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南之徒 马伯庸分享独家泡面秘方 上线 吃货 新书

马伯庸全新历史小说《食南之徒》近日出版。该书以两千年前的南越国为写作背景,讲述了一位吃货大汉使者前往食材丰富的南越国,因偶遇了一味名为枸酱的美食,最后竟改变了中国版图的故事。

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马伯庸先生,回顾了本书的创作过程,以及探讨了历史写作中如何把握虚构与史实之间的平衡等问题,文末还有“吃货”马伯庸分享的独家泡面秘方。

搜狐文化:您擅长描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请谈谈《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和《食南之徒》主人公唐蒙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马伯庸:李善德和唐蒙都是小人物,他们无力抗拒时代的压力,但又希望能奋起实现自己心中微不足道的理想。但李善德更为积极,更为入世,而唐蒙则比较随遇而安。所以李善德是能不躺则不躺,无论如何也要站起来;唐蒙是能躺就躺,实在不行,站起来也可以。

搜狐文化:《食南之徒》中涉及大量的美食描写,您是如何通过文字将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的?

马伯庸:我觉得写美食,核心传达的是人的情绪,传达的是人的命运。这本书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写美食,但不能只写美食,这个美食一定是跟这个故事的主题、跟人物命运要紧密相连,那怎么连得上,能不生硬?这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

《食南之徒》这本书里面虽然都是西汉年间的这些美食,但我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这些食物一定是现在还有的。大家看完书或者看书看到一半拿起手机来就能叫外卖,就能吃到。好多读者都跟我讲,他们是看一章,就把这一章提到的美食点外卖或者在家里做来吃,解决一下自己口腹之欲。现实的连接感很重要。第二个原则就是这个东西一定要符合历史的史实,在西汉年间,它的烹饪方式已经存在,它的原料已经传入中原,那么我才能用。

而且这些食物肯定都是我吃过的,只有吃过才能知道它的味道的独特性在哪。因为写美食最难的地方就是在于一定要写出它的独特性,不能简单的用“入口即化”“色香味俱全”这样泛泛的描写,这种独特性没有办法通过文字传达,只能是自己亲身去体验。

我看《金瓶梅》记忆最深刻的是里面有一道菜,叫“拿一根柴火煮猪头”,就是说只用一根柴禾,不用大火,让这一根柴禾在灶里慢慢燃烧干净,这个过程中把猪头焖熟,出锅的时候这个猪头就已经肉嫩到拿筷子一夹就能下来的程度。

书里的描述非常诱人,一看就让人特别想吃。但它并不构成一个情节的关键要素,如果说我们换一种平常的描述,把它删了,或者一笔带过说他们今天吃了一个猪头也可以,但是这样感觉就差一点意思了。金瓶梅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表达。

搜狐文化:本书大量细节来自您在南越王博物院的所见所闻,能分享下参观博物馆的心得和故事么?

马伯庸:我经常去广州,和朋友在北京路约饭,吃完之后顺便散步,逛一逛南越王博物院,去了大概七八次,每次都去转一圈,很熟里面的东西。

偶然我注意到有一根木简上面写了“壶枣一木”,编号多少,一共结了多少个枣。我当时看到第一眼就想说,你们广东人真闲,枣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北方吃枣都是按斤买的,哪里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然后再一琢磨,广东没有原生枣,为什么在南越国会有这种枣,然后我就查相关的资料,就查到说第一任南越王叫赵佗,北方人,秦始皇派他去南方打仗的,他是河北人,河北那个地方就是产枣的。而且赵佗活了一百多岁,这么一看,我就可以脑补一下,老人过了70岁之后就开始怀旧了,就开始想家了,那时候他到了南方,南北还是对峙的,他回不了家,身边的老朋友都死完了,肯定非常寂寞,内心觉得有一块无法解决的,怎么办?只能弄上枣树过来,种在家里头,没事了就在枣林里溜达溜达,觉得我回家了。从人之常情推理,他有这么一种思乡之情。

而且后面南越国的覆灭也是因为一个食物,当时有一个使者叫唐蒙,到了南越国发现有一种蜀枸酱,他说这个蜀枸酱应该是四川的,你们怎么能从夜郎国买到?他就跑到四川调查了一圈,发现四川到夜郎国有一条路,夜郎国到南越国也有一条路,他回去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就发现有这么一条路,派了军队绕过去之后就把南越国给灭掉了。因为一个食物导致中国版图的变化和王朝的兴衰,这个有意思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美食能够改变整个政治版图的变动,乃至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原王朝的地理认知,以及里面的情感落点,落到了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思乡之情,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想回去的感觉,我觉得很有意思。

以前我们讲美食都是讲多好吃,最多上升到人生的哲学,但是这个故事它实际上是通过美食撬动了整个中国的政治版图,改变了中国人的地理认知,往大了说对中国的影响非常的大。

搜狐文化:《食南之徒》依旧保留着有据可考的成文严谨性,书中涉及的南越国各种风土、掌故、用具、建筑风格等,皆有考古佐证,您是如何把握虚构与史实之间的平衡的?

马伯庸:我写历史小说追求的并不是所谓完全真实的历史,而是符合逻辑的历史。也就是说,这件事可能没发生过,但是历史上这个人干得出来这样的事儿。我觉得这是创作小说应该遵循的逻辑,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最终落实下来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三明治式”的做法,三明治是上下两层加中间一层,上下两层要“实”,中间那层可以想象。

上面一层,是大的史实,就是所有的大事情、大人物,包括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去改变他,也不去扭曲他的形象,尽量呈现出一种最真实的状态。

最底层我们要讲到生活细节,比如当时的人怎么样吃喝玩乐?怎么样衣食住行?怎么样和别人来往?社会规则是怎么样的?这些生活的细节也尽量保持真实。

在这两层真实之间,就是留给文学创作者想象的空间同我会加入自己虚构的内容。只是这种想象也应遵循历史的逻辑——‘他没干过这件事,但是他干得出来’。

换句话来说,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角色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他的坐卧走,或者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符合时代大趋势和当时的生活的。生活常识符合的是一种真实逻辑,我尽量让自己做到这个层面,这样整个故事看起来就既精彩又可信。

搜狐文化:有这样一种观点,作家虚构的人物必然有他自己的影子,您觉得《食南之徒》主人公唐蒙有哪些性格特征和您比较相似?

马伯庸:其实唐蒙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我就很像。因为家庭的关系,我转学特别多。从小到大转了十几次学,天南地北都去过了。那种情况之下,你如果不去对食物采取一种开放 的态度的话,你根本活不下去。这就导致了我看过各种各样奇怪的食物之后,会发现食物其实并没有什么说不能吃或者说该怎么吃的这个规矩,这只是当地的习惯而已。你走过一个村,走过一个省,你会发现习惯就完全不同了,没有对错之分。所以说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很多东西并不是一个对错的问题,而是说一个不同的习惯,我们要容忍这种不同,甚至愿意去拥抱这种变化,才能享受更多的好吃的。

我有个分类,吃货和美食家是不一样的。美食家会细心地品鉴每一道饮食的风格,它的历史渊源、色香味,但是吃货就专注于吃本身,吃本身就是开心的事,吃什么其实并没那么重要。

我是吃货,不是美食家。我是吃泡面也很开心,我在新西兰的时候锻炼出的手艺就是我泡面泡得特别好。我当时写过一个《留学生七种武器之泡面》,讲怎么去吃泡面,用什么样的调料包。不同的面用不同牌子的蔬菜包、酱包,然后是先放料再煮面,还是马上要水开了之后再把这个料放进去,什么时候搁鸡蛋,什么时候搁火腿肠……都有讲究。我这独家秘方是煮面的时候,放一片cheese,cheese化到汤里之后,汤会特别浓,而且有一种奶香味,口感会更好。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

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听网3.0”电子书正式发布N97能用?

本来可以用,只是两个辅助软件受证书限制,装不了

现蒸凉皮怎么样才好呢

现做现卖当然是最好的经营模式,也最受顾客欢迎,因此更能招徕人气。 当然现做现卖用传统的水上漂方法就不是很好,首先的占地面积大,操作上也比较落后,烧煤的话,灰尘太大,烧气的话,因为速度慢而成本高,所以现做现卖最好就是用蒸箱,干净卫生,速度快,效率高,就算是烧煤,也可以避免灰尘的影响,因为操作等各方面都很方便,因此速度很快,一小时可以达到一百八十张左右,即使烧气,成本也比烧煤低。 另外,凉皮机肯定不适合现做现卖的 模式。

有人知道吃燕窝为什么长痘吗

青春痘又名痤疮,多发于男女青春时期,因这个时期,青年人血热偏盛,加之性激素的改变等。 预防治疗青春痘的药膳食疗历史悠久,利用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的药膳与食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燕窝性平属水,具有消火滋阴的功用:《本草再新》记载燕窝“引火归原”;《萃金裘本草述录》记载“常服如燕窝等平淡清补、益阴养肺之品或能裕阴而摄阳,不致壮火食气。 ”从17岁就开始疯狂钻研各种美容保养技巧、曾亲身试用过成百上千种美容保养品和所有民间流传与专业医师建议美白去痘秘方的大S徐熙媛在05年新书《美容大王》“教战守则的防痘措施”中推荐:“吃燕窝加牛奶,燕窝和牛奶,都有助于美容”。 刘翔妈妈吉粉花说:“每次去基地看他,我不送菜,就送一些自己炖的燕窝给他吃,让他去去火,消掉些脸上的豆豆。 他脸上的豆豆好多了,吃了我给他炖的燕窝消下去不少。 ”不加糖可以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引起体重增加,炖煮好的燕窝加一点蜂蜜很适合您,蜂蜜同样有润肠消火的效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148.html
高度依赖大客户!博尔捷IPO被要求补充材料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