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如何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一见·从青海到宁夏

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考察调研,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了解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等情况。此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0年前召开的那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牢记总书记嘱托和指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的引导下,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并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评价体系……一系列“组合拳”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共富裕——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2019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脱贫攻坚。这些年,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从贫穷落后到奔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边疆民族地区不能掉队。2023年6月8日上午,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随后他还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共奋进——

“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中华民族是团结奋斗的民族。

谈起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籽”之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疆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8年后的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新疆考察时,在对各族群众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大家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今年6月19日,总书记在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共筑中国梦,风雨无阻向前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定能长盛不衰。

策划:杜尚泽、张毅

撰文:潘俊强、李昌禹

海报:李艳

摄影:燕雁

视觉:毕晓洋、李琰

编辑:安博文

校检:吴玥


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不做两面人 我要怎么做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起步晚,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严重滞后、劳动力素质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距较大。 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坚决不做任何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隔阂,最近的距离则是心与心的沟通,只有以心交心才能心心相印、换位思考才能春风化雨。 最要害的是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防止无限上纲上线。

民族团结观后感六百字

读《民族团结》这本书前,我先认真看了一遍书名,民族团结。 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里氏8.0级地震。 那时的中华民族,不就是万众一心,援助灾区,才救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才能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在灾区建起一个个临时帐篷,才能在2009年春节期间让灾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还想起了今年在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救灾晚会上,一个又一个集团、公司援助之手,捐出了上万元的资金。 认真想了书名的意义,我才开始读书的内容第一讲中我读到了中华民族的现状其中第二篇: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中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如:乌兹别克族、珞巴族、门巴族……第二讲中我详细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一直到中国现代。 第三讲中我了解了汉族、藏族、回族、壮族的发展。 第四讲真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了解了各民族的节日,如:铜鼓节、蛙婆节、吃立节、牛魂节……第五讲给我讲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故事,依次讲了:《绍君出寨》、《诸葛亮绘图安西南》、《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进蕃》,这些故事又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一些中华历史故事。 《民族团结》这本书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中国,我长大了一定要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发展得更好,从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发达国家,直追美国。

发声亮剑

1937年至1959年,中华人民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打跑了日本鬼子,又战胜了国民党,本篇主人公--李云龙,一个出手从不含糊的军事将领,,先是当了新1团团长,结果因为没有从俞家岭突围,但凭他的1000多号人,干掉了装备精良的日本坂田联队,上级不但没有奖励,反而撤了他的职,让28团团长丁伟当了新1团团长,李云龙对丁伟撒气,说是逼张飞绣花,结果不出半年,因为山本特工队,想袭击大夏湾八路军总部,和126师386旅独立团交上了火,山本特工队以为失去了战机走了,上级以独立团防御疏忽,把孔捷给撤了,让李云龙当了团长,后来李云龙带领的部队屡屡得胜,上级就让他当了2师师长。 看完《亮剑》这个电视剧后,我热血沸腾,看着一个个日本鬼子倒在李云龙的手下,李云龙真不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看着一场场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巴不得立刻穿上军装,背上轻机枪,戴上头盔,冲到横尸遍野,浓烟滚滚的战场上去杀敌。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起步晚,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严重滞后、劳动力素质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距较大。 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坚决不做任何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隔阂,最近的距离则是心与心的沟通,只有以心交心才能心心相印、换位思考才能春风化雨。 最要害的是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防止无限上纲上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649.html
自来水管爆管原因说法不一 成都地铁施工区域路面塌陷追踪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