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现身戛纳 预测AI灾难发生概率为10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北京时间6月19日晚,埃隆·马斯克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2024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并参与了主题为《探索创新的新前沿》的研讨会。

会上,马斯克与WPP首席执行官马克·里德进行对话,一同探讨技术创新的变革力量、商业和社会,以及X公司的未来。

谈到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马斯克认为,AI最快将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改变世界,那些能够最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将会取得成功。

他表示,自己倾向于同意“AI教父”Geoffrey Hinton的观点,即发生AI灾难的可能性为 10-20%。

马斯克没有详细说明“灾难”的含义,只是补充道“杯子里有80%的水是满的,要往好的方面想。”

他接着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实现富足,任何人都能获得商品和服务,不再出现短缺的情况,工作是可以选择性去做的。

“但这也可能会引发一场‘生存危机’,如果人工智能能做好人类能做的一切,那人类再做任何事还有什么意义?”

当马克·里德提到,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是人类被人工智能消灭掉时,马斯克陷入沉思后说,“我想亲眼目睹吗?可能是的。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有趣的时期,享受当下旅程吧。”

去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发表讲话,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并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代替人类完成许多工作。

今天,马斯克在对谈中再次提及这个观点,并大胆预测,“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形机器人。我认为将会有200亿个人形机器人。”

谈及X公司的未来,他表示,X仍然会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宁愿以失去金钱为代价,也要让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X 正在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其广告定位能力。我们非常注重将广告展示给感兴趣的用户。”


除了无人驾驶,还有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这世界,变化太快!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让无人驾驶技术研发风靡全球,国内众多汽车厂商、科技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跟进,从3月份上汽集团率先拿到国内第一张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牌照开始,注定了2018将成为无人汽车迅速发展的一年。 无人驾驶,真的不远了。 无人驾驶只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不仅仅是司机,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取代。 特斯拉CEO斯隆马斯克也曾公开表示:“未来一定会有人失业,因为机器人在一些领域要比人类做得更好,没错是所有人。 ”他还指出,人类必须与机器结合,才能避免因为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而遭到排挤。 你的工作会被取代吗?如何判断你的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以借用李开复的“五秒钟准则”来解释:一项工作,如果能够在五秒钟之内针对问题作出相应的决策,那么,这项工作未来就很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按照这个准则来讲,这几种职业就很危险了:新闻编辑、翻译、律师、银行柜员、司机、收银员、服务员、车间工人、保安??电话销售,等等!你确定?随着轻松呼智能电呼系统-轻松呼智能电呼机器人的推出,电话销售人员确实会成为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职业之一。 因为轻松呼智能电呼机器人具备高效、智能、低成本、不知疲倦、不带情绪、永不离职的特点,具有超强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出客户对话中表达的意思,识别准确率高达95%,平均响应时间达0.5秒,随时打断,精准判断客户意向,并以类人化的语气进行准确沟通,迅速而高效,可以完美替代电销人员工作职能。 目前轻松呼智能电话机器人广泛适用于网络电商,金融、房地产、电商、广告、汽车、保险等十几个行业领域。 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美国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工作岗位将会比它淘汰的多。 据Gartner在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虽然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淘汰180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它也将创造23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云端、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行业的各种岗位。 不管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它已成为风口。

机器人杀人,人工智能真能威胁人类吗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会“蓄意杀人”,或是奴役人类?业内至少有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计算机程序无法具备人的理解能力,因此担心用集成电路、软件程序等实现的人工智能威胁人类,是杞人忧天。 例如,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汉字屋论证”(也称“中文房间思想实验”),试图证明计算机程序尽管能对各类问题输出正确的答案,但它并不“理解”这些问题。 另一派观点与之针锋相对,称为“强人工智能”,认为计算机程序与人脑思维没有本质区别,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具有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拥有自我意识。 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智能机器就可能反叛人类。 霍金、盖茨、马斯克等科技界名人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正基于此。 人造机器真的会如美国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预测,在本世纪中叶前超越人类,“进化”成高等智能生命?如果只是出于这种可能性,就放缓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那便是因噎废食了。 事实上,尽管盖茨加入了反人工智能阵营,但微软正在这一极具商业前景的领域投入重金。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把“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具体行动。 如果未来某天,科技界主流发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奇点”越来越明晰时,再通过法律和伦理加以限制、规范,也不为迟。 就像科学家克隆动物成功后,各国立法禁止克隆人,至今也没有克隆人出现嘛。

如何应对AI (人工智能)?

说到未来,很多人担心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敢于带人类去火星的传奇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预计,在2030-204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才不被淘汰?为此,即刻商业采访了3位国内商业科技大咖以及国际新锐历史学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今天先来看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的看法。 纵观人类历史,人一直和自己造出来的机器共生存。 所以,未来的常态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存,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即AI+HI。 而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有两种状态。 一是,人工智能帮人类做分析,协助人类做决定。 比如一些封闭系统的重复性工作,像电梯维修,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做决定。 但这跟取代人类做决定是两回事。 二是,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做决定。 碰到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或者商业的重大决策,人工智能可以做彻底的分析,但最后还需要人做出最后的决定。 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阶层分化。 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同时,如何应对阶层分化?洪小文的观点是,阶层分化是难免的。 有钱有资源的人总是比一般人先享用到最新技术,但以下两点可以缓解阶层分化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化,开放技术源,OpenSource,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驾驭这个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让更多人享用AI技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2689.html
又一对恩爱夫妻被曝离婚 两人10年恩爱终成一场空 男方曾被曝
王健林王思聪再回创富榜前十 甩卖资产不减反增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