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领克在挨揍 银河极氪都在秀 吉利子品牌众生相

还记得前几年,领克汽车在自主高端领域突飞猛进的势头有多么猛吗?

2017年成立的领克汽车,背靠沃尔沃和吉利,靠着沃尔沃底盘、发动机、主被动安全等技术的下放,领克成为了自主第一个站稳中高端的品牌,2021年,领克共完成销售22.05万辆,同比增长25.68%。而与它同期成立的魏牌,同期销量还不到5.8万辆。

那时候的领克,多么意气风发,让我们一度认为,领克汽车已经站稳了自主高端,中国车企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站稳中高端的品牌,但是如今呢?

前不久, 吉利汽车披露了4月销售数据,全月销量为15.33万辆,同比增长39%,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售62.90万辆,同比增长47%,但是,领克4月销量为18727辆,环比再度出现下降,降幅约为5%,也成为吉利旗下唯一销量环比下滑的品牌。

领克2023年净亏损达11亿,短期看依然很难扭亏为盈。而这些数字,其实不算致命问题,最关键的是,领克品牌目前在定位方面有一些尴尬。

纯电高端市场,吉利旗下有极氪品牌,去年,吉利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系列银河,有插混也有纯电车型,领克目前在售的没有一款纯电车型,三年前,领克ZERO曝光,本以为这会是领克旗下第一款纯电车型,但是没想到,吉利直接将领克ZERO这款车独立了出去,变成了极氪001,如今领克ZERO归来,却变成了Z10。你很难说,领克没有为极氪的纯电车型让路。

领克旗下电混车型包括领克01-EMP、领克05-EMP、领克06-EMP、领克07-EMP、领克08-EMP、领克09-EMP,但是领克旗下的插混车型销量欠佳,2023年全年领克06-EMP和领克09-EMP累计销量分别为9492辆和9918辆,简单来说,燃油车依然是领克品牌的绝对销量主力。

而纯电车型方面,之前领克是没有任何一款纯电车型的,而最近,领克曝出了即将推出纯电车型Z10,而这款车更像是极氪001的姊妹车型,同平台打造,配置和设计也类似,这款车如何能够和极氪001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内耗,依然是一个悬念。

燃油车时代,凭借性能和操控,给国内的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在新能源时代,领克似乎丢失了一个鲜明的标签,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领克包括极氪的产品,在智能驾驶方面,似乎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在2021年就被我们认为,已经站稳高端的领克,实际上在三年后,依然在20万级的市场挣扎,定位最高端,起售价超过20万的领克09,上个月的月销量不到两千,而卖的最好的车型,是起售价17.98万的领克08、起售价11万、12万出头的领克06和领克03。

而这就是领克品牌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不足以支撑领克所谓的高端定位,导致领克最终还是陷入了10-20万元价位残酷的价格战。

如今的领克,恐怕最需要的还是找回初心,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誓要站稳自主高端的领克去哪了?在新能源浪潮下,领克的定位到底是怎么样?留给转型中的领克,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上海车展车企众生相,谁是新能源时代的最后赢家?

尽管燃油车的销量占比仍然很高,但是新能源车的潜力之大已经显而易见。 目前终端销量的增速,以及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市值,都是有力的证明。

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上海车展,更是一个风向标。 绝大多数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方向,而观众的热度也是如此,估计没人能料到传统车企的转型也如此之快。

新能源的大爆发,对于中国汽车是个利好,玩过赛车的都知道,弯道超车确实是绝佳机会,直道只能跟随。上海车展上,各路企业新能源斗法,谁是最后的赢家?

传统自主品牌车企逐渐成为主角

发展新能源车是国家战略,给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巨额补贴,但这个行业在国内能火起来,特斯拉和国内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一大波新势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油车到电车的转变,并不是单纯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结构的替换,而是对于汽车的定义、制造和营销模式、产业链等整个系统的变革。 这些新势力们让传统油车大佬们发现,原来有关车的生意,还可以这样做。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能源技术雄厚的比亚迪被彻底激活。

在意识层面转变之后,传统油车企业的体系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在这届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中的传统车企声势最大,不仅比亚迪仰望U8、腾势N7、宋L、驱逐舰07、海鸥等一系列新车赚足了人气,吉利、奇瑞、长城、长安、广汽、东风等也都是主角。

在油车领域吉利是多年的老大,在电车领域也很快找到了感觉。 目前,吉利有几何、银河、极氪、睿蓝等多个新能源品牌,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并且爆款车型频出。 在上海车展上,极氪X、银河L7、睿蓝7/9,以及领克08、The Next Day 概念车等都是热点。

自主品牌的进步,核心是技术的进步。 近几年,吉利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在新能源供应链的上布局,可以说是动作非常的频繁,涉足领域不仅包含动力电池,还有芯片、车机互联领域,去年甚至还发射了卫星,这些布局一旦行成合力,形成规模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就会非常明显。 比亚迪能够做到油电同价,同样也是得益于它供应链的优势。

本次车展,吉利这些新车的背后,供应链布局其实已经在发挥作用,比如星睿智算中心,比如首次搭载在领克08上的魅族Flyme Auto车机系统,还有银河N OS 智爱座舱系统、领克全新一代电子电气化架构——基于CMA Evo全新架构的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以及极氪X搭载的行业首个智能 B 柱交互系统等一系列科技加持,将持续刷新智能出行体验。

更重要的是,吉利还有另外一项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和凝聚力,我从业十几年,接触了那么多车企,吉利是人员流动性最小的,换句话说,吉利的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更容易形成凝聚力,这其实有利于吉利能够快速应对市场。 而且吉利的体系力,后续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汽车是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密集型产业,而技术是关键。 中国汽车要走向世界,也必须靠技术。 有“理工男”之称的奇瑞这次讲来了1000个国外经销商和媒体代表来上海看车展,阵容非常让人震撼,现场一个国外经销商朋友表示,来中国看车展重点是看新技术,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德国,相信很快也能超过日本,排名第一。

这个成绩,背后是一个“卷”字,因为竞争让人进步。 在新能源车领域,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目前,国内传统大厂都在相继新出全新新能源品牌,在吉利极氪、长安深蓝、北汽极狐、上海智己、广汽埃安、东风岚图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外,上海车展期间又增添了奇瑞iCAR、东风风神eπ两大新品牌,让新能源车行业越来越“卷”。

造车新势力需要真正的带头大哥

上海车展上,在自主品牌传统大厂们的新能源项目风风光光的同时,曾经火爆异常的造车新势力们虽然营销手段依然一流,但是声浪却被明显的压制了。

在车展之前,赛力斯汽车旗下的问界M9就已经亮相,虽然与华为的合作仍在继续,“嘴哥”余承东依然制造了不少金句,但车展期间的热度并不出色。 显然,经过了前段时间华为决策层“不造车”一锤定音,退回供应商身份,最嫡系的问界系列也失去了光环。

其实,经过近两年的淘汰赛,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阵营已经远没以前庞大了,只剩下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威马、天际、爱驰、恒驰等都已经没什么声音了。 从销量榜单上看,只有主打增程式的理想表现不错,其余的都处于瓶颈期,小鹏已经掉队,蔚来车系越来越全,但月销量却稳在了一万辆左右,虽然在这个价位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离赢亏平衡点还太远。

其实,目前仍活着的新势力,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并且产品和营销层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客户被严重分流了。 就算是特斯拉,销量其实也没达到预期,所以近期才不断降价,但效果也不明显,可能接下来要推出10万级的Model Q来拉销量了,市场又将是新一轮腥风血雨。

国内新势力要想突破,必须有一个带头大哥,特斯拉毕竟是国外品牌,华为又明确不造车了,“蔚小理”现在又难堪大任,属于小众品牌,所以真正有希望的还是小米了。 在上海车展上,雷军也积极探馆学习,期待小米汽车上市时能给大家惊喜。

合资巨头们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视

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就算在新能源车领域,自己品牌以快打慢,已经抢占了先机,但是对手仍不只是特斯拉,还有传统合资,说逆袭还为时尚早。

第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爆发,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混动,或者增程式。

由于混动或程式,也可以上绿牌,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如免购置税,再加上有电车的体验,却因为可以加油,没有里程焦虑,反而续航更长,所以一旦价格和纯燃油车接近,确实有很强的竞争力。 比亚迪基于DM-i的混动车型,以及增程式的理想,都是如此。 而很多新品牌起步,也是以此为基本盘,包括赛力斯问界、长安深蓝、东风岚图等。 通过这类技术去平替合资燃油车是一个高效的办法,但是随着扶植政策的退出,能否续续保持价格优势,是一个考验。

第一、纯电动车方面,自主品牌有一定优势,但仍是靠高性价比。

蔚来虽然贵,但是车子的定位其实是远高于特斯拉的,就这样还是增长乏力。 比亚迪的定位相对高端的汉EV和海豹相对于特斯拉3Y定位也是高一级的,但价格却差不多。 另外,元PLUS、海豚,以及接下来的海鸥等入门级车型贡献了很大一部分销量,但从7-10万的海鸥被“喷”贵来看,这个钱并不好挣。

从上海车展上的新车看,自主品牌主要想靠纯电动车做高端,冲击20-30万元级市场,比如埃安的Hyper GT预售价区间为21.99万-33.99万元。

可以说,自主品牌通过换道新能源,虽然获得了更高的声浪,以及销量的突破,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依然很难打破合资车企的品牌壁垒,尤其是对于10-20万的普通家用客户,这也是纯电动车低端和高端两头热的原因。

从本届上海车展看,主流合资品牌已经在新能源上发力了。 德系车阵营,大众的ID系列阵营在不断扩大,每个月也有一两万的销量,再考虑到价格因素,其实含金量不低。 就算是三大豪华品牌,也同样已经放弃幻想,全面发力新能源产品线,这次都展出的重点也都是新能源车型。

比如宝马,这届上海车展新能源阵容庞大,董事会也几乎一半都来了,足见其重视程度。 按计划,2030年前纯电动车要占宝马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劳斯莱斯和MINI从2030年起成

卖了17万辆“零自燃”,极氪这个牛是不是吹早了一点?

这几年的时间里,自主品牌转型电动化非常的成功,尤其是比亚迪,目前在新能源车市场中的号召力大家是有目共睹,除此之外,长安、吉利的新能源渗透率也是越来越高,比如吉利汽车。 主打中端市场的银河,产品聚焦在10-20万级,主打混动和纯电动;领克汽车定位高端子品牌,价格在20-30万区间,现在主要也是推混动和纯电;极氪汽车主打豪华市场,主要以纯电动为主,在最近的表现可谓是相当的出彩。

很多朋友都知道,极氪汽车是2021年才成立的,但是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极氪汽车就在豪华车纯电动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2021年4月,旗下首款产品极氪001发布,上市之后的销量便不断攀升,也成为了极氪汽车的销量主力。 今年以来,极氪001的月销量基本保持在6千台左右,平均价格为33.6万元,已经超过宝马3系的平均车价。 迄今极氪001的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了10万台。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极氪汽车的交付量达到了惊人的台,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8.5%。 目前,极氪汽车已经累计交付超过17万台,距离开启交付仅24个月,成为最快达成17万台交付的国产纯电新势力品牌。

更厉害的是,极氪汽车是全球唯一交付超过17万零自燃的品牌,“零自燃”指的是在没有人为原因、无外界火源等情况下,因车辆三电系统自身原因导致的起火事件为0。

要知道的是,这几年的时间里,新能源车自燃事件频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安全以及电池安全的质疑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极氪汽车能够始终保持零自燃的记录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安全造车应该是每个车企最应该重视的部分,从源头SEA浩瀚架构,到后续的高科技配置,以及安全配置等,极氪的每一款车都武装到了牙齿,让车主拥有爆棚的安全感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信赖它。

当然,除了“零自燃”的安全性让极氪汽车的销量不断增长之外,降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之前8月份的时候,极氪汽车宣布对极氪001推出限时价格权益政策,降价幅度为3万-3.7万元,最低车价跌至26.9万元,这一波又吸纳到了不少新用户。 而且这一政策会持续到今年年底,意味着极氪001还会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冲一波销量。

可以说,现在的极氪汽车已经在豪华纯电动车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并且还有着极好的口碑加持。

前不久极氪推出了纯电猎装超跑极氪001 FR大秀肌肉,这台车的售价高达76.9万元,可以和布加迪同台竞技,拥有100kWh的麒麟电池、4台转速突破2万转的高性能SiC电机、零百加速2.02秒,1300马力,甚至还喊出“五年时间友商造不出来”的口号,可见相当的有底气。

当然,极氪001 FR这台车不是为了走量而来,而是为了让消费者看到极氪汽车的硬核造车技术,它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传统千万级超豪华跑车的性能垄断,也给极氪品牌自己贴上了性能的标签。 这些都将是极氪汽车未来征战市场最有力的支撑,我们也相信极氪汽车在未来还会取得越来越好的市场成绩。

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吉利系还能续写往日辉煌吗?

12月刚刚开始,吉利就上市了两款新车,而这两款车正是吉利的“双子星”,吉利星瑞L和吉利星越L智擎。 从命名上看,显而易见的是,新车型和吉利星瑞、吉利星越L命名有差异,四款车将共同销售,但是外观和动力都有所不同。

从照片中,可能大家会以为这是星瑞的改款车,其实这个“L”并不是加长,而是油电混动型,也称为星瑞L智擎。 与之对应的是星越L智擎,两款车上市的最大亮点就是“让燃油车跃升一代”的口号。 两款车都采用了GEEA2.0电子电器架构开发,采用了1.5TD混动专用四缸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4.26%,匹配3挡智能变频DHT变速箱。 相比于上一代的雷神混动系统,又有了新的升级和改进。

吉利的车型你分得清吗

介绍了两款新车的背景之后,车德钢想问大家一下,吉利旗下的车型大家都能分得清吗?相信稍微懂点车的朋友肯定是能分清的,这也正是吉利从3.0时代开始做的优化。 3.0时代是以吉利博瑞和吉利博越上市为分界点,大约在2015年开始。 之后的缤瑞和缤越定位略低于博瑞和博越,但是从命名上大家就能分清,“瑞”是轿车而“越”则是SUV,至今吉利的命名都是如此,这一点非常贴合中国的文学,就像BBA一样,有了自己的命名特点。

如果说,3.0时代下博瑞、博越、缤瑞和缤越是主线车型的话,那么4.0时代无疑是“双子星”时代,以星瑞和星越L为主线,开始发展自身产品线。 当然,今天我们并不是来讨论吉利的命名规则,只是引出4.0时代和3.0时代之间,吉利对于产品线的优化和车型的删减。

看似在“加”实际在“减”

打开吉利汽车的官网,可以看到车型种类有很多,但是大多是3.0时代进化而来的车型,4.0时代像之前那样完全研发一台新车型,目前吉利汽车旗下只有星瑞、星越L、帝豪L、4代帝豪、熊猫和新款博越,以及它们的衍生车型。 其余车型都是3.0时代沿袭而来,不断进行改款和升级。

所以说,吉利现在看似车型很多,实际上在做减法。 导致车型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独有特色——新老款同台销售。 这不光是吉利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在中国车企的普遍情况,老款降价新款改名。

而吉利则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混动的研发上,这几年的吉利研发速度非常缓慢,已经大不如从前。 不仅车型少了,而且混动技术的研发相比于其它车企也稍显缓慢。 3挡DHT技术的加入,确实让吉利很快布局了一些混动车型,可是面对着初代雷神混动技术的三缸发动机,以及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吉利汽车旗下的混动车型销量并不是很好。 拿吉利帝豪L HiP举例,2023年单月销量基本在几百台左右,1-11月总销量也不过是2986台。

吉利汽车的产品曾经非常丰富,以至于大家在换车时总能在吉利的4S店中选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车。 但是混动时代来临,大家消费水平提升,10-15万元的混动市场逐渐成为主流,此时的吉利正好在这块是个短板,两款“双子星”的上市才刚刚补齐这个短板。 所以吉利汽车旗下的产品看似不少,其实基础车型不多,且依然存在短板和空缺。

看似在“减”实际在“加”

吉利汽车的问题其实吉利集团是很清楚的,虽然吉利汽车的产品减少了,但是整个吉利系可没闲着。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主销车型售价基本在10-20万左右,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逐渐走高。 既然吉利汽车的产品线翻来倒去就这几款车,再加上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外部压力施压,此时一个新品牌脱胎换骨而生,最能解决问题,于是吉利银河诞生了。

吉利银河是吉利集团在2023年2月16日发布的全新品牌,定位在几何和极氪品牌之间,官方定义是一个中高端新能源品牌。 这定义很精准,主打就是10-20万元的新能源市场。 首款车型银河L7于5月27日上市,售价为13.87-18.57万元。 银河L7是一款紧凑级SUV,第二款车型银河L6是一款紧凑型轿车,马上第三款车型E8就要上市,是一款轴距将近3米的中大型轿车。

单从产品上看,吉利银河L6和L7都出自于SEA浩瀚平台,这是吉利全球新能源战略平台,在SEA之上诞生了很多车,其中包括路特斯。 优势则是拥有同级出色的动力性能,优秀的空间表现,以及超大中控屏幕和不错的车机性能。 表面上看确实很具有性价比,但是仔细看看配置表,除了外表肉眼可见的配置,例如座椅舒适性配置、主被动安全配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些都只出现在了高配车型上,此时再看高配车型的售价,同级别中就不具备什么性价比优势了。

实际上吉利银河这种重开赛道的方式确实奏效,截止11月吉利银河旗下两款车型的总销量是台,这可比吉利汽车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好了不少。 但是有一个“魔咒”没有破解,就是终究“昙花一现”。 主要原因是自身产品力亮点太少,没有纯电续航200公里以上、没有突出家庭安全属性、也没有突出实用性。 “技能点”全点在了“面子”上和性能上,而这恰恰不是大众群体所需要的,没有短期内能引领行业的产品亮点,就会导致半年到一年后失去产品活力。

实际上,银河L7自上市以来,从6月开始计算销量,6-8月都是一个上涨态势,最高单月销量达到了台,但是从10月开始就销量下滑,11月的销量跌到了8473台。 银河L6作为轿车,竞争压力还不是很大,上市以来3个月的销量都是上升态势,但最高单月销量也仅为5297台。 这是个什么概念,拿目前市场比较热销的比亚迪秦PLUS为例,比亚迪秦PLUS全年月销量都在3.5万台以上,银河L6的单月销量只是比亚迪秦PLUS的零头。 不知道大家对零跑汽车这个品牌的印象如何,但是拥有超级增程的C11上市之后,拥有纯电续航300公里、后驱、四门无边框、前双叉臂悬架,轴距2930mm等突出亮点。 这些算不算同级领先的卖点?所以零跑C11月销平均8000台左右,1-11月共计销量达到了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力的欠缺对于吉利银河旗下车型的影响。

几何汽车吉利集团也没有放弃,今年换新了几何G6和几何E,但是随着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攀升,纯电车型的销量大趋势下降,几何汽车销量下滑在所难免。 而且随着竞品车型的增多,整体行业中纯电车型售价开始降低,几何汽车之前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只能降价打低端市场,和吉利银河的定位划分开。 2022年几何汽车的全年销量是台,而今年1-11月几何汽车的销量总和是台,销量下降十分明显。

除了吉利银河和几何,吉利集团旗下还有领克和极氪,两个品牌都是高端定位,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吉利集团刮目相看,因为时至今日,中国车企确实只有领克和极氪坚持在为小众用户而打造产品,所以再去用销量衡量显然有些不切合实际。 不管是领克还是极氪,旗下的车型都设计感十足,非常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如果说领克是追求个性,那极氪的产品可以说是汽车里的“艺术品”,确实设计更加夸张。

但是针对领克品牌来说,除了性能车之外,新车领克08确实是表现出众,全系售价20.88-28.8万元。 要知道喜欢设计感的人并不代表放弃了性价比和实用性,领克08不仅全系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而且空间表现和配置表现都很不错,底盘和操控表现也能值回票价。 领克的新能源车型一直以来销量并不是很好,但是领克08取消纯燃油车型,反而是个明智的选择。

极氪这边今年的爆款无疑是极氪X,这款车就是典型的设计、实用性和性价比同时在线,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是一款纯电车型,受众群体相比混动车型和燃油车来说还是要少一些。 即使这样,极氪汽车今年1-11月的累计销量依然达到了台。

除了电气化是目前车企们的主流研发方向外,智能化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如今的车机发展已经从之前的“卡顿狂点”变成了现在的流畅顺滑,堪比智能手机。 语音控制方面,也从之前的“反应迟钝”甚至不理解你的意思,变成了如今的多指令模糊识别。 自动驾驶也从之前的“鸡肋”,逐渐变成了辅助驾驶安全的隐形助手。 这离不开科技类企业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其中华为就是一员,而吉利集团也选择了网络作为深度合作伙伴,创立了极越这个品牌。

极越品牌的首款车型就是极越01,售价21.99-30.99万元,基于浩瀚平台打造,并且深度植入了网络阿波罗自动驾驶技术,首搭高通骁龙8295芯片,极越这个品牌主打的就是智能驾驶。但是这种重开赛道的做法,无疑又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626.html
替补安德里希登场 拜尔完成德国国家队正式比赛首秀
真是玄学 兽诀 超级偷袭 梦幻西游蓝书攻宠洗出 钱多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