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称房屋倒塌亲人去世 上游泄洪放水 干部提前通知转移 镇政府

6月16日,福建龙岩上杭县蓝溪镇某村,有村民反映称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洪水水位快速上涨导致房屋倒塌,有亲人被埋不幸去世。

6月2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当地防汛指挥部获悉,是根据调度按规范程序计划性开闸泄洪,蓝溪镇政府工作人员称当日收到泄洪信息后启动一级响应,提前通知村民转移。

>>>水位涨到2米

家里房屋倒塌,婆婆被埋不幸去世

6月22日,离世婆婆的头七,韩女士(化姓)和丈夫悼念。韩女士形容6月16日是黑暗的一天,“下了一天的雨,晚上9点半左右,水位很快就上涨到2米多,结果家里房屋倒塌,婆婆不幸被埋。”

从她提供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墙上留有浸湿的水痕,洪水突然来袭时的水位并不低。

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到墙上的水痕,可见洪水突然来袭时的水位并不低

家里房屋倒塌,一片狼藉

韩女士可以想见婆婆被埋时挣扎多么的无助,“我婆婆遗体被挖出来,她还保持着求生的姿势,她的头部被砸中。”

房子坍塌,亲人离别。6月9日,一家人还在一起高高兴兴包粽子准备过端午,谁知一周后就天人永隔。

韩女士表示,村里还是停水停电停网状态,

“老人现在没有下葬,家里完全瘫痪,还没有吃的水,洪水是退了。”

韩女士称,虽然洪水退去,但家已完全瘫痪

“我们在等镇政府的处理,我们也无能为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房子是不能住了,现在暂时在别的地方居住。看镇政府怎么处理,镇政府还没有跟我们说房子的事情,其他镇也有人员伤亡。”

>>>防汛指挥部

根据调度按规范程序计划性泄洪

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6月16日通知称,灌洋水库目前入库流量每秒180方,目前库水位647.2米,预计21:20水位将至647.5米高程,超汛限水1.5米,为确保大坝安全,21:30灌洋水库需开闸放水,下泄流量每秒150方,需转移灌洋水库下游群众,特别是大坝至大洋坝村群众。

记者注意到,这份通知上盖有龙岩市水利局的公章。6月23日,记者联系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答复称安排泄洪身根据水利局的调度,“它是计划性的泄洪,不是随意性的开闸泄洪。”

工作人员表示,6月16日前后,“我们这里下了大雨,到前天(6月21日)才取消的应急响应,今年的雨情很严峻。”

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灌洋水库泄洪,它是按规范程序去做的。”

6月23日,记者联系蓝溪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6月16日镇政府收到龙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泄洪信息后提前进行了通知。

“我们当天下午两点多就已经开始通知,我们都有通知到,我们都有记录,村委会肯定有通知的。我们所有干部晚上都没有睡觉,都在现场一线。”

工作人员表示,是打电话、发短信、广播等形式通知村民转移,“还启动了一级响应,干部全部下沉到各个村。”

对于有村民反映未接到泄洪撤离通知,这位工作人员解释称:“洪水比较大,镇政府也收到很多群众的诉求件,现在都在处理,也在有针对性地入户去处理这些事情。”

>>>重建家园

通宵达旦救灾,县里牵头正研究方案

对于救灾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村里水电通讯都已恢复正常,“我们每个村都有送救灾物资下去,我们收到很多捐赠物资,它一来我们就派送到村里去。”

对于无处居住村民的安置,“我们在村部和幸福苑作为临时的安置点,幸福苑就是相当于民政在村里设的点,村民也可以投亲靠友。”

对于村民房屋损毁,重建家园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县已经牵头各个部门到时候会出方案,县里正在研究这方面的事。”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有的力量都在救援的现场,我们每天都是搞通宵,24小时都没有休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什么震后救援

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1、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 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保持镇静,保存体力。 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2、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 4、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撤离高地,谨防上游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1、首先要细心辨认人们遇震前的位置、方向,以及震后人们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从而找到已经受伤或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2、其次,应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以最快的轻巧动作,暴露头部,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露出。 3、第三,在抢救受伤者时,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暴露其全身,方可扒出。 4、另外,在黑暗中呆时间长的人,救出后,应将受伤者双眼蒙住,避免强光的刺激,对于长期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地震后如何组织抢险指挥部发出命令;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迅速排除险情;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加强社会治安。 ] 地震伤急救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1、保持镇静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参见止血法)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见现场急救基础知识)。 并参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 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预防疾病流行。 地震之后如何互救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被埋压的人?1、首先要细心辨认人们遇震前的位置、方向,以及震后人们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从而找到已经受伤或筋疲力尽的遇难者。 2、其次,应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以最快的轻巧动作,暴露头部,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露出。 3、第三,在抢救受伤者时,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暴露其全身,方可扒出。 4、另外,在黑暗中呆时间长的人,救出后,应将受伤者双眼蒙住,避免强光的刺激,对于长期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在灾后特殊情况下怎样生活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暴雨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1、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居住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4、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5、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7、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8、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9、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 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一般是由于强降雨导致,分局地洪涝和大范围洪灾(如我国的98洪灾),除城乡积涝、河流决堤等直接性灾害外还有其引发的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次生的地质灾害。 局地洪灾的形成原因一般是由当地局部性的短时强降雨,一般常见为夏季的午后强雷阵雨,雨势大,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太大,城乡排水系统和山林渗水速度跟不上,易引起积水、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范围小,程度较强。 大范围的洪灾一般是由于上游持续连阴雨造成水库蓄水达到极限,必须开闸泄洪,导致河流下游水位过高、决堤等情况出现,导致沿岸城乡被淹没、城市排水系统瘫痪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范围大、程度严重,除了注意因浸水太久可能出现的房屋倒塌等灾害外,还要注意后期的消毒和卫生。 根据自己只是整理的,如有不清楚的可以追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8023.html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4% 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
预计7月上市 第4代吉利帝豪2025款车型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