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 人民网评 呵护文化因子 文化河

呵护文化因子

横贯南北,串联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全长近3200公里、历经2500年历史沧桑的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项属于中国的世界奇迹,至今仍滋养着沿河沿岸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繁荣,造福着沿岸人民的生活。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掀开了新篇章、迈上了新征程。

保护

厚植绿色底色,保护建设好“生态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十年间,大运河沿河沿岸地区同心协力,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北京统筹协调“护水脉”,全力建设“生态河”,重点发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扬州为保护大运河生态,关停“每年能够交税2个多亿”的化工厂,并投资超6亿元进行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河南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大运河的独特景色。

呵护文化因子,传承好“文化河”。千载一河的大运河,钩沉着燕赵、京津、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中华文明的六大核心区域。可以说,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河”。十年来,沿岸各地纷纷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多地联动共同发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呵护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

扬州将每年6月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苏州建设“运河十景”等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北京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一体推进……此外,诸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大批大运河主题博物馆建成开放,系统传播、传承好大运河文化。

文旅休闲乘风破浪,共享“幸福河”。文旅融合、优质服务,让人民共享大运河发展幸福成果。北京建成开放包括大运河博物馆在内的“三大文化设施”,迅速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和市民热门打卡地。天津建成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市民尽享逛游便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深受年轻人追捧,“互动式”“沉浸式”体验等做法,提升文旅魅力和“IP”热度。浙江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创意等文创产业等,融合发展绿色航运、健康休闲、商贸文旅等多种产业。各地围绕大运河推出的种种“加法”,聚焦的正是拓展休闲旅游空间,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与增进民生幸福同频共振。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十年一瞬,古河新生。放眼未来,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同向,继续以勤劳和智慧书写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让大运河持续焕发时代新风貌,永焕生机和活力。

相关阅读:

人民网评:中国大运河,传承千年文化韵致

人民网评: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沿岸 传承 传承好

美丽的琴江河?

发展

参照日报文章和抖音实景写出自己的话即可。 2019年12月05日17:14来源:江西日报暖冬时节,漫步石城县赣江支流琴江河畔,映入眼帘的是河水清澈、白鹭戏水,一江两岸草茵花红,绿树成荫垂柳拂面,楼台亭榭曲径回廊……好一幅如画的生态美景。 这是该县秉承“生态蕴城”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以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为载体的湿地生态画廊,使水成为城市灵动的感悟,让生态之魅托举宜居之美。 地处千里赣江源头的石城县,把河流作为城市的绿色生命线来呵护,积极实施“亲手护水、还河於民”行动,深挖河道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河道整治特色亮点。 该县突出河道清澈、景观自然、功能保障等重点,加大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力度。 同时,以赣江支流琴江河为依托,大力实施“一江两岸”水上景观和民生实事系列工程,着力推进防洪排涝、供应水源、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旅游休闲等功能完善。 分批实施稳步推进河道标段治理,先后投资10多亿元把昔日荒芜的河滩沙地打造成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建成集城市防洪、生态岸线、道路交通、园林景观、客家文化和旅游休闲等於一体长达16公里的滨江景观带。 如今,自北而南顺琴江河水流,现已建成城北滨江公园、琴江公园、客家公园、健康主题公园、温坊人工湖、城南湿地公园等亲水景观公园,仿若琴江河的绿色裙边,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水文化景观。 今年10月,该县又完成总投资1.08亿元的赣江源头琴江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治理自然岸线9.6公里,规模改造洲滩4处,构建生物栖息地12.4万平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 古樟河段全面完工,土石方工程治理与绿色生态治理并重,通过综合治理使琴江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再度提升,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五统一”。 同时,推动城市绿地改造49公顷,新建城市绿地138.47公顷,新增城市滨江绿化带双向总长7公里,使绿树成荫、草茵花红的美丽琴江岸线再添新彩。 以水为媒,借水兴业。 该县还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河湖库为载体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通过综合整治加快小流域生态治理力度,提升河道、湖泊、库区景观,助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目前已打造龙岗旺龙湖景区、珠坑小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区麒麟山庄、大畲花海温泉、前江小流域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特色水生态旅游景点,有效推进琴江岸线秀美乡村建设,改善和提升百姓生态居住环境,实现水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双赢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有利于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 2.促进对文化,历史的认同感。 3.促进文化多样性4.激发人类创造能力

保护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我以下几条建议:1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观,要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们要号召大家共同看护生态,爱护黄河.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保护母亲河倡议书 还记得母亲河吗?它从远古流淌到今,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它从高山流向大海,滋润着万顷良田;它从每个中华儿女心上流过,有笑有泪,有灾难也有丰收;它就像我们的母亲,无私奉献,随岁月流逝而愈见沧桑。 现在长江洪水泛滥,泥沙大量增加,污染越来越严重;一向以水患著称的黄河频繁断流,昔日的天际之水变成了苍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黄沙土,听不见那震天的涛声,看不见那一泻千里的浩瀚。 为了我们大家,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我提出以下倡议: 1.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光喊口号,不干实事。 2.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做起 3.对自己的身边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 4.不用方便筷子,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让我们共同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并能及时督促身边人共同保护好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只要大家都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家园会更美好。 就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078.html
建议基金机构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实践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