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山水画的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两相对望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王维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长卿也写“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哲学观在中国山水画中得到最极致的体现。6月15日,福建画家梁明“看山看水”展览在四川福宝美术馆开展,便将山水画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之美带来了夏日的四川。

观众在展出现场

展览以“澄怀观物·泼墨泼彩”和“境随心转·写生系列”为两个主题空间,共展出梁明近年来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一百余件。其中令人瞩目的巨幅大泼墨写意作品《闽壑烟岚》,该作长12.6米、宽3.8米,是目前能看到的最大的土楼主题泼墨作品。“澄怀观物·泼墨泼彩”是梁明以薪传山水写意文脉为己任,经多年精研深耕与锤炼,在勾皴点染、泼墨泼彩的融合交汇中展现恢宏气势,空纳万境,深远意境。“境随心转·写生系列”则展现近年来梁明赴全国各地采风写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作理念绘写中华大地宏阔的地域风光、时代新景和万千气象。展出作品不论巨幅宏制还是咫尺小品,都可感其作品笔精墨妙,亦是其个人才情纵横、学养深厚和德艺双馨的品质显现。

《闽壑烟岚》1260cm×380cm 2016年

《春山云起》180cm×97cm 2022年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前言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所写。他评价道:梁明在山水画的探索中秉持了鲜明的现代意识,注重在吸收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笔墨形态,特别是聚焦探索山水画的现代视觉结构,力求拓展山水画的视觉意象。从早年他立足于家乡闽西的土楼系列,到后来走向更多的远方,他的许多大幅作品以丰盈之象、充实之美弘扬了大山大水大格局的传统山水精神,鲜明地展现出当代中国画家的文化追求与学术抱负,在作品中透溢出新时代蓬勃的文化气象和时代精神,这是他对当代山水画的贡献。

前来参加开幕式的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副所长王跃奎认为,当下中国画大写意如何发展与创新、继承与弘扬,成为了一个时代命题和网络热议话题,此次展览很好地回答此问题,也特别应景。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在致辞中则提到,此次展览也为四川美术界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典范和榜样,达到心与心的碰撞和艺术信息的交流互通。看山看水,看到的是大的格局,亦是厚德载物的一种表现。

(图据主办方)


如何看待天人关系

表达天人关系的古今哲学名词主要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互泰、天人合德等。

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 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古代中国的山水审美意识,主张顺其自然,回归自然这是

中国的自然哲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是山水画的创作前提。 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美感活动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特征一样,审美评价也是个体差异性与社会普遍性的统一。 审美者往往依据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审美意识和经验作出审美评价,审美者的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以及性格、气质和特定心境都是影响审美评价的因素。 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称:“贤人以神发道,而圣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众者乐。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这就是说,不仅仅“以形媚道”的自然山水可以带给人审美愉悦,这充分概述了,山水画的崛起,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道家崇尚自然思维的共同产物。 正如宗炳所述,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以虚虚实实、似与不似的创作手法把人格之美和自然结合起来,通过对宇宙、大地、河山、草木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人格境界和理想心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066.html
牙膏都不挤 三星Galaxy S25电池规格原地踏步
紫光 S2 M.2 系列 1TB Ultra 固态硬盘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