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父母应像种有机农产品那样培养孩子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培养有机农产品,要给它适当的环境。不能随便地施肥,不能随便地拔苗助长,让它更自然地成长,种出来的才好吃。培养孩子是同样道理,要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鼓励和帮助他们发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天赋。”

11月3日上午,在第十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与携程集团董事长梁建章做“从中国人口趋势看教育发展的方向”圆桌对话时说。

俞敏洪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更多关注底层逻辑的东西——孩子的个性比孩子的学业成绩更重要。家长应先有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再积极去培养他在知识方面和未来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具体该怎么做?俞敏洪给出了以下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家长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其禀赋,孩子擅长什么,就尽量鼓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发展,这样孩子会始终对学习抱有兴趣;

其次,家长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要让他在学校里、生活里都能处在自己感觉比较舒服的一个位置;最重要的,则是要努力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个性。

“如果一个孩子特别积极乐观,他哪怕没有考上大学,最后自己开个小饭馆、做点小生意,人生依然很开心,这比上了最好的大学但人变得压抑和抑郁要强很多。”说到这里,俞敏洪表达了对梁建章的羡慕:“人家评价建章用两个字,纯真。因为他从小到大个性没有被压抑过,一直很奔放,所以他敢说话,被网暴了也乐呵呵的。我觉得有这样的个性,说明他生活得很幸福,所以我一直认为他的幸福指数比我要高一点。”


如何给刚出生的孩子做教育规划?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将来的所谓规划,就是把孩子塞进‘罐子’里,这 是 很 残 忍的。 ”前不久,在第十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圆桌对话《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活动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与北京米未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马东对话时如是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俞敏洪此话一出,四座皆惊,台下众多家长代表及主持人都有些接受不了,但听到他和马东之后更深入的交流,人们对此更多地陷入了思考。 父母不能把孩子“塞进罐子”对于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张晓楠提问的 “孩子的未来是可以被规划的吗?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扮演什么角色? ”这一话题,马东表示,他认为所有的规划都是徒劳的。 从他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他的父亲给他规划了好多东西,但没有一件能够实现;相反,父母没有规划的东西或者严格禁止做的事情,因为巨大的遗传力量,他长大后又干上了这行。 在马东看来,人的一生则辩很漫长,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去奢谈长远的规划都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他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这个更重要。 对此,俞敏洪表示,他认为,中国家长对孩子所谓的规划不是一种规划,是一种强制,就像把人塞到一个大罐子里边,给你造出这个罐子的形状。 中国和亚洲多个国家古时候,有些人为训练小丑专门把孩子出生后放到一个罐子里面,就让他在罐子里面长,长成一个团,再把罐子打碎以后他跳出来,从此变丑到处表演赚钱。 俞敏洪觉得很多中国家长其实是非常残忍地把孩子塞到了罐子里面,按照家长的要求来成长。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家长的心态,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资格来规划你的幸福,规划你的行动,规划你的未来。 更多的家长恰恰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给人以自由,根据他自己的成长要素来发展他空间,让他释放创造力、想象力和爱好,其实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给孩子空间父母应做三件事主持人提出:我们说要给孩子宽松的空间,有些家长的理解可能说宽松的空间难道就是我不管了吗,他爱干嘛干嘛吗?作为家长,我该给孩子自由的度在哪儿?对于这一话题,马东表示,父母对孩子的接受不意味着无边界。 边界不是主观的,不是我想让你怎么样,而边界是客观的。 对此,俞敏洪表示,给孩子成长空间,也并不意味着家长什么都不做了。 他认为家长有几件事情特别重要:第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 不是去告诉孩子你的脾气和性格怎么变化,而是家长本身脾气性格好不好的问题。 因为如果家长反复无常,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感。 如果家长通情达理,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料的,孩子就不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脾气;第二,是行为规范。 不是家长告诉孩子你必须天天学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到底怎么做。 他觉得首先家长必须做到位,能够以身示范;第三,是兴趣引导,这对孩子很重要。 不是家长给孩子强加一个兴趣,而是根据孩子的天性,让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某个强项。 一旦碰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有成就感,有存在感。 家长不要去说,孩子这个不如别人,那个不如别人,而是让孩子深刻地相信,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其实都是被别人接纳的。 孩子发展到什么样才算成功俞敏洪说过,如果孩子不成功的话,那父母做再大的事业也是很失败的。 主持人提出,我们怎么界定孩子或者下一代是成功的?对此,马东表示,他父母希望他以后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认为成功是一个很广义的东西,孩子将来内心的平和,最终的愉悦,找到了他自己的兴趣,这些在他心里面才是成功的。 俞敏洪表示,他认为其实成功很简单,就是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个喜欢的人。 第一拥有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方式。 不是说你变成大富翁,也不是变成大官,而是说有自己觉得戚盯闹能够接受的,最好是自己喜欢的生存方式。 比如,巴菲特自己赚了那么多的钱,他的儿子背着吉他一天到晚在全世界浪荡,他很快乐,巴菲特也不会去干涉。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中国的父母焦虑在什么地方,焦虑在我们培养孩子上名牌大学也好,都是希望孩子的生存条件好一点。 但他忘了孩子的生存条件好与不好,其实跟他自己的爱好是结合在一起的。 一个人哪怕赚了很多钱,但是天天做的是像被奴役一样的工作,给你很多钱,你也不一定愿意干。 第二个标准我觉高罩得是有能感受到快乐、幸福的能力,或者说积极阳光的心态。 他在加拿大马路上看到的废品工人,就一边开着废品车过去,一边哼着歌,拖着废品筒走的时候,还跳着欢乐的舞蹈那种感觉,我觉得这个生活状态是我想要的。 我们中国人就是一天到晚想要出人头地,所以把生存搞得复杂化了很多。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贝

爱占便宜的父母,养不出有前途的孩子

人情通达,不贪不占,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修养。

对于年纪尚小,还未走上 社会 的孩子而言,能懂得这点更为重要。

为了弄清真相,工作人员调取了监控。结果,看到了这样一幕:

视频显示,晚间十点多钟,有一家四口在娃娃机前玩。 一个男孩意外地发现其中一台娃娃机的门居然没有上锁。

他快速地从机器里拿走一个娃娃后离开。

不久,男孩居然又再次回到娃娃机前。

这一次,心领神会的妈妈给他打起了掩护。 在妈妈的配合下,他接连又从娃娃机内拿走了三个娃娃。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妈妈非但不予制止,居然还变相鼓励。

游乐场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 “要教育孩子从小学好,培养一种好习惯。 现在能偷一个娃娃,长大了就能犯很大的错误。 ”

深以为然。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而后,他生存的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

占一时便宜,享受从天而降、不劳而获的东西,会让人窃喜,但纵容自己的贪念,失去的却是做人的胸怀和格局。

不久前,江苏泰州火车站,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一个小女孩彷徨无助,一边抹眼泪,一边喊妈妈。 她并非与家人走丢,而是被妈妈故意丢在了火车站。

女孩妈妈张女士带着女儿一同乘坐火车。 孩子身高明显已达儿童票标准,张女士却贪图省下一张儿童票的钱,只买了一张成人票。

谁知,在出站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求测量女孩身高。 一听要补票,张女士竟然丢下女儿,一个人独自离开。

丢下女儿的张女士振喊皮振有词:“女儿给你,我不要了。那么多人漏票,为什么偏偏抓住我们家不放?”

为了区区一张儿童票的便宜,妈妈在孩子面前投机取巧、漠视规则。 甚至在占不到便宜的情况下,恼羞成怒,置孩子的 情感 和安危于不顾。

贪图的“小便宜”,和丢失的“品德”及“安全感”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然而,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父母,常常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在孩子面前丢掉了道德底线。

不久前,一则“家长带娃疯抢桔子”的新闻,刷新了广大网友的三观。

司机王师傅,在开车运送32吨桔子至北京销售的路上,不慎与他车追尾,车子损坏严重。

他迫不得已,只能将桔子拖到附近县城贱卖。 因为在车祸中受了伤,王师傅腿脚不便,只得让买桔子的人自己上车取货。

此时,正逢附近一所学校放学。 带着孩子的家长们看到有便宜可占,一马当先冲上车子奋力拼抢,孩子则跟在身后,马不停蹄用塑料袋盛装“战利品”。

王师傅哭着哀求却无济于事,20多吨的桔子,价值8万元,仅仅只收回了9000元。

事情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气愤地质问:“这些家长是缺钱,还是缺德?”

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 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比起父母“说了什么”,余渗棚孩子往往更关注的父母“做了什么”。

今日父母言行举止的底线,就是他日孩子的起跑线。

占小便宜的父母,表面上看省了钱,吃的却是不可挽回的亏。 他们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给孩子树立道德底线的宝贵机会。

曾经看过一则小故事。

一天早上,父亲端了两碗面上桌。 一碗卧着一个鸡蛋,一碗没有。

儿子抢先选了有蛋的那碗,结果却发现,没蛋的那碗,碗底居然卧着两个鸡蛋。

父亲告诫儿子: “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又一次,父亲同样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相同的选择再次摆在儿子面前,这次,他选择没有蛋的那碗面,期待能有“惊喜”。

结果,儿子将面吃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见一个鸡蛋。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想占便宜的人,很可能会吃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竖则餐,更没有白捡的便宜。 往往贪小利、占便宜的人,最终都将自食苦果。

网友 @植观的TT 讲述过一个自己童年的故事。

他和邻居哥哥都是铁路职工子弟,住在镇火车站后面的家属大院。

年三十的晚上,他跟着邻居哥哥出去玩。

当时很多农民为了不买行李票,都将农产品藏在站台上,等人少了再来拿。 这给邻居哥哥有了可趁之机,顺手牵羊偷来了几个鸡蛋。

他得意地塞给网友一个,两人各自高兴地回家。

谁知,事情败露,火车站值班员将事情告诉了妈妈。

平常上树掏蛋、下河摸虾、时常被告状也不曾挨过揍的他,在阵阵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被妈妈狠狠揍了一顿。

至今,他还记得妈妈揍他时的原话:“人穷志不能短,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拿!”

带着网友“偷鸡蛋”的邻居哥哥,是车站派出所所长的孩子。 在网友被妈妈揍惨了的年三十晚上,同样被告状的他,却毫发无损。

接下来的几天,他总能闻到从邻居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荷包蛋的香气。

后来,邻居哥哥还时常组织一班小孩“卖废铁”赚零花钱。 所谓“废铁”,很多都是铁路周边的零部件。

再后来,这个哥哥因为盗窃罪被判入狱。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曾说:

爱占小便宜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不 健康 的因素。 孩子正处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时期,对于孩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父母不能视而不见,而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纠正。

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贪婪的个性也不是一天养成的。 贪图小便宜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孩子才会一步步滑向贪婪的深渊。

占一时便宜,看似无关紧要。 却不知,贪婪终会上瘾。

养成占小便宜习惯的孩子,无异于长期立于“危墙之下”。 总有一天,会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

《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对儿子的教育方法,获得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节目中,霍思燕考验儿子的独立能力,让嗯哼独自去给自己买一杯冷美式咖啡。

结果,嗯哼不仅成功给妈妈买回了咖啡,还贴心地给妈妈带回来几块饼干。

霍思燕对于儿子的表现十分骄傲,心满意足地喝着咖啡,吃着饼干。

突然,她想到一个问题:“嗯哼,这个饼干是你买的吗?”

小小的嗯哼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无所谓地回答:“不是,是我拿的。”

霍思燕放下手中的饼干,再次跟孩子确认到底有没有付钱。

区区几块饼干,妈妈如此较真。 嗯哼开始不高兴,执拗地说饼干不用付钱。

一向对儿子温柔有加的霍思燕,此刻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聪明的嗯哼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乖巧地跑回收银台,询问店员后明白饼干是需要收费的,不可以随便乱拿。

父母品行正直,不占不贪,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一针一线也能做到非己勿动。

俞敏洪曾说: “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我们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

女星戚薇深明此道。

一次,女儿LUCKY看到她的裙子十分漂亮,伸手就要抢。

戚薇严肃地对女儿说:“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你没有理由因为你年纪小,就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不能惯你这个毛病。”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 父母的不良示范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

一个高赞回答相当扎心:

影响是灾难性的,且需要花费一生时间去克服。 我母亲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守规则,喜欢贪小便宜。 这些坏习惯也深入了我的骨髓,陪伴我一生。 以至于后来差点导致我和男朋友分手,与好朋友决裂。

童年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期,被称为“ 潮湿的水泥期 ”。 孩子将定型成何种人,绝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如何塑造。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今后人生的高度。 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父母,注定养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为人父母,最该教会孩子的莫过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人生,才能获得更大收获。

不囿于眼前的世俗、算计,孩子自然看得见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需要的方法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1、少说多做。 对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俞敏洪认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来自父母自身的各种行为,一定不是依赖说教。 俞敏洪讲到他的经历,当他看到父母为了让他继续求学,无论刮风下雨辛勤劳作的事实,俞敏洪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自己下决心要发奋努力,心里是这样想的,他也通过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与其给孩子不断唠叨的讲道理,不如将自己关注的重心转移给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就。 同时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盲目,期望过高,失望越大。 也不能看颂饥并低孩子的能力,大包大揽,直接把“成品”送到孩子手上,剥夺孩子享受成功的乐趣;如果父母能够参肢嫌与到孩子的实践中,应该确保孩子要实现的目标,努力就能触手可及,避免因难度系数太大让孩子失去信心野迹2、父母应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 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成品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 也不要心急焦虑,给孩子预设高不可攀的目标,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就能触及的,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才更有兴趣,才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达到新的成功。 3、孩子内在驱动力可以夸出来。 一个更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适可而止的“夸”孩子,这种“夸”不是表扬,总被表扬的孩子,一旦得不到表扬,就可能放弃挑战。 这种“夸”是鼓励和促进,是引导孩子鼓起勇气。 帮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每天换着花样“夸”孩子,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3115.html
又火了 留几手 靠毒舌圈粉1200万 初代网红
游人如织 大地流彩 枫叶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