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跟目前安卓手机上的 不一样 苹果 AI 为什么我说

看过今年 WWDC 的差友应该都知道苹果总算把自己的 AI 掏出来了,顺带还玩了个「谐音梗」,把自家 AI 叫做 “ Apple Intelligence ”,简称 “ AI ”,中文名 “ Apple 智能 ”。

要知道,其他厂商顶多把自家手机定义为 “ AI 手机 ”,而苹果一上来就从概念层面截胡友商重新定义了 AI,格局瞬间打开好吧,也不知道这操作是不是跟母公司锤子学的~

话说回来,这次时长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发布会,苹果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介绍 AI,看得出来它们内部对 AI 确实重视,不过据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似乎并不买账。

原因不外乎就是他们觉得,苹果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做 AI 憋这么久,肯定会带来一些颠覆式创新,就算没达到那种改变世界的程度,至少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结果对比国内厂商,现阶段苹果 AI 有新意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不少功能甚至在很多国产手机上早就已经实现。

更何况它还是 “ 期货 ”,测试版要到秋季才能用上,而且仅支持英语, 部分功能、软件以及其他语言支持,得等到明年才会陆续上线,相当于这会儿苹果只是给我们画了个饼。

当然画饼也就算了, 关键是,这饼还不是谁都能吃上。

从官网兼容列表我们可以看到,苹果 AI 仅支持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以及搭载 M1 或后续芯片的 iPad 和 Mac,至于其他苹果设备用户就只剩下羡慕的份儿。

反观国产手机这边,上到大几千的旗舰,下到一千多的中端机,基本都用上了 AI,不少厂商甚至还喊出了 “ 全面普及旗舰 AI 体验 ” 的口号,你要说果粉没落差那是假的~

而且这波啊,这波还是苹果亲自给友商递的刀子,最近这阵子很多厂商都开始磨刀霍霍。。。

不过各位也别觉得苹果在 AI 方面已经全方位落后。

尽管距离我们用上苹果 AI 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关它的一系列功能,其实苹果在 WWDC 上都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最近这阵子我也 一直在体验国内手机厂商做的 AI。

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件事 ——

苹果对于 AI 的理解确实跟很多厂商不一样, 它在 iOS、iPadOS 还有 macOS 上新增的那些 AI 功能,仅仅只是苹果 AI 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它精髓所在。

光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这是在给苹果找补,接下来咱们还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你们别看苹果在会上介绍了诸多基于生成式模型实现的 AI 功能, 其实它们概括起来无非就四种,分别是 —— 文生文、文生图、图生图,外加有 AI 加持,变得更聪明的 Siri。

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内置一个新工具「Writing Tools」,支持我们对文本进行改写、校对或者摘要,不仅风格能自定义,它还能检查语法、措辞和语句结构。

其实这个功能像是 OPPO、vivo、小米、华为甚至魅族也都有,而且真写起来,未必会做得比苹果差。

但是苹果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目前很多手机,都是把这项功能集中在语音助手和极个别原生 app 比如备忘录里边,如果想让 AI 帮忙改写文案,往往只能在特定的界面当中进行。

而且整个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 唤出或者打开手机语音助手、调出对话框、把需要改写的文本丢进去、接着给到改写需求,等到 AI 处理完,再把文案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

然而苹果的「Writing Tools」,几乎支持在任何场景下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备忘录、邮件以及各类第三方 app, 这么一来,我们在用的时候,就无需在界面之间来回切换跳转。

包括「文生图」和「图生图」功能也是一样。

新系统内置的「Image Playground」工具,支持我们通过文本或者草图生成图像,这项功能除了信息、备忘录、无边记这些苹果原生 app 能用,其他第三方 app 照样也能调用。

之所以第三方 app 也能使用苹果的 AI 功能,是因为苹果把 AI 集成到了系统层面,并且还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了 AI 调用接口, 才让自家 AI 变成了一种通用能力 ——

只要你在我的平台,谁都能用我做的 AI。

换句话说,虽然目前苹果给到的 AI 落地应用案例,有不少都已经在其他手机上实现, 但其实它端上来的不止是做好的那几道菜,还把烧菜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也一并给准备好了。

要是有开发者不懂怎么烧,可以照着苹果给的菜谱学,这样起码能够保证基础的味道,当然要是有其他想法,苹果也欢迎他们利用这些原材料自由发挥,菜品丰富性将大大增加。

可以预见,等到时候苹果 AI 正式上线之后,App Store 大概率会陆续冒出来一大批支持 AI 的 app。

OK,说完前面这些,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问题 —— 苹果所理解的 AI,跟其他厂商究竟有啥不一样?

可能在很多手机厂商看来, “ 普及 AI ” 就是自己尽可能做更多 AI 功能,并且争取把原本只有在旗舰机上才能体验到的这些功能,下放到更低端的机型上,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

但是苹果的做法是: 不仅自己做 AI,把 AI 彻底融合进整个系统、深入到各个平台,同时我也支持第三方 app 开发者跟着一起扩充 AI 功能,最终让更多的 app 能够支持上 AI。

怎么说呢,这两种做法显然还是后者更彻底一些,不过它们最终都能达到普及 AI 的目的,可能其他手机厂商也想像苹果这么做,但现阶段或许只有苹果最有这个实力和号召力。

别的不说,灵动岛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 iPhone 从刘海换成药丸屏,苹果随之开放了适配灵动岛的接口,当时很多 app 都争先登岛,把打车信息、外卖进度主动适配了灵动岛。

而安卓这边如果想要实现类似功能,还得厂商主动找过去一家家谈,很多 app 根本不会这么积极主动。。。

就目前看来,能在系统集成上面打过苹果的,可能也就只有下半年即将发布的华为鸿蒙 NEXT 了。

前两天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 Harmony Intelligence 也是把盘古大模型做进了系统底层,不仅小艺和原生应用都能具备 AI 能力,其他第三方 app 也可以用上华为提供的一系列 AI 工具。

至于为啥只有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 支持苹果 AI,完全是因为果子的野心实在有点大, 在我看来它就是想利用 Apple Intelligence,把 Siri 打造成现实版 “ 贾维斯 ”。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已有的 AI 大模型,已经可以根据语境连续对话、读懂我们的碎片化表述、在文本和语音之间任意切换,以及回答各类问题,现在 Siri 能做到这些并不稀奇。

各家大模型对于差评 925 是什么梗的回答

但它强就强在,它还具备屏幕感知能力。

平时我们玩手机,Siri 能够读懂屏幕内容,并且在各类苹果原生以及第三方 app 中完成数百种操作,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把 Siri 当做助理来使唤,对此苹果也是举了几个例子。

当我们在信息 app 中收到朋友发来的新地址时,只需说一句 “ 把这个地址加到他的联系人名片里 ”,无需告知 Siri 这个地址具体是哪里、联系人具体是谁,Siri 就能顺利做完这事。

还有,我们只用说出 “ 从我的阅读列表里调出那篇关于蝉的文章 ”、“ 把周六那天的烧烤照片发给 XXX ”,“ 播放 XXX 推荐的那条播客 ” Siri 便会跨应用执行,整个过程非常丝滑。

其他诸如问飞机几点落地、让 Siri 帮忙找相册里的某张照片或者某个视频片段,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互联网上一直有个很古老的题目 ——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

这个问题有个标准答案: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将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如果换成 Siri,我们甚至都不用教它具体该怎么做,只需要把最终想要的结果告诉它就行。

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其实它涉及到文字、图像、音频还有视频等信息的处理,背后离不开各种大模型的支持。

虽然现阶段 Siri 需要借助云端,没办法完全在本地做到这些事, 但苹果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它将有能力实现完全基于设备端的智能化 ,相比之下,Siri 支持接入 GPT 更像是一个添头。

相信各位应该不难发现, 脱胎换骨的 Siri,才是本次 WWDC 最重磅的更新,没有之一。

不过由于跑大模型非常吃内存, 比如现阶段如果想在手机上流畅运行 70 亿参数的大模型,并且保证日常用机体验不受影响,内存至少得有 12GB,这还是经过压缩优化后的结果。。。

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苹果部署在本地的模型在 30 亿参数左右,跟目前已经在安卓手机上落地的 70 亿参数模型有差距, 但它的测试得分却高于诸多 70 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对内存的需求不会小到哪里。

而苹果在内存上向来抠搜。。。 现如今安卓中端机内存基本都是 12GB 起步,然而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 的内存却只有 8GB,iPhone 15 的内存更是只有 6GB,可以说小的可怜。

换句话说,现在除了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其他型号的 iPhone,已经配不上苹果在 AI 这块的野心。

接下来摆在苹果面前就只有两个选择 —— 要么让不同内存的 iPhone,选择性的用上部分 AI 功能;要么索性直接设置一个门槛,只有当内存达到这个门槛,才能体验完整的苹果 AI。

很显然,苹果选择了后者, 8GB 内存,就是目前体验苹果 AI 的最低门槛。。。

欸说实在的,我都怀疑库克是不是故意这么做,好促使那些钉子户果粉换机了。

不过苹果好不容易憋了个大的,如果只给到其他型号手机一些诸如 AI 消除、AI 摘要等小功能,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苹果 AI 不过如此,因为这样的 iPhone 完全泯然众机矣~

更何况其中还涉及到隐私保护问题,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所有用户数据在端侧也就是手机本地就能完成处理,只不过目前苹果还做不到这点,所以采取了本地+云端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AI。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 AI 任务,就交给 8GB 内存的 iPhone 来完成;而在处理更加复杂、需求更多的任务时,就通过对上传到云端处理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护用户隐私,这么做总好过所有数据都走云端。

苹果比很多厂商多迈了一步, 它把 AI 融进了整个系统、开放了调用 AI 的接口,让 AI 不再只是依托于个别 app,以后每个 app 都能够用上 AI; 而具备屏幕感知能力、有 AI 大模型加持的 Siri,也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当然苹果在 WWDC 上说归说,苹果 AI 落地后实际体验怎么样,还得等到正式上手之后才会知道, 有件事可以确定的是,如今苹果这条大鲶鱼已经下海,接下来各大手机厂商关于 AI 的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

苹果的AI终于掏出来了,但说实话一点也不炸裂。

体验了一整天iOS 18,我竟然觉得它挺值得升。


为什么安卓的忘仙和苹果的忘仙不一样

开发商便于处理把苹果和安卓的为分流这样便于服务器处理(苹果的分辨率其实相差不大,安卓的分辨率有些杂),就如安卓版的三国杀不能和电脑上的一起开黑店一样,所以除非开发商出了新版本,让安卓和苹果用户一起玩就可以(不过这不太可能)

华强北耳机和苹果耳机有啥区别

1、品质不同正版苹果耳机的品质非常好,苹果对环保非常重视的,所以苹果大部分的材料都是可以回收的环保材料,并且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 华强北仿造的AirPods苹果耳机在制造材料上都是使用的非常廉价的材料,这种材料价格低,但是对人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在外观上也能看出很廉价的塑料感。 2、电池性能不同AirPods正版苹果耳机原装的电池性能比较好,正品的这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充满之后能够连续听一天也不是问题。 华强北仿造的AirPods苹果耳机的电池性能很差,一般充一次电只能连续听三四个小时,而且华强北仿造的AirPods苹果耳机的电池十分不耐用,在使用几个月以后就会老化。 3、延迟不同AirPods正版苹果耳机的延迟是比较低的,无论是看视频还是玩游戏,它的延迟可以控制在130毫秒之内,玩大部分的游戏也不是有很大的问题,这相比起普通的蓝牙耳机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优势。 华强北仿造的AirPods苹果耳机的延迟在200毫秒以上,在打电话、玩游戏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延迟的存在,是远远不如AirPods正版苹果耳机的。 4、外观不同外观外观是最基本的要求,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改进,外观就是关盖没有ZP那么清脆,但是通过比较,华强北的重量要轻一点,充电仓的磁吸也没有ZP那么紧,楼主之前单手拿耳机甩都甩不出来,华强北的相比较就吸力小一点。

朋友买的airpods,用安卓手机连接后会说一句Connected,是否买到假货了?

任何品牌的蓝牙耳机(比较新的蓝牙4.0版本及以上)连接安卓手机握手成功都会提示connected(表示已经连接),我大概用过四五个都有这个提示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8043.html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中产被收割潮 已经开始了 一场
频频找她借钱 让她去找汪小菲 自己不想再帮她 小S曝大S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