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一古桥重修11年后再遭冲毁 始建于元代 为全国文保单位

自6月19日入梅以来,安徽省黄山市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境内多条河流、水库水位出现抬升。

澎湃新闻获悉,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的环秀桥,在此次降雨中被洪水冲毁。

公开资料显示,始建于元代的环秀桥,距今已有700多年,桥长26.65米,宽3.85米,高距水位4.55米,2001年6月列入第五批“国保”单位。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2013年环秀桥就曾在洪水中被冲毁,灾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于当年年底前完成了修复工作。

6月21日上午9时环秀桥情况。呈坎村村民供图

黄山市气象台06月20日17时30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徽州区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6小时降水量可能达160毫米以上并持续。6月20日,呈坎景区发布公告称,因受暴雨天气影响,景区部分区域存在积水情况,道路湿滑,为确保广大游客朋友们的人身安全,呈坎景区临时闭园,现场售票点停止售票,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6月21日上午,呈坎村党总支书记罗志刚向澎湃新闻确认,环秀桥是在21日晚6点半左右被洪水冲毁的,当时的雨势很强,但从目前来看,受损情况相较2013年要轻。

“桥面以上的木质结构件大部分被冲走了,具体的受损程度需要进一步评估。”罗志刚告诉记者,文物部门人员已经赶到呈坎村实地察看文物受损情况。

呈坎镇镇长宫德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1日上午呈坎村的水位已经下降,可以看到环秀桥桥面以下情况,桥墩主体没有受损。

据中新社报道,2013年6月30日,千年古村落呈坎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袭击,包括中华第一祠罗东舒祠(宝纶阁)在内的49幢国宝和大量的古民居受损严重,而拥有700年历史的元代环秀桥被洪水冲毁。

上述报道称,在遭受洪水冲毁后,当地组织专业施救人员寻回75%以上的木质构件,后经文物部门的鉴别,整理和编号并妥善保管。同年10月22日,环秀桥修复工作正式启动,修复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派专业人员指导,力求“修旧如旧”,完美还原其原有风貌。11月30日,环秀桥修复工作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12月8日,按照徽州古老传统环秀桥的牌匾被挂上,被洪水冲毁的700岁环秀桥再现“昔日风貌”。

罗志刚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寻找到部分环秀桥的木质结构件,从日后修复的角度来看,应该会比2013年的容易,因为当年石质结构的桥面也被冲毁了。

公开资料显示,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誉为“江南第一村”呈坎村,是世界迄今发现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东汉八卦风水古村落,其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有18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东汉、唐、宋等历代建筑180多处。

罗志刚介绍,在本轮降雨中,呈坎村的其他文保建筑目前还没有出现损毁的情况,有部分建筑因洪水受淹受潮,但好在水位不深。目前村里的村民转移安置工作已经完成,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已到达安置点安抚群众。(澎湃新闻)


国庆到了?武义那里比较好玩?

1.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义县城南38公里的云华乡境氏总面积5平方公里。 境内悬崖千切,气势雄伟,峰峦竞秀,云雾绩绕,有如世外仙境,素有浙中胜地之称。 2.郭洞景区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峰如洞而得名。 约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层峦叠蟑,竹木苍翠,静雅宜人。 “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 3.寿仙谷景区重岩叠嶂,清溪趣石点缀,雄伟中透出秀丽,吓纱崖、凌空石井则是巍峨惊险、天然而设,令人称绝。 有着“十里画廊”之称的刘秀垄、清风寨风景区奇石象形,景点众多,每一处无不蒙上与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有关的神秘色彩。 加上台山、石鹅岩、石鹅湖等毗邻相连的景点,构成了一派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 武义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 熟溪桥始建于宋开禧三年(1207年),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廊桥,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为江南所罕见全国文保单位延福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不愧为古代寺庙建筑之精品。 4.石鹅岩风景区景区内林木苍盛,奇岩嶙峋,秀峰碧水,景色秀丽。 天然景点16处,主景慈航洞府,为一高20米、长80米、宽40米、面积3200平方米的洞府庵院,傍岩依洞,气势不凡,始建于唐代天佑年间的三间古刹,虽经沧桑岁月仍风貌依然、香火不断,是浙中南禅林古刹的代表作,有着重要的地域宗教文化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石鹅岩风景区内的石鹅湖水光潋滟,荡小舟于其上,怡然而得田园之乐。 5. 俞源太极星象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 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开放近两年多来,已有英、美、法、德、日、澳地利等十三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慕名而来。

武义在浙江的哪里

武义县位居浙江中部,与金华毗邻,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33万,是山川秀丽,物产富饶。 武义旅游资源丰富,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美称。 有龙潭—郭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 武义温泉度假区为浙江省十佳休闲胜地,郭洞、俞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武义温泉以量大、水优、温度适宜而著称,出水量6000吨左右,温度42~45℃,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温泉山庄、清水湾温泉度假村、溪里温泉浴吧已相继开放。 武义境内奇峰林立、重岩叠嶂、深谷幽潭、湖光山色、天然成趣、风光迷人,景观独特。 寿仙谷景区重岩叠嶂,清溪趣石点缀,雄伟中透出秀丽,吓纱崖、凌空石井则是巍峨惊险、天然而设,令人称绝。 有着“十里画廊”之称的刘秀垄、清风寨风景区奇石象形,景点众多,每一处无不蒙上与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有关的神秘色彩。 加上台山、石鹅岩、石鹅湖等毗邻相连的景点,构成了一派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 武义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 熟溪桥始建于宋开禧三年(1207年),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廊桥,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为江南所罕见全国文保单位延福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不愧为古代寺庙建筑之精品。 始建于东晋的明招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南宋东南文化中心,成为当时名扬全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特别是郭洞古生态村和俞源太极星象村,都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 郭洞的古村、古祠、古桥、古巷、古民居、古树林等,展现出了秦汉古韵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俞源由于与明初国师刘伯温的关系,弥漫着一种奇异文化的气息,以太极星象而著名,其古村落布局与天体星象相吻合,构连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 两个古村落非常重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典范。 民俗风情浓厚,是武义旅游资源的又一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义人虽“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却非常勤劳、善良、尚义、好客,有着独特的田园和山里人家风情。 武义还是浙江省畲族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有畲民万人,畲族风情别具一格。 武义畲乡是华东地区离大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地区,小黄山畲族风情村已对外开放。 武义田园风光旖旎,生态保持完整。 全县有21万亩经济特产基地,在百花园百果山里,春天,桃花如霞,梨花似雪;夏天,荷花映日,莲姑采莲;秋天,猕猴桃垂挂,板栗满枝;冬天,飞雪点梅,别有情愫——令游人神往。 作为金华地区最高峰的牛头山,尚有大片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极具神秘色彩,对于追求神奇、冒险、返朴归真的都市人必将极具吸引力。

谁知道关于西溪古村的资料

西溪南村有1200年文明史。 该村位于黄山南麓,新安江上游,丰乐河之畔。 因地处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 该村由后唐始建,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 村中吴姓为大姓。 村民以农为本,外徙经商,贾富兴儒,因儒入仕。 商者足迹遍布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盐商为主,兼营茶、木材、典当等行业;入仕者高官接踵,可谓“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 西溪南的村落结构,总体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呈不规划长方形。 以街为经,以巷为纬,东西贯通,南北畅达。 村以条、陇、雷三水系为主线。 街依溪行,屋缘街建,两岸夹峙,鳞次栉比,宽1公里,长2.5公里,昔有“千灶万丁”之称。 “前街”(现改称后街),“黟县青”石板路,宽3—4尺。 房屋南侧,杨柳成行,俗称“杨柳干”,依依袅袅,万缕千丝,可供观赏,亦供纳萌。 沿街一条小溪(条堨)逶迤而过。 街道的巷口及拐弯处设有“天灯”,即在约1立方米的石墩上竖一近丈高的木柱,柱端支一“人”字形盖顶(用防雨雪),盖顶下挂一盏玻璃灯(当时用青油、灯芯点燃),夜间由专人点亮,是夜市的一种景观。 “中街”(现改称正街),街道宽5尺至丈余,“黟县青”石路面,平正如磨。 一道水渠(陇堨)穿街而过,石板铺底,流水潺潺,如一蜿蜒前曲的玉带,飘逸在古街长廊间,凭栏细看,古韵悠悠。 为便于村民浣洗,在街埠露水处均设有埠头,各道涵洞口上还置有石闸。 可消防,通风调温,既适用又美观。 一些宽绰巷口,还设有“街楼”。 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 空间虽小,却很别致,南北两面装有花样窗棂,专供“更夫”住宿。 “后街”(现改称溪边街),随着溪流(雷堨)的走势,格外曲折多姿。 雷堨宽约二三丈,水深可放竹木簰,也可行小木船。 街道从头至尾,一路小桥流水,多为半月形单孔石桥。 两岸店铺隔水相峙,楼台亭榭,竹木花卉,组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图。 古街两旁春季鸟语花香,夏季廊榭清风,秋季水明月朗,冬季玉树琼楼,真可谓如诗如画。 西溪南村吴氏历代子孙兴旺,支派繁多,故供奉祭祀的祠宇也多。 本村素有“十大祠堂”之称(大宗祠在外)。 诸祠分面在村的各个方位,建造各有特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坐落在后街的“思睦祠”。 该祠坐北朝南,落成于明嘉靖年间。 祠前清溪(雷堨)环绕,一路石栏防护。 祠分四进:前进为头门;二进称“忠孝世家堂”;三进称“四睦堂”,董其昌题额并楹联;四进为“神堂”(存放祖宗灵牌),神堂两侧各有小堂,为“女祠”。 女人的灵牌能存入祠堂,在封建社会里确属难能可贵。 前进、二进及思睦堂全用楠木建造。 解放后,该祠第四进办了粮站;前面部分为乡中心小学。 1979年8月,一场大火,将思睦堂全部焚毁,今已改建为新教学大楼。 村中旧有十大名楼,二十处名馆阁,二十四名堂、院,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牌坊。 此外还大十大名园、八大景点。 在众多遗址遗迹中,当数老屋阁、绿绕亭、十二楼、果园历史悠久,文化品位和价值最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970.html
在照片里阅尽大运河 时光相册丨一眼千年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