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赢中国品牌 美车企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 美分析师

【智车派新闻】近日,美国CNBC网站报道称,知名汽车行业分析专家约翰·墨菲在一次美国汽车媒体协会的活动上提了个醒,他认为美国汽车界的“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斯特兰蒂斯,应该考虑“尽早”从中国市场撤退。他还强调,为了节省成本,特别是燃油车这方面,这三家美国车企得下狠手改革,毕竟现在赚钱主要靠的就是这部分。

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站上也有文章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电动车的老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制造。墨菲和别的分析人士都觉得,在中国这个电动车市场里,美国车企面对本土品牌,竞争压力山大。墨菲特别提到,中国消费者对自己国家的品牌特别“忠心”,尤其是美国对进口中国电动车征高额关税后,这种忠诚度更高了。

不过,墨菲也说了,虽然底特律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得换个玩法,但特斯拉是个例外。特斯拉在电动车零件上比那些底特律老牌子便宜约1.7万美元,这可是个大优势,能帮它在中国市场更顺畅地发展,前景更广阔。

再来看看数据,根据CNBC整理的信息,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约15%,降到了去年的8.6%,而且中国市场的利润贡献也在缩水。斯特兰蒂斯集团在2022年也宣布,他们在中国就保留Jeep品牌的进口业务了。


车企财报解读(下):中国引擎失速,跨国车企神伤

跨国车企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成绩陆续出炉,营业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是普遍现象,但是净利润方面的表现却天差地别。

一个有趣的点是,将中国视为最重要市场的车企利润普遍出现了下滑,而像现代、福特这样的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的车企,盈利情况反而不错。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老大哥,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达到760亿欧元;税前利润为64.53亿欧元,同比下滑27.6%。

整个大众集团一季度全球销量增长了7.5%至204万辆,虽然中国这个最大单一市场的销量出现了下滑,不过欧美市场的强劲需求抵消了中国市场下滑的影响。

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20多年主导地位的大众集团,受到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冲击,一季度销量被比亚迪超越。

一季度大众在华合资企业的营业利润为6.25亿欧元,在集团总利润中所占份额下降了四分之一。

作为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的母公司,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今年一季度其在华仅剩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销量只有2.08万辆,同比下跌超三成,这还是打响价格战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绩。

不过中国市场对Stellantis的全球业绩影响并不大,一季度由于半导体供应改善,Stellantis全球销量同比增长了7%至148万辆,再加上车辆售价提升,整体的营收增长了14%,达到了472亿欧元(约52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Stellantis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欧洲物流情况还在恢复,生产出来的很多车无法尽快交付到经销商手中,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改善,全年营业利润率也将达到两位数。

福特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了20%至415亿美元,盈利方面也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亏损31亿美元提升至盈利18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没有影响福特整体业绩,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了9%至110万辆。 在将业务拆分为燃油车Ford Blue、商用车Ford Pro和电动车Ford Model e之后,前两个业务板块均实现了盈利。

福特没有公布电动车板块Ford Model e的具体业绩,不过预计全年亏损在30亿美元左右,而在推特上有网友预计福特电动车净收入为-40%,还拿来和盈利的特斯拉做对比。

马斯克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称赞福特在电动车方面的战略很明智,还说新车型的利润率总是很难的,而他认为福特F-150电动皮卡需求很大。

相比之下,豪华品牌的抗打击能力总是很强,今年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营收增至375.2亿欧元,净利润增至40.1亿欧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

对梅赛德斯-奔驰来说,聚焦高端品牌的战略被证明是非常明智的,一季度销售回报率达到了14.8%,主要就是得益于AMG、迈巴赫和G级的支持。

在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的销量达到了19.1万辆,同比实现了2.6%的增长。

宝马集团一季度营收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达到了368.53亿欧元,而税前利润之所以出现下滑,主要是受到了华晨宝马全面并表的影响。

宝马如今的战略重点也是聚焦高端,高性能M品牌的销量增长了近五分之一,劳斯莱斯订单也有提升。

一季度宝马在欧洲的销量微跌1.9%,在中国下跌了6.6%,但是3月开始回升趋势明显,预计整个2023年欧洲能略有增长,中国趋于稳定,美国销售强劲。

通用汽车一季度的营收增长了11%至399.9亿美元,净利润下滑了19%至24亿美元,买断员工导致利润减少了8.75亿美元。

和其他跨国车企一样,通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表现远好于中国,北美一季度营收达到了创纪录的329亿美元,息税前利润增至36亿美元。 而中国市场则出现了24.6%的销量下滑。

中国市场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挑战非常大,尤其是主流市场,所以通用汽车积极削减在华成本,并努力推出更多电动车型。

现代汽车一季度营收上涨24.7%至37.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暴涨86.3%至3.6万亿韩元,均超过了市场预期。 现代汽车表示业绩的增长得益于销量的增加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不过在中国市场,现代汽车依旧疲软,一季度北京现代销量5.3万辆,同比下降19.7%;起亚销量1.7万辆,同比下降38.4%。

对于跨国车企们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一旦在中国的销量出现大幅波动,对其全球业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如何下好中国这盘棋,是接下来跨国车企们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销量落后比亚迪,能否扭转颓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 然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8月14日至8月20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8万辆,位居新能源汽车品牌周销量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与排名第一的比亚迪相比,有着近倍的差距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供应链危机、品牌形象受损、本土化不足等。 分析师认为,特斯拉需要加快调整和改进,否则将错失中国市场的机遇。

由于全球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特斯拉的供应链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表示,芯片短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并导致了特斯拉部分车型的生产延迟和功能缩水。 例如,特斯拉取消了续航里程最长的Model S Plaid+车型,并从其驾驶辅助系统中移除了雷达传感器。 此外,特斯拉还不得不使用替代芯片和重写软件来应对芯片短缺造成的危机。

供应链危机不仅影响了特斯拉的产能和交付时间,也增加了其成本和价格。 据报道,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已经多次上调了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 而在中国市场,虽然特斯拉为了刺激销量而多次降价,但也难以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压力。 分析师托尼·萨克纳吉表示,在中国推出廉价Model Y“可能会让特斯拉的利润率难以持续提高”。

除了供应链危机外,特斯拉还面临着品牌形象受损的问题。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遭遇了多起质量问题、消费者维权、产品召回和监管压力等事件,引发了公众舆论的负面反馈。 例如,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一位女车主站在特斯拉展台上高喊“刹车失灵”,引发了轩然大波。 此后,特斯拉又因为电池软件更新导致续航里程下降而被投诉;因为电池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而召回近3万辆进口Model S和Model X;因为数据安全问题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因为新车起火事故而引发关注等。

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了用户对特斯拉的信任和忠诚度。 据伯恩斯坦分析师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美国和欧洲的车主相比,中国车主对特斯拉的热情相对更低,回购意愿也更低。 此外,根据GLJ的研究,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不包括PHEV车型)的份额从上年同期的18%下滑至11%。

在面对供应链危机和品牌形象受损的同时,特斯拉还面临着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尽管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上海超级工厂,并推出了国产Model 3和Model Y,但其在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用户运营等方面仍然存在与中国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例如,特斯拉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无法与高德或网络地图相媲美;特斯拉的自动泊车功能在中国紧凑停车位场景下难以使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建设滞后于保有量的增长,导致用户出行时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情况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灵活性,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习惯。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在产品本土化、服务质量、用户运营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例如,蔚来推出了电池换芯服务,解决了用户续航焦虑和充电难题;小鹏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P5,提升了自动驾驶功能;理想推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ONE,结合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优势等。

面对中国市场的多重挑战,特斯拉是否能够扭转颓势?分析师认为,特斯拉仍然有机会重拾增长动力,但需要加快调整和改进。 一方面,特斯拉需要解决供应链危机带来的影响,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保证交付时间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特斯拉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信任,改善品牌形象和口碑,提升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最重要的是,特斯拉需要加快本土化进程,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竞争力。

停产!关厂!销量熔断!全球汽车业还得靠中国来救?

本周一,菲亚特克莱斯勒(FCA),PSA集团和雷诺齐齐宣布,他们共计位于欧洲的35个制造工厂,将因为疫情而选择暂时关闭。

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车企,也在为“新冠”疫情蔓延而担忧。 “工厂到底要不要全面关闭”,每天“灵魂拷问”着每家美系车企的高管。

美国前三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昨天的股价创下52周新低。 本月到目前为止,通用汽车,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股价分别暴跌了31.1%,28%和36.8%。

而作为如今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新星”——特斯拉,其股价周一收跌18.6%,3月截至目前下跌40.2%,跌幅超过美系三巨头。

前天,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已在2020年度线上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受疫情影响,大众在西班牙,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的工厂本周将关闭,而德国工厂将在周五之后关闭。

事实上,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和其他地方政府发布关于减缓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新指南,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面临关闭其国内工厂的压力已愈发巨大。

分析师预计,与2019年相比,美国汽车销量可能下降3%至9%。 根据控制措施的持续时间,这些数字可能跃升至近15%。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系三巨头2019年的经营情况早已亮起了“红灯。”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和FCA去年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17.4%和19%,而福特汽车的情况则更为严峻,2019年净利润为4700万美元,远低于2018年的37亿美元,降幅达到了98.7%。

若再加上本次疫情造成的停产,对于美系车企来说,无疑又再是一记重拳。 同时这也或将进一步影响今年全球车市的进一步动荡以及格局重塑。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随着疫情在中国趋缓,各大车企复工复产的进度加快,今年下半年的车市看点也将更加聚焦在中国市场,同时中国品牌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更为巨大。

一、全球车市大动荡,美系车企左右为难

作为目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疫情中心”,欧洲的汽车工业也被按下的“暂停键”。

去年,FCA、PSA和雷诺这三家公司合计卖出了约1200万辆汽车。 同时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说法,汽车业是欧洲制造业的核心,为近1400万人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昨天,又有一家扎根于欧洲的车企——沃尔沃宣布称因供应链中断和材料短缺,哥德堡工厂将关闭,有1500名员工回家的消息。

截至目前,已有PSA、雷诺、大众、福特、FCA、丰田、沃尔沃等车企相继关闭了在欧洲的工厂。

虽然这一情况对于早前已退出欧洲市场的通用汽车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随着致命病毒在美国迅速传播,通用目前身处的美国市场,负面影响将陆续而至。

外媒报道称,虽然如今像通用、福特等车企对于目前疫情在美国发展的形势仍持观望态度,但他们实则都相信,影响将很快到来。

而且随着美国各州政府已开始呼吁限制步入式业务,汽车经销商预计也会受到冠状病毒控制政策的挤压。 像其他零售店一样,汽车经销商将在未来几周内开始看到消费者“被隔离”影响。

目前,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正在热切呼吁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进行为期两周的停产,以保护其成员免受冠状病毒爆发的影响。

“他们要求给他们48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制定计划,从而保证工厂内工人的安全。 ”?UAW总裁RoryGamble表示,这个窗口期将于当地时间3月17日下午结束。

2019年,通用、福特以及FCA三家美国本土车企的销量都出现了小幅的下滑。 福特去年本土销量同比下降3%,至240万辆;通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3%,至290万辆;而FCA的销量则同比小幅下降1.4%至220万辆。

不过,去年美国市场的轻型汽车销量仍达到1710.8万辆,虽然较2018年的1732万辆相比有着1.2%的下滑,但仍超过了此前不少机构预测的“低于1700万辆”。

然而,若此次疫情令到上述三家巨头停产,无论对于他们还是美国车市来说,打击都将非常巨大。

因为一方面美系车企目前在其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也遭遇到挑战,若本土市场下滑幅度加大,美系车企在全球车市的地位中无疑将面临发生剧变的危机。

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数据,新冠病毒及其对消费者需求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16%,部分原因是美国销量预期下降20%。

二、下半年中国车市或将迎来新一轮“厮杀”?

工厂关闭,混乱的供应链以及伴随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消费者信心减弱,无疑将使全球汽车行业在今年更加陷入衰退。

然而,在人们的注意力现在转移到了欧美之际,中国的汽车企业已开始重回正轨。

据中汽协早前公布,截至3月11日,调研统计的23家整车企业中(年销量占比超96%)复工率达90.1%,整体复产率超40%,员工返岗率为77%。

零部件企业层面,截至3月9日,调研统计的13家主要零部件企业集团中,有6家已全部复工,5家复工率超过80%。

与此同时,经销商的复工率也在不断提升。 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等省区市的134家汽车经销商集团,涉及4S店共计8413家,门店复工率91.3%,客流恢复率53.1%,销售效率42.9%,售后效率52.6%。

“疫情的全球化蔓延,会使得各个市场变成‘独立化’的区域市场,因为人员往来受限,还有物资供应等等;同时对于今年要准备进军欧美市场的中国车企,也将受到影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功夫汽车说到。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随着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下半年汽车市场的秩序得到全面恢复后,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或将进一步加剧。

“在此次疫情中,欧美车企在中国市场也许会被越来越被边缘化。 ”崔东树表示。

不像大众、戴姆勒以及宝马这些欧系车企,他们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仍在保持增长,而对于通用、福特来说,情况则没有那么乐观。 他们要想在中国市场夺回丢失的份额,势必要拿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诚意和决心。

至于中国品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会否取得先机,崔东树表示主要还是看国家刺激政策的出台。 “我们不应该把疫情看作机会,它毕竟是一场灾难,我们当下要任应是先把疫情控制住了,再去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

三、功夫拍案

LMC全球汽车预测总裁杰夫·舒斯特(JeffSchuster)表示,随着病毒的传播,其负面影响将逐步扩散至全球的汽车行业。 “动荡将一直存在,直到全球有证据表明疫情得到遏制,其持久影响可能会蔓延到2021年。 ”

可以预见,这次的新冠疫情对于全球汽车行业的打击是史无前例的。 疫情过后,汽车行业会否产生更多兼并重组的机会也是值得关注的层面。

同时,车企如何更好地进行“灾后重建”——更高效地提升企业运营水平与品牌力,也或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3789.html
股票行情快报 200016 深康佳B 6月20日主力资金净卖
马伯庸分享独家泡面秘方 食南之徒 吃货 新书 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