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何时休 集采再次开标!人工关节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牛肉干

在2021年9月人工关节集采正式开标落地近三年后,今年5月2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又发布了本轮 人工关节 集采中选结果的公示。和2021年的那一轮相比,这次有超过6000家医院的积极参与,58万套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价格上,中选产品价差从首轮2.8倍缩小到1.1倍,且平均降了6%。不但价差更加合理,而且 稳中有降

当然,集采也不可避免地对厂商盈利空间造成挤压。从春立医疗(688236)、爱康医疗(01789)、威高骨科(688161)等国内人工关节龙头近两年表现来看,业绩的 阵痛期 显得有点长了。

一、关节置换术日趋成熟

人工关节主要分为膝关节和髋关节两大类。

膝关节 】我们都不陌生,这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在使用中可能由于创伤、暴力、炎症、退行性病变甚至肿瘤等原因造成膝关节损伤。如果长时间反复疼痛且药物治疗等方式无法缓解症状的话,就要考虑膝关节置换术这条路了。把破损或病变关节部分切除,再用人工关节假体固定在切除处表面,来代替患病关节。

而我们的【 髋关节 】是连接躯干和下肢,使我们下肢能够活动的关节。和膝关节相似地,各种急性损伤和炎症等原因都会造成髋关节损伤。另外髋关节中有一个部分叫 股骨头 ,这个地方大家听起来一定不陌生。是的,一些药物不良反应会造成股骨头坏死,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髋关节损伤严重,患者也可以考虑髋关节置换术,用人工髋关节来替换受损的股骨头等部分。

材料方面,因为骨科植入物对材料耐磨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有极为严苛的要求,所以金属材料已经逐步落伍。而 陶瓷 材料逐步占据了如今的主流地位,其成熟应用也大幅提高了人工关节的 预期寿命 。受益于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这块市场如今愈发炙手可热起来。作为全球骨科植入物的最大细分市场,2020年全球关节置换市场规模有17亿美元。

国内方面,骨科疾病自然和 老龄化 进程有深度联系,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所以随着存量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骨科医疗需求也必然会陡增。

二、国内厂商业绩无起色

除了人口因素之外,集采对人工关节市场渗透率的加速也是显而易见的。从IQVIA的数据来看,集采后全国人工关节植入手术量增长了不止。所以市场规模也得到了显著扩张,国内关节器械市场在2019-2024年间的CAGR高达16.9%,显著高于全球增速。

聚焦本次集采,一共有54家企业的167个产品中选,主流内外资品牌均跻身其中。平均价差从首轮集采的2.8倍降低至1.1倍,提升了竞争公平性。

具体来看,进口厂商因为要顾及全球价格体系,集采价受掣肘,所以参与意愿在走低,国产报量份额整体提升到了。随着区域经销商不断地进行国内外品牌切换,外资放弃的市场可能不容易再吃到嘴里了。

关节集采顺利推动国产替代,总报量国产占比达72%

不过国产厂商虽然借着集采的东风快速提高了市占率,但从这两年的业绩表现来看,若说迎来 红利期 确实还差的有些远。

春立医疗在经历2017-2021年营收从3亿元提高到11.08亿元的高速增长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陷入营收个位数增长且净利润下滑的境地。产品线更广泛的威高骨科业绩下滑更加 夸张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1.54亿元、18.48亿元和12.8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6.9亿元、5.44亿元和1.08亿元。

几大巨头中,只有爱康医疗的业绩有些许亮点,2022年虽然净利润同样下滑,不过营收大增38.2%至10.52亿元。当然,2023年未能延续这一态势,营收仅取得的增长。

不过,国产产品的材质性能倒是在不断升级。在本次集采中,新一代陶瓷材质的髋关节产品占比从87%一跃升至。陶瓷类产品被广泛纳入集采对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生活质量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三、核心技术遭全球垄断

但这也引出了目前人工关节行业的最大 痛点

虽然中国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已通过集采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话语权,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上文我们说过,目前陶瓷人工关节正在逐步替代全金属关节。但全球范围内的 陶瓷球头 内衬 等上游产品几乎被德国企业赛琅泰克(CeramTec GmbH)所垄断,无论是威高骨科、爱康医疗、春立医疗这样的国内厂商还是强生、施乐辉这样的跨国巨头,概莫如是。

别看国产厂商在集采中标结果中占比很高,实际上,陶瓷球头和内衬才是人工关节的最核心元件,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甚至能占到一套人工关节的成本。带量采购无疑从需求端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但赛琅泰克可没义务在前端采购价也对国内厂商大行方便。所以说,本就所剩不多的利润有很大一块都转移支付给了上游。

若说赛琅泰克才是集采阴影下的 隐形冠军 ,其实也不算夸张。

而且上游原材料的攻克希望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国内虽然有国瓷材料(300285)这样在 齿科 陶瓷材料领域颇有建树的一线企业,不过在骨科植入物领域还暂未涉猎。赛氏能在如今的全球生物陶瓷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绝非一日之功,国内公司想在这个细分赛道啃下这块骨头来肯定没那么简单。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厂商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在渠道、销售端的壁垒。当然,赛琅泰克所掌握的陶瓷技术同样卡住了跨国巨头的脖子,不只有中国企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快速上涨的关节置换手术量必然催生对上游陶瓷材料需求的增长,单一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及时性显得更加重要。

业绩持续承压,核心技术也被别人攥在手心, 国产替代 的故事一时还真讲不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人工关节集采降价八成,将会有哪些影响?

人的身体里面有无数的关节,他们一起调节我们的活动,如果某些重要的关节受损,我们的行动将会严重阻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人工关节横空出世,帮助一个有一个患者站立起来,但是他们的价格不菲,很多人压根用不起,但最近人工关节集采降价八成,将会有哪些影响?这对患者来说就是福音,国内几千万的人群可以享受到便宜又好的关节器材,那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做的更好。

我们时常听说关节病,比如风湿,这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或者感染导致的,每当遇到阴雨天气都是非常难受,很多人可以疼痛昏迷过去,而有些人关节使用不对的原因但是受损这些人群都是需要治疗的,但是前些年这些人造关节都是依靠进口或者说供小于求直接卖出天价,但是如今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统一采集,这样价格就会下去很多,平时的时候我们在工作或者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不要过度错误的运用,让我们的关节承受太大的负担,一般来说人的关节使用一辈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爱护更加重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有保障,但是对于很多的医生而言宁愿“药柜满是积尘”,也不愿意每天对面无数的病患,这是因为很多医生都有元天下人身体康健,不生病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虽然这并不可能,但是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多多运动,正确规范的进行我们的身体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不管是干什么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健康的活着,活的越好,才对得起这越来越好的人间,所以不要随意破坏身体。

人工关节集采整体降价超80%,谁将会从中受益?

医用耗材的高额费用一直在继续地挤“水分”,在冠状动脉支架降价后,这一次又传来人工关节的降价。

人的关节软骨出现损伤就会导致关节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而且运动性关节损伤最为多见。 有的损伤在必要时就只能置换人工关节。 而因为人工关节需要的耗材技术和组合较复杂,加之各种费用(如消毒等)都会包含在产品中。 造成流通环节多,中间商多,价格也就相应的虚高。 当然最终所有的费用都是由患者本人买单。

而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工关节在临床上的需求量增大。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工关节的材料、质量,国家在集采过程中也根据临床使用的习惯和特点进行了考虑。 以系统为单位的报价提高了产品的透明度。

通过集采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约不少资金,而节约下来的这些钱可以用来提高医护人员的薪水报酬,降低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和自己支付的报销比例,让老百姓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都能够从中受益。

以前只要说手术用到这些医用耗材,大家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上万至十几万的价格。 然后都会感叹一句病不起、医不起。 而现在却只要花上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 这样的福利和好处不能不说太明显。 集采已经将这些高价耗材中的水分全部挤出,这也对提升医患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进。 对医生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也不排除有对集采价格的耗材持怀疑态度的,想着现在这么便宜的人工关节在质量和材料上是否会有问题。 能否值得放心使用。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多虑的想法,这些产品肯定不会打折扣卖到临床上。

国家集采人工关节降价北京市医药局实施时间

2022年三四月份实施。 据央视财经报道,继心脏支架后,又一个高值医用耗材“团购”成功。 拟中选结果显示,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的平均价格从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为82%,集采的产品预计将2022年3-4月起执行,具体执行日期由联盟各地区决定。 如果需要可以去北京市医药局咨询一下现在具体有没有实施,或者打电话过去咨询也可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1991.html
反内耗的顶配人设 天津孩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