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权威发布

网络

6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说,为此,国家网信办牵头专门组织力量编撰了《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全面展现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成就,总结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经验,同时也展望了中国网络法治的未来和前景。

王崧介绍,在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方面,中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在构建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方面,中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创新网络法治实施模式;在构建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方面,中国不断规范和完善对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的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在构建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党领导依法治网的制度和机制,把党管互联网要求落实到网络法治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发挥中央网信委的决策统筹作用。

方面

被问及推进信息通信领域的法治建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情况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负责人崔淑田说,第一是健全完善信息通信法规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并参与电信、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加强规章立法,细化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经营、用户权益保护等制度。第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为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信息通信领域执法,纵深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活动,规范校园等重点市场的竞争秩序,持续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执法,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如何通过法治监管,来促进和规范网络市场健康运行?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介绍,一方面,根据网络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立法,为网络市场活动定规矩、画方圆。比如,推动制定《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开办网店可以将网络虚拟场所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等。另一方面,聚焦网络市场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监管执法。近年来,组织开展优化平台协议规则专项行动,指导854家平台企业修改优化协议规则3680项等。

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的社交、学习、工作等很多活动都在网络空间进行,随之而来的涉网纠纷也日益增多。对于法院如何应对涉网纠纷、更有效地维护好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一级高级法官周加海进行了解读。第一,逐渐实现把线下审理搬到线上。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中有三成实现在线立案,一半以上的法律文书是在线送达,方便了人民群众。第二,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在把握法律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边界、定规则,确保网络不成为法外之地。比如,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网络侮辱、诽谤犯罪的公诉标准和办案要求。第三,人民法院携手各方,以多种方式有效预防、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溯源治理。通过制发司法建议、发布典型案例、参与网络立法,联动相关部门完善网络治理,努力实现涉网纠纷和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

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还介绍了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在加强网络正能量建设方面,坚持以法治手段,鼓励和保障网上正能量传播,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方面,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近年来先后开展专项行动40余项,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00多亿条;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等;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进行优先保护、特殊保护。

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04 版)


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细化完善专利审查、专利保护等方面制度规定,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立法。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立法

一、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状态。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的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二、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的成果需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发展高水平的实体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地方财税的主渠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细胞,因此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法治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法治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职业教育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8.6%……在天津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成果。

人民法院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学历崇拜、就业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其实,职业教育不仅对于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索个人兴趣与潜能,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具有特殊价值。 《白皮书》披露的相关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的护航。 为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一些省市也陆续颁布了职业教育条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全新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绝非矮人一截、低人一等,并就优化职业教育构成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平等保障职业教育机会待遇等作了细致规定。 这些都为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有利于引导全社会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相关各方积极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依法保障职业院校师生合法权益,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 法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显著,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为各行各业培养了61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得益于持续增长的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达到8.6%。 这些数据是在天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中披露的,展示了中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与成就。 2.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 尽管如此,由于学历崇拜和就业竞争压力等社会因素,职业教育曾长期受到忽视,公众对它的认可度不高,存在诸多误解。 然而,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建设技能型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个人兴趣与潜能的探索、素质提升和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独特价值。 3. 法治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中国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成就得益于法治的有力支持。 为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中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各地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条例,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需求。 修订后的法律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优化了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了办学主体,完善了保障机制,并确保了职业教育机会的平等。 这些修改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并有助于引导社会重新评价职业教育的价值。 5. 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因此,必须积极执行《职业教育法》,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3837.html
副厅级职务明确 85后 清华大学博士刘今朝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