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人接力奔赴飞天梦想 焦点访谈丨一次次交接棒

中国

又一次,10环! 今天凌晨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的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三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结束了为期半年多的太空出差,搭乘飞船顺利返回地球。

神舟十八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开建后完成任务的第七个乘组。今年4月他们到达空间站和神舟十七号乘组顺利会师,5天前他们又在太空迎来了神舟十九号乘组,交接完工作后,他们才踏上了回家之旅。

每一个乘组从出发到返回,在任务的各个阶段都会经历许多考验,他们在天上的每一天也都是在为中国载人航天的进步添砖加瓦。那么,随着神舟十八号乘组的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11月4日凌晨,内蒙古额济纳旗大漠深处,天边划过的这颗星,正是按照计划返回地球的神舟十八号飞船。1时24分,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着陆。5分钟后,搜救回收分队的队员就到达了飞船边,在完成必要的工作后,三位航天员陆续出舱。

太空飞行6个月,192天, 十八 乘组 创下了中国空间站开建以来驻留最长纪录。 二度飞天的神十八指令长叶光富在返回前的交接仪式上,把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和对空间站的美好感情一起交付给了接棒的神十九乘组。

每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乘组,在出发前就对任务有明确的规划,身体锻炼、平台照料、科学实(试)验等等把他们的时间占用得满满的。而随着空间站在轨时间越来越长,确保空间站安全稳定运行是对乘组越来越大的考验,也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在轨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工作的日子里,神十八航天员定期更换空间站的水箱,转运产生的废品,更换核心舱氧传感器等重要零部件。另外,他们还对舱外航天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也关系到他们在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出舱

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开始第一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从问天实验舱的出舱口陆续进入太空。

尽管在空间站设计时,工程师们已经对太空中可能的碎片和微流星撞击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随着空间站飞行时间的增加,他们对空间碎片的防护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关键部位的防护升级被提上日程,也给航天员出舱活动带来了新的考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李学东: 本次出舱任务对“问天”前期因为碎片防护发现的问题进行防护板安装后,对关键设备后期在长期运营中能减少碎片和微流星碰撞的危险系数。

2024年7月3日,神十八乘组第二次出舱。这一次,航天员李聪首先打开了舱门进入太空,而指令长叶光富,则沿着空间站舱壁进行出舱活动。两次出舱活动,他们都对中国空间站舱体和舱外设备进行了巡检并且拍摄了照片,确保空间站舱外的安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李学东: 后续,航天员拍摄的照片下传到地面,地面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对飞行器后续长期飞行需不需要更换、需不需要维修的后续出舱任务进行评估。

为了更从容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轨期间,还进行了好几次压力测试,考验各个系统,如果空间站内部失压或是发生火灾后,天地将如何处置,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接力

空间站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人的参与,而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也需要航天员的付出。航天员在太空种菜、点火,探索生命起源、考察空间辐射的影响等等,神十八航天员更是任务升级,在太空养起了小鱼。

今年4月,4条斑马鱼跟随神舟十八号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迎来水生动物。神十八乘组入轨后,就开始了对小鱼的照料。

对地面科学家而言,第一次将鱼送上太空,考验着整个实验的设计和天地配合的能力。入轨后不久,他们在地面监测实时视频和数据时,就发生了一次紧急情况。

地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高鸿: 有一次,我们发现溶解氧猛然下去了,就赶紧找原因。其实植物舱氧气很多,但是在天上,在微重力情况下,它的扩散能力很弱。我们赶紧通过泵的交流交换,把氧气带过去,鱼室的氧气马上就上去了。

在顺畅的天地沟通协调下,斑马鱼在太空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它们的太空之旅比之前预计的还要更长一些。

叶光富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高鸿: 我们这个实验原本的设计是30天,最后实际运行了 40多天 ,超过了预期目标。用水生生态系统进行斑马鱼培养在国际上也算是比较领先的系统,实现了脊椎动物的一个突破。

经受住了微重力、空间辐射的考验后,这些小鱼也让地面科学家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高鸿: 本来斑马鱼都有一个背腹面。在天上运动的时候,它们有时候肚皮朝上或者肚皮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另一方面它就转圈,感受不到重力的方向了。

为了让太空里的实验结果更好地帮助地面的研究,每一次返回,航天员都会尽可能将需要的实验样品带回。此前,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时带回的59粒在太空孕育的水稻种已经在地面繁殖了两代,第三代种子即将丰收。而这一次,神十八航天员返回时,就带上了 55种科学实验样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副主任 王强: 2021年,核心舱就发射成功了,我们在轨实施了一百余项科学项目,获取了一批科学实验样品。这些样品数据,科学家还有一系列的环节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从而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需求服务。

怎么让更多的太空实验结果能够回到地面,这是每一次返回时对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考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杨海峰: 神十八对下行布局也进行了优化,下行能力提升18%以上。这次神十八返回可以携带更多的样品、载荷或者产品到地面上,这是一次能力很大的提升。

满载收获,11月3日下午,任务的最后阶段开始了。绕地球飞行5圈,神十八到达地面正是凌晨, 这是中国空间站开建以来,返回时间和环境最特殊的乘组之一 ,考验的是整个载人航天系统在暗夜回收的能力。

11月4日凌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了第三次落点预报,此时,飞船已经打开了降落伞,还有十多分钟就要着陆。搜救回收空中分队在指定区域已经等候多时。

最后一次落点预报,此时,飞船马上就要降落,空中分队的飞机也已经开始下降。黑夜要在沙漠中安全降落,考验的不仅是飞行技术,也是 团队的配合

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降落伞脱落,神舟十八号飞船稳稳地落在地面。几乎同时,空中分队的飞机也降落在飞船附近,他们也同样通过了深夜回收的考验。

每一次的飞船返回任务,不仅仅是迎接航天英雄的归来,更是一次次实战的考验,让中国载人航天在棒棒交接后不断成长。

祝贺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回归地球的怀抱。

从2021年开始,每年都有两批航天员去往我们的太空家园。从出舱维修到种菜养鱼,太空里的活儿真不少。天上每一项工作航天员们都认真做好;地上各个系统倾力保障,周到细致、稳妥可靠。

载人航天的每一步都不轻松。万无一失、圆满成功的背后是不断的细节打磨;而中国空间站,这颗时时划过夜空的最亮的星, 背后是万人的托举,也寄托着亿万人的梦想。

编辑丨陆宇佳 倪晶依 于立群 蒋彰 周辰 芦延坤 王刚 秦祎

摄像丨阮红宇 张戈平 王波涛 刘东立 李扬 陈凯 孟涛

剪辑丨郑昱 赵云龙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十篇

《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十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1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2011年7月,聂海胜晋升少将军衔,这个湖北枣阳乡村走出的农家子弟成为共和国兆扮将军。 费俊龙、聂海胜晋升少将仪式两年后,2013年4月,聂海胜入选神十飞行乘组。 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还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 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超过2000次。 2013年6月11日下午,3位航天员踏上了飞天之路。 从火箭起飞到太空遨游,从进驻天宫到太空授课,从交会对接到安全着陆,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经15天太空飞行,在圆满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后,聂海胜和战友们安全回到了祖国怀抱。 聂海胜曾在一次讲座中回忆起飞船返回的情景,“飞船返培猜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速度极快,和空气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透过舷窗往只见熊熊大火,自己仿佛孙悟空在炼丹炉里。 ”2013年6月26日,历经15天太空飞行、圆满完成任务的3位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从左至右)自主出舱后向人们致意与聂海胜一起执行“神十”任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曾评价说:“聂师兄在我眼里稳重、踏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得严格,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肯定是一定会做到。 给我的感觉,聂师兄就是我们乘组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2在部队的这几年里,聂海胜见证了空军的发展,并且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直到1998年,中国首批航天员的名单里公布了。 聂海胜依旧在明目张胆里却让他非常开心了。 毕竟对于航空来说,航天又意味着一种更高的转变。 之后,他们踏上了追求航天梦想的旅程。 在这期间,聂海胜的军衔晋升到了少将,这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但这些都没有让聂海胜迷失自我,反而在更高的荣耀面前拿出了加倍的努力,这才有如今54岁还能够登上太空的神话。 但其实聂海胜不是最老的宇航员。 其实按照普通的年龄来说,45岁就已经达到退役的标准。 但是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到了77岁还没有退休,所以聂海生也在采访时说过,他为努力保持较高的身体素质,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有着这样的精神,难怪聂海胜能够三次登上太空。 但其实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聂海胜虽然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但在这次之前,他只执行过两次飞行任务。 自从2003年入选备份航天员开始,聂海胜就与航天员的身份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2005年,聂海胜就已经开始执行飞行任务了。 那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与念爱生一起登上太空的是航天员费俊龙第二次飞行任务是2013年的神舟十号,与他一起执行飞行任务的。 除了航天员张晓光之外,还有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王亚平。 这是两次正式执行飞行任务。 算上神舟12号才成功完成第三次。 但是如今聂海生与另外两位飞行员才完成了第一次出舱任务,还不算真正的完成了飞行任务。 据媒体报道,这次航天员们总共要执行两次出舱任务,已经完成的第一次出单时间有将近两个小时,打破了历史的记录。 可想而知,第二次出舱时间应该也不会短,出仓时间越长,对设备和宇航员的要求就越高。 当然,也越能证明我国的强大,也越能证明聂海胜的强大。 在今年年初,聂海胜还成功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 身穿航天员制服配汪的他是毕业典礼上最特殊的人,也是最让人尊敬的人。 五十多岁,有着少将和博士的成就,却还依然奋斗在航天事业的路上。 聂海胜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希望在太空上的他能够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并且顺利安全的返回地球。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3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背后,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有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艰苦训练只为飞天的付出。 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两度飞天。 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带着使命驶向苍穹。 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见面会上,聂海胜说,作为航天员,他们的初心就是飞天,他们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 只要祖国需要,航天员就会有最佳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去履行使命。 和“三飞太空”的聂海胜相比,刘伯明则是时隔13年重返太空。 2003年,刘伯明曾入选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最终与神五擦肩而过。 在2005年的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入选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费俊龙和聂海胜“飞”完了全程。 终于,在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刘伯明上了太空。 在他和景海鹏的帮助下,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开始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行走。 “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刘伯明在此次任务的记者见面会上说道,他希望能站在机械臂上,面对璀璨银河,和亿万国人一同体验“我心飞翔”。 汤洪波是这次飞行任务乘组中唯一的“70后”及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1995年,汤洪波入选飞行员。 享受过飞翔蓝天、直插云霄的汤洪波曾说,他本以为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很快就能体验到漂浮太空的神奇感觉,没想到一等就是11年。 航天员见面会上,汤洪波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宣告了他首次飞天的信心。 当被问及首次参加载人航天飞行是否感到压力时,汤洪波表示,“有压力更有信心,因为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着风险和挑战。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46月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全网“沸”了。 6月17日,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和另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开始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黝黑的皮肤是聂海胜一路携带的家乡印记。 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当时,汤海秋承包了10多亩田,白天种水稻晚上烧砖,干活瞌睡了就吃个鸡蛋、喝几口补脑汁提神。 “双抢的时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满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两个眼珠子。 ”在父亲汤海秋眼中,儿子从不叫苦叫累,小时候干得最调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说。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烧柴火做饭,做完家务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学。 因为怕耽误上课,他就抄近路,骑得比其他孩子快。 ”汤海秋说。 高三那年,儿子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汤海秋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该出去闯闯了。 不久后,村里传来好消息:飞栏村出了个飞行员!“洪波伢子为国出力,是我们的骄傲!”,汤洪波成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许多村民聚集到汤洪波家。 70岁的老母亲伍兰清忙着招呼邻里乡亲,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员的人生经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从小在农村长大,青年时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靠努力读书走出家乡;靠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成为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年“神五”发射前,刘伯明被选入备选梯队。 但在选择第一梯队航天员时发生了两件事,让刘伯明与“神五”的第一梯队擦肩而过。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介绍,1998年,国家为“神五”发射在几百名中一线飞行员中分两批挑选了14名航天员,其中第一批6名中就有刘伯明,并且在随后的各项训练中都表现得非常好。 就在刘伯明准备把最好的状态以保持到最后选择阶段时,一次打篮球,刘伯明竟然把脚扭伤。 等刚把伤养好,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在依安老家,刘伯明不到60岁的母亲突发心脏病突去世。 刘伯明没有被这些意外打倒,反而更加勤奋学习、刻苦训练。 2008年9月25日,“神七”升空,刘伯明第一次随飞船进入太空,并与队友景海鹏配合,帮助翟志刚完成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 “神舟十二即将发射了,我们在家里也很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联系不上二哥,估计又是在封闭性训练,以前也是如此。 ”刘伯忠说,家人都很牵挂他,都会默默祝福他。 作为长兄的刘伯真,也是一直记挂着弟弟刘伯明这次飞行任务。 “虽然平时隔段时间我们兄弟两人就会通电话聊家常,但是自从知道神舟十二即将发射,我怕打扰他训练,就没有打电话了。 ”刘伯真说,明天上午他会准时观看电视直播,祝福弟弟为国争光,平安归来。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6时至今日,五十五岁的刘伯明已经两度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战,而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的他为国家在航天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哪怕是刘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 曾经那个一度辍学去打工的刘伯明如今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甚至得到了被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证书的殊荣。 短短十几年的改变,竟然变化如此之大,那么当年的刘伯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又因为什么事情让他进入了航天事业呢?1985年,一位英俊秀气的青年从教室自信满满地走了出来,而后被通知已经通过招飞体检的青年又参加了文化课的考试,最终这位青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从家乡齐齐哈尔来到了长春空军飞行学院。 这位青年就是刘伯明,刘伯明面对前来送行的老师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过飞行员的考试。 刘伯明的高中老师张福林这次也亲自赶过来送刘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欢刘伯明这个聪明努力的学生,这次刘伯明通过录取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刘伯明在高中时期非常聪明,也非常懂礼貌,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会喜欢上这个安静踏实又努力的孩子。 临走前张福林对刘伯明说道“继续努力,按照你高中时期的精气神来继续坚持,以后一定没问题,如果感觉自己有进步就给我写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师带着深切的希望和打破离别的幽默之下,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而刘伯明也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之中坚定地踏入了学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刘伯明获得了好成绩都会给老师张福林写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长,有时候会跟我说训练上的事情,感觉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这个他都会接一句说老师,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放心这种话”作为高中班主任的张福林其实非常看好自己这个看了三年的学生。 每次张福林收到刘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总是第一时间来读信,信中的刘伯明会把近期发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对学业的困扰都告诉他的老师,张福林每次读完信都会既心疼又希望刘伯明能够坚持下来。 因为作为刘伯明的老师,他非常清楚这对于刘伯明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所以每次给刘伯明的回信中张福林都会想办法开解他,跟他说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家乡的变化,包括每次都会鼓励刘伯明。 在张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刘伯明的,因为高中时期的刘伯明一直都是一个能吃苦又踏实的好学生,所以他希望刘伯明能把握这次机会。 两人的信件来往持续了整整四年,这份简单却又浓厚的师生之情陪伴了刘伯明整个大学生涯,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师友亲切地期盼,所以刘伯明非常重视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学业。 刘伯明在学校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一万米的晨练,刚开始的他很难跑下来,但是每次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后来慢慢适应之后的刘伯明每天早上不跑还感觉不习惯。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曾经在北京亲眼见到了儿子真实的训练是怎样的,“坐在一个高空上面,那个椅子会来回旋转,然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甚至要一整天头朝下睡在一张斜的床上”。 刘父每次提起儿子的训练都是一脸的无奈和心疼。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7中国田径的好消息!苏炳添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黄种人,受到官方媒体的称赞。 田联发布了最新的男子100米跑世界排名,创造中国田径男子100米项目最佳纪录的苏炳添,世界排名第八,成为唯一进入世界前十的黄种人,包括央视, 等多家官方媒体都报道了这个好消息。 在本次世界排名中,苏炳添总得分达到1325,排名世界第八。 美国著名的科尔利排名世界第一。 他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4的成绩,获得了亚军。 此外,美国布罗梅尔, 罗尼贝克, 布莱希和伊萨杨都进入了世界前十,这表明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东京奥运会100米冠军意大利,的雅各布斯排获得第四名。 考虑到雅各布斯现在状态不错,本赛季有希望进入世界前三。 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现在世界的田联也第一次承认苏炳添,排名世界前十。 可以看出,苏炳添已经是亚洲第一短跑运动员在本次世界排名中,苏炳添总得分达到1325,排名世界第八。 美国著名的科尔利排名世界第一。 他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4的成绩,获得了亚军。 此外,美国布罗梅尔, 罗尼贝克, 布莱希和伊萨杨都进入了世界前十,这表明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东京奥运会100米冠军意大利,的雅各布斯排获得第四名。 考虑到雅各布斯现在状态不错,本赛季有希望进入世界前三。 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现在世界的田联也第一次承认苏炳添,排名世界前十。 可以看出,苏炳添已经是亚洲第一短跑运动员不少网友发来祝贺苏炳添:“苏神好!我希望在2022年,我能再迈进一步,登上100米世界大赛的领奖台。 ”“亚洲飞人苏炳添,这位世界前十的唯一亚洲选手,为我们国家赢得了荣耀!喜欢!”“亚洲是世界第一,世界第八,也是唯一的黄种人。 ”“前十名中有一半来自美国,这对中国和黄种人的田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神,yyds!我希望我们未来能走得更远,我希望我们能挖掘和训练更多的短跑运动员。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8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奥运主火炬将在继2008年之后,再次在中国北京的鸟巢上空燃起。 奥运五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在此刻再次出现在国人眼前,他就是田径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 今夜,他将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火炬手之一,参加最后六棒的火炬传递。 当晚10时,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火种,由火炬手赵伟昌带入国家体育场。 伴随着乐曲,火炬绕场一周,依次由第一火炬手赵伟昌(1975年奥斯陆世锦赛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银牌得主)向第二棒李琰(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总教练)、第三棒大杨扬(中国冬奥首枚金牌获得者)传递。 随后,担任第四棒火炬手的苏炳添将火炬传递给两届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奥运冠军周洋。 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31岁的苏炳添以创造亚洲纪录的9秒83成绩,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新的历史。 除此之外,苏炳添也是历史上首位打破10秒大关的非归化亚洲运动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176名运动员当中,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才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的运动员来自于跨界跨项选才。 这些奥运健儿中有不少是通过田径跨项转型到滑雪的运动员,其中就包括中国跳台滑雪队以及雪橇、北欧两项等首次获得奥运资格的项目。 今夜过后,苏炳添也成为七名开幕式火炬手中唯一一位既参加过夏季奥运会比赛,又担任冬奥会火炬手的运动员。 随着本届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依拉木江与赵嘉文点燃圣火,北京冬奥盛会正式开启。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96月16日上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公布,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 六月的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屋舍俨然,山色青翠,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是汤洪波的家乡。 今年46岁的汤洪波,是一位航天员“新人”。 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汤洪波,曾励志走出农村,奔赴广阔天地,实现人生理想。 通过成功招飞,从航校顺利毕业,汤洪波来到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在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在2019年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汤洪波克服转型的艰难,用十一年的努力与坚守,等来了“飞天梦”的圆梦时刻。 汤洪波成功入选这次飞行任务的消息传来时,他的父亲和弟弟正顶着烈日在田里忙活。 汤洪波的父母已年过七旬,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全家人以务农为生。 老两口有两个儿子,哥哥汤洪波是能“上天揽月”的航天员,弟弟是与父母一起“下地”的农民。 目前,全家一起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还承包了20多亩鱼塘。 勤劳质朴的一家人,谈及汤洪波,眼里满是自豪感。 “他每天放学回来,还会帮我们分担家务。 ”在母亲伍兰清的眼里,汤洪波是一个文静、诚恳、踏实、孝顺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以务农为生的汤洪波家并不富裕,父母白天忙种水稻,晚上还要守夜烧砖。 十多岁的汤洪波便利用空闲时间,帮父母分担农活,到田里除草、施肥。 在飞栏村,全村的人都知道汤海秋家里的洪波伢子能吃苦。 母亲伍兰清说,儿子进入部队后,虽然回家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一回家,就会帮着父母干农活。 但是孝顺懂事的汤洪波,偶尔也有自己的“小叛逆”。 “他小时候喜欢看小说,经常在外面看到很晚才回来,但又怕被我们骂。 ”汤洪波的父亲汤海秋笑着说。 父母勤劳、质朴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汤洪波。 航空与航天,只是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 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无论汤洪波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努力咬牙坚持了过来。 “他能为祖国完成航天任务,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感到很高兴!希望他能够不负重托,顺利完成任务归来!”对于即将出征,征战太空的汤洪波,全家人充满信心与期待。 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10冬奥会超级新秀苏翊鸣与亚洲飞人苏炳添的互动,近几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令人欣喜的是,在苏翊鸣登顶之时,他的偶像也迎来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确认,英国田径运动员乌贾违反了兴奋剂规定,他所在的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的男子4x100米接力银牌将被没收,加拿大队、中国队分别被递补为亚军、季军。 有必要提醒的是,这枚奖牌,不仅是苏炳添运动生涯的第1枚奥运会奖牌,也是中国接力队乃至中国短跑队在奥运赛场奖牌零的突破。 天生条件的差异,让黄种人的短跑能力不及白种人,更是大大地落后于黑种人。 我们不妨翻开历史资料做一番对比:1982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为9秒95秒,当时的全国纪录仅为10秒52,差距真的不小。 田径是拥有40多个奥运项目的一个大家庭,绝大多数项目是“单打独斗”,比赛中运动员必须依靠个人的能力与对手拼争。 相比之下,接力比赛称得上田径赛场的一朵“奇葩”,参赛的4名运动员需要通过接力棒的传接来完成比赛,要想在赛场上克敌制胜,除了一流的速度,还需要一流的交接棒流畅度,接力项目的这一特点给中国队带给了不小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40年来中国男子接力队屡屡在亚洲赛场甚至世界赛场演绎不可思议的“东方极速”,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坛增添了不少荣光。 对于资深体育迷来说,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应该记忆犹新,那是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成名之战。 当时,由蔡建明、余壮辉、何宝栋、袁国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82的亚运会新纪录,并摘取冠军,为中国亚运代表团夺得历史上的第一个接力项目金牌。 4年后的汉城奥运会,到最后一个比赛日开始时,中国和韩国代表团均夺得93枚金牌,最后举行的男子4x100米决赛便成为决定双方金牌榜位次的终极对决。 关键时刻,中国队四将携手创造了39秒17的亚洲新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奠定胜局的1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因此连续第2次坐上亚运会金牌榜头把交椅。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堪称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王朝期,那段时间中国接力队不仅称雄亚洲赛场,还频频在世界大赛露脸。 198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x100米决赛,当时由李涛、蔡建明、李丰、郑晨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05秒的亚洲新纪录,以小组第四的身份晋级决赛,最终获得第7名。 三年后在家门口举行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男子接力队再创佳绩,国手以敲开39秒大关的优异成绩实现亚运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个辉煌期。 时隔20年,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激情上演。 广州亚运盛会的田径赛场,沉寂20年的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再度发威,陆斌、梁嘉鸿、苏炳添、劳义4位中国飞人奉献出38秒78的亚运会新纪录,击败老对手日本,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 这场胜利,标志着中国男子接力队第二王朝的开启。 随着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等亚洲顶尖飞人的先后崛起,此后几年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队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014年仁川亚运会,由陈世伟、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的成绩再次打破亚洲纪录,并成功卫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的37秒99夺冠成绩排在当年的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牙买加、英国和美国队,即便放在任何一届奥运会上,这个成绩都可以获得奖牌。 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男子接力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奔跑中,逐渐从亚洲顶尖层面跃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将在接力赛连续发力,他们先后两次跑出惊人成绩。 中国接力队先是在预赛以37秒92的成绩刷新我们自己保持的37秒99的亚洲纪录,当晚又以38秒01夺得世锦赛银牌,创造了亚洲队伍在世锦赛百米接力的历史最高名次。 更令人骄傲的是,这也是有史以来亚洲运动员在世界大赛该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 客观的说,这段时间属于男子接力队的亚洲荣光,不仅仅来自于中国队,还有同样优秀的日本队。 五六年前,新星辈出的日本接力队也上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支团队在2016年奥运会、2017年世锦赛、2019年世锦赛分别夺得银牌、铜牌、铜牌,并将原写在中国队名下的亚洲纪录提升到37秒43的惊人高度。 当然,苏炳添领衔的中国接力队,这期间仍然是中国田径队的主要亮点,他们仍然保持在世界一流强队之列,先后获得16年里约奥运会第4名、17年世锦赛第4名、19年世锦赛第6名。 和中国田径队其他径赛类项目比较,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闪光业绩。 日本接力队的崛起,意味着男子4x100米接力的中日斗法,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亚洲赛场,已经成为世锦赛乃至奥运会的一道风景线。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属于亚洲体坛新的荣耀和光彩。 当然,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他们的最高目标不仅仅是中日之间的斗法,而是力争在世界更高赛场以干干净净的一流成绩击败强劲的对手,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赢得更高的荣誉。 半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他们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跑出37秒79,又一次显示出这支团队的世界一流水平。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昨天的裁决,让中国男子接力队终于获得半年前就该属于自己的1枚奥运奖牌。 虽然这份荣誉来的有些迟,但终究是真实战胜了虚假。 祝贺中国男子接力队迈上新的台阶!他们今后必将带来更多的荣誉!2022感动中国十大先进人物事迹观后感

神十三航天员回家后首次公开亮相 分享“太空感悟”

传好接力棒 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

昨天(6月28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返回74天后,在北京航天城与媒体记者见面。 这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中国空间站由四个航天员乘组接力完成建造,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前,与即将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昨天的记者见面会上,他们也给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乘组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翟志刚:我们乘组在返回之前,跟十四乘组进行了天地双向视频,把空间站上的工作、生活以及做各领域实验所有设备的位置、使用的技巧,进行了仔细沟通和交流。 同时,我们把天上不易操作的东西,还有一些我们使用过的工具放在了什么地方,很清晰地跟他们完成了一次比较完美的交流。 落地返回以后,我们又跟十四乘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序幕以来,从神舟十二号任务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乘组、两次交接棒的接续飞行,未来神舟十四号乘组和神舟十五号乘组罩派还将在空间站中进行在轨交接。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叶光富: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造福全人类的一个太空实验平台,这确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 空间站的阶段,每一个乘组的飞行都不是独立的,每一组都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好各自的飞行任务,也争取为下一组传递好任务接力棒。 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组将在轨亲历中国空间站三舱建成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我们也期待着在那一刻和你们共同挥舞国旗庆祝成功!

后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王亚平:作为航天员,在地面的时候,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的时候,天宫是家、祖国是梦。 现在已经两次飞天的我,再次回到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其实在我们返回地面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全部清零,开始积极恢复,尽早投入到训练当中。 请党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会不负韶华、不负重任、不负时代,向着星辰大海的方向,继续前进!

神舟十三号乘组回顾收获满满的太空之旅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以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在轨驻留6个月,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

在昨天(6月28日)的记者见面会上,三名航天员与大家分享了收获满满的太空之旅。

翟志刚作为指令长,2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3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出舱活动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见面会上,他饶有兴致地分享了返回舱回到地球怀抱时的难忘瞬间。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翟志刚:实际上在整个返回的过程中,看似从我们的画面里头没有任何的动作,但是我们在返回舱里面,感受到的这种一次一次的冲击,而且是连续不断的这种冲击,尤其是到最后,每一次动作,我们的心也跟着动,随着每一次心动,我们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大,这些动作、这些冲击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少了一个动作、少了一个冲击,后边就危险了。 因此整个过程,用语言还是很难准确表达那种刺激的。

王亚平两度飞天圆梦、再上“太穗册空讲台”,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她为大家分享了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新奇感受。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王亚平: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我们两次天宫课堂,我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还能实时猜闷宏看到地面课堂孩子们的画面,孩子们的眼中有光,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期待着和孩子们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能够永远做他们心目当中的太空老师,也期待他们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我们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当中来,把我们的空间站开发和应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

叶光富怀揣11年航天梦,扎实训练、艰苦磨砺,光荣入选神舟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担负任务。 他为大家分享了在轨六个月保持良好状态的秘诀。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叶光富:作为个人的首次飞行,在这次长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我个人也感到非常高兴。 当然,为了能够确保我们整个乘组在长达半年时间里,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整个地面团队也是做足了工作。 包括提供了强大的地面保障支持,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飞行任务计划,完善了在轨医学和健康保障措施,并优化了失重防护和在轨锻炼方案,我们因此才能够在整个任务期间始终感觉良好。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7篇拿碰洞

中国空间站

在这里,我们每人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内有机器人,他们可以帮我们做些杂事,如倒水、打印、端饭等。 每当中午12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1

我从小的愿望是:长大以后能当上一名宇航员,并像杨利伟一样,坐着航天飞机遨游宇宙。

有一天,我梦见我戴着航天头盔,手上拎着一个小箱子,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吵轿这样,有人对我说,我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航天员,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需要这个小箱子维持氧气。

我乘着航天飞机飞上了太空,在太空中看见了美丽的景象。 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到月球上探索信息。 我们到了月球上,把种子种了下来,可是种子竟然消失了。 我们还在月球上做了各种实验,返回地球了。 我们把月球上的情况告诉了人们,人们对我们又是惊讶又是崇拜又是敬仰,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醒了过来,一看,啊,是一场梦。

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宇航员。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2

从小有人问我:”左汶鑫,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摇摇头,说:”不知道。“

现在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坚定地对他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当航天员,我会对你说:”宇宙太美了!我在‘开消枯学第一课’上听宇宙航天员说过:”宇宙很美,那里的星星一闪一闪,比沙粒还多!时不时流星从你眼前划过,那明月中的嫦娥在那里寂寞吗?

如果我真的当了航天员,那我会在火箭里看那调皮可爱的星星,我会对流星许愿,我会安慰嫦娥不再伤心!在宇宙中我会去探究奥秘,我会去寻找宇宙最大的行星,我会到火星看外星人,我会到木星去旅行,我会在飞船里像一只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我会拍许多的照片留作纪念,我会捉一个小星星做“星星”项链!看着满天的星星,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航天员!成为新时代一名杰出的女航天员。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3

梦想源于创新,实干成就未来。

——题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 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漫漫航天路,我们一直前行。

筑梦

古人对美好又神秘的宇宙有着别样的幻想与憧憬。 他们创造出一个个神话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表达内心对未知宇宙的期盼。 在古人眼里,月亮里有嫦娥和玉兔,还有一段凄美又深沉的爱情故事,更有一段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情思。 在他们眼里,宇宙是神秘的。 于是乎,古人便开始了对宇宙的“求索”,这也恰恰萌生了航天梦的种子。

汉代学者张衡曾经提出无限宇宙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 “一个人若没有怀揣过大的梦想,也就无法到达向往的地方。 ”我们的前人也正是怀揣着对神秘宇宙的幻想,筑起了这坚实的航天梦。

追梦

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 那片星辰大海,留下了我们的无数“第一次”——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嫦娥一号。 从零到一,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一往无前,无关比赛,无关输赢,这是我们对古人万般真切的航天梦最好的回应,这是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执着探索。

先驱者们,带着面对未知的勇气,向太空挺进,无数次克服重重困难,无数次从头再来,才拥有火箭升空那一刻的光芒。 中国人,航天人,用行动定义了中国勇气,定义了梦想究竟为何物,以及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不断“上下求索”。

圆梦

随着我们不断求索,航天梦已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天宫课堂”直播。 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观察到了舱内的神奇设计,解答了我们心中对于太空生活的种种疑问。 对于此次直播,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迅速发展,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之路的光明前程。

若无实干,梦想也只是空想,又谈何创新?天文学家南仁东对待科研认真严谨,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为我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没有踏实努力、反复实验、不懈研究,那么梦想就仅仅是个梦想罢了。 科学家是如此,我们也是如此;航天是如此,学习也是如此。 吾辈青年,应当投身于实践,做行动上的巨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 筑梦,追梦,梦想的彼岸便是那星辰大海。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4

考验

小时候看夜空的星星,我总觉得很神奇,喜欢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天空中会有那么多亮晶晶的星星,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触摸到它们吗?而爸爸妈妈的回答则激发了我更大的兴趣。 我便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各种关于星空的课外书。 每次拿到新的书籍,真是如获至宝,我有时都顾不上吃饭睡觉,恨不得一口气都看完。

为什么我对这片星空如此痴迷?那是因为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太多让我感到新奇的事物。 宇宙是那么有趣又充满神秘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因此吸引着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的追寻和探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万户的人想到月亮上去看看,于是他坐在椅子上,下面装了好多火药,椅子两边绑了风筝。 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想飞上月球的人。

后来,这个飞天梦也是中国人的`梦,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在研究探索。 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神舟一号至十三号……这些都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现在我们抬头仰望,在那片浩瀚美丽的星空中,还有我们的三位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他们要在太空“出差”6个月,完成很多重要任务。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能飞上太空,在空间站里飘着“走”,自由自在。 到那时,我们可以到月球上去体验不一样的太空生活。 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心中的航天梦积攒力量,让祖国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5

每当仰望天空的时候,我总希望自己是一只飞鸟;每当眺望月亮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嫦娥应该还没有睡觉吧?天空是那么神奇,浩瀚无边。 我打开高倍望远镜,看到了土星的光环、木星的大红斑。 它们距离月亮都很远,它们会一起说悄悄话吗?渐渐地我沉入了梦乡……

我在梦中乘着探索号载人飞船来到了太空。 啊,地球真美!地球像蓝宝石镶嵌在无边的宇宙中。 突然,我看到了一架蓝色的飞船向我飞来,透过玻璃看去,一个航天员向我点头示意。 天呐!我竟然在太空中见到了航天员。 我确定,他不是外星人,是和我一样来探索宇宙奥秘的人。 我们用无线电波相互问好。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对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当代少年继续完成中国航天梦的历史使命……我和搭档完成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了解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原理。 我仔细地记在了探索太空的日记本上,等我回到地球,要告诉同学们,让他们知道中国航天之伟大。 “叮铃铃……”这时,我的闹钟响了。 我试着把眼睛睁开,原来我做了一个回味无穷的航天梦。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担负使命,传承梦想,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我想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在宇宙中自由遨游。 未来,随着每一次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再一次挺起胸膛,向下一个目标阔步前行!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6

“长大了,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人熟悉这句广告语。 也正是因为这句广告语,我从小对浩瀚的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也梦想着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在无边无垠的宇宙遨游,探索其中的奥秘。

记得上小学时,我就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感悟古人飞天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关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升空、“嫦娥”奔月、“天宫”遨游、“北斗”组网、“祝融”巡火、“羲和”探日……中国航天一次次让神话梦想变成现实。 航天项目的命名巧妙借用古代神话传说,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向全世界展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浪漫”,彰显出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这让我更加被中国航天的独特魅力折服。

还记得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在太空之中,我顿时明白了英雄的含义,他就是英雄,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 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不再只是梦,中国人的脚步也踏进了浩瀚的宇宙。 红旗飘扬,我的梦想也随着它一同飘扬。

2021年高考,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面对如此多的专业选择,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航空类专业,最后如愿被滨州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录取。 我想这是我梦想实现的第一步,我一定会追寻英雄的足迹,汲取榜样的力量,努力学习航空航天知识与技能,载着我的航天梦不断前行。 我相信,时光不负追梦人,我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中华儿女多奇志,漫步寰宇问苍穹。 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数十年如一日,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无比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现如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追随老一辈的脚步,严格秉承优秀的传统作风,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迈向国际最前沿。 作为一名学生,我更应该提振奋斗精神,自觉将个人的青春梦、航天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点亮青春梦想、擦亮航天梦想。

我的航天梦精选作文篇7

2021年的中国,航天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航天奇迹,向世界展示着大国力量。 如航天员刘伯明所言,“我们赶上这个好的时代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是追梦者。 ”中国人的航天梦,始于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而不会止步于探月探火。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 为了迈出探索宇宙的第一步,老一代航天人又克服了何种艰难?他们不曾放弃,迎难而上。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二十字的载人航天精神是几十年来航天人的信仰。 上学期,在学校组织下,我参观了上海某研究院,深切感受到航天员的执着与付出。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差一点失败,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差一点成功。 ”追逐航天梦的过程中容不得任何差错,追求完美已然成为航天人的本能。

2021年一句“北京明白”冲上热搜,以“90后”高健为代表的航天人手捧交接棒,成为新时代的新一代追梦人。 这背后,是当代青年担负起时代重任,是青年一代为实现美好愿望而坚守本心,是一代人的荣耀与幸运。 虽然短短四字,但喊出了中国航天人的底气与自信,喊出了中国人实现一次次新的突破的自豪!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每个人都应心怀梦想,仰望星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4549.html
卖惨 博流量带货牟利 有群演转岗成 直播间 编剧 背后
出新赛道 机 飞 遇 抢抓新 西藏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