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博物馆 系列展首展将聚焦三星堆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

展项 起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罗鑫)记者从18日举行的“2024北京博物馆月”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作为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的首个展览,“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展览将于6月27日起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出,该展览将展出至10月10日。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的出土文物为主,参展的展品总计265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达到46件(套)。展览将引导观众把考古发掘的基础资料与我国古典文献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解读、客观认识三星堆文化。展览将同时强化观众的参与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现代移动设备等,设计观众与文物交互对话等展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06 版)


前三十年人养玉,后三十年玉养人的说法怎么来的

这句老话在坊间流传得最广,可是“养”什么和怎么“养”可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可见,玉的范围本非我们所想那么苛刻,非白、青、黄、碧不为玉。 你在河边捡到一块符合上述条件的石头就是玉。 只是越到后来,我们自己把玉的范围缩得越来越小,反有点作茧自缚了。 自古以来,男人与玉的关系似乎就比女人与玉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上至以玉比德、以玉养德,中至收藏佩戴,怡情养性,下至投资投机,彰显财富,男人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玉道德和玉文化。 如今,玉已经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了,但是千百年来用一个象征财富的东西本身的特质作为道德的标尺,玉却是唯一的。 玉是养德的好道具德这东西太抽象,不好表现也无法描述。 但是玉可以。 玉有石的坚实,石无玉的通透;玉有石的刚劲,石无玉的温润;玉有石的质地,石无玉的细腻。 玉的物质属性恰好和古人所推崇的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以玉比德成为可能。 佩戴、把玩,时时看得见、摸得着,便于随时随地躬省自身。 《说文解字》谓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管子》说:“玉有九德。 ”——仁、智、义、品节、纯洁、勇、诚实、宽容、条理。 《礼记·聘礼》中说玉有“十一德说”——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孔子说:“玉有十德。 ” 《北齐书》明志之言流传最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无不以玉德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行动标准和指南。 它的物质属性已被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玉文化。 “君子比德于玉焉”,以玉比德,敦品厉行。 一个如玉品性的人,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都会彰显出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的风格。 经得起人生辉煌时的顺风顺水,也挺得住潮落时的寂寞和悲凉。 高潮时的举止言行决不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懂得与人为善、平和待人的处世方式;潮落时则又能如一块璞玉,尽管尘土蒙住了光泽,内里依旧能晶莹剔透,并在再次出世时焕发出淡定后的温润光泽,如莲花吐芳,幽然无形,绵延不绝。 这样一种玉的人格特质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推崇的并为之不断修炼自身以期接近或达到的境界。 自打有了玉开始,爱玉的人一天也没有少过。 千百年来,玉这东西就像道德标尺的具象,看到它占有它并不表示真正拥有它,德与玉兼养,才能玉人合一,这种境界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悟得到,悟得透。 因此一个玩玉的人所谓“前三十年人养玉”,不如说玉也在养人之德。 时至今日,能用玉的品性躬省自身的人少之又少了,反倒是做玉石生意的人常将孔子“君子比德于玉焉”挂在口头作为售卖的噱头,不能不让人汗颜。 当年孔子穷其一生才换得“金声玉振”的牌坊,如今却变成了稀松平常的四个字,是不是我们都麻木不仁感觉迟钝了呢?德是养玉的主心骨所谓“前三十年人养玉,后三十年玉养人”都只不过相对而言。 人养玉的同时玉也在养人,玉养人时人也在养玉。 所谓人收藏玉、玉收藏人,都是有所指而言。 玩玉的人行话很多,养玉也叫盘玉。 盘法颇多,讲究也颇多。 但是如果没有德在其中主掌,则恐毁了玉也毁了人,这颇似武学中学坏了门派,走入了歧途。 盘玉非常讲究,一旦盘法不当,一块美玉就会毁在自己的手上。 所谓文盘,是指一件玉器将它放在一个小布袋里面,贴身而藏,用人体较为恒定的温度温润,一年以后再在手上摩挲盘玩,直到玉器恢复到本来面目。 文盘耗时费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若是入土时间太长,盘玩时间往往十来年,甚至数十年。 清代历史上曾有父子两代盘一块玉器的佳话,穷其一生盘玩一块玉器。 武盘则指通过人为的力量,不断地盘玩,以快达到玩熟的目的。 这种盘法犹如一个人走火入魔,为了让玉尽快成为熟玉,就用旧白布包裹后日夜不断地磨擦,过了一段时间再换上新白布,仍不断磨擦,玉器磨擦升温,越擦越热,高温可以将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来,色沁不断凝结,玉的颜色也越来越鲜亮,大约一年就可以恢复玉器的原状。 这种盘法稍有不慎,玉器就可能毁于一旦。 这种盘法,玉器商人采用较多。 意盘是玩家的高境界玩法,玉玩家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盘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不断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久而久之,达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养护,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意盘是一种极高境界,需要面壁的精神,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历史上极少能够有人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遑论浮躁的现代人了。 盘玉忌跌、忌冷热无常、忌火烤、忌酸、忌油污、忌尘土、忌化学物质,意盘还忌贪婪、忌狡诈。 如此多的禁忌,可见玩玉不是件平平常常的事,心中没有一个主心骨,玉和人都无法达到和谐境界。 杜平 以玉养心是一种境界杜平,是我为写此文采访的第一人,印象颇深。 虽为“70后”,却有着十几年的玉收藏史。 与同龄的人相比他有些另类,他能够在房产、网络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坦然收手,专注古玉的收藏研究,是个资深的鉴藏家,在圈里也有相当名气。 在他身上你看不到收藏圈里人常有的江湖气和固执劲儿,倒颇具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简单明了。 待人接物平和亲切,说起玉来热情却不急切,既有使命感又不钻牛角尖,一派通达。 让人恍惚感觉这是否是玉最好的“附体”方式?最初杜平只对古陶感兴趣,逐渐的,在收藏研究古陶的过程中发现了古玉的魅力,继而沉醉其中,开始系统收藏和研究古玉。 在古蜀文化、古滇文化为主项的古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收藏研究领域颇多建树。 致力于弘扬古蜀文明及中华玉文化推广,尤其在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文化研究方面,在艺术品收藏界中颇具影响力。 他的工作室中收藏着大约三五百件藏品,专以古玉、古陶为主,只藏不出。 欣赏是他最大的乐趣,建一个玉博物馆则是他的一个使命。 有意思的是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任何带玉的东西,“心中有玉,身上无玉,以玉养心,淡然知足”是他喜欢的一种境界。 杜平玉观点玩玉,要有好情致自古玉品等于人品,难分伯仲,人与玉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所以一旦拥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稳重的涵养、有更文雅大方的举止谈吐,人也就随之玩出自己的玉品,得到了美玉般的情操。 玩玉其实是怡情养性的事情,需要好的心态,切忌走火入魔,一心想捡漏得宝的人,反倒会被漏给捡了;玩玉还需戒贪,不要看见什么自己觉得好就买下来,进了收藏这个套里的人往往会钻牛角尖,为了收藏不惜倾家荡产,最后做了仓库保管员,还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那就着实没有必要;玩玉宜远宜近,欣赏别人的东西同样是一种乐趣。 大收藏家张伯驹的收藏态度:“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著名收藏家王世襄也是“由我得之,由我遣之,遣送得所,问心无愧”。 可见,收藏古董的乐趣不在于占有,不在于收而藏之的子子孙孙永宝之,而在于研究、欣赏、弘扬、传承,在于关注它的文化,注重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高古玉,鉴赏胜过把玩爱玉者都能深刻体会到盘玉的乐趣。 所谓“盘玉”,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玉石的方法,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赏玩,一边念想玉的美德,不断地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 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人玉合一,不仅玉器得到了养护,原本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盘玉如同茶道,是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和研究达到了一种高尚境界。 人盘玉,玉盘人,人玉合为一体,精神通灵,天人合一。 浮躁的现代人,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平心凝神的淡定气度。 古玉在收藏界中有生坑和熟坑之分,生坑就是指未被把玩过的,还保留有原生态;熟坑则是被把玩过的。 杜平认为,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新玉才适合盘玩,高古玉还是以不盘为好,这样可以保持它的原始风貌,所谓何不洗风尘,风韵尤自然。 在欣赏高古玉穿越千年历史时空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它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历史沧桑感。 时下,正是藏玉的大好时机千金易得,美玉难求。 古玉是不可再生资源,物以稀为贵,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夏商周老三代祭祀用高古神玉,数千年的历史更替,能流传下来的早已十分稀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玉料都将日渐枯竭的今天,如能收藏到精、珍、稀三个特点都有的高古玉,投资收藏无疑为一种投资保值的最明智选择。 将目光放到国内外市场来考察,就会发现境外的高古玉拍卖价是国内市场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国外市场价格非常之高,不单是因为它的材质,还因西方人士将古玉雕视为雕塑类艺术品,为艺术最高表现形式。 艺术品收藏要有超前的意识,国内古玉还没有形成权威的鉴定标准和价值衡量体系,古玉也未经市场热炒,玉器市场上出现的“古不如旧,旧不如新,新不如仿”的倒挂怪现象,造成了当前高古玉市场价值严重错位,这给睿智的藏家们造就了最佳介入高古玉收藏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高古玉就如一坛老酒,越放越醇香,古玉的文化魅力永远吸引着爱好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人士。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古玉,折射着中国古代历史璀璨的文明之光,古玉永远是藏家最好的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世间的收藏热点。 古玉玩家收藏的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高古玉必将在未来体现出它前世今生的尊贵价值

三星堆文化有何意义 古代农耕文明大揭秘

北京博物馆 文物

三星堆文明的产生不是孤立的。 它既有自己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又受着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乃至东方文明不同地域的文化或明或隐、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把三星堆文明同通向远方的古蜀商道联系起来解读是有意义的。 应该说,三星堆文化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玉石工艺,就是中原夏商文化与蜀文化交流融会、互补互融的产物。 不过,蜀人在文化的互补互融中创造出了自身新的有特色的文化,例如在接受中原的礼器、酒器的铸造技艺之外,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神器造型艺术。 尽管三星堆文明在其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采借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三星堆博物馆 中华文明起源

1、歌谣神话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3、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4、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5、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扩展资料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 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 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一百余年前殷墟甲骨卜辞的出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 数以万计刻有成形汉字的龟甲兽骨片为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文学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辞文学特征相当明显。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宋代记载古器物刻辞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 殷商时代的钟鼎铭文字数极少,西周的钟鼎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接近500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132.html
三巫日 来袭 跳水 8% 黄仁勋拟再套现1.2亿元! 英伟达
百闻不如一见 国宝天天见 文物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