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 第一批教授创业合伙人

创业合伙人

“我们第一批学生6月底毕业,有一半左右的人回到原有机构,1/4左右的人会去到投资机构,还有一部分同学计划跟着教授创业,项目已经融到数千万。”一次闲聊中,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负责技术转移硕士的招生负责人告诉我。

当“投早投小投科技”成为行业主流,高校成为VC竞逐的项目源头地,科学家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和高校相关的动态也进入了我的视野。所以,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忍不住想了解更多和这个“技术转移硕士”有关的细节。

事实上,自开设这个新专业以来,交大已经录取了三届学生。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获批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培养工作。

按照招生简介上的说法,技术转移硕士以“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科创领袖”为使命,设置技术战略规划与科创融资两大方向,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国家发展关键行业,填补上述行业紧缺人才缺口。

培养的是何种紧缺人才?

科学家创业的一大痛点,就是缺乏商业化能力。不管是在项目融资,还是将项目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对外沟通和表达的“翻译”,能够以公众理解的方式阐明象牙塔里那些技术的奥义,同时还能理解资方和客户的需求,妥善处理和资本、市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然如此,与其强迫科学家重新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不如培养一批有志于此的新型人才,弥补这一人才缺口。

科创

那么,第一批吃到红利的都是什么人呢?

最近,我跟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负责技术转移硕士的招生负责人聊了聊,他跟我详细阐述了这个专业的设立缘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员画像及出路等。我了解到,除了科创背景的生源,来自投资行业的学生也占到不小的比例。比如,有同学以前是某知名早期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自己出来做了一个新机构,于是来交大MTT“补课”。

这让我想到,哪怕最坏的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少机会确实消失了,但也有很多新机会浮现出来。一级市场也是如此。如何将自己的优势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今天这篇文章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以下为交流内容,投中网略作编辑:

“长实践课程”

交大

交大率先设置这个新专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2020年9月,中央领导来交大考察的时候提到,要做一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人才的培养试点工作,随后国家发改委印发《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其实就是赋权交大,让交大带头做一些创新和规范制定的工作。

另一方面,交大过去在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教授创业方面,其实已经做过很多创新的工作。比方说,2015年、2016年的时候,交大和教授就约定好,教授花一块钱就可以买下技术成果的专利权,学校不占股份。

交大走出了很多知名的科创项目,但在这个过程里,学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做科研的老师或学生,商业化活动的能力普遍不强,或者说,这两方面的能力有冲突的地方。既有科研能力,又有从事商业化能力的教授,真的凤毛麟角。

以前交大的思路更多是在培养教授的商业化能力上,但尝试之后发现其中的困难,这才有了做技术转移硕士专业的想法。2021年9月,交大向教育部提交了专业学位点的申请报告,很快获批。

教育部给了交大足够的创新空间。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会像传统的硕士那样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加入很多实践内容。超过1/3都是实践类的课程,另外2/3课程的上课方式也是以教授加行业专家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个专业学制两年,上课时间通常在一年零3个月左右。课程的设置都围绕新型技术转移人才“五力模型”展开,也就是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综合管理这五种能力的培养。无论基础课还是前沿课,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技术战略规划”和“科创融资”两个方向。

比如,有一个核心课程,叫“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就是让学生来选交大教授的科研项目进行转化。这不是模拟教学,而是实战教学,都是提供真实的教授科研项目,让学生来做转化落地。

具体来说,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长实践课程”学习,每组选择一个产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产业方向聚焦大健康、人工智能、汽车生态、绿色双碳、智能制造等上海“3+6”重点产业和领域。项目组会组织去这个行业里的代表性企业参访。不仅只是看产线、产品和展厅,更多的是让同学们和各个核心板块的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

再往下一步,是去到孵化器和科创园区,这些孵化器里活跃着大量对应领域的初创型公司,在了解了大公司的状态后,可以了解小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现在碰到怎样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

最后一步,才会进入到刚才我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让他们去挑选交大教授在对应领域的研究项目,帮助教授进行概念验证,设计商业模式,包括产品的中试,一直到项目成熟,还要筹备后期的路演,帮项目拉融资。这门课最终是通过比赛路演的方式考核,学生完成比赛路演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即使是课堂学习环节,也贯彻了实践导向的思路,基本配置都是一位教授加上一位行业专家。实践型师资中超过80%来自科创型企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现实中的商业案例,快速理解某个知识体系是怎么运用的。

比方说,科创融资方向上,收购兼并这门课,请了陈亚明老师和张毅老师。陈亚明是中国会计师考试的创建者,前五年出题工作都是他负责的。张毅是金杜律所的合伙人,金杜是我们亚洲地区并购业务排名第一的律所,很多企业并购最后由他们来操盘。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这个板块,由金融系的教授加上菡源基金的合伙人来讲授。菡源基金是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至于技术战略规划类课程,核心是想让同学们了解某一项技术的逻辑是什么,未来有哪些趋势,可以和哪些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就像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更多是和各种不同的场景结合起来应用。技术并不等于产品,某项技术可能是很好的,但是产品受不受欢迎,是另外一码事。

培养科学家的合伙人

这两年,很多重点高校来到交大,交流学习MTT专业应该怎么开设和培养,后面可能会有更多高校开设这个专业。

交大MTT学生里,超过70%是科创类背景,很多人原来都是在科技类企业做研发或者项目管理。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金融背景,有不少是从投资机构出来的。

比如,有同学以前是某知名早期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自己出来做了一个新机构,来交大MTT“补课”。也有在银行券商的投行部或是科创产品部工作的过来学习。还有一些政府体系的人来。招商引资现在是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不管是国资委,还是发改委,很多部门的工作都和成果转化相关,所以很多政府体系的人都想读这个专业。此外,也有一些律师朋友感兴趣。

有的机构合伙人会选择来MTT项目读书深造,有些人跟我们也有其他的合作方式。比如,可以赞助技术成果转化大赛来参与其中。

技术转移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大家成为科学家的合伙人,能帮助科学家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同时也要帮初创企业找到更多的订单,助力早期企业走过最难的阶段。

MTT同学更多扮演的,是一个之前在市场中缺位的角色:负责项目的路演,知道融资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市场,把产品卖出去,把市场的需求传递给科研端,再进行产品的迭代。

前面讲过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首届MTT学生已经走过一轮了。他们所完成的14个项目,现在pre-A轮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亿元。

这个实践环节在融资上还是很开放的,并不是说只有交大体系的基金能投,其他的社会面资金都可以纳入到考虑范围。不少投资机构会和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术转移基金,现在他们也在大量寻找这类科学家创业项目。有一次MTT项目组织项目路演,一个投资人看到了这个信息过来看了一下,在比赛结束之后,他找到项目团队的同学,详细了解后决定投资。

当然,MTT项目是一个学位课程,至于这个项目实际融到多少钱,初创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并不是考核的内容。毕业后,有些同学可能会跟着教授创业,继续在这家公司里做更多的事情,那他们和教授之间谈妥就好,校方不会干涉。

毕业之后,MTT同学去向比较多元。有的人还是在他原来的机构里继续往上走,还有一些人是出来跟教授创业了,也有人原来是技术背景的,读完这个专业之后转去做投资了。MTT项目更多是希望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链条上,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大家选择。


巴菲特最早是从多少钱开始炒股的?

高校

自己好像凑了十几万美金开始自己的私募,帮人做自己也做,然后开始发家了

第一批教授创业合伙人

淘宝第一批创业的人现在混得怎么样

淘宝第一批创业的人,现在混得咋样了?告诉你,贫富差距超出想象说到淘宝,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当初第一批做淘宝那些人,有很多都发了财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当时做站长的人,刚开始看那些在淘宝开店的人,简直就像是傻子一样,觉得这个东西怎么可能成呢?但是现在发现我原来傻的是我们,因为很多人,已经靠这个东西发家致富了,但是现在如果你要再去做淘宝,你试试还能像很多年前那么简单吗?可以说规则完全变了。 那么很多年前第一批开淘宝店的那些人,现在混的咋样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网友们的评论。 1、我当初在接触淘宝的时候,说实话也没带这东西,抱多大的希望,就是想当个兼职做。 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就是在白马服装批发厂,我想懂,行的朋友都知道,这地方有货源优势。 当时可能是我的思路比较活络吧,我一口气申请了有20多个淘宝店铺,后来由兼职也就变成了全职,大约运营的有,八个月左右,也就开始盈利了,从一开始的每个月上万到每个月上10万,到最后更多更多,后来又引进合伙人什么的~总之就是盘子越做越大了,但是这行贫富差距超出你的想象。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当时生意那么好做了,但是现在平台也多了,而且当初跟我一帮,创业的那帮兄弟们,现在也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说句题外话,我们在北京,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2、我接触淘宝的时间也非常的早,由于当初大学刚毕业,我学的就是电子商务,但是出来之后真的是找不到工作,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校太差了吧。 后来还是一个做淘宝的,收留了我,当时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千块左右吧,说实话,那个时候要是自己,有一点眼光的话,也自己整个店铺好了。 因为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些运营手段真的没有什么难度,只要钻研一段时间,谁都能搞得明白,但是现在后悔也晚了,依旧是个穷打工的。 不法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很多年前做过淘宝店铺的?我是电商行业创业者,专注研究电商行业规则以及发展机会,朋友你是想卖什么产品呢?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有相关问题都可以关注我评论私信交流,送你一份淘宝学习资料。

读MBA有什么用处

毕业了

MBA教育具备显著的优势。 读MBA可以学习一门商业语言。 可以收获人脉网络。 培养一种职业经理人的思考习惯和职业精神。 读了MBA会有以下好处:①、更新管理理念,培养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及商业洞察力。 ②、构架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系统提升管理素质及能力。 ③、增加解决组织问题的敏感性和缜密性,掌握有效决策及执行的工具和方法。 ④、扩展人脉,结识行业内专家及资深人士,搭建自己强大的顾问团,通过与非常优秀的老师及同学的互动,启发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 ⑤、如果您想创业,或者正在创业,MBA知识是您创业的理论准备,运用管理理念科学地发现市场机会、运筹资源、科学地经营企业,避免盲目摸索,提高创业及经营企业的成功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915.html
直播送加密货币 马斯克深度伪造视频骗局在网上泛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