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本报兰州6月19日电 (记者银燕)记者从第三次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获悉:5年来,水利部和沿黄9省区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推动黄河流域河湖保护治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黄河

2021年10月,黄河流域在七大流域中率先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两年多来,各省区共同研究黄河保护治理重大问题,部署重点目标任务,黄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日臻完善。

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2022年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黄河流域坚决遏制违规取用水实施意见》,推动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流域管理机构与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四级联合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违规取用水行为,取用水秩序不断规范。

强化生态流量管控,黄河流域10条重点河流20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补水,2019年以来累计向乌梁素海、黄河三角洲应急生态补水28.41亿、8.82亿立方米。流域各省区通过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幸福河湖建设,完成3081条(个)河(湖)健康评价,对黄河流域801条(个)河(湖)开展“一河(湖)一策”保护修复,河湖面貌持续向好。

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沿黄9省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黄河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1%,整体水质为优,国考断面水质变好的前30名城市中黄河流域有16个。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13 版)


我国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有哪些?这些项目的内容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何意义?

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进行评价的最大的要求。 优先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是:当前受外力影响最大、可能改变最快的指标;反映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的关键性指标;有综合代表意义的指标。 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生态监测主要限于污染性生态监测,现有监测能力、技术与设备水平有限,生态监测评价经验不多,对生态系统规律认识不够,因此确定当前优先监测指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属于污染的生态指标仍为当前优先监测指标。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对生态环境形成压力影响的指标的监测,在当前亦显得十分迫切,需尽快列入优先监测指标。 我们高兴地看到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适应,一些地区已经将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生态环境监测有直接服务于生产的趋势。 下列指标在我国当前开展生态监测时可列入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中: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或植物区系位移的监测;珍惜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的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沙漠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监测;生态脆弱带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农田和荒漠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主要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物、重金属)在土壤—植物—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监测;水土流失、沙漠化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生态平衡的监测;各生态系统中为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的监测等。 党的十七大重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是我国生态功能区保护的首部规范性文件,对指导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恶劣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甚至导致区域、流域文明的毁灭。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保障国家生态环境良好,关键在于确保各种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的稳定和发挥,特别是维护和确保其主导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编制《纲要》,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是维护我国流域、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 良好生态环境的本质是生态功能的正常。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沙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自然保护区面积和数量持续增加,一些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强度大,一些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功能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水源涵养功能的退化,1990至1996年,黄河上游产水量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22.7%,加剧了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的形势。 由于草原防风固沙功能的退化,我国特大沙尘暴发生频率逐年增大,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重。 由于洪水调蓄功能退化,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亿元。 通过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有力措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遏制和防止重点地区重要生态功能的继续破坏和丧失亦是当务之急。 第三,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形式。 生态功能区是我国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区,同时也是我国资源较丰富、经济欠发达、人口集中分布区。 我国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均资源匮乏,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如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进行封闭式保护,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各种资源全面禁止开发,势必严重阻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 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允许进行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有利于在发展中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形式。 第四,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是落实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具体举措。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家规范国土开发秩序、合理布局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区域调控措施。 其中限制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 最近,曾培炎副总理特别强调,要在这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 生态功能保护区把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从而减轻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平衡,是落实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具体举措。

怎样才能保护河流?

浅谈河流保护与管理1.4 优化河流开发利用方式?当今河湖和沿海区的严重污染,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彻底改变将河流作为纳污体和 输送城市与工业废物的做法。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和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向真正致 力于河流保护与管理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河道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从水力学的角度应是最优的,但从生态角度,则几乎是灾难性的 渠系、径流高度人为地控制,且常常是富营养化和污染严重,大量的自然变异已经消失,而 生态系统只有靠这种自然变异,才有丰富的物种和必要的灵活性。 在许多地方,水资源的开 发方式非常简单,用水浪费严重,随着人口和人均用水的增加,势必加剧开发水源,其结果 是将供水的影响转嫁给河流,造成河流断流、咸水入侵、地下水严重超采和地面沉陷等,时 至今日,必须要终止这种恶性循环,消除不利于河流保护与管理的做法,只有以河流系统可 持续利用的观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优化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才能保护和管理好 造福于人类的河流。 ?2 河流保护的特点和范围??2.1 河流保护的特点?河流系统的功能退化、水生生态环境破坏几乎给人类和所有生物带来灾难性后果,其影响是 长远的,但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既有突变的、局部的,如修闸建坝、开挖河道等 ,也有渐变的、大范围的,如流域综合治理、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因此,河流保护的特 点具有保护目标的多样性、保护范围的广泛性、保护要求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影响保护效果 因素的不确定性。 ?2.2 河流保护的范围?尽管河流是一个线状系统,从河源到河口均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但就河流保护范 围而言,任何保护方案都不能只局限于河道,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可 将河流的生态系统描述为多维的,即概念性范围内具有纵向、横向、 垂向和时间分量,这 种概念性模型,是描述任何情况下河流保护应包括的内容及方法。 ?概念性范围包括河流保护的基本原理、策略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 ?应将动植物的保护和河流功能的恢复摆在什么样的位置?河流保护与资源利用是怎样的关 系?怎样评价任何河流的保护潜力等问题。 时间和空间范围都是与怎样保护河流有关的,强 调任何保护方案都应包括整个流域或更广泛的范围。 将河流描述为生物适应性和有机物变换 的连续体,即随下游河道物理条件的连续变化而不断调整和适应,保持上下游河段的连续成 为河流保护的核心,尤其是这种连续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中断的河流。 河流与其所在流域 的横向联系同样很重要,人们已经认识到洪泛平原在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中所起的作用,来自 河流的养料和有机物促进湿地植物、浮游生物和底栖无背椎动物的生长,而这些又为鱼类提 供丰富的食物;而对于一些沿河边的无脊椎动物,沿河土地的季节性淹没是完成它们生命周 期所必不可少的;其它的有机物质,又为河内生物提供丰富的养料。 ?从热带大河流的大面积洪泛平原到温带沿河小面积的湿林地或沼泽地,靠河边的湿林地提供 了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河岸的植物起着调节水温、光线、渗漏、侵蚀和营养输送的作用, 是河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河流保护范围应横向扩展,以便于结合水文上有联系的 区域,即流域是非常重要的。 与河流发生相互作用的垂直范围不仅包括地下水对河川径流水文要素和化学成分影响,而且 还包括生活在下层土的有机物,应将其列入河流保护的范围中。 ??河流系统的时间尺度在许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一条河流以很多种方式呈现出“易变历史” ,反映出河流在流域内流动且又帮助形成流域地形的流域特征,河道形态可能在很长时期内 自然地改变,也可能是由于人类介入发生突变,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后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 能被人们觉察。 在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中,有机物的发育和成长从几周到数年不等,而水生 生物群落的演变需要数千年。 考虑时间尺度,其实用上的重要性在于从长远观点做好河流保 护的规划。 ?

改善黄河现状的措施

沿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排污染,或者不排放污染-=-=-=-=-=-。。。。

一、少放污水 二、保护水资源 三、保护植被 四、植树造林 五、家强中游绿化 六、加强下游清淤,疏浚河道 七、减少污染排放 八、控制工业用水.节约水源 九、加固河堤

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黄河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国内生产总值
河流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黄河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904.html
海尔集团百亿入股上海莱士完成过户手续
游戏厂商积极布局自有渠道 DNF安卓分离仅是开始 市场变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