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为北约新掌门的他是谁 没结婚 爱用老式诺基亚 会弹钢琴

据环球时报报道,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即将卸任,不出意外的话,将于下月在美国举行的北约峰会就是他的告别之旅。据悉,斯托尔滕贝格2014年就任以来已两度延长任期,本届任期定于今年10月结束。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斯托尔滕贝格卸任后,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将成为新任北约秘书长。消息人士证实,目前吕特唯一的竞争对手、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将在近期宣布退出北约秘书长的竞选。而吕特近日已获得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斯洛伐克总统佩列格里尼的支持。

图为吕特资料图,其是荷兰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

穿运动鞋的钢琴家

被称为“特氟龙马克”

吕特现年57岁,1967年出生于荷兰海牙,其父是一名商人。1979年,年少的吕特进入玛尔兰特(Maerlant)学院学习并展现出了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少时的吕特希望成为一位钢琴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莱顿大学,并获得了历史系硕士学位。毕业后,吕特先是进入了商界并成为联合利华人力资源部的一员。2002年,吕特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先是出任荷兰社会事务和就业部国务秘书,后又在2004年出任荷兰教科文部国务秘书。2006年,在许多政治家的支持下,吕特当选自由民主党党首。从2010年起至今,吕特一直担任荷兰首相。

有媒体指出,吕特已经执政近14年,是荷兰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2023年7月,在面临不信任投票之际,吕特宣布将退出政坛,不过其同时表示将暂时继续担任首相一职直到下次选举之前。

由于多次摆脱政治麻烦,并成功带领自由民主党度过一次又一次政治危机,吕特被称为欧洲政坛里狡猾的幸运儿,也因此获得了绰号——“特氟龙马克”(特氟龙有不沾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以“儿童福利”丑闻为例。2021年1月,因“儿童福利”丑闻,吕特宣布他所领导的内阁正式辞职,他将以看守内阁首相身份处理日常事务直至选出新首相。在这起丑闻中,荷兰税务机构因为失误,要求在2013年至2019年间领取过托儿津贴的数千个家庭退还津贴,此事给不少荷兰家庭造成经济和心理负担。后经查明,税务机构在此事上存在过失。然而就在吕特辞职的同年3月,他带领的自由民主党便在议会选举中胜出,他也得以开启自己的新任期。

吕特平时喜欢骑自行车在街上闲逛

而在个人生活方面,吕特并未结婚,也没有子女。已经退休的自由民主党议员格里特·扎尔姆曾称,对吕特而言,政治远比感情生活有意思。而据媒体介绍,同此前的大多数荷兰领导人一样,吕特生活作风很简朴,平常喜欢穿牛仔裤配运动鞋。平时他还喜欢骑自行车在街上闲逛。2016年,吕特还在人来人往的荷兰火车站弹奏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谱的钢琴曲。有媒体称其为“穿着运动鞋的钢琴家”。

此外,吕特还很喜欢使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为此还招到了反对派政客的批评。据媒体2022年报道,因为一直使用老式诺基亚,吕特不得不手动删除手机里的短信。尽管其解释称,这是因为手机内存非常小,但反对派政客则坚称这只是借口,并称其违反了荷兰的档案法。根据档案法,首相的通讯记录必须保留,以便需要时提供。

基辅的坚定盟友

欧洲政坛的“实干家”

意大利前总理马泰奥·伦齐曾称,吕特爱跟人开玩笑,表面上看起来对每个人都说好话,但他同时又是一个会给人施加压力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亲欧派”。 不过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重新设计宪法框架,让欧盟成员国更加团结”有所不同,吕特认为,欧盟必须认清现实,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利用现有机构的优势更好地为选民争取利益。他告诉选民:“我们是实干家,我们要积极向前进步。”

吕特很喜欢使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

报道称,在英国脱欧谈判期间,吕特还多次充当中间人,斡旋于存在严重分歧的领导人之间。有媒体2019年便指出,德法两国领导人已经明确意识到,吕特带领下的荷兰已经成了欧洲第三大强国,德法需要向其投入更多的关注。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吕特也成为了基辅的坚定支持者,并明确对俄罗斯持批评态度。他曾多次强调,只有俄罗斯的战败才能确保欧洲的和平。而在他的领导下,荷兰的国防开支已经超过了GDP的2%,荷兰也成为了最早同意向基辅提供F-16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还同意乌克兰使用其提供的F-16战斗机越境打击俄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综合环球时报、央视新闻(总台记者 刘婵娟 徐明)

编辑 杨珒 责编 官莉

延伸阅读

下一任北约秘书长是他?与俄有“恩怨”,与特朗普成功打过交道

当地时间6月18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鉴于荷兰首相吕特支持“一笔交易”,匈牙利准备支持其出任北约秘书长。

舆论认为,吕特就此扫清了通往北约最高职位的关键障碍,但北约秘书长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匈牙利为何亮绿灯

6月18日,欧尔班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本月6日至9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表明,许多匈牙利人寻求和平。

此后,匈牙利与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达成共识——匈牙利不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出钱出力”。这并不是匈牙利第一次和北约唱反调。

欧尔班说,鉴于吕特表示将支持“这笔交易”,匈牙利准备支持其出任北约秘书长。

“吕特还向我保证,(如果)作为北约秘书长,他的目标将是以同样的理解和尊重对待所有盟国。”欧尔班说。接下来需要确保双方共识经受住时间考验。

欧尔班还在社交平台上配上一张他与吕特握手的照片,以及一份由吕特签名的声明。

吕特表示:“如果将来担任北约秘书长,我将全力支持斯托尔滕贝格和您之间会谈的结果。”

可以说,通过满足匈牙利提出的条件,吕特就此扫清了通往北约最高职位的关键障碍。

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014年就任,迄今已两度延长任期,本届任期将于今年10月结束。

斯托尔滕贝格的任期将于今年10月结束

此后,他的继任者浮出水面。除吕特外,还有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女)、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

其中,吕特获得美国等大国支持,一度是接替斯托尔滕贝格的热门人选。

卡拉斯主要受到东欧国家支持,但一些西方成员国认为她对俄罗斯的态度过于强硬。

但是,吕特竞争北约秘书长一职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来自对手约翰尼斯的挑战。但据央视报道,消息人士证实,约翰尼斯将在近期宣布退出竞选。

二是来自匈牙利等方面的反对,而北约秘书长提名需获全部32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通过。

此前,土耳其已于4月底转变态度,表示将支持吕特,斯洛伐克也于近日作出类似表态。

在此背景下,匈牙利成为最后一道坎。有报道称,这令吕特的支持者——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感到不满。

6月5日,匈牙利媒体刊发对欧尔班的专访,显示其可能支持吕特接任北约秘书长,但有两个前提。

一是吕特就其涉及匈牙利司法改革等方面的“侮辱性言论”致歉。

二是承诺一旦接掌北约,允许匈牙利不参与支持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集体军事行动。

6月17日,吕特与欧尔班一同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其间两人单独会谈。知情人士称,吕特没有为过去的言论道歉,但他与欧尔班进行了“良好的交谈”。

由此看来,吕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匈牙利方面的条件,双方看似均有所妥协。

吕特竞逐北约秘书长一职的不顺利被认为凸显北约内部在乌克兰危机等方面的分歧。

对于接班人选,正在华盛顿进行访问的斯托尔滕贝格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媒体相关报道。

“他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事,相信北约很快会就我的继任者作出决定,这对北约和我个人来说都是好消息。”斯托尔滕贝格说。

与俄罗斯有“恩怨”

这位潜在的新任北约秘书长什么来头?

吕特现年57岁,从政前曾长期供职于联合利华集团。他于2010年10月就任首相,2012年、2017年、2022年三度连任,在近14年时间里磨练了政治交易技巧,是荷兰任职最久的首相。

斯托尔滕贝格称吕特是“是非常有力的人选,作为首相经历丰富”。

吕特现为荷兰看守政府首相,将在荷兰新政府正式组建后卸任,时间可能在7月。

作为北约秘书长潜在人选,吕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引发关注。

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骤然升级以来,吕特一直是欧洲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

吕特一直是欧洲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荷兰增加了防务开支,跨过北约成员国的“门槛”,即防务开支达到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并向基辅提供F-16战斗机和武器弹药等。

去年,荷兰还与丹麦共同主导一个有11国参与的联盟,为乌克兰提供F-16战机相关培训,这被视为吕特作为北约秘书长潜在人选的“操练”。

今年初,也就是在吕特首相任期的尾声,荷兰与乌克兰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安全协议。

吕特还将乌克兰危机列为他寻求北约领导层职位的原因,尽管他曾暗示,离开政坛后,他可能会去教书。

舆论注意到,在吕特担任首相期间,荷兰与俄罗斯的“恩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吕特对俄罗斯的看法。

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17航班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起飞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196名荷兰人。

2016年9月,荷兰、马来西亚、乌克兰、比利时、澳大利亚五国组建的联合调查团公布报告称,客机被一枚“山毛榉”导弹击中坠毁,该导弹是从乌克兰东部一个亲俄武装控制的村庄发射的。俄方坚决否认对MH17航班坠毁事件负有责任,并指责联合调查团对俄罗斯抱有成见。

面临严峻挑战

如果吕特接替斯托尔滕贝格,他将面对的是乌克兰危机延宕、全球范围内对立对抗加剧、冲突矛盾增多等挑战。

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如何维持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防范局势升级,避免北约与俄罗斯开战,将对下一任北约秘书长构成考验。

此外,北约的另一件“心事”是美国将于今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

吕特与美西方多位领导人则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被广泛视为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打交道最成功的欧盟领导人之一。

在去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吕特表示,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领导人都应该停止“对特朗普的抱怨”,而是务实地与当选总统合作。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竞选顾问基思·凯洛格表示,他打算在特朗普胜选后推动北约改革,那些防务开支未达标的成员国恐将丧失北约集体防御条款所提供的保护。


又弹吉他还用脚踩钢琴的《love story》的那个版本是谁唱的,我记得是个女生,开头好像是We

美国乡村流行乐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的自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 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 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 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 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 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 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 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 《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 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生平逸话】童年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 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 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 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 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 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 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卡农是谁创作的

帕赫贝尔卡 卡农背后的故事 Pachelbel(帕赫贝尔,卡农的作者1653-1706),德国人。 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 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天天听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 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 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 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 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 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在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 )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 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找Pachelbel并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当她去找Pachelbel的时候,Pachelbel已经不在了。 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后说:“好,我等他回来。 ” 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 Pachelbel没有父母和亲戚,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 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 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 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 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 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 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Canon,一个始终能让爱与缠绵生死相随的名词。 是的,卡农,无论意义是“规律”还是“规则”,始终坚持用D大调28度的轮回述说暴雨后的晴空,用轮唱音符描画古罗马遗址之上的佳人,用钢琴的曲妙流畅或管风琴的混错凝乱勾勒翡冷翠的迷情,让爱与缠绵生死相随。 生活沿轨迹,不停反复,我们便会抱怨……卡农,灰色的乐轨和瑰色的双声部,彼此独立而又交融,如同飞扬的蝶沿途收集色彩,编织成夜莺啼血的婉转空灵,反复却不单调。 爱的主声部始终追随忆的曲调。 缠绵悱恻至极的音乐,就像生活。 用最后的和弦呼应长相守的誓,永不分离…… 300多年前的德国作曲家帕得贝尔为召唤亡妻飘零的魂,用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去轻盈永世隔绝雕刻的痛。 这位德国作曲家用意大利赋予的灵感,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织入回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却以不同高度在各声部出现,此起彼落如涌动春潮连续模仿。 于是,这悠扬的旋律,在300年的芳华流转间纵情欢歌,肆意渲染,迷醉忘返于时间仓皇流失的感应,把每一位听众带离处境,未曾设防地依恋一场彼岸边缘的舞蹈。 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移换间反射的光影,音乐的诗意控制着生命的悲喜,浸染心灵。 无论是内敛的沧桑,还是未知寒意的苍茫,深爱的信念能超越自我潜能,穿透古朴夜色回归忘却的姻缘,前世的约定亦会不远万里,漫过隐约的秋水,触礁曾经的爱人。 在卡农曲式中最富盛名的《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便有着这样的力量。 作曲家帕得贝尔因亡妻之痛作此曲,斯人远逝,爱情的魂纠缠着音乐的魄,定格成永恒。 也给了后世之人关于爱情的最好形容。 它曾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凡夫俗子》中,用出世的清泠、惊艳,微笑入世的躁动不安。 它也曾幻化为阿姆斯特丹纯净天空映照的《雏菊》,用景致至美敲打女孩画笔下的麦田。 它是被生活误读的亲情,也可以是错位的爱情。 甚至可以是铅色天空中飞过的青鸟,留下孤寂悲凉的影;也可以是骄阳下放肆的雏菊,在最美的时刻怒放,盛开后凋零,转身而逝,留给麦田一个温柔的侧影。 这样的悲欢人事,似水流年,一直存在,从未停止。 你我都有过不曾说出的爱,不肯忘记的脸,当你我于尘世间陌路而过,恐怕只有自己心底明了,多少年华在凋零后知晓,多少往事在清醒时落泪。 不过没关系,可以在心底有那么一点点悸动时,在无表情的人群中,扬起脸,让花香拂面,与光影游戏,让卡农追逐的曲式,追逐着,蔓延年少时的悸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447.html
的高端 没戏唱了 小酒馆 人均300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