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开 绊脚石 中美探月合作空间广阔 张宝鑫

太空 中美探月合作空间广阔

日前,嫦娥六号探测器已在月背成功完成月球样品采集,如今已在“出差”的返程途中,预计25日降落,一系列进展得到多国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纳尔逊也一改此前态度,对中方表示祝贺,并称美中之间在包括火星探测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双方有许多消除冲突、进行合作的机会,对同中国增加太空对话与合作表示欢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都将航天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部署。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从中国发射火箭送美国卫星上天的商业卫星发射合作,到联合组建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航天合作工作组,再到形成中美政府间民用航天对话机制,几十年间中美航天合作经历了多个阶段。两国主管部门还曾应美方要求,建立了中美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交换机制,保障双方火星探测任务长期顺利运行。总体上看,中美两国在民用航天、商业航天和科研领域合作一度保持了相当高的热度。

nasa 航天

然而,受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影响,美国政界对中国航天抱持回避甚至封锁和敌对的态度,让中美航天合作处处受到掣肘。1999年,在《考克斯报告》中,美众议院无端指责中国通过商业发射窃取美国导弹技术,进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2011年,美国出台“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使用任何联邦资金与中国政府或中国国有企业进行双边合作与交流,包括科研项目、会议、访问等,为阻碍中美航天合作进一步“加码”。同中国任何形式的合作,NASA都必须首先获得美国国会批准,严重影响了中美科学家在航天科学、技术交流以及联合研究项目上的潜在合作机会,在美国科学界内部也饱受批判。2013年时NASA曾因禁止中国科学家参加学术会议而遭到美国科研人员的强烈抵制,美方学者认为这种“针对性歧视”损害了中美科研人员间的联系,完全是“不幸的政治问题”。

中美探月

事实上,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举动并不成功。嫦娥六号上搭载了包括欧洲空间局(ESA)、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的国际载荷,一同参与中方的科研合作。去年10月,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分发指南以及嫦娥八号任务合作机遇公告,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科研人士申请合作表示欢迎后仅一个月,NASA便游说美国国会,允许研究人员绕过“沃尔夫条款”,向中国提出了月壤研究申请。而在嫦娥五号月球样本国际借用申请第一次会议审查会议上,总计10位申请者中有5位来自美国。据NASA表示,分析这些月球样本可能会为月球的地质历史带来新的科学见解,并为其未来的月球探索计划提供参考。可见,美国国内对中美航天合作的价值有清醒认知,对重启与中国进行太空探索合作也有一定期待,唯一的阻碍就是美政客放不下的“绊脚石”,筑起高墙把自己拦在了前景广阔的航天合作大门之外。

假如美方能够取消“沃尔夫条款”等一系列政策与法规限制,积极与中方展开合作,不仅能够直接推动人类月球及深空探索领域的科技进步,还能在多个维度上加速全球科研合作、增进人类福祉。首先,作为航天科技强国,中美开展合作将汇集全球顶尖人才、技术和资源,极大加快对月壤的分析和研究速度,促进人类形成对月球、地球乃至太阳系历史和演化的深刻认识。其次,科研合作有助于双方在航天采样、样本分析等方面的交流与创新,从而研发出更高效、精准的科研工具,其外溢效应将惠及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再次,中美在太空领域的合作还将为国际社会树立合作典范,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展现两个大国相向而行的可能性与前景。最后,双方合作产出的突破性成果能够激发全球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太空探索的兴趣,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到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为人类的逐梦星海储备人才。(作者是中国航空工业影像中心策划总监)


近年中国关于月球的航天事业的资料。谢谢了。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奔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成为中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二号再次飞天,拉开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二期的序幕。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 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 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成功率为100%。 奔月工程的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 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 1/4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 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 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 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伴随发射点火的巨大轰鸣,在长三甲“大力士”的托举下,“嫦娥”将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5.1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随着星箭分离,“嫦娥”将开始孤寂的旅程。 接下来,整个飞行过程都将依靠“嫦娥一号”自身的控制系统与推进系统来实现。 “绕地而行”在发射完成后的7天时间里,嫦娥一号实际上是以一颗“地球轨道卫星”的面目,在调相轨道展开自己的旅行。 但不同寻常的变化将有条不紊地发生:随着第1次远地点的加速,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将被抬高至600公里,但轨道周期仍为16小时。 在16小时轨道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 在这个轨道上,“嫦娥”将进行长达3天的“耐心”飞行。 据悉,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嫦娥一号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将有1-3天的“变量”。 科研人员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解决发射日期后延2/4的问题,增加发射机会。 “发射每延后一天,在24小时轨道的运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8万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创下中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 “奔月之路”10月31日,当嫦娥一号的飞行第3次“莅临”近地点的时候,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也将来临--此时,嫦娥一号将实施第3次近地点加速。 顺利完成后,卫星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0.9公里/秒,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 专家指出,在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将根据测定轨的情况以及前几次变轨的情况,可能适当安排2-3次中途修正,使它能够按照预定的设计要求到达近月点。 “嫦娥绕月”在地-月的通道上,嫦娥依然将孤独地飞行将近5个昼夜。 经过长途跋涉,承载无数传说的月球将终于出现在“中国嫦娥”的眼前。 此时,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放缓自己的脚步,开始第一次“刹车”制动,以使自己被月球捕获。 也就在这一刻,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 这一天,时间将被定格在“11月5日”。 这一刹那,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必须的调整仍将进行。 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3/4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至此,来自中国的“嫦娥”将正式进入为之精心选定的地方,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静静地萦绕、端详着那华夏子孙千年的梦想之地,并向远方的“亲人们”传递着她所看到的信息。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 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标志着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全面掌握了绕月飞行技术,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有什么寓意

探月工程的标志“月亮之上”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月球探测的内容不言而喻。 专家认为此作品中国韵味十足的创意独特,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张宝鑫

2006年中国航天工程最新发展简要报道

1.《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2.中美航天再启合作之门3.我国预计07年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4.制定未来五大航天科技工程,第一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是探月工程,第三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四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是大型运载火箭。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3966.html
让教师先幸福起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