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滩上 谁不降价就得 销售人员 国产车冲击BBA!19万的奥迪 刺痛了多少中产玩家 附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死

(图片来泊:摄图网)

宝马、奔驰、奥迪(BBA)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一直是中产阶层的梦想座驾。然而,随着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成熟和国产豪华车替代进程的加速,曾经的豪华品牌代表都逊色了许多。 面对国产车冲击,一线豪华品牌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了。继宝马i3跌破20万后,奥迪也降价了。

今年5月,奥迪A6L的价格直降12万,裸车价不到三十一万,创下了历史新低。经销商们表示,这已经低到了以前不敢想的水平。 与此同时,奥迪的另一款主力车型A4L也加入了降价行列,入门版车型裸车价仅需19万多,进入了“1字头时代”。据了解,奥迪A4L是定位30万元级的一线品牌B级豪华轿车,厂商指导价在32.18万~40.08万元的区间。

“大家都在赔钱卖车。”面对价格战的冲击,一位奥迪销售人员坦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下,传统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保持市场份额。 谁不降价,谁就得“死”在沙滩上。

奥迪2023年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72.9万辆,而上汽奥迪的份额不足5%,新能源车销量更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如华为鸿蒙智行等,正在逐渐蚕食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 上半年,华为鸿蒙智行的累计销量已达到15.91万辆。余承东更是放话,主要抢的是BBA的传统豪华车市场。目前华为在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2022年,比亚迪销量首次超过一汽大众

在乘用车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但新能源乘用车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28.2万辆,同比增长了78.4%;1-4月累计零售量达到了135.2万辆,同比增长了128.4%。受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扩张的影响, 2022年4月比亚迪汽车的单月销量首次超过了一汽大众,登顶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排行榜。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也是排行榜前十的车企中唯一一家实现了销量同比正增长的企业。

2021自主品牌占比达到47.4%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2021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波动上升, 2021年1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47.4%,占比接近半数。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高,2023年11月突破3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在2015年11月首次突破了1%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体汽车行业的比例,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了27.6%,较2021年大幅上升。截至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30%。

业内专家表示,车企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以此来提振销量,以价格换取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迅速,比亚迪、以及“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自主品牌不断占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主要集中在20万至40万元之间,给豪华汽车品牌带来了较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豪车品牌大幅降价可能与市场竞争、销售压力、经济环境、品牌战略调整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因素有关。尽管降价可能对品牌形象和保值率产生影响,但大品牌仍然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柏文喜进一步分析了高端豪车品牌降价的因素,指出一是市场竞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豪车品牌面临更多竞争,需要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二是销售压力,销量下滑导致库存积压,降价促销可以刺激销量,缓解库存压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买得起BBA却买不起国产车,这其中的误解有多深?

互联网时代,你都记得哪些经典的段子?

不久前有个段子突然在汽车圈流行: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这个段子,意在嘲讽那些越卖越贵的国产新能源。

一般情况下,年终哭穷的段子总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没有人嫌自己钱多。

现在的问题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真的很贵吗?

1、段子是怎么产生的?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明显特征:无论什么说法,哪怕是很离谱,总是有一大堆人来共情,车圈也不例外。

再不努力工作就只能买BBA,字面意思是:国产新能源比奔驰、宝马、奥迪还贵。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

它大概与近期上市或者发布的一些重磅国产新能源车型有关。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车型的价格。

问界M9起售价为46.98万元,理想MEGA预售价为60万元,蔚来ET9预售价为80万元,小鹏X9起售价为35.98万元,被大家盯着看的仰望U8售价为109.8万元腾势D9起售价为34.98万元,坦克700预售价为70万元,极氪001 FR售价为76.9万元……

再往前看,问界M7、智界S7、阿维塔12、方程豹豹5之类的车型,均价也都在25万元以上。

这些价格贵不贵呢?

当然贵!

其中某些车型的售价甚至抵得上一套房子。

但国产新能源真的越来越贵吗?

消费者真的连车都买不起了吗?

2、国产新能源车真的让人买不起吗?

如果只看那些热门车型的售价,那么很容易得出“国产新能源越来越贵”的结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的网络段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攻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说,叫以点代面。

国产新能源越来越贵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第一,以前没有这么多价格离谱的国产新能源车型。

这个其实很正常,国产新能源崛起也就是这两三年的时间,两年前很多厂商连生存都困难,没有余力去进攻高端市场,比亚迪就是典型,两年前的比亚迪,能把20万+级别的比亚迪汉做好,就算是不错的了。

第二,高端车型销量不高,但声量很大。

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

国产新能源卷得厉害,高端车型一般情况下都是集齐各种黑科技的,例如仰望U8,采用了易四方平台技术和云辇-P系统;小鹏X9全系标配后轮转向;极氪001 FR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2.02秒。

车,并非人人都买得起;但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或者配置,热度却相当高,也是各大厂商宣传的重点。

仰望U8十二月份卖了1593辆,关注度比一个月卖了8万辆的宋家族都高好几个量级。

第三,有些人在潜意识里把“高端”两个字与合资品牌挂钩,认为国产车天生就是低端,这种思维惯性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其实,价格昂贵的合资新能源少吗?奔驰EQE SUV起售价达到了48.6万元,奔驰能卖的价格,问界卖不得?

实际上,稍微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人都知道,2023年各大汽车厂商卷来卷去,真正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车型,售价是在逐步降低的。

有些人在“讨伐”国产车越来越贵的时候,可能忘记了今年一轮又一轮的降价。

举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比亚迪12月份单月销量34万辆,刨去出口的3.6万辆,国内销量在30万辆左右,这些销量中,秦家族贡献了4.6万辆、宋家族贡献了8.3万辆,海鸥海豚加起来贡献了8.6万辆,元家族贡献了4.1万辆,这些车型走的都是低端路线。

此外,哪吒汽车的销量大头是12.68万元起售的哪吒X,表现良好的银河L6起售价为11.58万元,智己、岚图等原本定位30万+市场的品牌杀入了20万+的区间,零跑C01把中大型轿车的售价拉低到了15万元左右。

所以,国产新能源真的让普通人买不起了吗?

3、何为贵,何为便宜?

贵不贵,是需要对比的。

与3年前的主流新能源车型进行纵向对比,2023年的国产新能源价格有明显下降;与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相比,国产新能源的性能也有明显优势。

可以来个简单的对比,11.58万元的银河L6入门版,系统功率是287kW,同样价格的丰田卡罗拉,是最大功率为89kW的1.5L三缸机而且不带倒车影像。

你猜,普通的消费者会选谁?

像银河L6、比亚迪秦PLUS这样售价较低的国产新能源车型,才是大部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它们也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主力。

盯着几款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型大呼买不起,却对售价越来越低的普通车型视而不见,看上去是在为普通消费者“叫屈”,实际上是哗众取宠抖机灵。

4、为什么要冲高端?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车自然是越便宜越好,物美价廉也是很多厂商追求的目标,那为什么国产新能源厂商还要集体推出高端车型呢?

这个道理很简单,高端车型必然要用到比较先进的核心技术,也必然带来更高的配置。

如果这些高端技术能够在高端车型上取得突破,那么将其下放到中低端车型上,就顺理成章了。

高端车型赚人气、然后用中低端车型获取利润,这是大多数品牌的常规做法,就连奔驰、宝马、奥迪也不例外,我们现在很熟悉的一些配置,例如空气悬架、360度全景影像、流媒体后视镜等等,最先都是在高端车型上进行普及。

试想一下,如果比亚迪一开始就把易四方平台和云辇系统放在秦PLUS上,消费者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比亚迪这个厂商将难以维持,厂商的刻苦研发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最终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会停滞不前,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技术的普及,都是从高向低扩展,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国产厂商冲击高端,其实是行业内的常规做法,它不是膨胀,更不是对消费者的“收割”。

5、从高到低其实是进步的结果?

其实“国产XX品牌贵到买不起”的言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这种言论一开始嘲笑的对象是华为。

在被制裁之前,华为高端手机的售价直逼苹果,高端机型的销量也与苹果并驾齐驱,那个时候就有“以前没钱买华为,现在没钱买华为”之类的说法。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言论被用在了比亚迪头上,当初的比亚迪汉上市时就有这种说法,仰望U8、<a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235.html
关联交易未披露 营收金额披露不准确 被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 爆
原油黄金双双大跌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