同比增长60.86%;净利润7.39亿元,同比增长458.15%。 经过统计对比,这份成绩单不仅在整个化工-化工行业处于前列。 进一步看,2020年诚志报亏2.06亿元,当时诚志市值约190亿元;2021年中期业绩为7.39亿元,目前市值仍为190亿元。 显然可以看出问题:诚志股份净利润大规模增长,市值却和上年亏损相差无几。 合理吗?这里存在明显的市场价值偏差。 这个偏差(或预期差)有多大?按照目前公司估值PE22.4倍,乘以9亿净利润的净增长规模,那么就是201亿!这意味着,一旦这种市场偏离被逆转甚至修复,诚志股份要在目前市值的基础上再增加201亿元,才能合理反映本次中报的业绩水平。 投资的一般规律是:企业业绩的增长是股价上涨的基石,面对持续的增长,市场偏差被修正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基于2021年上半年的这份成绩单,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该重构对诚志股份价值(估值)的认知。 清洁能源是其最大的业务模块,以子公司南京诚志和诚志永清为核心。 其产品为乙烯、丙烯、丁辛醇等工业气体和化工产品,该业务约占其营业收入的80%。 目前在清洁能源领域,诚志股份有两个成长逻辑,短期和长期:(1)短期增长逻辑:全球通胀远未结束,业绩只是回归正常水平。 “公司的这一部分”自2021年初以来,全球油价上涨了近50%,推动大多数化工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乙烯、丙烯价格涨幅超过25%,环氧丙烷价格涨幅超过98%,正丁醇、辛醇价格甚至翻倍,涨幅均超过110%,一直维持在高位。 子公司南京诚志是公司清洁能源业务的主要载体。 在此,我想补充一点,公司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基础化工原料综合运营商。 其运营模式以工业园区为基础,主要为下游大客户提供基础化工原料。 这种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 简单的理解就是南京诚志以管道的形式向园区输送气体和化学品,从而获得园区供气服务的“垄断权”,这就像是真正的躺着也能赚钱的好生意。 目前任何短期利空都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价值回归,而去年油价的暴跌应该算是——的短期利空风险释放。 按照k线来看,现在国际油价已经回到了之前的高位,每桶50-60美元以上的油价实际上只是回到了过去的正常交易区间。 以此类推,说明诚志股份辉煌的中期业绩不过是和过去一样回归正常水平,未来还会继续上涨。 在未来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阶段,随着美联储鸽派信息的不断释放,预计拜登政府的3.5万亿美元放水也在路上,这可能预示着短期内通胀远未结束。 结合公司目前披露其清洁能源项目已满负荷运行,公司中报显示,随着下游客户开工率和用气负荷的增加,南京诚志液体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17%,工业气体销量同比增长39.8%。 此外,南京诚志积极把握上半年丁辛醇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机遇,努力开发下游客户资源,拓展销售渠道,实时综合测算,以产品价格和边际贡献为导向,灵活组织辛醇和正丁醇产品、异丁醛和异丁醇产品的转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南京诚志上半年效益创历史新高。 金科一步推导出,随着通货膨胀预期逐步深入,诚志股份的业绩将继续呈现出良好增长态势,而这个趋势或许仅仅只是个开始。 (2)中长期成长逻辑:围绕国家“碳中和”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并手握技术优势自去年9月,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时间表后,其后在十四五规划、气候雄心峰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一系列的规划或重要会议上,“碳中和”概念都没有缺席,甚至摆在最前列并进行逐步的细化,表明政策的支持力度是清晰和明确的。 国家也决心要把这项长期事业、目标完成好。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任何能够紧紧捉住“碳中和”的企业也将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这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中国将撬动70万亿以上的绿色产业投资机会。 可以说这种满载政策福利的大赛道、大时代机会,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已远远超过对过剩产能或行业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其深远影响也超越了国家经济转型升级。 所以对于煤化工领域的企业来说,拥有技术优势、产能规模化优势的企业无疑会迎来先发机会,而且侧面上也说明了该行业或再一次迎来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因此未来通过技术赋能、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及在创新模式走出来的企业,其未来或会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20年期末,南京诚志科研项目共计19项,其中新立研发项目11项,结转研发项目8项。 通过以“技术驱动 产能扩张 下游使用需求持续增长”为前提不断构建起其竞争性壁垒,打造产品资源转化过程中实现无碳排放的全新模式和平台。 具体来看,诚志股份上半年成功与行业巨头霍尼韦尔UOP签署“碳中和”战略合作备忘录,提早布局以保证未来公司的稳定发展,同时背靠清华这个中国最顶级的学府,发挥出国内顶级的技术平台和人才团队机制优势,并通过核心技术高效利用中国拥有资源禀赋的煤炭作为主要原材料进行化学合成,最终产出清洁环保的、无毒无害、具有广泛使用场景的高分子聚合物。 资料显示,在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MTO)领域,2020年南京诚志全资子公司诚志永清60万吨MTO项目投产后,开始逐步释放业绩,去年清洁能源产品同比增长30%便是南京MTO项目产能爬坡,逐步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所带来的增量增长。 随着下游订单需求的增长,诚志永清(设计产能)60万吨MTO项目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逐步满产运行应该是可以预期的结果。 同时,在加速布局下游领域方面,公司是不遗余力的。 据悉,其子公司南京诚志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国石油化工南京工程就“乙烯羰基化路线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技术开发”项目达成合作,共同推进10万吨级乙烯羰基化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艺的开发,以及其后10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进一步纵向延伸至MTO下游产业链,这将大幅提升公司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实力。 而据笔者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玻璃),也用于聚氯乙烯助剂(ACR)的制造,以及可作为第二单体使用于腈纶的生产。 当前,中国MMA消费量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我国MMA进口量就已经超过23.9万吨,而2019年全年MMA进口量为21.6万吨。 预计在2021年,国内MMA消费量将超过118万吨。 因此,诚志股份实际上已经紧紧捉住了国产替代的路线,围绕这些机会不断进行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诚志股份的乙烯羰基化路线的的优点是工艺较简单、工艺流程较短,原料易得,工业化后的生产成本比其他方法低1/3左右,特别是与大型石化乙烯装置联合一体化或者MTO装置一体化生产更具优势。 透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诚志股份目前把触手延长至下游产业链,运用技术能力,通过精细化、差异化产品路线获得市场上的相对优势,进而提升诚志股份自身产品线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还有具备前景的清洁能源业务——氢能业务,与AP顺畅合资设立的诚志空气公司,主营氢能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加氢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研发等业务,根据公司披露相关业务已经陆续展开。 可以说,南京诚志在MTO产业链和氢气的布局,增加南京诚志的业务多元性和抗风险能力。 综合来看,公司在清洁能源赛道依靠通过自身一体化产业链、工程化能力、化工合成、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优势,不断深入发展,聚焦、深耕具备产业发展前景且拥有长期渗透率提升的细分产品领域。 诚志股份这种锚定景气周期行业的动作,或能够不断的提升公司成长性和估值提升。 2018年随着中兴被打了一记狠狠地闷棍,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之声渐起,意味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也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资料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占全球超三成, 2019年全球半导体营收4121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半导体销售占了全球的1/3,是份额最大的,相当于美国、欧盟及日本的总和。 那么在外围围堵下,随着国家对半导体行业投入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和扶植,国内半导体产业必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作为半导体产业基石的材料端,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半导体显示材料的液晶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及行业景气度持续的向上。 液晶材料,占液晶面板成本比重仅为3%-4%,但是液晶材料决定了面板的显示效果好坏,是最为核心的材料。 目前全世界的液晶材料厂商大致分为国外三巨头:德国默克、日本JNC、日本DIC,他们占据了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形成了三巨头的格局:石家庄诚志永华、合成显示、八亿时空。 在需求端,受下游面板需求影响极大,这几年以京东方和TCL为首的国内面板企业实施逆周期的扩产策略,日韩厂商逐步关闭产能,比如LCD市场,韩厂仅剩的5条产线预计将于2021年加速退出。 参考近期面板厂商的业绩净利润预告,比如京东方实现126亿的净利润,增长率高达814.46%,有专家预计,2021年中国大陆产能将占到世界的50%,2023年大陆产能将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未来或超70%;届时国内TFT混晶材料需求将达到约500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0亿元/年。 上述数据说明大陆厂商把面板的主导权握在手中,面板制造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而且行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助力液晶材料端市场扩容,比如O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等。 中金认为:认为LED行业10年一轮周期,Mini、Micro将成为下一个10年周期的主要动力,显示及背光使用将迅速下沉,未来5-7年全行业高成长可期。 同时,在5G 4k/8k AI趋势下,LED显示/发光与虚拟演播、实时渲染等技术的结合,使用也将更为丰富多彩,加上Mini/Micro的持续进步,10-15年后有机会取代所有的发光和显示技术。 诚志股份的半导体显示材料是其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是全球最大的TN/STN混合液晶材料供应商、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混合液晶材料供应商及OLED材料新锐供应商。 “slichem”自主液晶品牌,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关键技术和液晶材料的长期垄断。 该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液晶单体、中间体处理能力和混合液晶生产能力,混合液晶材料销量国内领先,其中单色混合液晶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左右;正性TFT混合液晶材料占公司液晶材料销售量的60%以上。 客户方面,石家庄诚志永华与全球主要LCD面板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京东方A、TCL科技集团、惠科集团、天马集团,还有群创台湾、友达台湾、韩国LG等等。 在2020年诚志永华TV用TFT混合液晶销量同比增幅超100%,中小尺寸产品用TFT混合液晶销售量同比增幅也在50%以上,业务毛利率增加4.6%,单色混合液晶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份额,TFT混合液晶的销售量、销售额、净利润均创造历史记录。 今年以来,诚志股份旗下诚志永华的半导体显示材料产品线就一直处于产销两旺、订单量饱和的状态。 根据中报显示,石家庄诚志永华实现TV用液晶销量同比增长136.58%,中小尺寸产品用液晶销量同比增长151.87%。 同时,通过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负性液晶销量持续攀升,同比增长135.36%。 在技术储备方面,据公开信息,诚志永华早已将产品从液晶材料进一步扩展到相关显示材料领域,已在包括液晶PDLC膜、液晶手写(黑)板、液晶天线(缩小5G基站体积和成本的重要技术之一)等液晶材料非显示使用领域以及OLED发光材料、其它显示用化学品等平板显示的前沿技术积极布局。 在OLED方面,石家庄诚志永华技术中心作为液晶显示材料领域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唯一OLED方面科研立项项目。 诚志永华从PM材料开始布局、同时逐渐进入AM材料市场,致力于研发自主材料,目前在红光掺杂材料方面已有所突破,其性能已与市售产品相当,已申请OLED相关专利37篇,其中授权21篇,具备良好前景。 于此推断,液晶材料的国产需求也将稳中有升,以诚志股份为首的液晶材料厂商,承担了国产替代转移的任务,并且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吃下这块市场份额。 目前,石家庄诚志永华单色混合液晶生产能力25吨/年,TFT混合液晶生产能力达到100吨/年,并具备继续扩产的能力。 根据诚志股份2020年的公告,其投资3.98亿元正在沧州建设的单体材料项目,可每年提供78吨混合液晶的原材料--液晶单体材料。 而且,根据项目环境评价信息,该项目规划中还有46.98吨/年液晶单体材料的二期项目。 可以预测,随着沧州项目未来投产运行,配合石家庄现有产能,诚志永华可以发挥旗下石家庄和沧州子公司产业加成效应,安全保障下游市场需求。 不仅公司产能充分保障需求,而且在业务端、材料端持续的深耕保证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变化产生的需求变动。 前阵子,诚志永华成功引入北京电控产业投资、上海国科、京东方A创芯企业管理中心等15家战略投资者,一方面能够充实资金,扩大自身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以客户端为代表的外部优质资源的进入,能够给公司市场、技术、渠道、品牌进一步拓展空间。 为顺应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在包括PDLC等非显示材料领域以及OLED材料、其它显示用化学品等平板显示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积极布局,从专注于液晶材料进一步扩展到相关显示材料领域。 结尾部分再来简单拆分公司的业绩: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已达3.22亿元,第二季度净利润达4.08亿元-4.28亿元,比第一季度增长26%-33%,在去年第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尚为-0.51亿元,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已实现2.45亿元、3.16亿元。 即使在下半年保守的以前两年(2018、2019)下半年业绩增长基速,保守按照历史平均值30%环比增长去评估。 可预期的是,2021年诚志股份的净利润规模16.79亿-17.25亿元,对应的预期同比386.66%-400%,折合的预期市盈率倍数仅为11倍,该预期估值处于历史相对较低的位置。 透过这份靓丽财报,展现出诚志股份业绩的爆发仅仅只是个开始。 随着双轮周期景气的加持下,公司清洁能源、半导体显示材料两大业务的成长性进一步被打开,再加上另外一翼——生命医疗业务在后续持续带来稳定的业绩增量。 笔者认为,诚志股份应该看作是“平台型公司”,不再是典型的周期性企业,诚志股份已转变成为一家能够兼具双重优势特征的新公司,即包含了科技股的高成长性与周期股的业绩高爆发力。 诚如上述,每一次市场对公司认知的改变,都会引发估值体系的改变。 笔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诚志股份估值体系必将被重塑,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进入新时代,旧的估值体系将被新的替代,而唤醒的将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一个拥有诚志以及诚志绝不会缺席和辜负的新时代。 相关问答:诚志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简介:诚志股份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1998年10月9日成立,2000年7月6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是江西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全面合作的重要成果。 目前公司总资产19亿多元,建立了以江西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为科研基地和营销窗口、广东为海外业务拓展基地并辐射河北、辽宁、山东等地的产业布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932.html
今年狂飙超70%!多家公司暴涨逾50% 又见超级赛道!A股7
官方通报​调查结果 海南一小区地库使用 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