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师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十二师 重点项目

“借助十二师区位优势,我们将大力发展工程、农机、新能源等装备组装再制造和高新技术类出口加工、汽车零部件进口销售等,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6月16日,新疆瑞远柳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航对记者说。

日前,十二师举行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柳工新疆7S店投资项目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5.63亿元,涉及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综合交通、民生保障等领域。

今年以来,十二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和抓手,抢抓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为项目签约、落地提供高效便捷精准服务。今年1至4月,十二师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7个,形成实物量25.1亿元,同比增长16.1%。

十二师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做好新建项目、续建项目要素保障协调,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制度,科学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达效。(王素凡 常云栋)

十二师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招商
十二师

股票601600和02600都是中国铝业有什么不同

股票中国铝业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简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成立于2001年09月10日,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 公司下设10个分公司和1个研究院,并拥有12个主要的控股子公司,企业信用等级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公司产品以氧化铝、电解铝为主,其控股股东中国铝业公司正在对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公司于2001年12月11日、12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在换股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兰州铝业后,公司又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企业之一。 公司紧密团结和紧紧依靠全体干部员工办企业,继续发扬“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加强公司、板块、实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强化公司治理,推进转型升级,深化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动力,全力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坚持“点石成金、造福人类”的理念,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以员工收入增不增加、对国家贡献大不大、企业发展有没有后劲为标尺,模范履行“三大责任”,尊重和关切利益相关方诉求,努力兑现“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惠泽客户,造福社会,珍爱环境”的承诺,营造好责任中铝、诚信中铝、生态中铝、平安中铝、和谐中铝,努力实现“把中铝公司建设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美好愿景。

武汉工程学院是几本?

十二师

专科

“武汉工程学院”一般是指“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200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2001年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长江之滨,既揽江城之秀美,更拥钢城之壮阔。 学院占地1172亩。 教职工798人,其中:专职教师44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者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80人,符合“双师型”教师280人,享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专家津贴的“科技三种人”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 学院常年从生产厂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聘请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任教,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干部研修部等14个教学实体。 现有在校高职学生9032人。 学院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 共培养了1万余名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和三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员工30余万人次。

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金加工、钳工、数控加工、金属材料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和继续教育高级研讨室120个。 图书馆藏书达49.7万册,电子文献22万册。 学院现有29个专科专业,拥有自己的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办学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学院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能够进行网络办公,远程教学等。

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教学质量有保证。 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一技校整体并入,“三校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办学特色及优势: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 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 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办的一所高校,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办学设施改善、毕业生就业等均有可靠保障。 办学特色明显,精品专业突出。 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已形成了“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模式。 学院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在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培养适合企业“用得着、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 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办学性质及办学特点: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授权,湖北省政府于2001年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公办性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学院自1956年以来已有50多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1999年办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 学院是高新技术密集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高校,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重组”,成立新的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1172亩。 学院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办学资金充足,办学后劲强。 学院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冶金工程类相关专业,如:冶金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业电气、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既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又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实行 “产、学、研” 一体化办学,教学质量有保证。

如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统一,包括区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企业等多层次的竞争能力,可分为硬要素和软要素两大类。 硬要素表现在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产业竞争力,基础在于,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软要素表现在发展原动力(体制机制)和环境吸引力(要素集聚能力),涵盖文化、人力资本、政府行为和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 一、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性从更广、更深层次上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 1、产业结构竞争将不断升级。 以结构论优势,以结构强实力,是未来区域发展的一大特征。 2、全方位的开放竞争将更趋激烈。 我国“入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WTO公开、透明、非歧视性的原则要求,区域之间政策各异的地方补贴、优惠措施等将被取消,而走向政策趋同,地方政府对外开放可依赖的政策优势将越来越少;加之大开放带来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的大流动,发展机会稍纵即逝,致使区域之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竞争更趋激烈。 因此,唯有通过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多地参与国内外合作与竞争。 3、以城市经济为核心的竞争将全面展开。 城市是吸引、集聚、辐射各种资源要素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资本、商品、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中心。 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许多地区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这一时期的发展规律,城市经济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区域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培植城市活力、动力和吸引力为内容的新一轮竞争将全面展开。 4、信息、人才资源竞争将不断深入。 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竞争方式和交易方式,区域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信息化的渗透和影响,以信息化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当今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 哪个区域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集中,哪个区域经济发展就快,就有活力和竞争力。 因此,现代经济社会,如何吸引集聚人才是区域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加之人才在区域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争夺人才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5、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竞争将更加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加快区域发展地方政府可利用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将越来越少,区域竞争更多地将在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上展开,可以说,谁的发展环境好,谁的区域竞争力就强。 面对新形势,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抢先一步提升竞争力,它就能优先取得发展权;从更广、更深层次上研究区域综合竞争力,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要正确选择提升的重点、着力点,考虑区域发展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二、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工业结构上提升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是基础。 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一个地方工业上不去,就不可能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就难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就将无从谈起。 提升工业化不能走过去遍地开花、低档次、低水平重复的老路,要在“集聚、扶优、创新、外向”8字上下功夫。 首先是集聚。 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让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体制创新的先导、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升级的基地。 其次是扶优。 政府要充分运用“有形之手”,切实抓好扶优扶强,包括优秀企业家的培育。 三是创新。 1、加快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 2、要加快区域特色创新。 以区域性的块状经济为基础,以小企业集群为载体,形成“小企业大产业”的经济格局,是区域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它弥补了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的不足,创出了一条中小企业做大的特有途径。 3、要加快产业结构创新。 产业结构创新是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动力,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 四是外向,即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引进外资。 这是提升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从要素集聚上提升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化就是载体。 城市化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完成非农转移,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一方面顺应了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推进城市化,就要努力增强城市吸引、集聚各种资源要素的能力和辐射力,从“规划、功能、品位”着手,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 首先是搞好规划。 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城市各项工作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管理都必须以规划为依据。 城市的总体规划,要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重点建筑以及主要基础设施明确定位,坚持“适度超前、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 对已建的一些基础设施连点成线成网,发挥整体效益。 不仅要重视城市规划,还要按照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镇、中心村的城镇体系要求,重视搞好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 特别要重视搞好城市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 其次是完善功能。 城市集聚要素首先在于功能集聚。 一个城市的实力、竞争力、形象都是通过城市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来显现的。 城市功能定位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魅力所在。 城市功能要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弱就强什么,使功能的完备程度不断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 三是提升品位。 城市建设要有精品意识,一个城市品位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吸引和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就越大。 城市建设的特点是抹上一笔,就很难去掉,搞得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建筑,后患无穷。 有的暂没有能力改造,可以先保护,保护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责任。 推进城市化,不仅要给城市以使用价值,而且要赋予城市以艺术气息。 城市建设应立足于出精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好的艺术感受,努力提高建筑水准。 提升城市品位,还要正确看待当前的旧城改造。 实践已经证明,旧城改造不仅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品位,而且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从体制机制上提升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在加快市场化、营造体制机制的优势上下功夫。 改革对经济领域来说就是不断推进市场化,市场对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市场化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体制机制优势的重要标志。 加快市场化,主要是针对过去传统的计划性、指令性而言的。 就区域发展来说,尽管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多年,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还很不够。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企不分。 一方面,企业还喜欢“找市长不找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行为还有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 所谓错位,就是不该政府做的事而我们却在做,政府本应当裁判员,现在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所谓越位,就是政府干了不需要政府干的事,一些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政府却要拿来审批。 所谓不到位,就是该政府履行的职责,政府没有履行好。 当前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难以使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协调作用。 加快市场化,就必须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改革步伐,实现政企分开,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四、 努力推进信息化,从发展后劲上提升竞争力信息是继物质、能源之后被人类发现利用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 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首先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其次要超前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三是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四是要加快开发信息资源。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发展环境上提升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加强环境建设,营造环境竞争优势,环境也是生产力。 对地方政府来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后按照公平、透明、非歧视性的要求,区域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但是环境建设的潜力空间却很大。 现阶段区域发展已由初始阶段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及优质的服务等方面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就是投资软环境的竞争。 从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上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这才是政府工作最根本的、长期的着力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366.html
繁荣和衰退 都在水滴石穿的细节里
习近平始终关注这篇大文章 时政新闻眼丨再赴青海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