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称房屋倒塌亲人去世 干部提前通知转移 镇政府 上游泄洪放水

6月16日,福建龙岩上杭县蓝溪镇某村,有村民反映称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洪水水位快速上涨导致房屋倒塌,有亲人被埋不幸去世。

6月2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当地防汛指挥部获悉,是根据调度按规范程序计划性开闸泄洪,蓝溪镇政府工作人员称当日收到泄洪信息后启动一级响应,提前通知村民转移。

水位涨到2米

家里房屋倒塌,婆婆被埋不幸去世

6月22日,离世婆婆的头七,韩女士(化姓)和丈夫悼念。韩女士形容6月16日是黑暗的一天,“下了一天的雨,晚上9点半左右,水位很快就上涨到2米多,结果家里房屋倒塌,婆婆不幸被埋。”

从她提供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墙上留有浸湿的水痕,洪水突然来袭时的水位并不低。

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墙上的水痕,可见洪水突然来袭时的水位并不低

家里房屋倒塌,一片狼藉

韩女士可以想见婆婆被埋时挣扎多么的无助,“我婆婆遗体被挖出来,她还保持着求生的姿势,她的头部被砸中。”

房子坍塌,亲人离别。6月9日,一家人还在一起高高兴兴包粽子准备过端午,谁知一周后就天人永隔。

韩女士表示,村里还是停水停电停网状态,“老人现在没有下葬,家里完全瘫痪,还没有吃的水,洪水是退了。”

韩女士称,虽然洪水退去,但家已完全瘫痪

“我们在等镇政府的处理,我们也无能为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房子是不能住了,现在暂时在别的地方居住。看镇政府怎么处理,镇政府还没有跟我们说房子的事情,其他镇也有人员伤亡。”

防汛指挥部

根据调度按规范程序计划性泄洪

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6月16日通知称,灌洋水库目前入库流量每秒180方,目前库水位647.2米,预计21:20水位将至647.5米高程,超汛限水1.5米,为确保大坝安全,21:30灌洋水库需开闸放水,下泄流量每秒150方,需转移灌洋水库下游群众,特别是大坝至大洋坝村群众。

记者注意到,这份通知上盖有龙岩市水利局的公章。6月23日,记者联系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答复称安排泄洪身根据水利局的调度,“它是计划性的泄洪,不是随意性的开闸泄洪。”

工作人员表示,6月16日前后,“我们这里下了大雨,到前天(6月21日)才取消的应急响应,今年的雨情很严峻。”

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灌洋水库泄洪,它是按规范程序去做的。”

6月23日,记者联系蓝溪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6月16日镇政府收到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泄洪信息后提前进行了通知。

“我们当天下午两点多就已经开始通知,我们都有通知到,我们都有记录,村委会肯定有通知的。我们所有干部晚上都没有睡觉,都在现场一线。”

工作人员表示,是打电话、发短信、广播等形式通知村民转移,“还启动了一级响应,干部全部下沉到各个村。”

对于有村民反映未接到泄洪撤离通知,这位工作人员解释称:“洪水比较大,镇政府也收到很多群众的诉求件,现在都在处理,也在有针对性地入户去处理这些事情。”

重建家园

通宵达旦救灾,县里牵头正研究方案

对于救灾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村里水电通讯都已恢复正常,“我们每个村都有送救灾物资下去,我们收到很多捐赠物资,它一来我们就派送到村里去。”

对于无处居住村民的安置,“我们在村部和幸福苑作为临时的安置点,幸福苑就是相当于民政在村里设的点,村民也可以投亲靠友。”

对于村民房屋损毁,重建家园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县已经牵头各个部门到时候会出方案,县里正在研究这方面的事。”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有的力量都在救援的现场,我们每天都是搞通宵,24小时都没有休息。”

延伸阅读:

1家6口寺庙躲雨均遇难:小儿子为庆祝父亲节特意回村

6月16日6时以来,福建上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境内多个乡镇出现百年难遇的汛情,防洪形势严峻。红星新闻报道,16日晚,受连日强降雨影响,太拔镇太拔村北面的清源山发生山体滑坡,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寺庙倒塌,一家六口被埋失联。事发时,6人是为躲雨进庙内避险。

据央视新闻22日报道,记者从当地搜救指挥部获悉, 6月16日,福建上杭县太拔镇清源山,因暴雨影响导致的山体滑坡中失联的6名人员,经连日来全力搜救,今日已全部找到。经确认,均已无生命体征。

寺庙坍塌一家六口失联

据红星新闻报道,暴雨前一天是周六,张松(化名)带着妻子张韵(化名)和两个儿子,和平时一样从上杭县城回太拔老家看望家中的老人。小孩一个7岁,一个5岁。

张松母亲在太拔清源山脚下的水电站工作,张父陪同一起。张家的老房子最近在翻新,张松一家就在老两口所在的水电站吃饭。

6月16日傍晚,雨越下越大。从水电站离开的唯一一座桥被冲垮,一家六口人往更高的清源寺避险。傍晚6点,妻子张韵和亲友报平安,“说不害怕是假的,努力往山上爬,到清源山安全了,晚上山上住……双臂已控制不住发抖着。”

张松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公开资料显示,倒塌清源古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8年),有上、中、下三殿,2004年开通太拔至清源寺公路,并进行古寺改建等措施。

据湖北经视,一位太拔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一家人被埋的主殿共有三层,他们当时在二层,楼上还有一层,所以被埋较深,救援困难。

据九派新闻此前报道,在场的太拔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为寻找失联人员,他们使用了生命探测仪,也派出了警犬。救援人员紧急作业,他们分了三个平台,两个平台在下方,共40名消防战士,另一个上方的平台有35名消防战士和医护人员,他们会向下运送物资,救援人员分批领取,并采取轮换的方式进行救援。

据福建日报,6月19日上午,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专程来到太拔镇太拔村了解救援进展,研究部署抢险救援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分析失联人员可能轨迹,抢抓黄金救援期,同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搜救,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

安徽48岁男子洪水中救母遇难

近段时间南方多地遭暴雨侵袭。

据极目新闻报,6月20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出现强降雨过程,12小时内平均降雨158.5毫米,全县2.7万余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937人。21日,歙县王村镇八村一阿婆告诉记者, 20日清晨她去屋后猪栏喂猪时被洪水困住,她儿子项先生游泳前去将她救起,儿子自己却被急流冲走,不幸遇难。

项先生的母亲告诉记者,20日早晨她到猪栏喂猪时,一切都还正常。但突然间洪水袭来,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上涨,仅几十秒就到达其腰处,且流速很快,她被困在猪栏无法回家。 这时,她儿子项先生游到猪栏处,用力将母亲托举到邻居家的屋顶避险,随后又试图游回家中。

“水流太急,他开始想斜着游到邻居家。”项先生的母亲向记者介绍,但那会洪水流速更急了,她儿子未能游到邻居家房子就被急流卷走了,后来不幸遇难。项先生今年48岁,他只有一个女儿,才15岁。

邻居吴先生(化姓)目睹了这一过程,他说项先生的水性其实很好,身材也很魁梧。但那会的水流得太快了,项先生游泳的速度赶不上水流的流速,他看到项先生被冲走后,还曾奋力游向下游约50米处的一栋民房,但也未果,最终被卷入到距家约100米的主河道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气象台6月22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

预计,6月22日14时至23日14时,苏皖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以及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 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20毫米)。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什么震后救援

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1、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 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保持镇静,保存体力。 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2、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 4、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撤离高地,谨防上游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1、首先要细心辨认人们遇震前的位置、方向,以及震后人们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从而找到已经受伤或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2、其次,应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以最快的轻巧动作,暴露头部,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露出。 3、第三,在抢救受伤者时,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暴露其全身,方可扒出。 4、另外,在黑暗中呆时间长的人,救出后,应将受伤者双眼蒙住,避免强光的刺激,对于长期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地震后如何组织抢险指挥部发出命令;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迅速排除险情;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加强社会治安。 ] 地震伤急救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1、保持镇静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参见止血法)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见现场急救基础知识)。 并参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 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预防疾病流行。 地震之后如何互救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1、首先要细心辨认人们遇震前的位置、方向,以及震后人们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从而找到已经受伤或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2、其次,应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以最快的轻巧动作,暴露头部,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露出。 3、第三,在抢救受伤者时,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暴露其全身,方可扒出。 4、另外,在黑暗中呆时间长的人,救出后,应将受伤者双眼蒙住,避免强光的刺激,对于长期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在灾后特殊情况下怎样生活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甘肃甘谷简介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 全县辖5镇10乡,405个村委,2210个村民小组, 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5.2万户,总人口61.62万人。 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 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 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 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 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 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 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 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畜牧业以牛、驴、马、猪、羊、鸡的饲养为主,广袤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由自产自用转变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良种化和规模养殖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以丰裕养殖公司为龙头的一大批规模养殖村和规模养殖公司,肉、蛋、奶产品远销周边省市。 第二产业以发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龙头企业有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甘谷县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甘肃新恒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祁连山佑安制动有限公司等,产品种类丰富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建筑业整体实力雄厚,资质较高,年输转劳务10万人(次),效益显著。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丰富的石灰石为甘谷县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渭水峪高品位的花岗岩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早已开发利用。 甘谷交通十分便利,渭河北有陇海铁路东西延伸,境内有两个车站,路长37公里;渭河南有316国道(福州至兰州)过境,境内路长40公里。 以316国道、秦甘、麦甘、通甘四条交通大动脉为主线,县、乡、村公路交错纵横,把甘谷和外地、城镇和乡村紧紧联系在一起,天定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竣工将为甘谷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交通条件。

有哪些防震的方法?

一、做好防震准备⑴ 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参加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⑵、家庭成员平时应掌握包扎及人工呼吸等简易急救方法,并准备必要的急救药物。 ⑶、在地方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应准备好食物、饮用水、手电筒、毛巾、御寒防雨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要熄火、并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⑷、在地方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⑸、已发布临震预报、实施地震应急地区的家庭,要选择好避震场所或按政府做出的安排,争取时间在指定场所修建临时防震棚,注意卫生、防火、储存饮用水等。 ⑹、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⑺、室内悬挂物品要用物件系紧和加固,以防震落伤人。 ⑻、较高家俱上不应堆放笨重物品。 ⑼、易燃易爆和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⑽、卧床不宜放在玻璃窗边及屋梁下。 ⑾、震前一定要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⑿、室内高柜要采取相应加固措施,以免倾倒砸人。 ⒀、老人、儿童的寝室内少放家俱和杂物,尤其不要放置高大物品。 ⒁、有条件的家庭加固一、二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抗震框架,成为地震时避难之所。 ⒂、震前个人和家庭应及时办理人寿和财产保险手续,受灾后可以得到保险部门的经济赔偿。 二、震时切莫慌张⑴、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⑵、地震过程中,室内人员都要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⑶、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限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⑷、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⑸、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⑹、住院的病人应将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限躲在床下。 ⑺、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听从老师安排,不准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⑻、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 ⑼、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处。 ⑽、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⑾、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道路转移。 ⑿、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⒀、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急于外出。 ⒁、室外的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⒂、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三、遇险求生有方⑴、未受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人和邻居。 被埋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⑵、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简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体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⑶、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⑷、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⑸、地震时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坍房屋伤人。 ⑹、煤矿坑道里的人员,应向单一巷道、竖井等地带撤离。 要关掉电源,不可用明火,防止瓦斯爆炸。 ⑺、震后住在防震棚等处所的人员要特别注意饮水卫生和食物卫生,防止传染病蔓延。 ⑻、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山洪、雪崩、冰塌。 ⑼、船上乘员要赶快就近登陆,以防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⑽、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撒离高地,谨防上游水坝决堤。 ⑾、沿海岸地区的居民,地震发生后要特别注意山崩、塌方、泥石流和海浪的侵袭。 ⑿、地震时失散的家庭成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家庭取得联系。 ⒀、震后,保险部门按规定及时对保险的个人和家庭进行保险理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884.html
公司绕过网络标准抓取新闻出版商网站内容 AI 孙正义 很后悔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