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广东经济第一区未来发展生力军 新面孔 企业家 深圳观察

11月的第一天,深圳迎来第六个“企业家日”,10月31日,南山区企业家日主题活动在人才公园如期而至,夜幕降临,两千架无人机飞舞变幻,让企业家当主角、为本土产品搭舞台,以城区之名向企业家致敬,依旧是今年“深圳企业家日”的重点,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活动聚焦南山的“新合伙人”。

“新”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些企业家代表的企业大多是南山的新伙伴,无论是通过近2年招商引资政策吸引而来的,或是南山区内新注册成立的,还是“80后”“90后”年轻人初创的,都是南山“合伙人”的新面孔。

“南山引力” 彼此成就 年轻企业家现场“示爱”南山

活动现场,4名来自新能源、人形机器人、互联网跨境电商、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家代表现场分享了他们对“南山引力”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深入思考。

“我们生在深圳,扎根在南山,也期待在南山‘不断登高’。”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总裁张海莹表示,在南山办公一年多以来,企业在南山区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规模同比增长55%,运营车辆从7万台增长到14万台,得到了南山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专项补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扶持等方面的支持。

“南山企业的背后有南山高效的营商环境,企业可以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做大。希望与广大企业在南山一起创产业共融、一起闯资源整合,在人工智能大产业链上一起‘赢’。”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沈健看准南山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据悉,自今年3月成为南山的新伙伴以来,公司订单总额已经超过4亿元,未来将推动人型机器人进家庭。

“这片热烈的土地持续滋养着那些永葆热情的创造者们,这将会是他们走向星辰大海的原动力。”作为全球最大创意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中国首席战略代表彭奕亨表示,南山区多家知名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均在该平台向全球市场首发新产品,甚至获得其公司的第一笔营收。当前,作为企业“出圈出海”的重要载体,南山区正推动打造一个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服务支持于一体的企业出海服务平台。

“2023年,我们宣布投资超过10亿在南山建立全新研发生产基地,将开启在南山的“双址运营”全新篇章,与深圳、与南山共成长。”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石表示,高端医疗器械是南山区14+7产业集群的重要布局,也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西门子医疗2002年就投资南山,如今已经发展成西门子医疗全球最大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企业家代表们的深情表白背后,是对与南山实现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决心和信心。

南山企业家“成功诀”:强者攀高峰,新人不畏强

根据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名单,深圳上榜的12家企业中南山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包括:腾讯、中兴通讯、神州数码、深圳云天畅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南山是享誉全国的创新高地,如果说科创企业是南山区的传统优势,那么在医疗器械产业这一新赛道上,“广东经济第一区”依旧表现不俗,在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最新发布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百强中,南山企业迈瑞医疗以第27位的名次,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

特区、湾区、高新区、自贸区、先行示范区、前海合作区等战略机遇交汇叠加,是南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组合拳”的逐步推进,重磅政策不断赋能,多行业蓄势待发,辖区经济回升向好动能强劲。

与此同时,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打造“热带雨林”的产业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聚焦“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推动“IT+BT”“星辰+大海”;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在时装产业、文化创意、体育运动等领域不断探索发展;以全球化视野参与竞争与合作,城区越来越有“国际范”,辖区的产业基础不断积淀。

截至目前,南山区经营主体达58.6万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15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超1家上市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密度最高的地方。

如今的南山区,除了“宇宙大厂”,还诞生了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业,如探索智能科技的无限可能云鲸、数字华夏等;深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领域的西门子、沙砾、绿叶等;聚焦视听文化的三人行、鹿影、漫森等;搭建全球贸易便捷桥梁的来赞达、莱特美特、Kickstarter等跨境电商,不仅如此,还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地上铁、稀土、中汽、太重、翰强等,“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成为南山区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冲刺 “万亿级城区”, 为企业家提供 顶级VIP待遇

被誉为广东经济第一区的南山,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如今正朝着“万亿级城区”目标冲刺。

“十大重点片区蔚然成势,西丽高铁枢纽站城一体、换乘便捷;南山北湖光山色、活力迸发,南山南流光溢彩、未来无限。”在南山企业家日活动上,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以“向上生长 奔涌未来”,展望着南山的美好未来。翻阅南山30多年的城区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与企业家的成长史,如今,南山的土特产不仅有荔枝,更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而关于他们的传奇与故事,每天都在持续更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城区,让南山的企业家有‘在家的温暖’,让越来越多企业家来南山‘安家逐梦’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向广大企业家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做南山最“铁”的合伙人,最“燃”的投资人,最“棒”的传播人。希望广大企业家发扬创新创业精神,遇见南山、拥抱南山、扎根南山。希望广大企业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图片:创新南山


郭凡礼人物介绍

郭凡礼郭凡礼,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课题组特聘研究员、新浪财经专栏作家、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央视《环球财经连线》财经评论员、《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 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医药市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等研究,现居深圳。 郭凡礼是国内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 郭凡礼先生长期对国内重点产业如能源、流通、医药、食品、环保、地产等领域进行调研与分析,同时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与合作方面拥有独到见解。 郭凡礼长期接受旁带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电视台及国内各大媒体报道,其研究成果每天在国际国内知名报纸杂志上发表。 中文名:郭凡礼外文名:Guofanli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汉中职业:作家主要成就:《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主要成就:《深圳版权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云南楚雄州产业发展规划》《天津市滨海展览业发展规划》《吉林省大安市产业发展规划》《广东增城金融集聚区发展规划》《重庆高新区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湖北天门台湾工业园发展规划》《哈尔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观光农业整体规划》《雅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代表作品:《中国南方生物医药城发展战略规划》《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所在地区:中国深圳个人名片: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社会专栏:《新浪财经》专栏作家社会职务: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简介郭凡礼,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运贺芦课题组特聘研究员、新浪财经专栏作家、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央视《环球财经连线》财经评论员、《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 研究领域一、经济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区域经济、转型经济、中国经济改革等拍厅。 二、医药领域中国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中国医疗改革等。 三、其他领域地产、能源、流通、食品、环保等。 个人履历郭凡礼现为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总监。 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课题组特聘研究员、《新浪财经》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环球财经连线》财经评论员、《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 从2006年开始,郭凡礼先生开始接受国内外知名媒体、杂志、报纸采访,迄今为止其对中国产业研究的观点每天在《新华网》、《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中国产经新闻》、《新金融观察》、《国际金融报》、《证券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企业家》、《国企》、《经理人》等报刊杂志大量发表。 与此同时,国内外知名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等长期就中国当下产业经济问题对郭凡礼先生进行专访。 另外,郭凡礼长期在国际国内进行产业调研,在产业规划方面,郭凡礼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内诸多产业发展规划与编制,并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同。 郭凡礼长期受邀参加国际国内知名论坛、区域经济发展峰会等活动,同时在会上做重要发言。 其中,郭凡礼针对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受到了国家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出版著作《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国物联网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国总部经济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国生态城市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国城市综合体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区域产业规划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广东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四川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辽宁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浙江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江苏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福建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海南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吉林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环渤海经济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长三角经济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出席2016上海经济论坛4月6日,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邀请,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郭凡礼出席了2016上海区县经济论坛,并担任2016年第十二届学术节开幕式主讲嘉宾。 第十二届学术节秉承往年学术发展的一贯思想,在“学术思源,精巧自来”的主题下,提出了“博识通学,雅闻有术”的口号,皆在展示卓越的学术思想,迸发出绚烂的学术火花,通过与“思行讲坛”的合作增添国内专业学术氛围。 在本次学术节开幕式上,郭凡礼先生为大家讲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郭凡礼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处于下行阶段,北上广深四大城市,重复建设、规划杂乱的问题十分严重,转型升级节奏缓慢,而城市内部自身的问题,比如道路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加快这些超大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而除去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内陆城市的发展也存在自身特有的问题,比如人口红利消失、人才难以聚集,创新方面基本为零。 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来说,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对于内陆城市而言,各产业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郭凡礼表示,要想内陆城市产业集聚发展,当地政府的正确规划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新浪财经专栏郭凡礼,新浪财经专栏作者,其专栏《医药新视角》在梳理中国医药格局,国内医药体制改革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整个医药圈内,郭凡礼以一系列专栏文章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品《解决医患冲突真的有那么难?》、《药价“忽冷忽热”折射医药监管乏力》、《中国梦的基石是药品质量安全》、《医改需当局者“壮士断腕”》以及《权力之手不可再伸向公立医院》等客观的批判了当下中国医药产业乱局,并对中国新医改进程中出现的错误严厉批判,同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国内知名报纸采访郭凡礼观点(部分摘录)《上海证券报》——“三大投资方向引领医疗服务领域”《新金融观察报》——“位次之争压力大上药华润两大国暗战升级”《中国产经新闻》——“养老金统筹再度遇阻收入差距成最大障碍”《经济观察报》——“广药换帅1500亿豪赌提速”《IT时代周刊》——“在线旅游竞合中艰难求生”《每日经济新闻》——“医疗行业民资准入领域将拓宽”《证券日报》——“健康服务业成经济新增长极”《参考消息》——“红罐之争启示录:内在实力大于外在符号”《国际商报》——“健康服务业发展获新政支持”《第一财经日报》——“国产乳企遭利润瓶颈高端产品涨价求突破”《国际金融报》——“循环经济何致循环难”《中国经济周刊》——“中成药再进欧盟有玄机”个人语录郭凡礼:并购重组仍将是2014年的一道风景线从目前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部委已经启动的国内九大行业并购重组相关方案来看,包括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等行业内的企业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发生兼并重组的概率和数量较多。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个行业进入以及退出壁垒的不同、国家推进力度大小的差异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程度,当前的并购主要还是集中在医药、房地产等领域。 国家多个部门推进的九大行业并购重组多是从行业当前现状出发,整个行业出现的弊端较为明显,如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竞争加剧,甚至于整个行业的亏损。 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行业有自身调整的诉求下,这些行业的兼并重组气氛十分明显,不乏一些大动作出现。 郭凡礼: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需多项配套改革来助推未来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的着力点不在于单纯的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市民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而是在于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城镇,在于发展产业,吸引中低阶层劳动力的进入和集聚;另一方面,完善中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城镇交通顺畅、空气清新、住宅空间大、生态环境优的优势,吸引本土户籍、高端人才的驻留,进而吸引外来高端人才的进驻。 郭凡礼:新医改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医患纠纷、公立医院改革、医生的激励机制是医改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什么时候看病真的不用头天晚上就排队了,什么时候药品价格真正降到老百姓预期了,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自然缓和。 然而当初新医改的口号“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四年之后几乎看不到任何改善,这自然会让老百姓失望并采取极端行动。 新医改首先要弄清楚“改”的是什么。 从表面来看,新医改是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基药制度、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行公立医院改革。 而实际上以上所有的改革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体制的改革,如果体制无法得到改革,以上改革只能落为一纸空谈。 比如公立医院试点,试到现在依然一团浆糊,这实际是相关部门的博弈游戏。 改革是要流血的,所以新医改能否成功最后就是看当局者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郭凡礼:国家应减少对乳制品行政干预政府推动的兼并重组浪潮在多个行业内出现,如今婴幼儿奶粉行业也在其列。 工信部关于兼并重组的相关意见中表明未来扶持几家婴幼儿奶粉企业做大做强,如今已经制定两批“国家队”名录,不太可能会再制定第三批国家队“名录”。 整个婴幼儿奶粉行业中进入名录者数量有限,未进入者依旧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为自身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实力,争取以产品赢得自身的良好发展。 郭凡礼:智城概念万亿市场待掘金开展智慧城市将促进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动方式和公共服务发生“质变”,带动能源和环境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医疗和生物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商务贸易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等七大产业的发展,而这些是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对于百姓来说,也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城市服务,给国计民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凡礼:部分领域国资可全部退出“国退民进”的潮流很快会上演,不管是主动调整还是被迫转型,国企在各行各业的控制力都将有所下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涌现出更多的民企、外企、合资企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对产业主导能力的丧失。 国企股权改革并非简单的国资占比下降、民资占比上升,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或“组团”掌控已有大型集团公司,而民企和外资很难与之抗衡,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民企巨头可以从国企退出的领域获得微小市场份额。 郭凡礼: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三个积极信号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号角,带动与之相辅相成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 公报内容体现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释放出三个积极的改革信号。 一是财税体制改革已上升到治理国家的层面,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将会有细则出台,辅助改革的推进;二是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将更加接地气,符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并且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将涉及现代财政体制的建立,用法制来厘清责任和权利,保障财税体系的良好运行。 郭凡礼:谈地产行业2013年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价连续11个月攀升,接近年底楼市风声渐紧,其中有调控的影响,也有市场因素发生变化的影响。 2013年土地供应量增加,国家保障房建设大力推进,未来房产税、不动产登记工作开展,2014年楼市难现2013年行情,一二线城市房价会涨,但是涨幅收窄,房价承压;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将下滑。 当前房企资金流还是较为充裕的,2013年楼市量价齐升,房企销售业绩良好,资金充足,拿地较为有底气。 但是年底银行“钱荒”不断,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房企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十分困难。 未来宏观调控不会轻易退出市场,房企资金链或吃紧,加上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加,房企为减轻压力,只有降价卖房。 地产板块的低估值是因为国内房地产整体风险较高,尤其是区域分化较为严重。 现在的低估值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 机会的发生前提是未来房价持续上涨,国家虽然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但是依然难以从实质上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行业龙头股可以适当关注,2014年年底楼市风险可能更加明显,需要投资者谨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房地产行业应该有所表现,长期的“政策市”不仅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扭曲。 发展房地产金融,放开房企融资渠道,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可以降低房地产对银行的依赖,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运行。

为什么潮汕经济会衰落?

潮汕经济衰落原因:一、发展空间不足2005年以后,粤东四市意识到发展落后的格局,也纷纷开始发力。 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可能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每个潮汕人都可以谈出很多理由,主观的、客观的、内部的、外部的,应有尽有。 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条,是这里从历史延续下来的“人多地少”格局。 汕头一位民间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潮汕人大多信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一观念远可以追溯到最早迁徙至此的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在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这一观念能被保留下来,“一定是被反复证实过的”。 人多,地自然相对就少了,这在潮汕造成了迥然相异的结果,一方面是潮汕人大量出海寻求发展空间,这是海外潮商能形成规模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本地人不得不“种田如绣花”,并继续多生孩子,依靠宗族势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010年,粤东四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万人,占广东省的16.2%,人口密度超过1100人/平方公里,比广东省460人/平方公里的密度高出两倍多,是广东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如果把视野放到全国范围内看,包括揭阳在内,潮汕地区用全国约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这相当于一个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 当记者坐车从普宁赶往汕头时,道路两旁呈现的景象让人唏嘘。 村庄和厂房让人仿佛置身于珠三角一般,严格按照四方位置排列,其密集程度也不亚于珠三角。 人多地少造成的直接困境,便是难有成片的土地可供发展产业之用。 尤其是在城镇化率更高的中心城区,土地问题更是成为难点。 以汕头为例,其正在规划建设,希望能够升级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平台的海湾新区,480平方公里的面积很大部分需要填海而来。 汕头市一位官员也向记者透露,曾经有一家央企来谈合作,可以进一步开发港口,但对方提出需要1200亩的土地,汕头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只得作罢。 土地空间的制约,也造成了目前汕头、揭阳、潮州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 在1991年刚分拆成立时,揭阳在三市当中最落后。 到2010年,广东决定在粤东地区布局重大项目时,拥有相对丰厚土地资源的揭阳,获得了广东省的垂青,揭阳潮汕机场和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纷纷落地,揭阳的磨橘经济也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大有赶超汕头之势。 而即便是揭阳,也需小心谨慎的经营已所剩不多的可供开发空间。 二、“供养模式”文化悖论当然,尽管发展空间不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但更多的潮汕人还是愿意从文化上去找原因。 有观察人士提出了在潮汕地区普遍存在所谓“供养模式”,来解释粤东何以落后。 10月27日,作为侨博会期间一项重要的文艺活动,汕头请到了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阿丘、谢映玲来汕头,专门拍摄一组与侨批有关的短片,计划在侨博会文艺演出中播放。 侨批,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最为典型的表现出潮汕地区的文化特色。 自清末 以来,远在海外的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赡家汇款和平安家书,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侨批”。 在清末,金融邮政机构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钱款和书信,主要是经由“水客”、“客头”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 侨批兼具了家书和汇款的功能,华侨用在外界辛苦挣来的钱,养活了在潮汕地区的一个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潮汕地区尽管人口众多,但存在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工作的被供养家庭。 如今,尽管侨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此种“供养”模式并未走出历史。 “在我的住宅小区有潮阳人,父母妻儿都从潮阳搬到汕头住,男主人在深圳、广州打工,为那里创造财税,每个月汇款回来给整个家庭用度,男主人每年回来瞎春团两次。 ”一位蔡姓企业家说,很多潮阳青壮年像这样,家里的人衣食无忧,但也没有创造性。 而由“侨批”文化推而远之,是华侨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复杂态度。 “华侨的确森知很爱家乡,但是他们也很难回来投资。 ”上述企业家说,因为要回乡挣家乡人的钱,乡情上总感觉说不过去,“李嘉诚回来也是捐钱做教育,建医院啊”。 “亲情、乡情是靠不住的,人民币才靠得住。 ”陈鸿宇说,华侨也不一定都是有钱的。 最大款的李嘉诚,在汕头搞大学、修桥,但是他真正赚钱的是放在香港,投到深圳了。 而另一个让华侨产生疏远之感的,是1991年三市分拆后,对潮汕文化整体的割裂。 在分拆之前,不管是汕头、潮州还是揭东,统一都说“潮州话”,吃“潮州菜”,但现在这些被有意的区分开来。 在上述民间观察人士看来,三市本来就属于同一个大潮汕文化体系,如果因为行政壁垒而将这种联系人为割裂,对整个潮汕地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改善潮汕经济的方法:一、向东还是向西?在粤东整个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从地理位置上看,粤东地区是广东距离台湾最近的区域,处在海峡西岸对接台湾的最佳位置,与福建的厦门地区极为接近。 加之两地人缘文化相近,商贸合作频繁,因而与海西地区的合作,应该是粤东的发展方向。 但另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粤东地区在行政归属上,毕竟是广东省管辖的地区,临近的珠三角,对粤东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如今,对于汕尾来说,向东或者向西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与深圳共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了汕尾的选择。 但对于汕头、潮州和揭阳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早在2005年,便有民间观察人士指出,粤东等非珠三角地区,只有主动、深入地融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利用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机会,才能实现自身的大发展。 但在2008年12月,广东省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中,单独将支持汕头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列出来。 而在次年8月,另外一份题为《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透露出来的思路是要求粤东主动融入珠三角地区,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被放在次要位置,广东省将在此布局39个大项目,争取到2011年粤东经济实力上一个台阶。 到粤东与海西地区,在产业上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年从粤东地区撤走的企业,有很多辗转到临近的闽南地区,两地产业协作有很好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海西经济区是对岸的台湾,曾经也是粤东外来投资的主体。 一位观察人士指出,粤东地区总是想“左右逢源”,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参与海西经济区,还是融入珠三角,粤东地区都是被边缘化的。 原因在于,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由其主导的规划,主体必然是以厦门、泉州等地为主,粤东只能沾点边。 而对于珠三角来说,其规划受惠的主要地区,自然是属于珠三角之内的地市,广州、深圳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向外辐射,受惠地区也主要是中山、江门、惠州等地,相隔甚远的粤东很难受惠。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 ”这位人士表示,在错过了产业转移大潮和投资大潮后,粤东的发展只能靠自己老老实实发展实业。 二、粤东的梦想其实,即便是在经历了经济上的沉重打击后,粤东地区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基础。 在粤东,集中了广东四分之一的专业镇,如澄海玩具、潮州瓷器、普宁的中药饮片等,均是粤东特色经济的代表。 这些专业镇集中在潮汕揭三市衔接的区域内,占据了粤东地区50%到70%的经济总量。 如果按照统计数字来看,粤东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比粤西地区要高出近20%。 但在陈鸿宇看来,粤东的中心城区难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本身并没有完成城镇化,而是煮了“夹生饭”。 如今,社会早已淡漠了对粤东投资环境的负面印象,但也并未发现什么突出优势。 汕头经济特区的头衔和政策,或许是粤东的一块招牌。 根据其他特区的经验,它不光可以为粤东招徕大规模的投资资金,也可以为这个地区注入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基因。 回看今日的汕头经济特区,并没有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自不待言,在引领全国的各项体制机制创新领域,汕头特区也鲜有走在全国前列的。 针对这个问题,对广东经济深有研究的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其著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深圳、珠海在一个空白区域设立特区,汕头特区却是在原有汕头市的行政架构下搞特区,体制上无法大胆创新,这是造成汕头经济特区体制创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鸿宇认为,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特区扩大后。 “1992年特区扩大到全市,问题就来了,特区的锐气和勇气已经被融化、腐蚀在一个旧体制里面,按照老体制管理整个特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未能创造出像深圳那样的速度。 这样一来,定位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汕头,便难以发挥出辐射和带动作用。 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因为经济结构同样落后,在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时,便习惯性的坠入竞争的套路,难以形成产业布局上的合力。 这一趋势,在广东省2007年召开粤东工作会议,并出台支持方案后变得更为明显。 以揭阳潮汕机场的建设为例。 记者了解到,该机场选址在三市还没有拆分的时候就有过考虑,现在的地址也是考虑到要统筹三个地市的需求,三市均接受了这一选址方案。 但在机场名称确定时,却颇费了一番周章。 考虑到机场最终选址是在揭阳境内,机场名称被确定为揭阳潮汕机场。 对很多外地客商来说,揭阳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将其放在潮汕两字之前,多少会有些不便。 “潮汕分市以后,大家都在争中心城市,大家跳过十公里就能到海里去,为什么要局限在这一个湖里面争呢?”前述观察人士表示,从一个城市的定位,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眼光和格局。 以汕头为例,在《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将汕头定位为粤东中心城市。 但是在他看来,是不是中心城市,不是省政府一份文件说你是就是的,而是需要整个城市的奋斗争取的,是要能在对粤东以外的地区竞争中表现出中心城市的气势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中国梦,具体到汕头,十年前汕头政府出台一个规划,说要成为粤东中心城市。 可你本来就是中心城市,你如果还把这个作为你的定位,你还有梦想吗?”他进一步指出,整个粤东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大格局的定位来廓清发展思路,如果粤东的城市不能打开视野,放眼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定位,那复兴也无从谈起。

有人说广深佛三个城市GDP之和曾经赶超过浙江全省,你怎么看?

我是广东人,广东腔做和浙江比较的话,我的心在哪里不用多说,但我的脑子告诉我广东并没有全面碾压浙江的实力,有很多地方反而要向浙江学习。 广深佛三城加起来比浙江省GDP高,看数据是没错的,但反过来为什么不说杭州宁波加温州等于广东省除了广深莞佛四个的其他城市相加呢?浙江的平均富裕和人均财富也是国内做得最好的省份,这一点广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珠三做判角,粤东粤西粤北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且所谓的大湾区概念对这三个地方的带动作用也暂时存疑,发展下去,珠三角越来越富,其他地区越来越弱,反过头来一定对珠三角的长期发展形成制约。 2018年广州、深圳、佛山三市GDP总和亿,浙江省2018年GDP总额亿。 广深佛之和的确高于浙江。 但这种比较其实没什么意义,毕竟广深佛本身就代表着广东最高经济水准,三个市占了广东全省经济体量的58.6%。 如果把不计算这三个城市,广东的GDP则只有亿,比四川还要低。 所以拿1.1亿人口省份的核心三城去比较只有5700万人口的浙江,显然是不公平的。 何况广深佛三市加起来就有近四千万人。 广州和深圳都是一线强市,而浙江最强的杭州和宁波也只是新一线。 所以前三名对标的话,广东本身就是完胜,三市抵一省也不奇怪。 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GDP三强单独拿出来能高于江苏和山东以外所有省份,实力的确十分强劲。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 首先,就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城市经济总量超过一个浙江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板上钉钉的事情。 2017年,三个城市的GDP分别是深圳的2.24万亿、广州的2.15万亿和佛山的0.95万亿,总和达到了5.35万亿。 而浙江省的经济总量是5.17万亿。 但简单对比GDP,并不能说明广东就比浙江强大多少!再来看看其他数据,从地理面积来说,广东省近18万平方公里,在2017年创造了近9万亿元的财富。 浙江省10万平方公里,创造了5万余的财富。 从单位面积产值来说,两个省每平方公里都创造出0.5万亿的财富,两个省份打了个平手。 从人口来看,广东省1.1个亿,浙江省将近5500万,人均GDP上,两个省又是打了个平手。 应该说,浙江省和广东省都是经济大省,都是奋勇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浙江也好,广东也好,都是多山省份。 像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可以的话再加上东莞、惠州、中山等地,处于位置较好的珠三角,发展土地比较多,这里也是广东的财富中心。 但其他10几个地市,自然条件很好,但发展条件就是相对较差了。 浙江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杭嘉湖地区、宁绍地区有较大点的平原,还得分着用,像杭州、绍兴、宁波就是重点建设,嘉兴、湖州就要为了农业粮食底线有所牺牲了。 而其他的诸如丽水、衢州等地,发展条件也受到山区伍胡衡的限制。 即使如文明天下的温州,也是山区居多。 至于舟山,就是窝在小岛上了。 但是,虽然广州、深圳、佛山可以超过整个浙江,但是,浙江有样东西是广东比不了的,就是浙江全省的均衡发展。 虽然两省各个地级市的经济总量都是由高到低梯次排列,两省的副班长都是1000个亿左右,但浙江最差的舟山,也要超过梅州、潮州、河源、汕尾和云浮。 而这个浙江倒数第一的市,人均GDP却高达全省第三。 而广东省最差的地级市云浮,人均GDP却不到深圳的1/5,相比之下,浙江人均GDP最高的杭州和最低的丽水之比,是2:1。 所以,广东省的强大,强大在一个区块,珠三角;也就是这个珠三角核心区超过了浙江全省。 而在浙江,虽然各市的经济水平有差距,虽然各地也有穷人,但整体上,浙江人的生活水准普遍还是很高的。 所以,说到中国经济第一省,肯定是广东省;但要是说到中国老百姓第一富省,浙江说自己是第二,其他省也难有敢说自己是第一的,毕竟,人均收入摆出来就知道了。 更何况,浙江的众多小老板们到底有多少钱,永远是个谜!我的观点:广深佛三个城市GDP之和超过浙江全省,这个说过不够客观! 对于一个对城市GDP数据了然于心的观察君来说,2017年广州(2.15万亿)、深圳(2.22万亿)、佛山(0.95万亿),加起来就是5.32万亿,而浙江省全年的GDP是5.1万亿,自然是广深佛高。 那么这能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广深佛三个城市GDP总和在广东省的占比很高,广东省的GDP8.98万亿,占比接近60%。 并不能说明,广深佛的经济就超过了浙江全省。 通常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数据: 1:人均GDP 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3:民营经济占总经济比例 浙江的优势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发达,广东的优势是走出了一大批大型民营企业。 所以,浙江省的人均GDP高于广东,而广东的经济总量高于浙江。 浙江最著名的两大产业集群是服装业和皮鞋业,其总差值分别是2000多亿和1000多亿,在规模上,还比不过广东的家电产业。 但是话说回来,浙江的人均GDP,是广东无法比拟的。 未来的中国,既需要广东的强国经济模式,也需要浙江的富民经济模式,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走得更长远。 从数据上看,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先看看,广东和浙江两省各市的GDP情况:2017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为亿元,而浙江省的经济总量为亿元,相当于广东的57.6%。 但是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广东省GDP最高的三座城市——深圳、广州和佛山的GDP分别是亿元、亿元和9549亿元,总计亿元,超过浙江全省。 其实,不仅是去年,过去几年都是如此。 表面上看,广东省的深圳、广州和佛山的GDP超过了浙江全省,确实是了不起。 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为广东省有21个省辖市,广东省GDP前三个城市就占了将近60%。 反过来看,浙江省GDP最高的三座城市,其GDP之和也超过了广东省排名靠后的16座城市的GDP之和啊! 当然,这也反映出一线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 我们都知道,目前北上广深是我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的两个省辖市,同时,它们也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中的两个。 目前,一线城市中经济总量最高的上海,其GDP达到亿元,相当于浙江省的58.2%。 虽然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的GDP没上海高,但是它的经济实力也不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GDP只是经济数据中的一个,在笔者看来,简单的拿GDP的高低来做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比如,目前全球GDP最高的城市——日本东京,其GDP还超过6万亿人民币呢,比广深佛之和还要高。 浙江省,尤其是浙北,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所谓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 而且浙江人善于经商,“浙商”在全国都是鼎鼎大名的,它们的生意遍布全国。 当然,广深佛的经济实力也是毋容置疑。 据2017年GDP数据显示,广东经济总量为亿,29年来一直居于全国第一。 而粤港澳大湾区9+2中的除港澳之外的9城市GDP总量为,占广东19个地区总量的84.5%,余下的10个城市只占区区15%的比重。 可谓地区差距巨大,就好比一个在发达国家阶段,而另一个在第三世界。 广深佛三个城市的GDP一直居于广东的前三。 以2017年为例,深圳亿、广州亿、佛山9549亿,这三个城市GDP相加达到亿。 而当年的浙江GDP总量只有亿,超过了浙江全省的经济总量。 从2015—2017年的GDP经济总量相比较,广东前三的深圳、广州和佛山经济总量一直比浙江全省高。 假如拿出一个全省前几和另外一个省会比,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银川一个省会就占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总量的52%,成为最强省会。 还有成都、武汉也占到全省总量的40%。 那如何比较才具有一定意义呢?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竞争力,表现在它的聚集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 未来的竞争就是聚集效应的竞争,各个城市都要从人才、土地、资本出发,寻找自己聚集优势。 从广东经济发展来看,地区经济主要集中的珠三角,而珠三角的经济又集中在珠江东岸。 假如把广东看作珠江东岸的最上面的点,那么组成东岸的城市就是深圳、东莞和广州(还有香港)。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深莞穗三个城市的GDP虽然不到浙江的总量,但是非常的接近。 2017年相比之差200亿,相信未来几年里很快就超过浙江的经济总量。 可三个城市深莞穗的面积分别为1996、2465和7434,总共只有1.2万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不到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1/8,甚至不到杭州1.6万的75%。 可经济总量却达到了浙江的总量。 高密度的聚集效应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再次爆发式增长,并向产业的高端聚集,粤港澳大湾区前途不可限量,这不是浙江可以比拼的。 广东的农村跟浙江的农村就像德国人说的美国农村跟中国农村,浙江等你们二十年,你们也追不上,浙江人在省外国外的资产会吓得你们腿发抖。 全国gdp总量排名。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但按人均收入 浙江甩前面的 浙江私企为主 你拿宝钢资产平均给上海人 广东 江苏还得好好努力!我把宝钢放你村里,村民富裕是否超越美国了?gdp总量高固然可喜可贺,但也要计算人均gdp,人均也不代表完全正确,还要剔除国企集体外资,剩下才是老百姓真实财富! 在广州打工,过年开摩托车回家,在浙江打工过有开 汽车 回家,这能比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2121.html
300827 三季报逆势走强 站在风口上的肥猪! ROE媲美
阿维塔12双车上市售26.99万起 有增程还有华为AD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