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 侠 打开 字新格局

一边是长辈的遗愿,指名你与他的养女结婚。

一边是可汗册封金刀驸马,想将公主许配予你。

如此难题,如何抉择?

郭靖(此沙饰)仰着一张清澈的面庞,掷地有声道:“ 我谁都不会娶!”

只因他早就心有所属,即使心上人被唤作 “妖女” ,也对她坚信不疑。

好在郭靖没信错人,“妖女”来救他了。

一声清脆的“靖哥哥”,唤出他的笑颜。

没有质问没有纠缠,黄蓉(包上恩饰)的手轻轻一提,策马扬鞭,与郭靖一道远离这俗世——这一幕,恰是“大漠孤烟,儿女情长”的具象。

而这江湖,又岂止有儿女情长?

随着潇洒的身影渐行渐远,浓浓的 少年气与“侠”味 弥漫开来。

或许,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金庸江湖来了。

既有梦回童年的刀光剑影、豪侠风范,又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当代解读——

《金庸武侠世界》试图补全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并且 把“侠”在当下的语境之中提取出新的力量。

一花一木见功夫

漫天黄沙中,江南七怪找到了年幼的郭靖,教他武功,让他报仇。

作为《金庸武侠世界》的第一篇章,《铁血丹心》的开场没有像往常一样,从牛家村的风花雪月讲起,而是单刀直入地搬出小郭靖,果断开启主线。

快节奏 ,是剧集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

伴着郭靖对成长经历的自述,黄蓉、梅超风(孟子义饰)、马钰(王九胜饰)等关键人物悉数登场。

短短半集时间,一个夹杂着恩怨情仇的江湖样貌已初具雏形。

效率十足的叙事节奏更契合当下,当然,也不免让人担忧会失了细节。

好在,《铁血丹心》叙事的底层逻辑 不是删减,而是“重组”

导演藏了一手,他把大家在意的老一辈江湖的线索,藏在了支线之中。

随着完颜洪烈来到包惜弱的房中,镜头的焦点从人脸移到了杨家枪上。

有关于牛家村的记忆,也慢慢铺展于我们眼前。

主线支线不断交织,人物群像愈发丰满。

那些隐喻着厚重历史的细节,也没有被遗忘在叙事的角落。

除了在剧作节奏上煞费苦心,还能清晰感受到,创作团队下了狠功夫来营造“江湖感”——

郭靖在得到马钰点拨后,闭目进入意识世界,在浩瀚星辰中盘旋的飞龙,预示着他与“降龙十八掌”相遇的机缘;

黄蓉施展落英神剑掌时,镜头对准的是被吹起的飞叶与叮叮作响的断骨;

郭靖策马奔腾于旷野,人与壮丽实景融为一体,绿野、江水、山风,汇成一片辽阔天地……

金庸先生笔下绮丽恢弘的江湖,通过高密度叙事与镜头语言被重新构建于当下。

一言一行见侠义

为什么金庸先生的作品历久弥新?

也许源于刻在中国人DNA里的那个字眼—— “侠”

小时候,觉得“侠”代表着武功高深,百步穿杨、招招致命,方为大侠。

越长大才越意识到“侠”字的意蕴深厚,武是手段,侠是本质。

追看《金庸武侠世界》,亦有新的感受和解读:

“侠”不止拳脚功夫、仗剑天下,更在于人心。

拿郭靖来说:

大众对于郭靖的印象多为淳朴、刚正、善良。

比如看到乞丐扮相的黄蓉被人为难,郭靖二话不说上前解围。

随后,还大掏腰包请黄蓉吃了一桌的美味佳肴,让她秀了一把“报菜名”的功夫。

还有个细节——

郭靖在给店家钱时,并没有分寸,只知道一锭一锭地往外掏银子。

若不是黄蓉拦着,定要被酒楼狠狠坑一顿。

可见在郭靖心中,“钱财”并不是他在意的事。

他看重什么呢?

——“人心” 二字,并且一旦认定,绝不回头。

酒足饭饱后,郭靖叫住了黄蓉,不但把自己的貂裘给了她,还附上一把盘缠。

要知道此时两人仅仅只有一顿饭的缘分,他甚至连黄蓉的女儿身都不知道,却愿意倾囊相助。

动机仅仅是:他不想黄蓉以后再偷别人的馒头了。

郭靖相信黄蓉不是坏人,或许只是饿了。

瞧, 他憨直的底色,是“相信”

王处一道长看出黄蓉无论是功夫还是心思都远在郭靖之上,甚至透着一股子“邪”劲,提醒郭靖留个心眼。

郭靖只是真诚答道:“我相信黄贤弟绝不会加害我的。”

于是王道长忽然一笑: “少年人无不如此。”

这一份真诚纯粹对于人心的坚信,释放出郭靖这个人物最大的魅力。

所以马钰向师弟描述郭靖时,只用了短短一句“有一副侠肝义胆”。

在路过比武台,看见杨康欺压穆念慈父女时,郭靖会忍不住迎上前去讨一个公道。

也会在杨康遭遇巨变痛失亲生父母后,出手为他挡下致命一剑。

甚至在梁子翁想杀他取血但被洪七公打退后,先自我检讨,说是自己喝了人家的蛇血有错在先,被寻仇实乃正常。

郭靖的一举一动,看似“钝”,其实源自于心思的纯粹与坚定。他始终贯彻自己的道义,坚守内心的原则。

黄蓉以各种山珍海味为酬,请洪七公传授武艺于郭靖。

从不收徒的洪七公答应了,他虽然贪吃,但更吸引他的是郭靖的品性。

降龙十五掌学完,洪七公准备离开,郭靖不顾他的反对毅然跪在地上。

跪,是为了感恩前十五掌的教学,绝非贪图后三掌的秘法。

“而这不就是,亢龙有悔的真谛吗?”

洪七公发自真心笑了,这一刻连他自己也分不清这小子是装傻,还是突然开了窍。

之于当下,郭靖让我感受到一股相信的力量。

他用真心换真情,收获来自于他人的“相信”,种下一言一行,结出饱满的果实。

他这一路不断有贵人相助,他又不断将所获所感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无关金钱名利,人与人之间纯粹的信任不断堆积,构成了为人津津乐道且心向往之的“江湖”。

它沉甸甸的,有人心那么重。

这是所有人的江湖

武侠,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丰满的群像。

《铁血丹心》戳我的亮点之一,便在于 直视人的复杂性,力图挖掘出更多人物身上的叙事空间。

比如杨康。

之前未曾发现,杨康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 “缺憾” ——

父亲的缺位,师父的忽视,沉浸于过去的母亲……令他不像郭靖一般,从小便知家仇,识大义。

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亦是迷失的过程,需要反复确认自己的存在。

他过着令人艳羡的人生,溺于名利与富贵,却又忍不住追问“我是谁”。

而这一根矛盾的弦,在得知自己姓杨的那个晚上,断了。

他成为了过去的自己最大的敌人。

从旁人的视角看,杨康是认贼作父无可救药之徒;但若从他自己的视角来看,这里充斥着纠结、挣扎、撕裂……

在祭奠生母时,面对丘处机那充满杀意的一剑,他毫不躲闪

也许在那一刻,他是真的想了结自己混沌的半生。

至此,《铁血丹心》 重塑了一个被填满血肉的杨康

他不是单纯的反派,故事里也没有黑白分明的正邪两道,只有在这名为“人性”的深渊中,拼命求生的一个又一个的“人”。

再看我非常喜欢也非常出彩的人物——黄蓉。

即便以现在的目光来审判,她的形象也未曾过时,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

黄蓉出身桃花岛,从小耳濡目染的皆是上等,浑身上下散发着从容与傲气。

敢以小乞丐的模样独自游历人间,便意味着,她不但文武兼优,更有着锐意进取的胆识,在江湖中是能独当一面的存在。

赵王府偷药这段丝滑连招,尽显黄蓉的过人之处:

先用管家设局,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草药骗到手,又用灵鳌步与一众王府高手周旋,掩护郭靖逃跑。

之后在枯井内三言两语拿捏住梅超风,迫使其助二人破局。

一连串输出下来,黄蓉聪颖、敏锐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命力旺盛到几乎溢出。

同时,剧情也没有放弃补全她的脆弱与柔软,让这个人物更为鲜活立体——

小乞丐版黄蓉与郭靖萍水相逢,郭靖便掏出全身上下的貂裘与盘缠赠予“黄贤弟”。

面对慷慨到近乎“愚笨”的善意,黄蓉恶作剧般开口试探,想要郭靖的宝马。

下一秒,郭靖就把缰绳递到了她的手中。

黄蓉的脸上第一次浮现不知所措的神情,那层用以自保的娇蛮外壳出现一道裂缝。

如此一位仿佛天地都尽在掌握之中的黄蓉,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无措与柔软,才最让人记忆深刻,亦是这个人物彻底脱离符号,沐浴在阳光下的证明。

种种细节叠加,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生动紧密,令人信服。

看了郭靖与黄蓉的相识相知,便懂他们的爱情是相互吸引,而不是依附。

这一路上,他们并肩同行,也保有自我风采。如果说郭靖像大地一样忠厚宽广,那么黄蓉就是桃花,明艳灼灼,生机盎然。

从来不是郭靖带着黄蓉去看天下,而是 黄蓉选择与郭靖一同前行,一道看天下。

各自成章,相得益彰,彼此携手把路越走越宽阔,这是属于人物的魅力,也是《铁血丹心》的魅力。

至此,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金庸笔下的江湖侠影、快意恩仇屡屡被搬上荧幕,且总能让人品出新的余味。

正如《金庸武侠世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让我们看到:

“侠”并不是只有郭靖这一种形象,“江湖”离现在的我们也并不遥远。

常言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可大家经常忽视这句: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无论大小,亦是“侠”。

就如黄蓉爱读的辛弃疾,他为了一个注定覆灭的理想不懈奔走,用尽一生告诉我们:无论际遇如何,都要聆听内心的声音,坚定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无论多渺小的生命都值得被书写, 将快被束之高阁的“侠”字拉回人间 ,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

《铁血丹心》聚焦人的复杂与多面,挖掘每个角色的独特魅力,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江湖群像展现到观众面前。

这其中有郭靖黄蓉、有江南七怪、有全真七子、有五绝、有杨铁心、有郭啸天……甚至 有你,有我。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郭靖一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可以和他一样试着遵循内心,活得坦荡。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黄蓉一样飘逸游走世间,但可以和她一样不依附于别人,活出自我。

江湖从来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侠”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武侠,这是《铁血丹心》的野心。

这野心,如此真诚,如此滚烫。


如何评价金庸先生的小说?

作者:曹正文 《鸳鸯刀》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 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 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 但同篇皆有喜剧的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实属罕见。 《鸳鸯刀》的缺陷是:表现“武”与“侠”的场面不够淋漓尽致,情节中巧合太多,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人物感染力稍逊,结尾又落入“大团圆”的窠臼。 作者:曹正文 《神雕侠侣》的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说明金庸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忠奸”、“恩仇”的主题外又有了新的变化。 金庸塑造了社会叛逆杨过与任情而为的小龙女(这是武侠世界中的两个艺术典型),并通过杨过与郭靖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 就主题而言,《神雕侠侣》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但我因为,在《射雕》三部曲中,它还排在最末。 它既没有写出《射雕英雄传》中气势宏伟的场面,其人物典型也不如《倚天屠龙记》那么丰富多彩。 它的弱点还在于写几次战争都有点松散,其中的主角杨过与小龙女,也不十分可爱。 书中的配角如郭靖、黄蓉,失去了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魅力。 令人难忘的郭襄又出场太晚。 只有她姐姐郭芙尚不失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虽然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女人。 作者:曹正文 《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像”作品。 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中的极品,又断言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 在金庸小说中,理所当然排名第一。 持倪匡兄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不少,但也有不少武侠小说爱好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据我(指曹正文)所知,有人(包括武侠小说研究者)至今未读完《鹿鼎记》,理由是读不下去。 一部小说能引出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至今说明《鹿鼎记》的长处与缺陷是明显存在的。 文学是人学。 《鹿鼎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韦小宝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 他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从妓院走向宫廷的无赖(完全不懂武功),居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主角,这是金庸的一大创新。 金庸以韦小宝作突破其实是要突破武侠小说的传统格局,并深化武侠小说的主题。 《鹿鼎记》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 这种立意是相当成功的。 但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是否真的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我以为大可商榷。 《鹿鼎记》至少有三个弱点:第一,结构松散。 故事情节缺少一个整体的框架。 第二,太少武侠味。 除了海大富与太后比武一节极为精彩,其他武打如同儿戏。 第三,全书中缺少一个可爱的正面艺术典型。 从我个人爱好来说,我不喜欢被美化的小人(韦小宝)与被美化的皇帝(康熙)。 金庸从写好皇帝起笔(《书剑恩仇录》),又以写好皇帝收笔(《鹿鼎记》)。 这是他写武侠小说的一大失败。 求采纳

求金庸小说论文一篇,题目:从韦小宝看金庸小说中侠的演变

金庸笔下有反清大侠陈家洛、粗犷豪放的大侠胡一刀甚至是上升到民族气节层面的郭靖、杨过,其中杨过已经比较人性化了,塑造出这样的侠之后,金庸还能塑造出侠吗?不能了,物极必反,所以他塑造了一个市井小混混——韦小宝,和杨过不一样,杨过的是叛逆,环境造成的叛逆,韦小宝的是滑头,一个市井小混混的无赖,但是这样一个人去深得读者、观众的喜爱,为什么?这是因为韦小宝不再是一个具有侠的精神的活标本,他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生活,不必要什么大侠的清高,他就是一个小混混,是一个普通人,是一次回归,只不过,这个小混混掌握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一次飞跃!侠之大者,不是舍本逐末的追求表面,而是要看本质和精神,因此韦小宝成了金庸笔下最大的侠!浅谈金庸小说对侠文化的渐进式诠释不记得谁说了句“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家正是造梦的人,自新派武侠小说崛起至今,已经影响了几代华人的成长,是现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大家百花齐放,或古典,或现代,或沉稳,或轻灵,但武侠小说的本质却始终没变,那就是“武”和“侠”,侠是梦的主角,武是表现侠的方式,究其轻重,侠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性应更甚于武。 放眼新派武侠名家,将“侠”这个字的层次、意义阐述得最完整的当属金庸,何出此言,请看下文。 金庸的“侠”始于《书剑恩仇录》,在这部金大师的开山之作里,侠是后天的教化,是教育在人性的白纸上留下的墨迹。 且看陈家洛,此人除了在“反清”的大节上能站住脚外,其他方面丝毫未表露出侠的本色,不敢向翠羽黄裳表露真情,轻易相信乾隆的花言巧语,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决不是敢做敢为或者说有做为有所不为的侠客。 陈的那点侠气实际来自袁士霄的教诲和红花会群雄的耳濡目染,若不是大环境如此,他在大是大非的关头恐怕很难稳得住。 对陈来说,骨子里的贵公子气质是无法改变的,心气高而浮躁,自以为是,心胸便如江南的水道般九曲十八弯,若不是有个成长的好环境,恐怕也只是个纨绔子弟。 一套“百花错拳”便显露了陈的本质--华而不实,也意味他一生的决定多数都是“错”,百花又如何,终究是表面的东西,陈有无数提升自己“侠层次”的机会,却一一将其浪费,他这个侠做得够可怜的,甚至不如其他红花会的兄弟--如文泰来。 估计金老的本意是将陈塑造为与凡人一般有着内心争杂的侠客,但并未成功,读者根本无法从自身出发理解陈做出的错误选择。 这个侠,姑且称之为“山是山,水是水”。 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侠已进化为一种本质,无需培养,天生便存在。 胡一刀年轻时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得而知,但背负家族冤屈却依然能严守秘密,依旧豪爽,博得“辽东大侠”的美誉,想来是因为胡家历代传下来的侠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本色。 胡斐更是如此,自幼父母双亡,由平四抚养长大,一个灶下烧火的小厮能教他多少做人的道理,胡斐之所以成为大侠,乃是骨子里便有侠气,在商家堡就开始发光,其后更是大放异彩,他这个侠与读书识字无关,与周边环境无关,胡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是侠客。 再到金庸奠定新派武侠宗师的《射雕英雄传》,侠依然是天生的,只是郭靖更多了分民族大义。 胡斐虽不喜与朝廷中人结交,但并不是反清的斗士,郭靖则不同,为国为民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愧“侠之大者”的名号。 其实,两者都面对外来豪强,只是清朝已打进了关内而元朝还在襄樊城外而已,在面对外族侵略的态度上,郭靖比胡斐更高出一个层次。 这几本书中的侠,我将其称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因为他们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社会里很难找到,尤其是郭靖,对侠之一字的诠释简直完美无缺,已经有些神化了,难怪倪匡对他不予置评。 再来看《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杨过和令狐冲都属于后天的侠。 杨过是遗腹子,母亲也死得早,初一露面便是个地道的小无赖,好在还有郭靖的教诲。 连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有郭靖引路,只怕早已入了歧途,杨过成为侠的转折点就是在蒙古军营中郭靖拼死相救的时候,是郭靖的侠气感染了他,使之成为一代“神雕大侠”。 令狐冲则自幼为君子剑岳不群收归门下,虽然岳是个彻底的伪君子,但很懂得掩饰,所以教出来的弟子还是不差的,门下不乏有骨气的好汉,令狐冲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是在正邪之间经过艰难的选择后,终于放弃了师父而选择了侠义。 其实令狐冲并不能算完全的侠客,他是个散人,如果不是涉及师门和自己的诺言,恐怕很多事情他不会管,他从头到尾都被外界所逼迫,包括这个“侠”字也是被逼出来的。 杨过和令狐冲依然“山是山,水是水”,只是这山非那山,所有心理的转变都合情合理,完全为读者理解和喜爱,这两人也是金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两个侠客。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又是个天生的侠客,他幼年的成长环境在极北的冰火岛,在父母和义父的教导下长大,张翠山固然是一身侠气,殷素素就难免有些邪味,即使与张翠山成婚后有所改变,但还是有点邪,而谢逊就完全是个邪派人物,再这三个人里,似乎张翠山的地位最低,所以张无忌的幼年教育应该是正邪交杂,但全书中他都是一派侠义本色,不能不说是天生的。 只是张无忌这个侠虽是天生的,情感却更类似于普通人,更贴近现实生活。 这也叫“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不过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山水了。 到《天龙八部》和《侠客行》金庸来了个大突变,将侠又提到一个更遥不可极的高度。 萧峰不仅是大侠,更是金庸书中第一英雄,如果说郭靖是民族主义的卫士,那萧峰就是国际主义的英雄,他已不限于以杀止杀,而是为和平和战斗。 固然,他身世的复杂性使他无法选择辽还是宋,但最后他将断箭插入胸口而不是置身事外两不相帮时,所凭的仍是一贯的侠义精神,一贯的英雄气概。 段誉、虚竹和石破天的境界就更高,已经将侠与佛拉近了距离,个人的血海深仇都可以不计较,自己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段誉和虚竹是有相之佛侠,而混混沌沌的石破天则是无相之佛侠。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此已达最高境界,因为山高不见峰,水深不见底,是完全的理想化产物,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 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侠始终要回到生活中来,但如何再有突破呢?在《鹿鼎记》中可以找到答案。 韦小宝,一个小流氓,将侠的概念带进了真实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里,做侠客比做什么都难,外界的因素太多了,时刻在影响侠客的抉择,一不小心,侠客就成了狗熊。 但韦小宝不怕,他本来就是狗熊,什么都做得出来,社会上他这种人到处都有,只是他集中了许多小人的长处,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手段,对他来说,侠义仅仅只是不背叛朋友而已,除了这点很坚决,其他都无所谓。 而这点残存的侠义是从哪里来的?听说书听的。 极大的讽刺,侠只存在于书中,韦小宝此人实际上是对“侠”存在的环境--中国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反思。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里,真正的侠客只是个理想,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做点有利于他人的事,为“侠”保留一件残破的外衣。 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这等山水四处可见,经历了出世和入世的“侠”再如何发展,金庸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他封笔了。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如何定义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肩负天下兴亡: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挟酒笑傲江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930.html
香·扇书画展尽显雅韵 寻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