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于冬 王长田激辩!王健儿 黄渤出手 张末 AI电影

今年以来,“AI动画”“AI短剧”已经亮相市场,但这还只是开始,我相信,由AI主要操刀的长视频将会登上更大的屏幕。我们期待并积极拥抱AIGC给影视行业带来更多、更新、更深远的变革。——6月14日,在2024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

今年以来,“AI动画”“AI短剧”已经亮相市场,但这还只是开始,我相信,由AI主要操刀的长视频将会登上更大的屏幕。我们期待并积极拥抱AIGC给影视行业带来更多、更新、更深远的变革。——6月14日,在2024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

自诞生伊始,电影就是与科技相结合的。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电影产业、电影公司一次次开拓创新。2024年初Sora问世,给电影行业再次带来震撼和改变。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作为中国老牌影企,上海电影集团再次勇于担当,发布多个重磅计划,涵盖新内容、新产业、新地标和新生活,再次引领行业发展。

三部影片官宣

《小妖怪的夏天》定档

上影加速“海派盛宴计划”与“名导合作”“英才佳作”等创作人才计划深度融合。

王健儿宣布,“中国奇谭宇宙”首部动画电影,正式定名为《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将于2025年暑期登陆大银幕。因2023年开年动画《中国奇谭》一炮而红的小猪妖,首次作为电影主角亮相发布会,与王健儿同台官宣。

大电影讲述小猪妖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之旅,是与短片同步开发的独立故事。影片自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宣布启动以来备受瞩目,如今原班人马继续操刀,陈廖宇担任监制、艺术总监,於水担任影片导演、编剧。片名“浪浪山”取自网友讨论之中热度最高的词语,如今已成为年轻人职场故事的代名词。未来,“奇谭宇宙”也将有多种形式的衍生周边落地。

此外,上影还官宣了《千里江山图》和《雪龙号》的导演编剧团队。

其中,《千里江山图》邀请导演、编剧、演员陈思诚,编剧张冀加入,影片根据孙甘露获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改编。这是陈思诚自去年与上影合作暑期档电影《消失的她》之后再度牵手。

《雪龙号》邀请青年导演、编剧张末团队,编剧刘毅加入,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是一部融合商业效益与艺术价值的电影,讲述2013年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海域营救俄罗斯科考船数十名外国游客的故事。王健儿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该片将在南极取景,也将在昊浦影视基地使用虚拟拍摄技术,制作环节将依托上影AI人才计划,融入AI技术提高制作效率,优化视觉效果。

上影“IP+AI”产业朋友圈再扩张

当日,走进上海影城,记者就遇到了多位上影经典IP——七娃拿着葫芦,爷爷在旁边微笑;黑猫警长雄赳赳气昂昂,“一只耳”鬼鬼祟祟东张西望;哪吒神采飞扬,龙王三太子气焰嚣张……20多位中国动画界“顶流”IP闪现上海影城,在开幕日为“上影之光”系列活动揭开序幕。这些IP未来将会创造怎样的价值?当天下午的“潮起·共生 上海电影合作伙伴大会”,给出了上影汇聚产业资源的答案。

在“电影+领先科技”领域,上海电影将联合京东方科技集团等打造极致观影体验;在“电影+跨界品牌”领域,将联合奥飞娱乐等打造多元影院产品,探索“IP+内容+渠道+商品+会员”全新玩法;在“电影+创新体验”领域,联合咪咕视讯、彩虹合唱团等打造丰富电影场景,从“放映厅”到“内容场”,不断优化“影院+”内容叙事、观众体验和商业逻辑。让“去电影院”,再次成为当代年轻人多元文化娱乐生活的主题。

上影元公司作为上影集团大IP开发战略主体,在品质生活、新潮生活、乐趣生活三大领域不断破圈。一年来,已落地IP主题空间14个,覆盖13个城市地区;上影元品SKU增幅50%,全年IP联合曝光达60亿。在游戏行业,上影IP影响力强势增长,游戏合作项目增加15个,撬动1.2亿以上不同圈层用户参与联动。在合作伙伴大会上,上影股份与恺英网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游戏赛道展开IP授权联动等方向的深度合作。

据悉,上影元合作伙伴涵盖宝马、华莱士、安利纽崔莱、雀巢咖啡、星巴克、光明等海内外知名消费及文化品牌,从消费、体验、文化、空间等多领域,持续用IP覆盖美好生活多元场景。全新IP+文旅互动产品《奇谭游乐“元”——上影IP奇趣派对》,未来也将在更多空间场景解锁40多个角色的创意玩法和花式互动。

此外,上影为“电影之城”打造的全新地标之一——上海电影艺术中心,也在当日揭开神秘面纱。这座毗邻上海影城的百年花园大宅,经上影保护性修缮后,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

当晚,演员、导演、跨界艺术家黄渤与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共创演出的装置现代舞剧《谈·香·形》,成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亮相首秀。“我们的舞剧通过音乐、灯光、各种装置、气氛的加持,会让人感受到装置雕塑表达之外的艺术动力。舞剧能够在这样地标性的电影圣地首演,我感到十分的荣幸。”黄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AI+影视如何打造新生态?

“希望能携手海内外影视界、科技界、金融界等,一同发掘IP+AI在电影行业的潜能,为电影强国建设和全球电影产业的新未来而共同努力!”王健儿说。

当日,上影宣布与北京电影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智象未来、阶跃星辰等“AI+”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基于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的开发,探索“AI+动画”“AI+影视”“AI+声音”“AI+IP商业化开发”等多领域应用。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牵头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HKGAI作为上影AI战略合作伙伴,将共同开发上影高质量音视频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商业应用场景。而与上美影渊源深厚的北京电影学院,将成为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应用价值、场景和美学风格打造的重要合作者。

上影旨在发掘“AI+影视”创作人才力量的两项大赛,也在此次发布会迎来了备受瞩目的颁奖典礼。“全球AI电影马拉松大赛”自今年4月在洛杉矶启动以来,吸引全球180多座城市700多支团队参赛,评选出《哪吒闹海》IP“神话世界”及何夕IP“科幻宇宙”两大赛道的IP创意奖、B站观众选择奖、最佳技术奖等8项大奖。“《大闹天宫》传奇60载AI创绘大赛”,也揭晓了从3000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5幅获奖作品,展现AI创作的“72变”。

记者了解到,本次AI创绘大赛的优秀作品和特邀艺术家作品均在上海影城进行展出,同期展出的还有《大闹天宫》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创作分镜等珍贵历史创作资料。

“大赛是我们推动AIGC在影视行业应用的一个起点,也是上影用新思路新手段开发优秀IP潜在价值的一次探索。”王健儿介绍,下一步,上影将和行业内外的优秀人才广泛合作,加快推动“IP+AI”在影视领域的发展,挑选有潜力的AI短剧、AI动画作品进行长视频项目的孵化,充分发挥AI技术对影视产业的赋能。

此外,上影的数智化布局,正在影视创作、制作、衍生开发等产业链各环节推进。上影的全产业链业务,已在AI赋能下开启“全盘加速”。

影视行业大佬热议行业激变

“刚才于冬讲到的电影《传说》运用AI的呈现,我觉得于冬总回去再了解一下,我觉得这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软件的一个提升而已,这个提升没有AI也照样能做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向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开炮”。

“于总,您得接招吧,话都到这了。”主持人说。

就在几分钟前,于冬刚刚发布了电影《传说》运用AI技术、通过数字人打造年轻成龙的成果。面对王长田的质疑,于冬说:“AI确实是一个工具,但它却能将人物形象转化为公司独有的、无法复制的数字资产。”

这是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IPAI海上论坛”上的一幕。当日,众多影视行业大佬、科技行业大咖分享观点,共同热议AI对行业带来的激变。

王健儿:加快推动“IP+AI”在影视领域的发展

“对我们整个行业最大的震动,是在今年大年初七。”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回忆,Sora的出现让整个行业沸腾了。上影用了14天时间,紧急磋商讨论,迅速响应AI浪潮,率先布局“iNew”新战略、“iPAi星球”,以及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等多项计划。

王健儿表示,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是上海美术电影的重要拓展方向。利用丰富的中国动画IP资源、数据资源,结合AI的底层技术加快训练研究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AI模型,这是上影最近正在着力谋划的课题。希望下一步加快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争取阶段性的成果。

在王健儿看来,虽然当下AIGC尚处于大爆发前期,但未来的脚步声已能听到。他强调,AIGC时代,只有入局才能破局,加快布局才能赢得先机。在AI方向上,布局投入并阶段性地去推动一些目标,已经是不能等待的一件事情。

“由AI主要操刀的长视频将会登上更大的屏幕,而我们需要加快拓展AI技术在剧本评估、分镜设计、制片管理、后期制作等影视创作全链条的渗入。”王健儿说。

今年,上影举办了“全球AI电影马拉松大赛”,比赛吸引了700多支队伍参加。王健儿表示,大赛是上影推动AIGC在影视行业应用的一个起点,也是上影用新思路新手段、开发优秀IP潜在价值的一次探索。下一步,上影将和行业内外的优秀人才广泛合作,加快推动“IP+AI”在影视领域的发展,挑选有潜力的AI短剧、AI动画作品进行长视频项目的孵化,充分发挥AI技术对影视产业的赋能。

于冬:AI可以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

在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看来,AI技术不是“未来已来”,而是在为电影行业带来技术革新。

于冬表示,博纳影业将在暑期上映的《传说》将通过数字人打造年轻的成龙。“我们相当于拥有了年轻成龙的数字资产,未来可以用数字人去拍摄很多电影。”

“过去用真人拍摄电影,也许需要90天的时间,用AI数字人有可能只需要20天,可以大幅降低片酬。”于冬表示,包括目前刚刚杀青的《蛟龙行动》,将把演员的数字资产全部留下来,将来如果有需要则无需要真人补拍。

“过去我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如今AI可以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于冬解释,如果电影拍摄完毕、进行剪辑时发现镜头不够,那么可以用AI技术去实践。因此,AI产生的数字资产对未来的电影公司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AI技术也使得广告片、动画片的制作周期大幅缩短,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过去可能一部动画片需要5年时间制作完成,现在可能5个月就可以做完。”于冬表示,真正意义上用数字呈现的真人电影,《传说》是第一部。据悉,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成龙、张艺兴等人主演的电影《传说》已定档7月12日,在该部影片中,博纳影业用AI技术复原了25岁的成龙,数字人成龙在电影中出演量达70%以上。于冬评价数字人的表现是“以假乱真”。

王长田:AI永远不会自主决定去做一个产品

“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兴高采烈地认为电影将发生巨大改变,而我们掌握着发生巨变的钥匙。”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则在“AI热”下进行了冷思考,他说,去年我倡导全公司每个人都要用AI,到现在不用我再强调了,每个人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AI。

王长田认为不应夸大AI的现有水平。王长田说:“至少在电影领域,AI还终究是个工具。它确实能在动画电影的形象设计、动态分镜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但现在这个工具还极不成熟,在电影行业还远远不能达到银幕放映的效果。我们内部认为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地成熟。”

光线传媒是国内最大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王长田介绍,目前光线传媒只能做到一年生产1-3部动画电影,AI的使用可以将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生产能力提升到一年4-5部。“我觉得AI可以将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30%,把生产成本降低25%。这将有力缓解电影制作发行领域的全行业亏损问题,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王长田说。

王长田认为,AI的广泛使用将带来大量的同质化内容,电影制作里独特的人类审美将成为稀缺资源。“目前AI呈现的还是搜索和整合的功能,独特的创造能力还做不到。AI的光芒永远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

当AI内容大爆发时,IP显得尤为重要。“IP能让你的内容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王长田表示,AI作为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肯定会对电影行业带来改变。不过我们要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改变,不要指望AI能够代替我们人类——AI永远不会自主决定去做一个产品,这个决定得人类去做,它做不了。

黄建新:AI不仅是工具,还要与AI对话、商量、探讨

资深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监制黄建新则表示,通过AI技术,电影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完成特效制作、场景设计、角色塑造等工作。此外,AI技术还可以帮助电影人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黄建新也提醒业界,AI技术的崛起并非毫无挑战。在感知和认知方面,AI已经超越了人类,这使得个体在与AI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当前电影产业还面临着一些误区,有些人认为AI只是一个工具,我认为AI不仅是工具,还要与AI对话、商量、探讨。”

作为老电影人,黄建新提到了今年端午档电影市场的低迷表现。他坦言,2024年端午档合计3.83亿元的电影票房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且上座率仅为4%。此外,中国观众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从21岁提高到了27.5岁,这表明看电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票价上涨的背景下,今年5月的票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亿多元,观影人次减少了3000万。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技术发展的双重性:一方面打开了电影创作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变得更多元。当大家拿着手机就能享受内容时,电影人需要更多的佳作吸引观众留在电影院里。”黄建新说。

张末:训练AI是为未来节省时间

“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导演、编剧张末坦言,自己的前几部电影没有完全涉及人工智能,“但是我最新的一部《拯救嫌疑人》使用了AI做英文字幕。以前为电影做英文字幕,需要找专人,可能10天后对方才能给你一稿,你还得再去润色,不仅有费用,还存在时差和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当尝试用AI做字幕后,我发现非常高效。我把整个剧本输入给AI,大概20分钟,就生成了整部电影的字幕,而且翻译得也挺准确。”

“包括创作剧本或大纲等。我可能在半夜,突然有一个灵感,就会输给AI帮我完成。”张末说,AI在翻译语言等技术上很高效,但是如果让它去创作,却“总是差点意思”。在张末看来,AI写的场景,往往都会有些似曾相识。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张末展现出了既好奇又审慎的态度。她笑言,训练AI是个有趣的学习过程,尽管程序繁琐,却是为了给未来省时间。张末相信,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对传统摄影师和灯光师的依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张末参与了《金陵十三钗》《28岁未成年》《狙击手》《拯救嫌疑人》4部影片。

谢旭璋:AI视频仍处于比较早期的赛道

作为AI视频生成赛道的头部公司,爱诗科技也较早押注这一赛道。其视频生成大模型产品PixVerse不仅得到广泛应用,更是目前用户量最大的国产AI视频生成产品。例如,导演“闲人一坤”利用PixVerse创作的中式奇幻片《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已成为国内播放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AI视频之一。

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表示,目前整个AI在所有视频内容中的占比非常小。“无论是消费端、创作端还是创作侧,全球AI创作的视频总量大概在几亿量级,而全世界一天人类创作的视频量可能就是几亿。”

“视频是人类目前传输信息最主要的媒介载体之一,它不仅仅是内容,更是巨大的商业生态。在视频中不仅可以看内容、看故事,也可以在里面做生意、直播带货、做本地生活等,所以我们认为在整个AI生成领域中,视频将是其中最大的商业机会。”谢旭璋表示。

在谢旭璋看来,当下AI视频仍处于比较早期的赛道,尚未真正普及到所有创作者的内容消费中。这一赛道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


第四次圣杯战争时间

1L的未来福音都是99年的了其他的怎么会发生在0X年啊囧......这个是正规的,可以上去看第四次大概是在94、95年。 战争开始3年前他失去了结婚两年的妻子,他是67年出生,而一般人结婚大概是在二十四五岁,那么开始时间就是67+24+1+3=95,这么算就可以得出答案,不过绝对会有误差。

导火线 谁是导演

导演 叶伟信

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会衍生哪些行业

当前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开始越来越引起影视巨头的关注 。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衍生品产业结构,但总体上各大影视公司均已开始纷纷试水并打造完整产业链。 但作为电影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衍生品不仅能提高电影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更符合今后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今后我国影视行业衍生品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就此盘点了目前为止,国内五大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的衍生品产业布局。 游戏娱乐衍生是重头 圈地文旅抗风险 相关资料显示,随着影片制作压力的激增,华谊兄弟开始寄望衍生业务提升业绩。 早在2012年,华谊就开始试水电影衍生模式,并将其看作是有力的业绩增长点。 随即,华谊兄弟通过“内容+渠道+衍生品”战略稳步推进产业布局,陆续介入电影院、音乐、游戏、主题公园、演艺活动等多个领域。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单就游戏而言,华谊兄弟2014年前三季度共实现收入约2.9亿元,约占公司总体营收的30%,并已经成为华谊兄弟新的收入渠道。 华谊总裁王中磊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华谊对游戏产业的重视度很高,一开始我们认为游戏是电影主业的衍生品,但现在随着游戏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影反而会成为游戏的衍生品” 。 此外,华谊兄弟通过品牌授权在文化地产和旅游地产上的产业布局同样值得关注。 相关资料显示,从2011年开始,先后投资打造苏州影视城、长沙华谊电影文化城、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产项目,2015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在郑州投资建设“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项目。 而在实景娱乐主题公园的门票销售、相关权利衍生品优选阿里进行合作。 同样,在版权开发如网游、网络文学、动漫改编权等,以及签约艺人相关衍生品开发,则与腾讯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双方IP权限流转通道。 博纳影业 秉持华尔街专业主义 衍生重精不重多 相较于华谊兄弟多元化、处处抢占先机,意欲打造娱乐帝国的产业布局,博纳影业则以华尔街倡导的专业主义为准则,在牢牢巩固博纳在电影发行领域的地位,增加电影院线收入之后,才逐步发力影视衍生品领域。 就像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所言,“博纳现在还没选择好站队,我的目标是选择其中一环,但哪一环还没选好。 没有选好站队的好处是版权在我手里,可以卖好价钱。 ”由此可以看出,在衍生品产业布局上,或许博纳不会像华谊兄弟一样面面俱到,但极有可能在衍生系列的专业性下足功夫。 但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了解所得,目前博纳影视衍生还多是用于促销或首映活动使用,出售的非常少。 此外,博纳影业集团还将计划在江西建影视基地。 乐视影业 专注物联网线上服务运营 全力打造乐视生态圈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影视衍生开发方面,乐视网就开始着手进行多元开发进而为丰富版权产品生产线的打造做准备。 据了解,乐视影业在基础衍生品方面,既有手游、创意服饰等周边产品,同时积极尝试基于“场景”的衍生产品开发;除此之外,与美国合作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进行专业性电影衍生品开发销售。 值得强调的是,在衍生品开发与销售方面,相对其他几家影视公司而言,其“互联网+”特征更为明显。 基于前几年资源整合的基础,乐视影业将打造以影视物联为基础,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围绕影视内容、乐视体育等进行多元开发,打造丰富的版权产品生产线,借助乐视生态旗舰店、乐视商城、天猫乐视TV官方旗舰店,同时与中国联通携手合作,打造垂直产业链整合运营体系,不断推出更多乐视生态衍生品。 光线传媒 产品线布局略显单一 布局生态等待后发力 从2014年上半年来看,光线传媒的产品线表现比较单一。 但从去年6月份开始,光线传媒开始大举挺进,积极谋划衍生产业布局,先后耗资2亿元控股动画制作公司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1.7亿元收购手游杭州热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游戏+影视”的战略方向;并宣布启动“中国电影世界”项目,加入实景娱乐的市场竞争。 据悉,“中国电影世界”位于上海闵行区浦江镇,将包括“少林文化体验中心”、“中国武侠世界”、“中国魔幻世界”、“中国童话世界”及相关产业配套五大功能区。 王长田表示,“中国电影世界”项目不同于传统的实景娱乐项目。 “先确定要拍摄的电影,在拍摄前为电影搭建场景,用于电影的拍摄,在搭建时就把机关、体验互动等提前设计安装好,在电影拍摄完毕后相关电影的旅游项目就可以立即启动。 ”在具体的衍生品推广与运营方面,与阿里达成协议,通过入驻天猫开传媒旗舰店,销售公司电影及艺人之衍生品,并在阿里巴巴各平台上进行旗下的实景娱乐主题公园如涉及门票销售及O2O业务销售。 万达院线 院线优势倒挂衍生消费 国际化全产业链持续打造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万达院线在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观影人次上持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为充分发挥这一院线优势,掘金影视衍生,2014年全年万达院线一方面将旗下的影视内容制作业务与优势资源进行融合,同时与上游研发公司合作,包括梦工厂等,借助卖品、衍生品等挖掘会员经济,开展主题性的体验式消费。 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甚至出现“爆米花吸金,衍生品遇冷”这一现象。 2013年9月万达集团投资500亿打造青岛万达东方影都项目,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影视产业项目。 据悉该项目集影视 制作、展览、娱乐、度假等为一体,不仅是一个影视基地;而且还是一个休闲度假胜地,电影发烧友的乐园。 包括此前投资70亿建设的武汉万达电影乐乐园,以及全国共计11座万达城的影视主题公园。 不难看出,万达集团正在复制迪斯尼、环球影视等海外影视巨头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同时,鉴于万达影视成立时间较短,在内容生产制作上尚未成熟。 从去年来对海外影视公司的接连并购,其实也是在不断获取大量影视版权资源,实现影视业务国际化,或将为今后更多的衍生品开发提供更多可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260.html
初创型企业贷款更便捷 深圳首个 科技初创通 上线
启动与乌克兰的入盟谈判 欧盟 原则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