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排第一 山东人最想骂 滚 的东西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鲁A济南车,鲁B青岛的;鲁C淄博,鲁D枣庄,东营是鲁鹅……”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网友们的日子不好过,堪称眼前一黑又一黑。

先是一首山东车牌歌火遍全网,随机硬控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也看傻了山东人。

有人评论区逛一圈后,决定给网友一点颜色:“我今天就守在这,看谁敢笑一句了?”

有人打开抖音“发现天塌了”后怒而放出狠话:“谁笑拿豆橛子抽谁腚!”

山东人:这首歌不!准!传!出!省!

然而依旧拉不住外地网友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伤口撒盐——

知道最近山东豆橛子又要上市了,山东朋友心慌也是可以理解。

“车牌歌我们不唱了,豆橛子记得留着吃哦!”

所谓“杀人诛心”,大抵如此。

毕竟车牌歌火可能只是一时的,豆橛子却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山东人夏日消暑限定“恐怖片”之《豆橛子》持续为您播出。

对于一个山东人而言——

虚假的至暗时刻:被问工作有没有编制、你们那是不都是大高个儿、省会是不是青岛来着?

真实的至暗时刻:早饭豆橛子,午饭豆橛子,晚饭豆橛子。

什么是“豆橛子”?这种让山东人闻风丧胆的东西,其实很常见。

所谓“豆橛子”,就是长豆角,通常指豇豆或四季豆,因山东方言里豆角的发音接近于“豆jue子”而得名。

因其种植范围广、生命力强,一度成为了许多地方饭桌上的家常菜,在山东当然也不例外。

山东人民,特别是老一辈的山东人民,往往会将其作为夏季最常见的种植和采购对象之一。

但对于相对年轻一代的山东人,这就成了噩梦的开端。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平平无奇的蔬菜,直到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山东人对于豆橛子的恨,不是没来由的。

它的优点突出,好养活、收成多;它的缺点也明显:一茬接一茬,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在山东,每到夏季,豆橛子就开始顺着架子野蛮生长,时刻准备给每个人迎头痛击。

有时,它偷偷藏匿在冰箱里,打开门一瞬间,猝不及防的一片绿,可能把人心脏病都吓出来。

“和那一年我打开基金的心情如出一辙,无意点开,厄运退散!”

有时,它牢牢霸占每个食堂的C位,让每个路过的人再没任何欲望,觉得整个世界都索然无味。

怎么端上来的,怎么端回去/图源:作者供图

为了实现少吃豆橛子的夙愿,无数山东年轻人尝试不动声色间解决问题——

大半夜不睡觉,跑到豆橛子架上浇热水,浇了好几茬,终于叶子发黄了。

但千万别高兴太早,每当一个山东人信了“这是最后一盘”时,它总会莫名再冒出一些。

但给山东小孩造成的影响,却总是殊途同归:看到它的一瞬间崩溃,然后欲哭无泪。

每个被豆角子恐吓过的山东孩子,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这玩意儿是不是会在每天0:00准时刷新,怎么咋吃都吃不完的?

再“天不怕地不怕”的山东人,在豆橛子面前也会败下阵来。

毕竟想要击垮每一个号称“誓死不吃豆橛子”的山东人,往往只要一句“再不吃就老了”或“这不吃那不吃你吃啥”就够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豆橛子

为了完成豆橛子消耗指标,山东人想尽了办法。

之前薛之谦宣传山东枣庄音乐节(目前由于延期而不参加演出),山东人热情喊话:

快来,带两斤豆橛子再走。

同时努力创新它的做法——

豆橛子焖面,干煸豆橛子,豆橛子炖肉,麻汁拌豆橛子,豆橛子大包子,豆橛子水饺只是基础的做法。

据说现在山东人上街买吃的,都要警惕三分。

说不定哪家的鸡蛋饼、窝窝头、拉面、火烧,里面就掺了豆橛子。

现在还有了一些创新做法,比如豆橛子贝果。

图源:小红书@了了了了了,已获授权

哪怕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餐厅,也万万不能掉以轻心:豆橛子北极贝刺身和豆橛子纳豆的搭配,一口吃哭你。

怎么说呢?

挺好的,以后你们就跟发明知了猴碱水面包的那位一个省了。

面对总是对豆橛子疾言厉色的山东人,一些外地朋友建议,其实夏天吃不完也没有关系。

“取适量腌制或者晒干,压力就可分散到秋天和冬天。”

可惜,对于深陷豆橛子迷雾的山东人而言,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

眼下吃了整整两个月豆橛子的他们,已经不能直视任何相关的形状和关键词。

据说现在山东人看到山东卫视的台标,都觉得是一捆豆橛子。

“主打一个无中生有,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想必看到这里,你也能理解几分山东人对豆橛子的恐惧。

而豆橛子让山东人恐惧的原因,还不只因为它过度出镜。

就在不久前,一份2021年全国各省份食物中毒人数排名名单火遍全网,其中云南省高居榜首,第二名则是山东。

云南菌子导致中毒事件频发大家是能理解的,山东是咋回事?

热门回答除了饮酒、海鲜等因素外,不少人指出心中的答案“不会是豆橛子没炒熟吧”。

毕竟虽然各式豆角都可统称为“豆橛子”,却不是所有豆橛子都能放心大胆随便吃的……提示:豆橛子请在完全烹饪煮熟后食用。图源:@山东省村村乐

消息一出,就引来网友科普那句贯穿许多山东人一生的话语:时光不能回头,豆橛子必要炒熟。

此情此景,让外地人更感不解:不然……咱们换种蔬菜吃能不能行?

山东人的答案大概是,你别说,可能还真不行。

“当我看见满桌豆橛子时,确实吓得筷子都停了;但当听到它被连根拔起,却又有种你想不到的伤心。”

尽管谈及“豆橛子”山东人总不免嫌弃,但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它常常闷声做大事。

据统计,山东省全年豆角产量约为180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小小的豆橛子,背后可能有着带动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十亿元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豆橛子海,是属于山东人的浪漫

不仅如此,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秉承着“黑红也是红”的精神,某种程度上,豆橛子已经成为山东人的精神图腾。

它“皮实”,坚定,还有许多直给的热情。

坊间流传山东人表现热情的方式:等会,我给你薅一把豆橛子。

每到“苦夏”时节,山东饭桌上少不了那道名吃:凉面条拌豆橛子,主打一个极速吃饭。

所谓“恨之深,爱之切”:这玩意儿,吃的时候觉得腻,吃不到还怪想的。

毕竟等到夏天终于要过去,豆橛子、丝瓜、茄子等应季蔬菜,也要下线了……

但请别为山东人担心,再坚持两个月……大北(白)菜就要上市了。

山东人和蔬菜的羁绊,似乎总说不清,道不完。

众所周知,山东是全国蔬菜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蔬菜大省。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一句“仓禀实而知礼节”,就点出山东物产的丰富程度——

依山傍海,尽收山川、平原、鱼盐之利,这才有足够的底气说出“仓禀实”。

2021年,山东省蔬菜产量达到8801.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山东蔬菜们在个头、形状、颜色、口味等方面,也都走在全国前列。

300多斤的大南瓜、绿色的零食番茄、飞碟形状的西葫芦……应有尽有。

但无论品种如何丰富,花样如何繁多,在山东人饭桌上,那几种蔬菜却总是常见。

春天害怕蒜薹子,夏天怕豆橛子/洋柿子(西红柿),接下来有丝瓜子、茄子,还有吃不尽的大北(白)菜、水萝北(卜)。

虽然吃得多、吃着烦,山东人总关心着这些粮食和蔬菜。不为别的,只因它们总给人以踏实感。

即使在过去培育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地情况,让人可以依靠。

甚至老一辈山东人,对豆橛子等蔬菜,仍然抱有一种特殊的执念。

山东奶奶下大雨坚持去摘豆橛子 / 微博@青岛微生活

不论何时,好客山东人发挥着他们热爱分享的特质,让这些蔬菜流通在每一个山东家庭。

当然外地的朋友们需要的话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 抖音评论区

它们是每个山东人缘起于儿时的记忆,又是他们傍身的独特标识。

受不了的豆橛子,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在不知不觉间,更早已成为许多山东人丈量思念的尺子。

这种情感,或许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就像广东人总在为食不尽的冬瓜和苦瓜发愁,东北人面对土豆茄子也想喊“连盆扔出二里地”……

可一旦真的告别了,又无比想念那一口。

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亲切非常的食物,填饱了我们的胃,构建出我们的记忆与身份。

当然升华过后,还是祝山东朋友:今晚不用喝豆橛子丝瓜汤,特别是炝锅的。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山东方言的词汇举例

我,我们,我们的=俺你,你们,你们的=恁他=他(te) 昨天=夜来,夜儿,夜门,决里,夜儿里今天=今儿,几们,今个,今子,今日,几没儿明天=明个,明里,面里,赶明儿,明子,明日前天=前儿没后天=过明,过明里,过明天,过面里,后日去年=年时年初=散过喽年早晨=清起来,大清早中午=晌午,晌午头里(临沂日照青岛读做shangwan)以前=早里刹(sha),以前刹(sha),,那刹(sha),早先刹(sha),早先先很久=老时届(带儿化音)下午,傍晚=下晚儿,黑天(傍晚),也吗黑(傍晚)下午=过晌,过(ge)晌午,过晌午晚上=烘晌,后晌,往晌,哄航,黑家,后横,黑夜半夜=午更(jing)头里,午更(jing)里一段时间= 一盼子,一绷(beng)子,例如:那个事老长一盼子了,他得病有一绷子了(东营,临沂,泰安一带最常说)较短时间=一霎,一崩,一时半霎,一霎霎刚才=将才,将末,将将,才忙给儿,什么时候=脏问,多咱,多近,啥(去声)时候,多大 奶奶=婆(胶东话,鲁西话一般还称奶奶,不过第一个“奶”为大声调,发音快速,第二个为降调的二声,拖长),喃喃小女孩=小妮,小嫚,小闺(gun)女伯父=大爷,大爹伯母=大娘,大妈,娘娘叔叔= 叔(发“夫”音),小爸爸,小爹姥姥=姥娘自己老婆的姐夫或妹夫=两桥,连桥,亮条,连襟(去声轻声,烟台话)客人=kei阴阳人,阉割过的人=二椅子,二叶子,小男孩=小子,小小子,小青年=小年轻地,小伙子,小末子年轻女人=闺(gun)女,大妹子(长辈或平辈中年长者对年轻女子的称谓)小时一起长大的好友=依巴连子邻居=邻舍(读shi),邻舍(读shi)百(读“bei”)家 壁虎=蝎虎子,蝎虎帘子(济南方言),蝎虎溜子,蛇虎溜子(淄博话)猫头鹰=夜猫子鸭子=呱呱,扁嘴蛇=长虫狼=麻虎,毛猴子田螺=旮旯油子(济南方言),巴拉油,卜拉油,菠萝油,波罗牛子,无楼牛子,蜗了牛子蛤蟆=介蛤蟆,气蛤蟆,癞蛤蟆,和睦头,气鼓儿(阴平上声轻声,烟台福山土话),河蟆娘,外八子螳螂=刀螂,当螂,砍刀麻雀=小小虫,家雀,家翅儿(儿化音),家臣子,家chei,小chua乌鸦=老鸹,黑老鸹鹰=老雕,老老雕蝉=喋撩,胡介撩(泰安一带)嘟啦龟,节六,烧前猴(济南、章丘方言),知了,嘟了,神仙(济南部分方言,章丘,淄博等地),消息儿(儿化音),少捞钱蝉的幼虫=喋撩龟,龟,猪了龟,基拉猴,爬爬猴母蝈蝈=乖乖子 叫掴,咬怪,叫叫奥公狗=牙狗公羊=臊虎子鸽子=鹁鸽(这是山东最经典最统一的一种叫法),布鸽,布噶蜥蜴=长虫狸子,地出溜子,蛇触离子(发音近似),马蛇子,长虫连子,气门子蜻蜓=光光听、听听、蚂愣百足虫=蚰蜒 草鞋底鼠妇=潮虫子跳蚤=蛤蚤,哥蚤,锅蚤(zao)蝙蝠=言别胡子(济南方言)棉田呼子,绵绵呼子(泰安一带),燕儿蝙蝠,盐白胡蚂蚁=米羊(济南方言)马几阳儿(上声轻声阳平轻声,烟台福山土话),蚁痒蚯蚓= 出溜船(泰安一带),蛐蟮,地蛆,哧溜串蝌蚪=蛤蟆捻子、蛤蟆阔dei 、蛤(he)蟆阔星子喜鹊=妈嘎子戴胜=花和尚蜘蛛=恶朗朱子蚜虫=密虫子,溺虫子(去声轻声轻声)鲫鱼=曹鱼,曹鱼板儿(小鲫鱼)草鱼=厚子黑鱼=火头,火头绝(小黑鱼)泥鳅=拧(平声)直钩(泰安一带),泥狗,迷狗,米了狗子,米兰够(烟台),迷了狗儿(去声轻声去声轻声,烟台福山土话),泥乔小鲤鱼=鲤鱼管儿 南瓜=囊瓜长在地上的爬藤,能给人划破腿的东西=喇喇秧、喇狗蛋子向日葵=长阳花,早早葵土豆=地蛋、地豆子花生=果子(泰安一带),,落(一声)生瓜子=长瓜秆子(泰安一带),毛嗑(不常说)蘑菇=毛菇松菇=莪子西红柿=洋柿子地瓜=芋头 突然=悄默声地(泰安一带),,好木声忻(xin):含义1:娶,如“忻媳妇”;含义2:嫁给,如“她非忻他不可”。 修、治=扎裹,一般指修理某物品,亦有地区称给人治病为扎裹病慢(形容人)=迂磨享受,舒服=愉(平声)贴(泰安一带),愉适,资饮笑=欢气(欢一声)真的吗=真个里,正裹dia舍得=割捎,过少(例如:不过少滴=舍不得)估计=怎莫,眉摸顶嘴=翻皮打脸调皮=羊毛炸风比划=眉画绊倒,倒=张咕噜不太高兴=跌斜脸(泰安一带),,脸莫跌些,薛招脸,当啷照脸讨厌=恶应(泰安一带)形容一件事或一个人不好= 呲毛,例如:你办的这事忒呲毛了。 那个人忒呲毛。 拍打=打破(轻声),扑(二声)拉,例如:你后背有土,我给你扑拉扑拉用脚踢开,用脚踢着走=驱拉,例如:你把那个椅子驱拉到一边故意=得(dei三声)为,得易,得意哩,精(去声)心出头=上前,例如:你想替他上前啊(你想替他出头啊)有空=迭里,例如:明天下午迭里吗?(明天下午有空吗) ,隆果(如:明天有空吗?赶明隆果包?)干什么=揍么里(泰安一带),组(zu 四声)啥(去声)/ 干啥、干啥嘞(菏泽方言 )睡觉=困觉饿=饥困懂了,知道了=顿(三声)了蹲=股dei东张西望=撒么,撒木,抽心,搂候扔=拽,楞,料,横,讧聊天=拉呱,唠麽挖苦,身体发痒=刺挠抖一抖=合丝,合撒动弹=故用(清平),故应,故拥饮,喝=哈(胶东方言)推=拥(济南方言),晕,忒(去声,烟台话)手轻触=绰击,戳急(济南方言)乖脱掉=扒(济南方言)抹(例如:抹帽子)擦=马(上声,烟台话),骂(淄博话,例如“骂桌子”)丢(人在生气的时候猛烈丢向另一个物体的动作)=歇,夯,诊,写(上声,胶东话及鲁西话一部分),拽(二声)挠=浍(kuai,三声)例:浍痒痒躺=歪斜(泰安一带),惬(qie,一声胶东及淄博方言)修理=饰维(济南泰安方言都读一声),扎固(胶东方言),捣鼓很=杠、忒、想、楞踢、揣=派(三声)(淄博话章丘话常见,鲁东方言)打=揍(鲁西话,济南话为主)毁,砸(烟台话)用巴掌打=呼用巴掌打脸=加耳、多耳巴踹人=跺人蹲下=鼓得(dei,济南方言)、古及(济南以西)追=段,撵(济南方言,中国北方代表)去=弃,kv(“科”和“於”,入声,烟台土话)过来=各来(济南及附近方言)嫌人脏=溢歪,夷赖、夷外夷乃(“乃”发轻声)做=揍,例如:你揍声么弃(你做什么去)惹祸=作业,作落(含贬义)卖弄=“翩弄”(pianlong)(上声和轻声)翩亮(鲁西方言,济南话),烧包,骗吃,扎煞自以为了不起=精爽泼=豁斥责=熊不要、别=白(胶东话,鲁中淄博话)骗=糊拢(泰安一带),熊(烟台话)唔隆,糊隆,熏(骗人=熏人),寻呼,愣(一声)玩儿=咱(轻声或阳平,烟台话)形容词 植物萎了=淹油(经典山东话之一),叶阉开心,高兴=恣(zi,zei)(济南地区加儿化音)见到某种东西感到心情不快或欲呕=各应,饿应,饿养,恶影傻=憨,嘲,表 尔锅(章丘)聪明=精巴结人=舔摸犹豫不决-二呼(烟台地区),二思(青岛地区),欣思(济南地区)欣思是思考 犹豫不决也是“二思”为人厉害还吝啬-扣,割(ga)骨干活干净利落=麻利翻白眼=白楞,瞅(济南泰安一带瞅是翻白眼的意思)清楚=嘹亮,村亮,qunliang,群(一声)说话不着边际=到三不着两拖拉,说话或者办事不利索=劳么,遇么想吐但吐不出来=干哕(yue)把=蛮【蛮卓杭奥来放聂开撵奥(把这东西放到那里)】担心=挂心,挂挂着, 额头=夜拉盖(经典山东话之一),耶了盖(烟台话)月了该,恶啦盖子喉咙=活通眼奥牙龈=牙花膝盖=格拉掰(经典山东话之一),拨拉盖,各了败子,播了盖(烟台话)颈椎=脖拉梗,脖梗,脖子梗,各啦绷子,脖儿梗脚=爵(jue)(gue,入声,山东土话)拳头=皮锤(青岛烟台方言)肘=胳膊zhu子,胳膊曲子胳膊=噶帮,嘎巴,国破手腕=手脖子脚腕=脚(jue)脖子胳肢窝=胳拉肢手背=手面子背=脊央,几江睫毛=眼眨毛,眼子毛 太阳=日头(有的地方发音为:易头,如烟台,yi,发上声)鲁西南还有天拦地、“老老地”,老爷面汤(疙瘩汤)=固扎汤马扎=唔扎,杌栅子尘土=步头,步(二声)土泥=囷(qun济南附近),米(去声,烟台话)屋=屋大常奥闪电=打闪打雷=打呼雳(青岛)打刮拉(泰安)雾=雾露毛毛雨=雾露毛土块=坷拉,卡拉头,坷垃蛋,土卡拉小石子=石巴蛋子门槛=门前子,门式欠子坡=崖(yai二声)头(泰安一带),野(一声)头肥皂、香皂=胰子厕所=茅房(房,轻声)毛子,茅厕(济南读音为maosi),栏碎布块=铺陈蘸酱(食用水饺蘸食的一种用醋和香油混合物)=集会,忌(阳平)讳(轻声)(烟台)土坯的灶台=锅阔郎子水桶=捎炒菜用的铲子=锵锅刀子,抢不刀子铁锹=先 毛病=才坏(经典山东话之一)炖(汤之类)=库察变质=丝挠,丝囊食物长毛=捂列潮湿=腊八湿玩具=航航,耍物干嘛呢=干什(hong,鼻音)么呢,忙什么呢,做(zou)什么的(dei)你说什么=啥高(啥三声)就是=可不含正经=正了规价黏糊糊=黏差糊堵乱七八糟=糊只狗油歪门邪道=巧了咕咚水饺=扁食、饺子,包子,锄印,固扎(诸城一带)稀饭=黏珠,啥哈一点=丁丁个,丁旮旯点还=莱芜以东读作“含”死=老了,山东大部说一个人老了就是去世了,使、煞,例如:“俺娘,使煞俺咧”,走了。 滚=拔腚(经典山东话之一,济南地区通用)忙、修理=饰维(均轻平)做事特别与众不同,故意给人难堪=蜿蜒,个硬脾气非常不好,乱打骂无赖人=恶儿烂。 瞎仗骗人骗事=乌龙

“一个山东人”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是我在山东的第六年,也是在青岛的第四个年头。 作为一个资深青漂,就像山东的喜剧新星何广智说的那样,在青岛,我完全就没有买房的压力,因为买房这件事,我去莱阳路1号去溜达了一圈以后,整个人就完全冷静下来了。 如果说,了解一个地方,先要知道他的地理知识,这一点我比较有优势,上中学时我就读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后来我在济南短暂的停留过半年,那个冬天我切身感受到济南的冬天是真的冷,那时候我跟一个老乡滞留在一个工地上做安装,冬天大部分人都回家了,我们留下来扫尾。 工头走时说顺便要看好设备,防止被贼偷走。 贼一直没有来,后来到年关实在冷的不行,我们偷偷卖了工头他小舅子一个电瓶车,换钱买了个电暖气。 我记得去卖电瓶车的时候,收废品的济南大哥和我们讲了半天价,最后说,就给你们二百五,你们这两个人岗刺毛了,把俺们洛洛的头疼, 年后工头的小舅子借机撵走了我和老乡,我们就又去了滋博。 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对山东方言有研究的同志,我觉的滋博话就应该划分在南方方言区,它既不像聊城菏泽等鲁西南西北方言,略接近于河南方言,又不像潍坊济南那样,只是发音轻重的区别。 淄博方言中有太多让我费解的发音和生词,比如桶这个词,我想全山东可能就只有淄博人把它叫做梢我记得刚进淄博那个公司,一次一个工友让我去接水,我转了近二十分钟,愣是没找到它说的那个叫梢的玩意。 当场差点气煞那个工友。 还有一次老板过来关心地问我史滴荒不?我心里想以前没拾过荒啊?他看我没反应,就走开了,估计心里说我莫不是花钱雇了一个傻子吧? 差不多一年后,就在我能完全听懂淄博话,和电池厂那些山东大汉们用淄博话互相问候,不经意间一句略带山东味道的卧槽脱口而出的时候,一次我去了趟青岛,那一次以后,我就再也没心思干活了。 气的那个带的老师傅骂骂咧咧地说,他娘的,去了趟青岛,魂让青岛大曼勾走了吗?我那个师傅是烟台乳山人,好抽烟,我从老家给他带来一些父亲留下的旱烟叶子,后来他就喜欢上了卷旱烟抽。 那时候师傅六十六岁,本来要退休,因为技术过硬,那些老设备离了他谁都玩不转,领导就花重金留下他当救星。 师傅有个二婚的老太太,经常从乳山来看师傅,每次都打扮的花枝招展,六十多的老太太口红抹的像吃过死孩子一样。 每次来她都要亲自来车间找师傅,她一来,我们就有借口停车,整个车间里安静下来,老龄工友们的调笑声里夹杂着车间的机油味和师娘身上的香水味,搞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些五味杂陈。 我的师哥王大壮那时候四十多了,他是一个说话很邵很八卦的男人婆,他私下跟我说过。 那个师娘是为了师傅的钱,说正经老夫妻那个会在人面前秀恩爱,做给人看,就是故意麻痹师傅的心。 另一个师兄则说,师娘是黑咕隆咚的车间里一颗鲜艳的罂粟花。 我离开电池厂去青岛之前,去车间找师傅签字,他写上了他的名字,然后说,干的很好的,不知道你咋想的要走。 我安慰他说,以后还会回来看他的。 他没看我,边干活边说,谁指望你回来呢,青年都会说好听的,走了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到死都见不上我这个老汉了。 师傅的话果然一语成谶,两年后,我从一位师兄哪里得到师傅死在养老院的消息,一个外人我能做的,就是内疚和伤感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青岛是一个现代而美丽的城市,但是这些都不是给我准备的,找工作我花了近三个月,外省人,男性,超过三十五岁,低学历,形象普通。 这些都是我的硬伤。 那时候早上我从张村的农民房出动,步行走过青岛的大街小巷,希望在这个城市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好在两个多月以后,终于有个好心的老板收留了了我,我的手机号码终于可以显示中国青岛的归属地了。 一年以后我从张村搬到了板桥坊,后来又从板桥坊搬到了李村,总之,都是在外人眼里进城农民工的聚集地,以致网购时店家有时会问,你们村哪里有快递吗?就怕影响投递。 还有我的一外地同学看到我地址,调侃说,你从大西北农村又跑去大山东农村了啊?感觉你一直喜欢在村子里混啊!我心里狂奔过无数个操尼马!这里是中国青岛好吧,这里一个村gdp超过你们一个县好吧,这里摩天大楼摩肩接踵,气的我说都不会话了!我之所以选择青岛,也许有掷筛子的成分,但是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大海,有栈桥,有老舍,有束星北,有臧克家这些人的痕迹,一个城市真正能够吸引人的也许不是摩天大楼和汽车尾气,最主要的是融入到城市精神里的人文气质。 一提到这些名词,你会不由的心向往之,听到这些名词,你的内心会有某种的安慰和踏实。 当然,更让我踏实的是沉浸在柴米油盐里的日常,十丈红尘三分烟火里的滚滚生活。 总有一些普通到被你无视的细节终究能打动你冬眠的心。 清晨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人声,鱼腥味,聆听操着青岛方言的各种交谈,讨价还价,打招呼,询问,道别,等等,。 休息的时候,我会早起。 跑去菜市场买点菜,借机身处闹市中,感受当地土族们不一样的凡俗生活。 更多的时候,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坐车去沙子口,在哪里安静的海边坐上一下午。 沙子口的海边少有闲人,我在海边看着不远处码头上的小渔船在海风中轻轻摇曳。 相比于自然风光,青岛人的性格继承了山东人的普遍性之外,又多了一些胶东半岛的特色,也许是地处海滨,大多数普通青岛人的祖上可能都有出海的历史,青岛人有着更坚韧更豁达的精神内核,青岛人比山东内陆人在性格上更豪爽,但是也更细腻一些,会比较顾及他人的感受,有人说青岛人比较自恋,整天拿历史和海岸说事,我觉得与其说是自恋,倒不如说是一种性格的外露,青岛人说话做事不掩饰,直来直去,很少两面三刀。 青岛话和山东任何一个地方方言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即使知道外地人三句话之后你就能立即区别出和你交谈的是山东哪里人氏,(淄博话除外[捂脸])。 青岛土族 (土著)说城阳李沧崂山合区的话都有很明显的差别,虽然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但是我实在听不出崂山话和李沧话有什么区别,但是胶南话却能一下子听的出来,以前一个同事是土生土长的胶南人,他说话在我听来就像唱歌一样好听[捂脸] 最末一个词总是往上翘,我怎么也学不来。 但是胶南话我感觉,可能是第地理位置的原因,已经靠近日照,再下去就是江苏了,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江南方言的影响。 比青岛再往东的烟台和威海我都没去过,但是经常会接触到操两地方言的人,我的第n个房东老大爷就是一个烟台人,我在哪里住了两年,老大爷每次来收房租,都不先开口说要钱来的,先要坐一会,铺垫好多的前奏,说的我都没话说了,于是赶紧给钱,老大爷挺热心,外面有什么廉价的东西,总要来提醒我也下去买点。 和其他大多数老人一样,总是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感觉他们那个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一样。 搬离哪里很久了,有时还会想起房东老大爷一口弄重的胶东方言。 人们夸一个地方的时候,总要说什么人杰地灵之类的,这几乎是夸一个地方的模板,任何地方大概都适用吧。 但是山东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而青岛在山东又是一个神一样的躲在的存在。 山东本地人说,济南南和青青岛这两个山东的双生子多年以来都在较劲争夺山东一哥的江湖地位。 我是个外地人,不懂得经济,单从我粗浅的地理历史知识来说,青岛从天然有爱济南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果不是行政地位的带动效应,济南很难跟青岛PK,不是济南冻了我一个冬天。 我就心生嫌隙。 从人口流动和影响力来说,青岛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更开放包容。 在整个中国来说,山东省的经济实力排在前三应该没有问题(不包括几个直辖市),而在北方诸省中,山东无可争议的会是龙头老大,失落的东北,迟滞的西北,偏远的内蒙,没有存在感的山西河北都无法与山东匹敌。 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从身边人还是自身感受,都能感觉到山东在一般中国人心里的印象和影响。 我个人一直有一种观点,我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名言有着深刻的现实道理,山东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造就了山东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行为特征。 反过来,山东人又为山东这片土地书写了独特的篇章。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山东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当代,涌现出了无数个名人,古代的不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当现当能说的出的都一抓一大把,比如,考古学家吴金鼎,历史学家傅斯年,以及后来的臧克家,康生(康生的字在我看来好的不得了)还有当代的文学大家季羡林,莫言等等。 至于小朋友们喜欢的影视界名人就更多了,什么黄渤,黄晓明,靳东等等,多到我这个非追星族都能如数家珍。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其他北方省份中也有影视明星,但是能像山东这么密集的可能少之又少了,是山东是一个盛产俊男美女的地方,还是山东的艺术院校多这个我没研究过,不得而知。 如果说胶东半岛是山东的门户,那么内陆地区则是山东的后方,比如菏泽济宁,工作中和菏泽人打交道比较多,在我看来,菏泽人完全和他们毗邻的河南人没 有什么差别,至少,那一楼纯洁的河南山东话我在听起来毫无违和感,我经常看近两年出现的两个菏泽籍笑星,何广智和徐志胜的节目,节目中他们用自黑的方式再一次重新让深入了解了山东大汉骨子里的幽默机智。 说了这么多,我很难说山东人就是完美的完全的,但是至少,山东包容了我, 给了我一个栖身之所,我用一个外省资深青漂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北中国最独特的地 域,他同样用自己的胸怀接纳了和我一样的异地游子。 有人说,我心安处是故乡,我觉得还应该有下半句,那就是,卡里有钱好入 梦。 唯一的希望是青岛能变得更好,工资能涨一点[捂脸]百万赤子共建齐鲁,希望 山东未来任然充满个性与活力。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沙子口吃嘎啦哈啤酒了

山东有哪些生活和说话禁忌

摘要:山东是孔孟之乡,无论过年过节,还是喝酒吃饭规矩都比较多。 那么在山东生活的你,知道山东有哪些生活禁忌么?在山东生活,什么话不能说,说话需要注意哪些词语呢?山东的一些特殊的节日都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文为大家收集了山东的一些主要的生活禁忌以及一些说话忌讳。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山东生活忌讳年轻人结婚做被褥忌用“不全”之人(即寡妇、无儿或无女者)。 姑忌娶亲姨、嫂忌送亲,有所谓“姑不迎,姨不送,嫂子送了穷光腚”之说。 孕妇忌在娘家生孩子,说什么“沾了娘家的草,一辈子过不好”。 孕妇忌食兔子肉,说是吃了兔子肉生下孩子是豁子嘴。 忌吃狗肉,说狗肉化胎;产妇不满月忌串门、动土,犯忌断奶水。 忌下午看望病人,说下午看病人病情会加重。 借用别人家药锅,忌送还,若送还,要在锅内放上少许米、面。 给病人买药后,忌提着药包串门,意思是会把灾气带给别人。 盛饭,勺子忌向外侧倒,说这是给犯人盛饭的舀法。 忌敲饭碗,一说敲饭碗是骂做饭的,一说意味着没饭吃要去讨饭。 忌将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里,因这是供奉死人的方法。 定亲、结婚等喜庆日子,忌单日;走亲访友赠送礼品忌单数。 挖井,忌妇女近前。 建正房,忌高于后邻居正房屋脊,说是会压倒邻居的家运,引起纠纷;也忌偏房高于正房,意思是家运不好。 大门口忌对屋山,如果碰山,须在山顶写吉星高照、紫气东来等吉祥词语。 盖房四面是道,意为主无子女。 房子忌冲路,若冲路,要在对面立石,上刻:泰山石敢当。 平房走水口开于院外,意为主财外流。 厕所建于院东,意为主后代愚笨。 出嫁之女在娘家分娩、过年,意为主娘家人丁不旺。 闺女出嫁后,十年不回娘家,则不得归娘门;须归者,要束娘家亲人赠给的红腰带及抱公鸡回娘家。 家中有患麻疹者,门口须挂红布,否则麻疹出不好。 下午探望病人,意为主病情加重。 婴儿出生不足一个月,忌抬粪、破土、打炕、打石、动脏物。 孕妇忌看死尸,见尸主难产。 身死外地,忌冷骨进宅,若入门意为主妨后代。 倒茶、斟酒忌_壶脖。 盛饭、添饭忌瓢、勺向外翻。 忌从窗口递食物,意为囚犯由窗口接饭。 青年忌喝酒底,喝则意为主生闺女。 忌脚踩门坎,踩门坎害虫抠眼。 过年忌说破、死、灭、穷等不吉利话,呼大蒜(打散)曰义和菜。 正月初三前,忌向外扫地、泼水,意为把财物扫出、泼出。 订婚忌十二生肖相克,讹传:白马怕青牛、笨猪恨乖猴、龙兔泪交流、羊鼠一旦休、蛇虎事事愁、鸡狗不对头。 荒诞的禁忌,毁良缘难计。 搬家忌讳:⒈搬家当天不可骂小孩、不可生气。 ⒉搬家当天,尽量说些吉利的话。 ⒊搬家时不可和别人打招呼。 ⒋搬家当天不可在新宅午睡,否则以后容易生病。 ⒌当天晚上,睡下五分钟后还要起来工作一下,表示睡下还要起来,身体健康之意,在民俗中小孩睡新床也是如此,躺一下再起来,否则容易生病。 ⒍按照家人的数量,启用新的枕头开门入宅。 按照个人的床位分别摆放。 ⒎入住当天,一定要烧一壶开水,寓意财源滚滚。 ⒏携带一只装满了米的米缸或米桶,桶中摆放一张写有“常满”的红纸,或是摆放有168元的信封,取其“一路发”之意。 ⒐搬家路途较远时,随身行李中要带一把米、一把泥土和一小瓶水去新家。 ⒑搬家后的第一天或第一周内要闹房,或聊天、吃饭、娱乐等,越热闹越以驱邪。 ⒒家里有孕妇不可搬家,严防动了胎神。 12.搬家时,主卧床要先行进门。 山东说话禁忌关于人的年龄,忌说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 说七十三、八十四是“损头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百年之后指人死之后。 男人忌说四十一岁,有四十一妨妻之说。 行船忌说“翻”字和“王八”,船上晒鞋忌底朝天。 老人寿至百岁,忌吐实数,只说99岁,讳于人话百岁终须死之意。 包水饺不能说“破”、“完”两字,年五更禁说断水。 传统岁时节令禁忌甲子年禁忌甲子年忌婚嫁。 民间将甲子年称为寡妇年,嫁娶都提前或延期进行。 民间俗以为甲子年是兵荒马乱之年,天灾降临,于是很多地方有“过半年”的习俗,来及早结束令人恐慌的甲子年。 沂蒙山区在甲子年时于六月二十三日过一次年,有人还用“大鸡”牌烟盒扎红灯笼,挂在床头消灾避邪。 春节期间禁忌整个春节期间忌争吵骂人,俗语说“家和万事兴”。 忌打碎器物,认为新年打碎器物是不好的兆头,在新的一年里必有凶险。 打碎器物时,不能着急发怒,要马上说句“岁岁(碎碎)平安”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进行禳解。 如果是打碎了锅等重要器物,要趁天黑将碎片扔到废井中,扔完掉头就走,千万不能回头,认为这样有可能避开凶事。 正月里忌讳有丧事,尤其忌讳大年初一家中有人去世,万一发生,均谎称人是在初二去世的。 正月忌剃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忌年三十和初一住在娘家,认为出嫁的姑娘在娘家过年会把娘家吃穷住穷。 正月初一忌睡懒觉,认为这天睡懒觉则一年不勤。 未出嫁的闺女不给父母磕头拜年。 早餐忌吃米饭、喝糊涂,认为这样一年里将会麻麻烦烦,糊里糊涂。 不能吃小米糗干饭,因为这是白事时吃的饭,不吉利。 吃饭时不能将碗吃空,碗里要留一点,叫有余。 泰安、济南、临沂一带在这天吃素馅饺子,忌吃鱼肉,表示这一年要素静。 这天不能讲粗话,不能训斥孩子,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民间认为大年初一说的话会应验。 不能洗碗刷锅扫地,忌倒废品,认为会将财气洗掉扫走,本年不能聚财,反会失财。 忌读书,否则会眼盲;忌动针线忌裁剪,否则来年妇女活计多,会生“忙病”,意思是说越忙越生病。 忌讨债,否则对双方都不利。 忌打井水,民间认为这天是井龙王休息日,不要去打水惊扰井龙王休息。 忌在别人家吃饭。 忌吃药,否则一年里会常吃药。 莒南此日忌推磨,磨在年前就被封,直到正月初五才能用。 商家过年吃饺子用蒜做佐料时,将蒜称为“义和菜”,因为山东很多地方方言蒜与“散”同音,唯恐散财、散伙。 忌未出嫁的姑娘上林(祖坟)。 正月初二,新出嫁的姑娘带着新女婿回娘家。 新女婿准备的礼品忌单数。 初二以后人们开始走亲戚,用竹篮子或皮革提包装上礼品,过去一般是馍馍、枣卷子、点心、酒、饼干、挂面,也有带鸡和鱼的,如果亲戚家有小孩,就再装上一包糖块。 走亲戚忌空篮或空包回去,否则不吉利,认为亲戚会断路。 正月初五在民间被称为“破五”“五穷”,沂源称此日为“五麻日”,泰安地区称为“五麻沾”。 山东各地在这天忌出门。 茌平、东阿一带认为这天出门会断花轱轮子车轴。 青岛地区在这一天忌看望岳父母,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 聊城一带结婚三年内的新媳妇在初七、初八、初九三天都不能走动,俗话说“七不走,八不挪,九走死她老婆婆”。 初六和初十娘家兄弟接已出嫁的女儿住娘家,但是回婆家时必须是上午。 初七忌动针线,因为初七为人日,“人日动针线,专扎婆婆眼。 ”沂南一带初八忌转,凡是能转动的工具如纺车、碾、磨等都要停止转动,不能使用。 正月初十据说是石头生日,民间又称石不动,忌搬动石头,诸如碾、磨、石臼等石器也不能搬动,否则认为对当年庄稼不利。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晚上忌家里黑灯瞎火,角落里都要掌上灯。 山东很多地方有新媳妇忌观娘家灯的习俗,因为俗语说“看了娘家灯,要死老公公。 ”茌平一带妇女结婚后的头三年不能在娘家过正月十五日,怕婆婆因此而瞎眼。 胶东地区这天新媳妇要回娘家,称为躲灯,如果在婆家过灯节,会给公婆带来不祥。 正月十五日还忌有风雨雪的不好天气,否则认为当年年景不好。 正月二十五日民间称为“填仓节”,长岛一带又称为“龙凤节”,这天农家禁做农活,妇女禁做针线。 立春、二月二、清明禁忌立春日在山东大多数地方没有什么禁忌。 莱阳一带在这天忌挑水和掏灰,认为挑了水一年精神不振,光打瞌睡;掏灰会把一年的好运掏跑。 郓城一带这天忌儿童在家过节,不满十岁的孩子在立春时刻都躲到邻居家度过,称为躲春。 二月二民间称为龙抬头日。 这天最普遍的禁忌是妇女不能动刀剪针线,害怕戳瞎了龙眼。 滕州忌推磨,怕压了龙头。 荣成忌讳挑水,认为会把线虫挑回家,在水缸里繁殖,对人不利;忌搂草,不然会把蛇虫搂回家,使人招病招灾。 武城忌日出之前出屋门,害怕出门“踢了囤尖”。 茌平忌喝面条,据说喝了面条会见长虫。 这天很多地方都接女儿回娘家,但是郓城等地却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据说此日回娘家会踩了娘家的粮仓。 寒食、清明本是两个节日,但是山东各地常将它们连在一起来过。 寒食清明禁火,忌热食。 莱州一带传说此日秃尾巴老李回老家给母亲上坟,家家户户的烟筒不准冒烟,不然会遭雹灾。 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传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即墨在三月三过清明时,青年女子忌待在家里,据说天上凶神要下凡抓俊俏闺女。 五月、六月禁忌五月又称恶月、毒月,忌修房盖屋,认为修房盖屋会长秃子。 五月忌生孩子,认为生下的孩子对父母不利。 五月端午节的节俗也大都祛邪禳病,各地忌讳这天门口不插艾蒿,有民谣说“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 五月十三日雨节,山东民间传说是关公磨大刀的日子,忌动刀,以免得罪关老爷。 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节,民间俗称晒衣节。 莱阳忌出嫁闺女回娘家。 枣庄忌讳下雨,认为下雨会把龙袍打湿,此后四十天内将旱或天气不晴,当地俗语说“六月六湿龙袍,旱涝四十天。 ”秋日禁忌立秋是进入秋季的标志。 虽然天气依然炎热,民间俗称秋老虎,但是从这天起人们禁忌去河湾、水塘里洗澡。 莱西认为立秋日洗澡,身上会长“秋狗子”(指痱子之类的东西);龙口认为立秋洗澡,秋后会拉肚子。 还有的地方有立秋后不吃甜瓜的禁忌,俗语说“打了春的萝卜立了秋的瓜,死了老婆还走丈人家——是那个事不是那个味了”。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 忌到处乱走,尤其忌讳出远门。 据说鬼魂都出来游走,若碰到鬼,一年都会不吉利。 八月十五日为传统重大节日中秋节,民间此晚拜月赏月,忌阴雨。 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民间到文庙祭祀,禁屠宰。 九月民间为忌月,忌套棉被。 据说套棉被会犯九女星,盖了这样的被子会死人,也有的说光生女孩不生男孩。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此日有登高的习俗,认为能避祸禳灾。 枣庄、滕州等地出嫁不到三年的闺女忌回娘家,当地俗语说“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冬日禁忌十月忌无霜。 民间认为十月里不下霜,第二年会发生灾荒。 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民间认为此日为鬼节。 此日上坟祭祖,将做好的纸衣纸帽焚烧于坟前,称为送寒衣。 有的地方祭祀故人忌清早或上午去,而是午饭后去,俗语说“早清明,晚十一”。 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莱西、即墨一带忌讳妇女回娘家,否则对娘家不利,有俗谣说“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 从这天起,一直到大年初三,出嫁的闺女都不能回到娘家。 而武城、沂南一带,结婚不满三年的新媳妇在腊八这天却必须回娘家,否则对婆家不利,当地俗谣说“吃了腊八饭,一家人要散;喝了腊八米,一家穷到底”。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民间传统的辞灶日,又称过小年。 这天尤忌对灶王不敬,怕他上天向天帝告状。 十二月二十三日后,民间开始进入忙年阶段,做过年的准备。 从这时起蒸馒头包包子都不能数,表示年下的干粮多得没数。 蒸馒头时忌面发不起来,认为面不发则日子不旺不发家。 又忌蒸熟的馒头裂口,认为馒头裂口主家庭不和睦。 如果馒头真的裂了口忌讳说裂,要说“笑开了嘴”。 民间还认为辞灶后,诸神升天,百无禁忌。 因此,民间多在这时进行嫁娶,不怕礼数不周而众神怪罪,这被称为乱岁。 十二月三十日是大年三十,又称除夕。 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禁忌颇多。 全家人不准胡乱说笑,要多说吉利话,忌说气话、粗话、丧门话。 包饺子时忌失手落在地上,晚上煮饺子时忌把饺子落到锅台上。 请祖先时忌骑车或坐车,要步行前往祖坟。 去世不满三年的人不能和祖先一起受供奉,要另写牌位单独供奉。 祖先供桌两边的座位任何人都不能坐。 为祖先准备的供品中,有一种是煮熟的方肉,但不能放盐。 泰安、招远等地做供品的饺子忌用肉馅,必须用素馅。 祭神灵时不能喊孩子的名字,夜里新旧交接时,叫孩子起来吃交年饭也不能喊孩子名字,因为这时神灵都回来了,怕把孩子带走。 吃交年饭时,忌把碗里的饺子吃完,这叫来年有余。 社会交往禁忌山东为孔孟之乡,秉承“礼仪之邦”的传统,注重社交礼仪,在社会交往方面禁忌颇多。 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现在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但男女交往依然存在某些禁忌。 在家庭中,嫂子和小叔子之间的交往比较随意,相互之间可以开一些玩笑,但妇女和自己的公公、大伯哥等婆家男性长辈之间的交往有诸多禁忌。 公公和大伯哥不能随意进儿媳妇和弟媳的卧室,相互尽量少说话,需要说话时要注意表情严肃正经。 相互见面时要穿着齐整,妇女忌在男性长辈面前开怀给孩子喂奶。 成年男子忌去寡妇家,害怕“寡妇门前是非多”。 现在山东农村的很多地方家中待客时依然遵守“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家中妻女不上桌。 老年人走亲戚时,忌留下住宿。 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以免发生不测。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做儿女的会因为老人没有在自己的家中寿终正寝而自责,而接待老人的亲友也会为此感到尴尬和麻烦。 所以人年纪大了后,尽量不外出,就算想出去串亲,儿女辈的人也要极力劝阻。 家中来客后,要热情招待,及时沏茶、敬烟,忌擦桌子、扫地。 不然,来客会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主人想将自己扫地出门。 点烟时忌一根火柴点三支烟,不然有“散伙”(三火)之嫌。 当着客人面不能骂狗和斥骂孩子,否则会被认为“指桑骂槐”,客人会觉得尴尬。 客人忌在主人家东翻西看,不能随意拉抽屉、翻衣柜,忌讳到灶间看准备的饭菜。 吃饭时,忌讳客人先动筷。 主人送客时一定要送出大门口,不然会被认为不懂礼,待人冷落。 晚辈探望长辈忌在午后或黄昏时间,应于午前去拜访。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 做客忌空手去,主人忌让客人空手而归,但探望病人时必须将礼物全部留下,忌将部分礼物压回。 赠送礼品也有一定的禁忌。 忌送人剪刀、雨伞,害怕让人认为是想“一刀剪断”和“散了”。 不能送人钟表,否则有“送终”之嫌。 送礼时,喜双数忌单数,如送礼钱时,可以送二十元、四十元、六十元、八十元、一百元,忌送三十元、五十元、七十元,尤忌二十五元、五十元、二百五十元这样的数,因为“二百五、半吊子”是骂人的话。 不送亲友扫帚、笤帚之类的物品,害怕扫断路,亲戚之间断了来往。 如一定要送,可将扫帚从院墙里扔出去,到外面再捡起送给客人。 很多地方过年过节流行向亲友送点心,但是只能晚辈送长辈,忌长辈送给晚辈。 通常说借东西时“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是借别人药锅子时忌讳再还给人家,怕把病带给人家。 一般是等待下一用家从自家再借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114.html
背后 特斯拉获特权 双标 欧盟反补贴调查 上汽被重罚
大姑姐郭可盈很漂亮 百亿婆婆同框出镜 熊黛林和婆家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