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将吸引大量外资 美国智库专家 美国推行保护主义行不通

(原标题:美国智库专家:美国推行保护主义行不通 中国仍将吸引大量外资)

近期,美国先后兜售“产能过剩论”和 “供应链威胁论”。美国智库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妄图将中国商品拒之门外,这无疑是在推行保护主义。

美国推行保护主义行不通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告诉《中国日报》,美国正在动用一切手段,搬出各种说辞,以达到将中国商品赶出美国市场的目的。

他说:“这绝对是保护主义行径。”

事实上,美方在近日兜售“供应链威胁论”之前,已经抛出过“产能过剩论”。

古普塔分析指出,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提供的大部分补贴都是对消费者的补贴,这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进行补贴是合理的,这是市场无法做到的。

在他看来,美国千方百计让中国处在价值链下游,但这不是前者能决定的。“这取决于中国自身以及市场本身。中国的出口产品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美国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同中国打交道时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中国仍将吸引大量外资

古普塔认为,美国只想在某些领域与中国“脱钩”,同时要确保其他领域不会“脱钩”。也就是说,大量资本可能会涌入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以外的领域。

古普塔强调,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所获得回报的空间很大,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市场。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分析称,中国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应该会吸引更多来自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投资。


“美国希望欧洲对中国苛刻,但欧洲苛刻不起”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2月2日发表题为《美国希望欧洲对中国苛刻,但欧洲苛刻不起》的文章。 全文摘编如下: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严厉措辞,希望欧洲效仿,但欧洲承担不起这么做的代价。 美国政府一直特别关注中国,在乔·拜登总统上任后不久便把这个话题作为国际讨论的主要内容。 近几个月来,相关评论和行动不断升级。 例如,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周三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企业日益严重的威胁。 雷蒙多。 美联社资料图这一信息在欧洲得到了分享和认可。 有报道称,美国官员告诉欧洲国家官员考虑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 本频道周四联系了美国商务部,但该部并未立即对此发表评论。 10月,美国对中国获取美国研发的某些技术实施了限制。 尽管欧盟在不同场合称中国为“战略对手”,但欧洲奉行的态度与美国并不同。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地缘政治主管安娜·罗森伯格周四在接受本频道采访时表示:“欧盟正试图制定自身有别于美国的对华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降低’中欧关系的风险,而不是‘脱钩’。 ”“脱钩”是指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分离。 但对欧洲来说,这并不符合它的利益。 欧洲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欧洲商品的第三大买家,也是2021年欧洲国家进口产品的最重要市场。 在欧洲经济因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而举步维艰之际,中国作为欧洲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美国试图把欧洲拉向自己的方向,与中国保持距离,而欧洲则热衷于与中国保持经济联系。 战争的经济后果将在明年更加严重地影响欧洲经济,这使得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罗森伯格说。 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也对本频道表示,“欧洲没有多少市场”可打交道了。 他还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访华,可能是为了谈判在中国进一步放松新冠疫情措施时“排在第一个”。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也于11月初访华。 罗森伯格说:“我们认为,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实际上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米歇尔的这次访问跟朔尔茨访华的时间如此接近,这就是证据。 ”与此同时,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变得略微恶化。 李-牧山浩石说:“跨大西洋关系正处于20年来的最糟糕状态。 ”欧洲官员对美国政府为支持电动汽车的推广而提出的国家补贴表示不满。 欧盟国家认为,这挑战了国际贸易规则,是对欧洲公司的威胁。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周四与拜登举行了会谈,希望弥合其中一些分歧,避免新的贸易争端。 延伸阅读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中新网12月7日电近期,面对美国,欧洲领导人坐不住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几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欧美避免滑向“贸易战”的“最后机会”。 但按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观点,如今看来,想要靠谈判避免危机已然徒劳,欧洲有必要发起反击,到世贸组织“状告”美国了。 口口声声承诺恢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美国,怎么老让欧洲盟友“做噩梦”?【美国出招,欧洲为难】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 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 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决定与德国联手反击。 当地时间11月22日,两国达成联合声明,共同打响欧洲经济“保卫战”,宣布将守护欧洲工业,联合抵制美国这一法案。 【给了面子,少了里子】在此背景下,马克龙开启了“叙友谊”和“求公平”的访美之旅。 马克龙的任务之一,是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法美关系之牢固;任务之二,是传达欧洲的诉求,呼吁美国不要用“咄咄逼人”的《通胀削减法》,来惩罚欧洲。 美国“政治”网站披露,马克龙此行是代表欧盟27国意见,试图说服拜登采纳墨西哥、加拿大模式,给予欧洲部分行业豁免。 面对美国国会议员,马克龙激烈抨击美国损害欧洲利益的行为,但在与拜登会谈时,他的语气明显缓和。 法国希望被美国“当成一位好友来尊重”,马克龙说,“一个强大的欧洲盟友符合美国利益”。 然而,现实很骨感。 拜登在会谈中允诺法案可作“微调”,以回应欧盟关切,但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此后又表示,不会寻求让美国国会修法。 马克龙虽获价值50万美元的白宫国宴款待,赢了面子,欧洲却没找回“里子”。 【被美国“摆了好几道”】这几年,法国和欧洲的确被美国摆了“好几道”,马克龙此前多次批评美国损人利己,也有据可依。 第一回合:抢潜艇大单2021年9月,美英澳成立小集团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把法国一脚踢开,撬走法国为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世纪合同”,马克龙气得召回驻美、澳大使。 其后拜登亲赴法国驻意大使官邸会晤马克龙,外媒称双方“和解”。 第二回合:天价天然气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美国要求欧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不得不转买美国天然气。 美媒《商业内幕》援引估算数据称,从美国购买6000万美元一船的液化天然气,运抵欧洲时价格飙升至2.75亿美元,一艘船获利高达逾1.5亿美元。 2022年10月,马克龙在巴黎一场企业家大会上喊话美国和挪威,称它们以其国内价格的3到4倍对欧洲国家出售天然气,“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 第三回合:排外“小圈子”2022年11月,G20峰会在印尼举行期间,马克龙就美国“印太战略”、AUKUS把法国排除在外,再度表达不满。 第四回合:《通胀削减法》实际上,在G20会议期间,马克龙已经提起美国《通胀削减法》对欧盟经济的消极影响,此次访美,这一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当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发现,一切并没有改变。 评论认为,马克龙对解决分歧“有信心”,其实只是一种外交表态。 如美国果真将欧洲国家纳入补贴范围,只会增加欧企在绿色投资上对美国依赖,不符合“欧洲自主”的长远目标。 【“欧洲自主”,如何反击?】究其根本,“欧洲自主”,就是欧洲脱离对美国的依赖。 这是马克龙执政以来的努力目标,也是欧洲多国越来越强烈的共同意识。 此前,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用行动表达不满。 他认为美国“不够重视”欧洲所提问题,拒绝访美出席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峰会。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财务发言人费伯,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方针。 他指出,如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当下没人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敦促欧盟当局,就美国的行为尽快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 朗格假定在欧美谈判期间或可就《通胀削减法》实施达成“一些小的变化”,但他不认为在本质上会有太大改变。 12月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声,直指美方政策“扭曲市场”、分裂全球供应链,认为欧盟须采取行动,重新评估全欧资金供给,平衡美国《通胀削减法》实施带来的竞争。 由于《通胀削减法》只有不到四周时间就将生效,欧盟能对美国打的“牌”,选项有限。 这其中可能包括马克龙提到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以及如未来贸易摩擦升级,欧洲不排除向美国货品加征关税以报复。 美国“政治”网站欧洲版透露,通过“欧洲主权基金”向欧洲企业提供大量补贴,也是欧盟考虑的应急手段之一。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国家意识到,如要防止欧洲大陆变成“工业荒地”,必须赶在企业改变生产布局前,迅速行动。 美国“政治”网站、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主流媒体均得出类似结论,即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美国制造”、“美国优先”等举措,正在破坏跨大西洋贸易,让欧洲沦为受害者,加剧欧美间的紧张关系。 《欧洲时报》社论指出,对美国来说,美欧可以并肩作战的领域仅限于意识形态共同体,对俄、中等国强硬,一旦触及美国利益,对不起,武器、天然气还得买美国的,投资只能流向美国,企业竞争力也必须美国第一。 经济学家给美国补贴政策算了一笔账,即使欧盟最大限度以牙还牙补贴自己的企业,竞争力最多只是美国的1/4。 也就是说,买一辆在美生产电动汽车可获8000美元减价,而在欧洲买最多只有2000欧元补贴。 毋论同甘共苦,只有一再被“坑”,欧美盟友秀团结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要等到何时,欧洲才能从“噩梦”中醒来?

我很有问题

奥巴马上任后,恢复市场信心、带领美国经济走出衰退成为最棘手的任务。从奥巴马当选以来的形势分析,新政府拯救经济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增加经济投入,为中产阶级减税。其主要经济政策包括贸易、金融、能源、税收和医疗等五个方面。

贸易政策:看淡贸易全球化

奥巴马以及民主党在贸易政策上带有更多保护主义色彩,倾向于重新审视与别国的贸易协议。奥巴马表示,尽管美国商业的成功依赖繁荣发展的贸易以及美国产品受到的门户开放待遇,但他签署的任何协定不仅要考虑到大公司的利益,心里还必须放着我们整个国家和我国工人的利益。奥巴马已经表示将对美国贸易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把重点放在制订可落实的环境和劳工标准上来,防止经济快速下滑。

奥巴马政府的贸易政策将着眼于国内需要,看淡贸易全球化。

(一)重新审视自贸协定。奥巴马承诺重新审视和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等。

据路透社报道,奥巴马要求修改北美自贸协定,加入有关保护劳工和环境的条款;在美国国会就美哥自贸协定投票前,奥巴马认为哥方必须加大力度打击针对贸易工会成员的暴力;他明确反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认为两国应就美国车商进入亚洲市场问题进行重新谈判,并应确保韩向美开放更多农业和制造业方面市场。

奥巴马还有意削弱美国总统享有的贸易促进权,让国会在选择自贸谈判对象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推动世贸谈判。奥巴马表示还将敦促世界贸易组织切实执行国际贸易协定,阻止他国继续不公平补贴出口商品、对美国出口设置非关税壁垒等行为。奥巴马承诺上台后推动世贸谈判,称达成多哈回合贸易协定有助于美国贸易出口和就业。但在另一方面,他有意施压国会通过法令,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促使那些公司把业务回流美国,以保证国内就业岗位。

拥有1050万成员的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工会联合会政策主管特亚•李说,布什政府的贸易战略实际上是帮助美国企业把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他认为,在奥巴马的贸易议程中,立足国内将是关键。在贸易争端方面,奥巴马认为美国有必要更积极地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仲裁、诉讼等。

金融政策:平衡市场加强监管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高负债率,高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信贷的周转率严重下降。奥巴马支持政府实施金融救援计划,但认为救市只是临时措施,应同时加强监管,政府需要平衡市场与政府监管。

奥巴马2008年12月18日宣布3项涉及金融监管的官员提名,其中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产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个董事席位。他誓言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贪婪无度和操纵价格,以恢复金融系统稳定、重振投资者信心。奥巴马表示:我们将大力强化监管机制,使之从面向20世纪金融体系升级为面向21世纪金融体系。

近期美国银行业频频告急。16日花旗披露近83亿美元的季度巨亏,并公布拆分计划,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因收购美林后资金紧缺,接受了美国财政部实施的总额达138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助。据透露,奥巴马的经济团队正在考虑推出更激进的手段根治银行业的坏账问题。其中包括设立一家独立的国有坏账银行,或在现有的私人大银行内部设立几家坏账银行来接管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或设立一系列专门处理各种不同资产级别的机构。除设立坏账银行外,新政府还在考虑扩大为银行提供资产担保的范围,甚至不排除效仿上世纪90年代欧洲推行的大规模银行国有化策略。如果最终付诸实施,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强有力的援助银行业举措。

能源政策:开发新能源

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开发新能源是奥巴马能源政策的核心。奥巴马试图在刺激经济复苏与环境保护目标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主张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推动美国的能源独立,催生一个全新的能源产业。

奥巴马表示,清洁能源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就像克林顿政府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成功推动全球化,并占领经济制高点,奥巴马也把新能源技术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支点,试图创造美国新的经济优势。

奥巴马已公布的能源政策,包括如下部分:

关于能源战略转型:为美国家庭提供短期退税,应对日益上涨的能源价格;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并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有助于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

关于电力方面:大幅减少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石油的依赖,计划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等,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

关于环境保护:奥巴马表示将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

关于汽车方面:奥巴马表示,他将促使政府和私营行业大举投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减少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动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来支持汽车制造商,力争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支持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低于1990年的水平。

关于新能源技术方面:奥巴马计划用3年时间将美国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发电能力提高一倍。政府将大量投资绿色能源——风能、有着广阔前景的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永远有效的绝缘材料及核能等。其他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核能、风电、和太阳能设备等。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美国能源的重中之重,美国积极发展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已不可逆转。

关于建筑方面:奥巴马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包括对白宫进行节能改造;将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要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更换原有的采暖系统,代之以节能和环保型新设备。

关于资金投入:奥巴马将对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进行资本支持,对于乡村的清洁能源产业也会有一定的信贷支持。而且,奥巴马政府也有可能建立一个联邦资金支持的全国清洁能源的贷款机构,向可再生能源项目投放低利率贷款或进行贷款担保,以激励普通投资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目前还有议员呼吁建立一个相关的基金会来为房屋业主改进能源使用效率提供资金。

税收政策:恢复税收法案公正性

在奥巴马计划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中,减税计划将占其中的40%左右。这项减税举措将主要面对缴纳所得税或申报低收入津贴的人群,目标是恢复税收法案的公正性,也就是让中低收入纳税人减少税赋,高收入家庭增加税赋。比如大幅度增加所得税信用,这将直接提高贫困工人的收入。

奥巴马同时提高了对富人的税率。他表示,会通过增收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家庭的工薪税来改善社会保险的财务状况。他将美国人的所得税上限从35%提高到39.5%,这相当于克林顿执政后期的水平。而资本利得税率将从15%提高到20%-28%。附带权益,即从私募股权投资和对冲基金中获得的收入将按照普通收入来征税,而不是以前的资本利得。

另外,根据奥巴马的减税计划,企业还可以用去年的巨额损失和2009年可能出现的任何损失来冲抵过去5年所缴纳的税款,这实际上将帮助企业从政府获得现金支持。

减税计划的另一部分内容明确表示,招聘新人或取消裁员计划的企业可以获得1年的税项减免,这部分金额总计可能会达到400亿-500亿美元。奥巴马的减税计划可能还将让小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冲抵总计高达2.5亿美元的多项支出。目前这一上限为1.75亿美元。

医疗体系改革:扩大医保覆盖面

奥巴马推行医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希望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以及加强监管、利用税收改善医疗保险计划。政策主张包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健康保险,他将通过废除布什政府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家庭的税收削减来支付这笔费用;要求实现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家庭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可以选择私营或者选择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保险可随工作一起变动。

除了要继续扩大医疗援助计划以及儿童医疗保障计划,把更多的穷人纳入医疗保障的安全网,奥巴马的医改计划核心在于,设立一个形式上和Medicare类似的政府医疗保险计划,面向那些目前既不享受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也不符合条件参加已有的政府医疗计划的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群。奥巴马将创建一项新的全国健康保险计划,也就是建立一个政府保险机构,直接为上述人群买保险。

奥巴马这个计划最大的效用在于,短期内通过政府直接组织投入与强制性法规,令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的数量减少一半左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开销。

美国挑起贸易战没人可以阻止吗?

如今,“美国优先”正在成为超越一切国际规则的“美国特权”。 随着对华贸易战不断升级,白宫一手撕碎了美国的自由贸易卫道士形象,蛮横无理,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将自己主导缔造的国际经贸体制踩在脚下,动摇了世界各国几十年苦心建立的国际经贸秩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一边挥舞关税大棒,搞极限施压贸易讹诈;一边到处扬言“退群”,想威逼利诱巧取豪夺。 现在的美国,活像一头闯入瓷器店的公牛,蛮横踩踏国际经贸规则,不惜破坏现有世界贸易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近几个月的中美经贸摩擦中,美方不顾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已大幅下降的事实,不顾中国近年来主动扩大开放、不断降低关税的作为,不顾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现实,强制性提出让中国政府削减数千亿美元贸易逆差的无理要求,甚至放言“只准美国加税,不准中国反制”。 在世贸组织,美国更是多次无端发难,宣称自己在贸易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吃了大亏,动辄威胁要退出,让全球贸易阴霾密布。 凡此种种,都是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肆意妄为。

把国际规则当作自家的工具,想用就用,想换就换,美国对待国际规则的这种态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近年来,美国更是通过不断调整、升级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维护其核心竞争力,在知识产权、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等方面抬高门槛,为自己“量体裁衣”,制定更符合其利益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延续其“先发优势”,确保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始终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演进。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需求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当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国内改革以接纳和适应国际规则时,美国已从多边贸易体制中受益了几十年,并始终占有全球经济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如果说这些好处和优势,是美国在现有国际经贸秩序下通过多双边谈判获取的,那么“美国优先”则是直接与国际经贸规则背道而驰了。 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美国优先”,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是仗着自身实力地位,以单边挑战多边、以强权挑战规则的霸凌主义。 从提出“美国优先”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美国不会再遵守国际规则。 说到底,“美国优先”意味着通行规则的退后、让位,意味着美国可以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意味着美国可以用单边主义行动取代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这在经贸领域尤为明显。 美国政府通过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谈《北美自贸协定》,以及发起201、232、301调查,强迫其他贸易伙伴为美国“再次伟大”做贡献。 这种看似确保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政策理念,最终只会削弱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也会把全球经济拖入泥淖。 正如美国国际贸易问题专家斯蒂夫·苏拉诺维奇所言:“如果其他国家因此不再与美国合作,国际制度将有可能崩溃,共同利益会逐渐消失,‘美国优先’将变成‘所有人最后’。 ”

在“美国优先”驱动下,曾经的国际贸易规则发起者、设计者、倡导者,成为地地道道的破坏者、反对者、颠覆者,这样的变脸表面看是任性,骨子里就是霸权主义。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对数十个国家的94项“不公平交易”进行调查,同比激增81%。 世贸组织争端裁决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是迄今为止最大“不守规矩者”,世贸组织2/3的违规都由美国引起。 不仅如此,美国甚至阻挠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新成员任命,导致争端解决机制无法正常运转,多边贸易体制岌岌可危。

一个无视规则或者没有规则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正如十字路口不能缺了红绿灯,体育比赛不能缺了裁判员一样,国际经贸规则对于商业运转和全球贸易,犹如空气和阳光,须臾不可少。 美国主导创建的国际经贸体系尽管不完美,但毕竟为国际经贸活动提供了一套各国认同和遵循的规则,这套规则运行几十年来,成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基石,绝不能被随意丢弃,更容不得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完善的国际经贸体系,需要强化规则意识,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通过贸易伙伴之间的平等协商加以推动。 美国有诉求也好,有怨气也罢,都可以在现行国际规则框架内、在谈判桌前协商解决。 动不动就不顾规则,不讲道理,擅自采取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措施,势必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冲击,把国际经贸规则拆散了架。 更何况,白宫反复强调的所谓“贸易公平”,并非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公平竞争,而是基于“美国优先”的利益取舍,完全踢开了事事讲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精神,这会毁掉国际社会共同维护的基本经贸规范,哪有什么公道正义可言?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美国可以由着性子胡搅蛮缠,世界经济、全球贸易却由不得、经不起这般折腾。 世界银行在6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1%,而美国的做法无疑在给这一复苏势头蒙上阴影。 经合组织的分析认为,如果加征关税导致中美欧贸易成本上升10%,全球GDP将被拉低1.4%。 美国为了一己之私,挖国际经贸规则的墙脚,薅全球贸易的“羊毛”,侵蚀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基,切断的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之源。

抛弃现行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自顾自地玩单边主义,搅乱全球经贸秩序,其危害究竟有多大?或许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7月6日,就在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的当天,《华盛顿邮报》发文称:“这一天或许会成为经济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日子,就像胡佛总统1930年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一样。 ”这个在美国“青史留名”的法案,违背自由贸易原则,大幅提升进口商品关税,引发各国自保跟进,接连出台高关税壁垒和更严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等保护主义措施。 该法案被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使美国深陷大萧条并给全世界带来大灾难的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因此遭受重创,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242亿美元,世界工业生产降幅达30%。

时隔近90年,美方挑起的这场对华贸易战,莫非能侥幸逃脱历史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产生灾难性后果吗?恐怕很难。 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若关税回到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之前的水平,全球经济将立即收缩2.5%,全球贸易量削减60%以上,影响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爆发小型贸易战,即关税增加10%,大多数经济体的GDP将减少1%至4.5%,其中美国GDP将损失1.3%;而如果全球爆发严重贸易战,即关税增加40%,世界经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5月初,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在内的1100多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国会,警告美国政府不要采取加征关税的保护主义政策,避免重蹈上世纪30年代的覆辙。 这封由美国全国纳税人联合会公布的联名信称,1930年,1028位经济学家曾写信敦促美国国会拒绝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但当时国会并未采纳这些建议,致使美国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虽然1930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时信中阐释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依然适用,今天,美国人又面临一系列保护主义新措施,“我们深信提高保护性关税是错误的!”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创新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技术和文明进步。 各国经济已不同程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彼此依存、兴衰相伴。 现有多边国际经贸规则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性保障,遵守规则,必将做大全球财富增长的蛋糕,而破坏规则,就会贻害全球繁荣发展的环境。 美国一错再错的单边主义行径,是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大威胁,正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唾弃。 没有规则这块基石,不仅无法实现所谓的“美国优先”,还可能让各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落后状态,葬送来之不易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来自人民网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3594.html
6月27日分组抽签 国足世预赛18强赛为第5档身份
骁龙8 Find OPPO Pro再次被确认 X8 四摄双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