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都民营剧团发展 北京市文联举办研讨会

发展 首都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尹星云)6月17日,“戏剧新力量——首都民营剧团十年繁荣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与会文艺家和民营剧团负责人围绕近十年剧团创作、制作、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指出,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近些年活力持续迸发,正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与会者都是北京代表性民营剧团的制作人、经理人和创作者,希望此次研讨会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为民营剧团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案。

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朴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方旭从创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十年来的经验。方旭以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见长,被业界称为“老舍专业户”。他认为,一部好戏好看是硬核。只有从创作的角度把选题和内容解决好,才能在市场推广、观众培育方面进一步发力。“用创新型的表演形式和开放性空间的理念做融合与尝试,或将是戏剧未来创作的一个方向。”

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宣传总监梁夜枫从宣传的角度分享了公司的营销经验与自我感受。梁夜枫认为,现在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多样,从《少年的,莎士比亚奇旅》巡演中,深刻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是可以抓住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从宣传的角度,我们希望将剧场的快乐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戏剧快乐是什么。”其次是传播途径愈加多元,在传统媒体权威的报道之外,戏剧宣传还需要关注新社交媒体,并通过这些自媒体不断影响观众走进剧场。

创作

北京鼓楼西文化有限公司经理马向龙表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各种挑战,鼓楼西积极拥抱变化,一直在观众的参与性、戏剧互动性和题材的创新性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前行。

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炜介绍,今年是繁星戏剧村运营的第15年,迄今为止,繁星戏剧村积累的IP版权剧目达60余部,每年演出高达千场以上。作为演艺新空间第一批挂牌单位,繁星戏剧村的场地定位和内容创作方向也开始朝着新空间的方向转变与尝试,未来也会在这个方向上做更多的开拓和实践。

作为全场唯一一个戏曲剧团,北京凌空评剧团团长刘建国介绍,从2007年建团以来,凌空评剧团整理和复排了传统剧目50余台,原创大型评剧剧目14台,评剧小戏小品20多台。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剧团创作了《大汉名臣》《包拯还乡》等九部原创评剧,共计演出1300余场。未来,剧团希望能做出更多从观众出发、从市场出发、从时代出发的优秀作品,为戏曲发展做出贡献。

小柯剧场成立于2012年,为国内著名音乐人小柯创办,是一座厂团合一的民营小剧场,主要演出自制品牌音乐剧(小柯音乐剧)。北京柯音剧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秋介绍,小柯剧场注重观众培养与互动,在市场销售方面有目前市场上比较完整的票务销售系统和深厚的观众基础,其中注册会员超7万人。十余年来,小柯剧场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市场为导向、音乐为支撑、品牌为落脚的完整的小剧场音乐剧的商业模式。

龙马社是邹静之、刘恒和万方三位编剧在2008年成立的作家剧社,注重文本的力量一直是龙马社独特的经营之道。北京龙马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玉冰表示,“我们不敢说要做有意义的戏,但是我们想做有影响力的戏,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喜爱剧场”。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2024北京新戏剧展演的活动内容之一。北京新戏剧展演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旨在为“文艺两新”提供创作展示平台,扶持首都新文艺组织戏剧创作的良性发展,引导首都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在实践中成长成为自律自强的新型“文艺两新”。

方旭 梁夜枫

英语急差...

英语技巧二十招 学英语并无捷径和秘诀可寻。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总有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对学习有些帮助。 下面所述这些方法,都是实际可行的,并不是空谈和理论,大家依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几项去试一试,虽然列举了20 多种方法,只要能运用几种,便会对学习有很大帮助的。 五部并用:英语既是一种外国语言,学习时便应“眼心耳手口”五部并用,也就是说眼睛看,心里记,手要写,口要念,耳要听。 亲自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词,或是印象模糊不敢肯定的,必须要亲自去查词典。 经过翻阅词典,其影响要比别人告诉你增加好几倍。 如果再按照“眼心手口”的方法写几遍,念几遍那就更好了,也许很快就能把词记住。 有些人一再要求把生词的发音和解释注明,认为这样可以免查词典,省去好多麻烦。 殊不知,这种偷懒心理,不但不会给你帮助,反而害了你自己。 遇字留心:学英语要无时无刻的学,随时随地的学,并不是完全靠书本上的课文来学,因为有许多词是课本上没有的。 例如,商品上的商标,物品的说明书,报纸上的标题,电影的译名,机关的名称等都是可以随见随学,随学随记,无形之中就增加许多词汇。 自说自话:这也是学英语一种很实际的方法。 当我们学过了一段时间英语,或是已经学了几百个词以后,便很自然的在肚子里时常会叽里咕噜的想用英语讲话。 有时会像小孩子呀呀学语一样,偶然会从嘴巴里冒出一个短语,或是几个相关的词来表达一点意思,这是很好的现象。 不过因为词汇不够,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既然肚子里有话要说,便不要关在心里,或是怕说出来不对而被别人笑话。 这时,如果你找不到对象来练习对话,不妨来个自言自语,也就是自己对于说要表达的事情或可能遭遇的问题,自己一边问一边答,反复的练习,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便很容易将练习过的语句脱口而出。 或是拟定一些正方两面的回答,如果回答的词句幽默或带外交辞令的字眼,不仅训练自己的语言,还可表现自己的机智,换句话说,也就是对预期的情况有所准备,以免到时“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面壁诵读:为了改掉“有口不能言”的毛病,或是“讲话不流利”的缺点,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即使“面壁诵读”。 这种方法就是每天选一个时间,一定要诵读所学的课文,就是十分钟也好。 一般来说,最好是在早晨,找个清静的地方面对着墙壁来大声的念,大声的读。 墙壁会将你的声音反射回来,再传进你的耳朵,这样你每念一遍,耳朵便听一遍,头脑也就起一次反应,不仅可以增强记忆,而且还可以知道自己的发音如何。 要大声念是因为我们从小声突然变大声讲话时,声带会受损破裂或颤抖,甚至使声音失真。 如果用比说话声大些的声音来读英语,习惯以后,再以说话音调来讲英语,则声带的音程便毫不费力的使声音发出来,所以你讲英语时,便会显得声音柔和,舌头在口腔里运转也比较圆滑。 录音改正:“讲“当然要注重发音,读者如果要想知道自己的发音的情况,最好的方法时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从录音机里放出来听,或是请别人一起听,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和缺点,经过纠正或改进以后,再录再听,几时你自己觉得满意或是别人也认为不错为止,这样以后你讲英语时,自己心里才觉得有些把握。 自我挑战:这其实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可以说是对学习精神和毅力的考验。 例如你晚上睡到床上,突然想到一个生词,可是竟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如何拼写,除了查字典,别无他法。 这是内心的斗争开始了,心想还是起床拿出字典来查一次把,可是另一种意识又说,“算了吧,明天再说”对于这个结果的答案是:如果你有决心要学好英语,就请不顾一切的起来,拿字典把它查出来。 弄明白了,心里也舒服了,睡时梦里也香甜。 因为你自己战胜了自己,胜利是你的。 把握机会:就是遇到机会便去练习,因为“practice makes perfect”。 你看到外国人到中国来,就是临时用拼音学了几个字或短语,他们也要找机会应用一番。 你常会听到外国人用生硬的语调说:谢谢你好再见。 然而你并没有去笑话他们那种怪发音,相反你还赞佩他们的勇气和好学精神,而我们中国人则不然。 本来有机会可以练习,但是大多数人都非常羞口。 记住:即使别人笑你爱表现也不要介意,因为进步勇气成就都是你的,别人无法夺取。 即学即用:我们学英语决不能说:等我学好了英语再练习说。 应该边学边用,这样你会有很大进步的, 念念有词:对于音节较多的词,或是绕口难读的词,初学的人一定觉得很难,这是唯一的办法是,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它一次念上二十遍,就会顺口得多。 勿想语法:讲英语时不要没有开口之前,一直想造句和语法,尽可能用简单的句子,慢慢把意思说出来。 其实外国人也不见得完全合乎语法,我听见他们说“he don’t know it”也不止一次。 二人切磋:学英语必须要时常练习,除了前面的方法,也可以找和自己程度差不多的人互相练习。 初学英语的人,见到外国人还可以勉强讲几句,如果是对自己本国人,便一句英语也讲不出,原因都是怕自己讲错,或是对方不懂而感到尴尬。 其实不然,如果二人先有默契,尽量用英语来练习说话,倘若说错,谁也不要笑话谁,久而久之则双方都有进步。 英语日记:不需长篇大论,只要每天能写50 到100 词的笔记,也是好的。 但是每天写时,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每天要用些新的词,新的开头,新的思路来写。 如果写日记的范围太小或是一些事情没有什么意思,也可以每天从报纸上或杂志上选几条标题或是小方块文章来试着翻译,也会使你词汇不断增加和扩大。 背诵成语:有一位美国教授,中文说得很流利,而他最令人欣赏的地方既是每次他讲课时,时常引用中国的成语或谚语,显得真的博学多才。 我们学英语也一样,如果能学到一些成语或谚语,把它记牢,遇到适当场合或时机,能够脱口而出,也会增加许多气氛,而令人刮目相看。 心中暗译:这是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自我训练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方,当你听到有人说话或是演说,你都可以借机训练自己的听力或是翻译能力。 观看影视片:看外国影片或电视,都是训练听力的方法,不过看时尽量不看字幕。 有些影视片的英语对白是很有趣的,话语也很实用,和实际生活是很近的。 看图识字:这种方法好像是儿童的玩意儿,其实不然,如果能够看得懂,还真可以学到点东西。 这里所说的看图识字,就是看英语的连环图画(comic strips)。 图上的用语,不仅用词简单,而且富于趣味,常使看的人印象深刻而容易吸收记忆。 读者要是想学好英语,并不要只是读课本,以为有许多东西是课本里学不到的。 英英词典:一般读者查阅字典,多用英汉词典,因为用中文解释,一看便懂。 可是英语学到相当程度后,总是用英汉的词典则不易求得进步。 如果用英英词典来查生词,倘若能够理解,无形中英语就会有很大进步,对于英语阅读则有很多帮助。 参加活动:这是指参加英语社团或其他单位主办的英语训练节目,如英语剧团,英语研讨会,英语会话班等。 在这里学好英语的真是大有人在。 外国友人 :倘若你能交到一位外国朋友,当然你便会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外国友人不是容易找到的,而且外国友人不见得有很多时间。 如果你教她中文,他教你英语,彼此交换互助,也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你能有这样的机会,最好不要错过。 专修练习:如果你的时间允许,或是对英语特别有兴趣,可多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工余时间,找专门教英语的补习班或夜校专修学习,这都会使你的英语有很快很大的进步的。 国外留学:学习不是靠人的事,学一种语言文字,也不是三天两天的事,这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扩展阅读: 1 学英语 三字经 2 不翻译,不背诵,反复听,一段成; 3 练听写,练模仿,大声读,二段成; 4 柯林斯,不可少,视抄读,三段成; 5 英美片,真环境,看听说,四段成; 6 新闻纸,万花筒,练复述,五段成;

画家李刚的润格价

李刚老师的一般作品都在十万块每平尺的!而且李刚的行情一直看涨!

河源客家文化

戏剧

2008年对客家人来说,是重要的一年:7月,客家建筑“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9月,第三届客家山歌旅游节在广东梅州拉开帷幕,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在广东河源举行,客家古县龙川又迎来了建县2222年庆典……这一切将客家文化的弘扬、客家精神的传承以及海内外客家人的交流,带入了一个全新发展层面。 不断创新:留“原味”更要添“新韵”与大多数民间文化的发展轨迹类似,客家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客家文艺表演,也在保留“原味”的同时不断创新,为客家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东河源紫金花朝戏是客家文化瑰宝,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演员黄丽华今年39岁,从事紫金花朝戏表演已有20个年头。 说起自己钟爱的花朝戏,黄丽华的那份自豪溢于言表:“我们剧团有45名在职演员。 除了在河源当地演出,我们还经常去外地。 花朝戏在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都很受欢迎,反响非常好。 ”黄丽华说,花朝戏这样的客家艺术精品要传承、发展,既要保留其精华,更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老百姓口味和欣赏能力的变化。 “除了演出花朝戏经典剧目之外,我们近期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新创作了《情满山村》和《满腔激情跳花朝》两部新戏,很受老百姓欢迎。 ”广东韶关市采茶剧团副团长冯寿忠介绍说,他们剧团自1956年建团至今,演出的节目90%以上是客家歌舞,每年下乡演出不少于五六十场。 25岁的客家青年女歌唱家张娟娟,曾在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文艺汇演中用客家话演唱民歌《客家本色》,博得了场下上千名客家观众的热烈掌声。 张娟娟谈到《客家本色》如此受欢迎的“秘诀”时说,这首歌属于老歌新唱,既保留了原曲独特的客家风格,又融入了电子音乐、爵士乐等现代音乐元素,使古老民歌焕发青春,为许多客家年轻人所喜爱。 “今年8月,我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祥云剧场‘锦绣家园——中华民族大型歌舞晚会’上用客家话演唱它时,许多不懂客家话的中外观众竟都听得如痴如醉,觉得这首歌不仅歌词押韵,而且曲调清新优美,非常好听。 ”文化传承:年轻人喜欢才是真正的传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铁信表示,客家文化整体看来深入人心,但只有让年轻一代客家人真正领略客家文化魅力,才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根本动力。 河源龙川县一名14岁客家女孩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听客家话歌曲,但平时听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多是老歌。 “学校的音乐课没教过客家话歌曲,所以我平时大多唱流行歌曲。 ”为使更多的客家年轻人喜欢上客家文化,不少客家文艺工作者正在为之努力。 紫金花朝戏演员黄丽华介绍说,河源当地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开设了学制3年的花朝戏专业,目前招生情况不错。 此外,在一些花朝戏业余兴趣班中,也开始看到不少中小学生的身影。 韶关市采茶剧团副团长冯寿忠说:“客家文化的传承一定要多跟年轻人交流,要创新,揣摩怎样的客家话歌舞能受到年轻人喜爱。 比如,我们曾在大学里演出,那些老歌新编的客家民歌、舞蹈就很受大学生们欢迎。 ”打破瓶颈:演出、展览、理论研究“三位一体”在客家文艺表演形式、内容新意不断,呈现出可喜一面的同时,专家也表达了对客家文化传承的担忧。 赵铁信说,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 近年来,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文化节、演出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这些活动带给人们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我国对客家文化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国内现有的客家文化理论研究也局限于小规模。 他建议说,客家文化的节日活动应适当增加研讨会等内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使演出、展览和理论研究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从艺术文化、历史文化和文化理论研究三方面,促进客家文化的发展。 “先让演出等活动烘托气氛,帮助专家学者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然后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效果可以达到最佳。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3156.html
鱼跃医疗与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寻瑰宝 话说运河 系列采访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