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所省内高校同台竞技 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启动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摄影报道

6月2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四川赛区选拔赛暨成渝地区第二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在德阳广汉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开幕。来自全省31所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参加本次比赛。参加省赛团队359支,1026名大学生线上、线下同台竞技。

大会开幕式现场

本次大赛共设创新赛、应用赛、竞技赛、挑战赛四个比赛主题,有机器人创新赛、人工智能创新赛、智能家电创新赛、机器人舞蹈仿人(单人/多人)、机器人竞技 iLoboke 足球赛、全地形自适应机器人设计赛、复合机器人月球探索赛、四足急速物流赛和智能产线应用场景赛10条赛道。

参赛选手比赛途中

参赛选手比赛途中

在机器人舞蹈赛赛道,选手围绕仿人机器人领域,开展仿人机器人复杂动作规划、通讯、控制等技术研究。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编程能力。在复合机器人月球探索赛中,模拟出了智能探月场景,选手将复合机器人投放至“月球基地”,机器人需根据任务要求将矿产资源带回月球资源库。

一个个比赛场景,体现出本次参赛选手的专业、协作、创意等综合能力。

作为参赛选手代表,来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王雪报名参加了机器人创新赛道的比赛。她告诉记者,“我对民用航空领域的人工智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图像采集和处理方面的应用,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接触学习。”

作为本次大赛的举办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过去几年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工程、航空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学生都曾获得过奖项。

“人工智能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多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基地主任潘卫军谈到,他希望今后能将智慧飞行项目纳入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推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机构,是民航低空经济、飞行技术、机务维护、空运管理和航空公司运行等方面的科研主力。潘卫军表示,以此次承办大赛为契机,该院科研基地将进一步开展基于智能飞行机器人、多智能体飞行与控制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技术民航应用等智能技术研究,提升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水平。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CRAIC)起办于1999年,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全国性机器人竞赛。其以引领机器人科技发展为主旨,坚持以大赛为平台,以赛项为抓手,对学生开展创新培养,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教育阶段。举办25年以来,大赛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复合型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398.html
80% 10分钟即可充到 电量 SCiB 东芝超快充电池 容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