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 限制就业等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应加快取消 专访滕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83号国务院令,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不过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在实践层面对民营企业隐性的歧视性差别对待问题仍然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时有发生。

《条例》的出台,是否能改变这一现象?如何保障民营企业未来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限购限号政策应加快取消

《华夏时报》: 2016年,《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2年,修改后的反垄断法也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建立,此次《条例》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滕泰: 《条例》应该说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都是极其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因为虽然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不断进步,但是各部门,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此前出台的一些政策,还存在限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情况。《条例》主要规范的对象实际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对具体起草相关政策的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如果能在实践当中予以落实的话,应该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挑战肯定也是很大的。比如说商品房的购买,其实多年以来各地各城市都有限购政策,这其实是违背公平竞争精神的。当然这是在《条例》出台之前发布的,《条例》出台后,仍然存在限购政策的城市应该要加快取消。同理,汽车限号也是一样,一个城市对外地车牌搞了限制,其他的城市都去效仿。

又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方面,有些城市就出台了出租车或者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有本地户口的规定。但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只靠本地人往往是不够的,这些公司又得去雇佣外地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就把一些本来应该合法的经济行为置于合法和非法之间,更有甚者,在个别的城市,一些经营主体利用政策漏洞,用一些本地身份证套取出租车或者网约车的牌照,再转手给外地人,坐享渔翁之利。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合法的,但直到《条例》出台,大家才会去意识到这些都是违背公平竞争精神,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

这些通俗的案例都说明,《条例》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步、更好地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公平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也可以想象,政策的落地会影响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的利益,所以推行一定是有阻力的。

解决民营企业“弹簧门”

《华夏时报》: 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节点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出台《条例》的目的是解决哪些问题?如果能够落实,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可能有什么帮助?

滕泰: 具体到民营经济的话,无论是在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要素获取上,还是在信贷资金支持上,以及在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上,如果能够落实公平竞争,对于提高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毫无疑问是有利的,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隐性、歧视性差别对待,也就是常说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现象。

因此,这部法律不但对消费者、劳动者等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有重大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一个有效措施。

《华夏时报》: 《条例》提到,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其重点难点有哪些?政策措施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这一点是不是一个进步?

滕泰: 跨区域跨部门的审查机制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出台的政策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起草阶段就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另一方面还要在整个国家层面有跨地区的审查机制,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并接受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监督和举报,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

在出台政策之前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不符合规定不得出台,实际上是贯彻落实《条例》上很重要的一点,制定政策要靠前发力准备工作,而不是先贸然出台了一个严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事后再去补救。

但这二者的重点和难点其实都是会触动很多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因为有些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和《条例》精神相违背的,所以相比防止出台新的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政策,对现存的旧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实际上难度更大。

《华夏时报》: 《条例》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去年年底以来,PPP新机制规定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进行了修订,但在一些具体的实践上,违反这一比例的招投标仍然时有发生。《条例》出台后,会有所改变吗?

滕泰: 特许经营规定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是一个支持民营企业的重要措施。实际上民营经济对国家经济增长、税收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普遍都超过60%。如果《条例》出台后能够逐步落地,在生产要素和资源获取、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民营企业得到的支持应该逐步与它对经济的贡献相匹配。


什么叫做适度原则?

无论做什么事情 ,只有做得恰到好处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恰到好处” ,体现在唯物辩证法上就是善于根据质和量的关系把握最佳尺度。 这就是政治学中所谓的“适度原则”。

如何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这个问题国务院各部门都很重视,国务院的领导也重视。 总体看来目前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还需要上下共同努力。 当前着重在做四件事: 一是把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出台20号文件,《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同时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及《信息公示的暂行条例》,好几个文件,特别是国发[20]号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行为监管等七个方面一共提出了27条具体意见措施,对这27条具体改革措施,现在都已经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分工。 这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政策都为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职责分工,要把这些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对取消下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同步研究、同步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并同步落实。 这是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一年多来我们研究每一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中要着力把握的一个原则。 随着改革的推进,这方面越应该强化。 比如最近一两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每一项我们都要求同步提出比较具体可行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且同步跟进、同步落实。 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取消下放一共是87项,每一项后面都跟着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 三是注重同步推进。 目前有20多项经过多方认证和部门沟通、专家评审认为应该取消,也可以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但是因为它对下一步事中事后监管一些措施不太明确,或者是提出的措施不太具体、操作性不强,为了慎重起见,暂时没有取消下放。 待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拿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监管措施以后,再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四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地方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 对每一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都要在实施运行中及时跟踪了解、检查落实。 国务院要求每一项取消下放都要有一个细化的要求,采取发文、培训、现场指导座谈等办法,确保每一项取消下放的审批行政审批能够落到实处。

为什么二线城市要这么拼命的吸引人才呢?

在以北上广深为首的一线城市,长期在户籍、高房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居高不下,使得一线漂们压力山大,献出青春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逐渐就产生了离开的想法,我相信大家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 令人兴奋的是,今年以武汉、成都、杭州、苏州、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反而正在积极出台各种调控政策吸引人才,降低准入门槛,本科可就业落户、毕业生落户可买房、专科以上首套房不限购等政策,都在积极鼓励人才的流入,可谓打响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当然,放松限购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之一。 以下就是每个城市具体的政策细节,郑州:本科以上学历人士放开限购南京:高职、专科以上学历均不限购昆山: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不限购武汉:非本地户籍个人可持票购房,而这个房票只有对达到相应标准的企业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才可以得到。 东莞:本科学历以上,社保交满半年即可购房由此可以看出,房子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二线城市要这么拼命的吸引人才呢?无事不登三宝殿,放松购房政策,吸引人才流入,政府和开发商看重的是人口背后的楼市红利,一方面这些城市放松购房限制抢人才,既可以提升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吸引房企来买地,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以为城市留住高精尖人才,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助力经济更好发展,最终带动城市经济。 大家都知道,人才聚集自然就可以带来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城市驱动发展结构的更趋合理房企的开发思路需要革新。 长远来看,未来新房市场越来越窄,房企必然要迎合城市的新需求,寻找新市场。 比如现在各大房企都在布局的养老需求、长租型公寓需求等,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楼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留人可以靠市场政策,留心必须靠城市自身从政府层面来说,城市间有竞争也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升,人才的竞争最终会回到产业的竞争。 留人容易,留心难,政府如果花大力气把人才吸引来,但是因为自身基础设施和城市结构不能满足购房者的心,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人口的流入,不要单一指望靠一些和房地产相关的政策去刺激,要深层次的发挥地域优势,明确好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不仅让人留下来,并且还要活下来,最终还要活的很好,这才是目的,这才对得起人才。 你觉得呢?运营人员:茉莉关注楼宇视界了解楼市百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321.html
克宫 也不是最后通牒 泽连斯基对普京的话进行了错误解读 这不
大富大贵不缺钱的三大生肖 事业顺横财旺 六月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