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样的投行,不同的金融
7月26日,一则53秒的小视频火遍全网,“三中一华”里的某一“中”不幸背锅。
视频里,一名自称是985大一新生的年轻人开着保时捷前往某投行,上午十点打卡上班,准备下班后去打高尔夫球,完全符合大家对投行精英的刻板印象。
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中,这位“见习精英”在短短半天的工作时间内:
甚至于,他还特意在厕所里把着装效果自拍下来。
有懂行的捞女表示,西装效果如何不好说,但拍照时“无意”露出来,始终位居C位的手表,大约相当于:
北京月坛地区金融民工一年的收入。
(所谓“穷玩车,富玩婊,Diao丝玩电脑”,不是没有道理的)
毫无疑问,这位毕业于北京八一中学,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被某985大学录取的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王翘楚,家庭条件战胜了99.9999%的同龄人,完全犯不着刷流量赚钱。
但是王同学摁奈不住躁动的内心,与西楚霸王项羽一样,患上了“不炫耀会死症”。
都说“人如其名”,王翘楚同学含量超标的“雄竞”心理,可能就坏在了“个中翘楚”的名号上。
就是不知道传闻中他那位中年得子、业已退休,且名字普通的父亲,有没有为此后悔?
十几年前,王同学实习的这个城市刚刚举办了奥运会,当时的slogan是:
但现实生活里,同样的世界里飘荡的,全是不同的梦想。生活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例如有的人出生在罗马,有的人出生是骡马。
再例如,同样是在金融圈里混饭吃,有的人开帕拉梅拉上班,西装皮鞋配名表,10点上班打卡,下午约战高尔夫,晚上有高质量的社交局。
但还有做题起家的金融人,他们清早从天通苑挤地铁(因为整顿金融后,公司不报销市内交通费了),8点钟开晨会被push,上午耐心与客户沟通改出新版方案,下午例会上被领导提点,转身就抹干眼泪下项目,和客户喝茶聊天打掼蛋,晚上再加班加点写报告…
他们甚至于还要背负起污名化谩骂,承担起金融圈整顿的后果。
难怪2025年的大学毕业季,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在毕业典礼上说到:
呵,这危言耸听的话,可把前一类金融人士整懵了:
我也是金融人的一分子,我怎么感受不到羞耻?
(太后有言:我也是四万万分之一,怎么就感受不到…)
呃,有没有一种可能,在金融圈中,洋溢着自豪感的投行精英/投行实习精英只占了1%,他们主要负责自豪;而剩下99%的都是卑微的打工人,主要负责做事?
还是罗素说得好哇:
须知参差百态,才是世界的本源。
❷ 千亿董事长为何震怒?
王翘楚同学是不是天龙人,这似乎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因为在投行实习镀金的才俊并不是少数,在业内根本不算新闻。
而且,被卷入漩涡的这家券商市值约1500亿元,是公认的国内前三的投行,吸引青年才俊设法加入,实在是很寻常的事。
然鹅,让我们从投行的视角,补充分析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王翘楚实习一天,事情就上了热搜第一,甚至于公司董事长都被“震怒”?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实习生把保密材料私自对外公开,违反了业内合规性要求。
例如该实习生发布的视频中,共有中信建投三家客户信息出现,包括“海柔创新项目”、“望圆科技先锋项目”、“国能信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头部券商随后给出的解释是:
但这解释不了热搜第一的现象。
说句难听的,此次被外泄的三个项目中,某个项目已经中止上市,在也没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更何况,券商内部出现合规性问题不是一处两处,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而被证监会问询、处罚的多如牛毛。
这一次事情闹得那么大,远不只是泄露上市项目敏感信息那么简单,而是因为王翘楚的笔记中,透露了中信建投在参与拟IPO公司上市过程中“打擦边球”的痕迹。
我们先看王翘楚视频中泄露的,某投行内部会议后做的笔记重点。
通常说来,投行的内部会议不同于花里胡哨的路演,而且时间很紧,一般都是 把最重要的问题列在最前面说 。
王公子视频中透露出来的会议重点包括:
我来简单说一说这是啥意思。
1,协议还没有上会,现在做账还来得及 。咱就是说,赶紧麻利的把销售收入重整一下,看看管理费能不能调整到研发,满足科创板上市的科创属性,或者满足主板、创业板的成长性要求。
2,统一做一版收入,来个系统性的梳理。 不要突兀地新增业务,不能“无中生友”。
3,做数据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尤其是要注意回签的合同要和发票对应起来。
4,维保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这个合同还没有续签,去问问情况,是不是有空子可钻。
这其中的大致逻辑,就以维保为例讲讲吧。
所谓维保,是指对设备、器材等进行检查、试验、修理、配装、分级、回收等操作,主要包括维护和保养两个方面。这是任何一个下项目的投行人都会接触的实务。
在维保中写“小作文”,并不是什么创新手法,而是传统艺能。
例如2024年7月22日,上交所披露了3张罚单,指向了中信建投在保荐恒达智控IPO过程中存在研发费用核查不充分、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监管层书面报告中以典型的“三段式”,说明了该事项的问题所在。
恒达智控把负责项目售后运维(属于维保)的人员薪酬,记入了研发费用,这操作手法,是不是和王翘楚视频中记录的“维保,问一下”似曾相似?
小红薯上有头铁的博主说,王翘楚同学发布的IPO会议笔记涉嫌CWZJ。我认为事实不足,有点危言耸听。
我是不认同的这个粗暴而无根据的猜想的,相信业内人也如此。
但Wind数据显示:
这说明,投行在保荐上市过程中打擦边球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还很大。
❸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在王翘楚视频中流出的三个IPO项目中,望圆科技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募资总金额为10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泳池清洁机器人扩产项目等。
海柔创新的企业注册地在深圳市,公司专注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研发设计。目前已实现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
国能信控的名声更大,于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是国内风电变桨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也是最早从事发电行业信息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平心而论,这三个公司的科创属性与成长性,应该是当前市场中的佼佼者。如果连它们都需要“做IPO”,那只能说明:
近些年来在A股上市的公司,质地的偏差很大。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内,短时期中企业的分布符合某种统计规律,优秀的公司与劣质的公司较少(劣质公司被市场淘汰),中庸的企业居于多数。
所以在窗口期内,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标的是有限的,这些所谓的核心资产项目,需要不断培植,不断被发现。
而在2018年以来的这波A股上市大潮中,每年新增上市企业的家数是过去的3-4倍,甚至比美股上市企业还多。
按照正常逻辑,我们很难想象出,过去几年里,市场基本面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革命没有出现飞跃(AI是个特例,但它也是2023年才出现突破的),符合上市要求的优质公司产生基因突变,一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因此负责IPO项目的投行人士也很难,做保荐时的压力很大。
2023年,中信建投保荐收入24.46亿元,排名全行业第二。但在金融“新常态”下,这家知名投行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2024年1月1日至7月24日,中信建投证券年内终止的项目不少于:
而新浪财经更是统计出: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信建投的IPO部门压力很大,其广泛采用的低价承揽策略,或已开始“反噬”公司的业绩与评价。
2022年,中证协对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由A级降为B级,是唯一一家被降为B级的头部券商。
2023年,中信建投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维持在B级。
此次王翘楚实习事件,对于投行圈触动很大,对当事券商也是一个涅槃的机会。
一方面,该投行董事长震怒之下,主动去找监管层大佬解释,体现了刀刃向内、绝不姑息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也希望这家头部券商痛定思痛,在业务规模、业务质量上重回顶尖。
但另一方面,王翘楚同学被终止研学,但真正倒霉的是做事的金融民工。
例如被泄密的三个项目组成员有苦难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例如这次视频中出现的材料,是该公司正式员工以学习资料的名义发放给当事人,并未告知其保密性质,因而被认定为重大合规事故,这位带教老师已被辞职。
再例如金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压力很大,他们被要求严查员工通过社交媒体(例如小红书)发布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内容。正如某券商资深人士对记者所言:
这种“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联合行动,颇有一种深夜偷地雷的另类美。
(林登万同学的吐槽,引发了金融民工的广泛共情)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中信建投证券在通报中进一步表示:
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就体现在成语运用上。例如这个“举一反三”,用得就很贴切,很隽永,颇有“欲说还休”的韵味。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在中央财经大学在985高校中处于什么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在985高校中处于一流的水平,中央财经大学是国家双一流搞笑。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
中央财经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
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等。
普通大学生跟名牌大学生到底有多大差距?
最大差别在思路、眼界和人脉。 我本科是一所普通211,研究生有幸来到C9之一读书,深切感受到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 前面高票答案基本上都说到了,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思路其实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老生常谈的贫富差距大多都根源于此。 这方面我就不多谈了,市面上书籍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等理财投资书籍,相信对于金钱观会有新的见解。 我这里说的思维方式是广义的,除了金钱相关,还包括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自我提升、生活方式等等各方面。 因为你接触到的老师同学都是人中龙凤最优秀的,所以他们之中一定有你可以学习的优点,而这个优点大多就表现在个人对于某方面的理解与行动。 你会发现身边很多大牛在许多事情上跟你都有不同的见解,他们的做法你或许觉得诧异或者通俗讲是“不按套路出牌”,然而各自通过各自的方式都能获得成功,这本质其实就是思维方式。 就比如前几年突然火起来的创投创业,因为我导师教授MBA的《创业管理》课程,我有幸旁听,邀请了好几个业内有名的天使投资人,现身说法讲他们平时是怎么筛选各种idea和方案的,面对成百上千的计划书是怎么能慧眼识珠的。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是你读书得不到的,庆幸有这样的平台可以学习和感悟。 二、眼界和第一条紧密相关。 在名校里除了老师和同学这种平时看得见接触的着的精英,还会邀请各种社会精英来做演讲和讲座。 其中大多是之前的校友,目前已经在各自的圈子或者单位中做到中高层来回来分享心得。 2017年我毕业那会儿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高瓴资本的张磊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还有京东的强哥回母校捐款了。 对了,之前央视一哥郎永淳也在我们毕业典礼上,读了EMBA和我一年毕业,也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 说这些名校校友是说他们发言、演讲所带给你的内心深处的震撼,他们的见识、经历、气度都是常人难以所及,都是在各自专业领悟的领军人物。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师姐,高中的师姐,当时就是学校赫赫有名的人物,一路光芒耀眼,高二时就凭借数学竞赛保送北大,北大本科毕业时还被cctv采访,那时候还流行人人,她的文章常年置顶。 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先在某著名广告公司工作一年多,随后创业,有自己的公司、团队、微博、公众号,做的风生水起,还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都是成功人士的姿态。 我听说她的模式就是帮想要创业的人找投资人,其实这就是眼界的问题,说明她眼光长远,也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人脉。 若不是名校这个平台为她提供了各种接触社会精英的可能性,我想在普通学校应该是非常困难吧。 三、人脉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你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以及他们的朋友,其实都是你的资源。 其实也不用隐瞒,像我们学校就是双导师制,校内一个,校外一个。 校外这个是双向选择,基本都是之前毕业的在自己领域有成就的校友。 这个就很强大了,比如四大的合伙人,国企的高管,政府官员,券商的领导……平时自己但凡稍微活泛一点处好关系,帮你介绍个实习找个工作其实都不是问题。 后来我在某家券商投行部实习认识了一个五道口的学妹,她那时候也在苦恼校外导师选谁,我看了下名单不得不感叹清华五道口的就是牛X,基本上都是你网络可以搜出来大人物,有央行领导、经济学家、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所以说,进入名校读书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圈子,一个靠你自身或阶级无法达到的圈子,能给你带来各种实质性帮助。 我自从进入人大后微信就加了很多群,基本都是清北人财贸的同学或者校友,里面经常会推送各种实习和招聘信息。 或许你会问,这些招聘信息外界不也能看到?事实上不,现实就是这样,越是好的公司好的单位,越倾向于从内部渠道招人,更倾向于招自己学校的学弟学妹。 毕竟是最优秀的团队,就从自身学校吸收最优秀的人才,无可厚非。 或者说你们在很多应届生bbs或者大街网上看到的招聘信息其实只是个形式,招聘里有隐形要求,人已内定,或者人从特定学校特定专业内定,你投了简历就是石沉大海。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内心会很愤懑,觉得很不公平。 但现实就是这样,换个角度想,人家高中那么努力学习高考比你多考那么多分你以为没有回报吗?至于弥补差异,对于还未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而言,过来人还是劝你好好学习,目前阶级正在加速固化,高考真的是相对最公平的让你重新洗牌跨越自身阶级的最有效途径。 学生时代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大家每天一起疯一起玩一起学习,以为大家的人生没什么不同。 其实错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就算再怎么作,旷课逃学打架谈恋爱,人家父母照样有本事把他们弄到重点大学或者海外名校,几年后读出来依旧是富人阶级。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你没有那个资本,如果你还认识不清傻乎乎的跟着吃喝玩乐荒废大好年华,你的下场一定很惨,并没有人为你兜底。 已经在普通大学读书的同学们,不要气馁,要拼命缩短与优秀人的差距,不要被学校或者周边同学的某些不良风气带坏,坚持做自己。 虽然环境很重要,但是个人努力更重要,读本科的同学好好考研,读研的同学好好考博,二本到一本,一本到985、211,重点的到清北复交,只要你足够努力,总能实现学校阶级的提升。 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和政策方针,多去结交良师益友,少打游戏睡懒觉泡妞等等浪费时间的事。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分得清主次,等你真正进入了名校的圈子,你就知道要学习的还有更多,身边人个个是大牛,你应该感到欣喜。
普通大学生和名校大学生的差距在哪里?
最大差别在思路、眼界和人脉。 我本科是一所普通211,研究生有幸来到C9之一读书,深切感受到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 前面高票答案基本上都说到了,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思路其实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老生常谈的贫富差距大多都根源于此。 这方面我就不多谈了,市面上书籍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等理财投资书籍,相信对于金钱观会有新的见解。 我这里说的思维方式是广义的,除了金钱相关,还包括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自我提升、生活方式等等各方面。 因为你接触到的老师同学都是人中龙凤最优秀的,所以他们之中一定有你可以学习的优点,而这个优点大多就表现在个人对于某方面的理解与行动。 你会发现身边很多大牛在许多事情上跟你都有不同的见解,他们的做法你或许觉得诧异或者通俗讲是“不按套路出牌”,然而各自通过各自的方式都能获得成功,这本质其实就是思维方式。 就比如前几年突然火起来的创投创业,因为我导师教授MBA的《创业管理》课程,我有幸旁听,邀请了好几个业内有名的天使投资人,现身说法讲他们平时是怎么筛选各种idea和方案的,面对成百上千的计划书是怎么能慧眼识珠的。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是你读书得不到的,庆幸有这样的平台可以学习和感悟。 二、眼界和第一条紧密相关。 在名校里除了老师和同学这种平时看得见接触的着的精英,还会邀请各种社会精英来做演讲和讲座。 其中大多是之前的校友,目前已经在各自的圈子或者单位中做到中高层来回来分享心得。 2017年我毕业那会儿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高瓴资本的张磊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还有京东的强哥回母校捐款了。 对了,之前央视一哥郎永淳也在我们毕业典礼上,读了EMBA和我一年毕业,也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 说这些名校校友是说他们发言、演讲所带给你的内心深处的震撼,他们的见识、经历、气度都是常人难以所及,都是在各自专业领悟的领军人物。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师姐,高中的师姐,当时就是学校赫赫有名的人物,一路光芒耀眼,高二时就凭借数学竞赛保送北大,北大本科毕业时还被cctv采访,那时候还流行人人,她的文章常年置顶。 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先在某著名广告公司工作一年多,随后创业,有自己的公司、团队、微博、公众号,做的风生水起,还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都是成功人士的姿态。 我听说她的模式就是帮想要创业的人找投资人,其实这就是眼界的问题,说明她眼光长远,也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人脉。 若不是名校这个平台为她提供了各种接触社会精英的可能性,我想在普通学校应该是非常困难吧。 三、人脉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你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以及他们的朋友,其实都是你的资源。 其实也不用隐瞒,像我们学校就是双导师制,校内一个,校外一个。 校外这个是双向选择,基本都是之前毕业的在自己领域有成就的校友。 这个就很强大了,比如四大的合伙人,国企的高管,政府官员,券商的领导……平时自己但凡稍微活泛一点处好关系,帮你介绍个实习找个工作其实都不是问题。 后来我在某家券商投行部实习认识了一个五道口的学妹,她那时候也在苦恼校外导师选谁,我看了下名单不得不感叹清华五道口的就是牛X,基本上都是你网络可以搜出来大人物,有央行领导、经济学家、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所以说,进入名校读书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圈子,一个靠你自身或阶级无法达到的圈子,能给你带来各种实质性帮助。 我自从进入人大后微信就加了很多群,基本都是清北人财贸的同学或者校友,里面经常会推送各种实习和招聘信息。 或许你会问,这些招聘信息外界不也能看到?事实上不,现实就是这样,越是好的公司好的单位,越倾向于从内部渠道招人,更倾向于招自己学校的学弟学妹。 毕竟是最优秀的团队,就从自身学校吸收最优秀的人才,无可厚非。 或者说你们在很多应届生bbs或者大街网上看到的招聘信息其实只是个形式,招聘里有隐形要求,人已内定,或者人从特定学校特定专业内定,你投了简历就是石沉大海。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内心会很愤懑,觉得很不公平。 但现实就是这样,换个角度想,人家高中那么努力学习高考比你多考那么多分你以为没有回报吗?至于弥补差异,对于还未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而言,过来人还是劝你好好学习,目前阶级正在加速固化,高考真的是相对最公平的让你重新洗牌跨越自身阶级的最有效途径。 学生时代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大家每天一起疯一起玩一起学习,以为大家的人生没什么不同。 其实错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就算再怎么作,旷课逃学打架谈恋爱,人家父母照样有本事把他们弄到重点大学或者海外名校,几年后读出来依旧是富人阶级。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你没有那个资本,如果你还认识不清傻乎乎的跟着吃喝玩乐荒废大好年华,你的下场一定很惨,并没有人为你兜底。 已经在普通大学读书的同学们,不要气馁,要拼命缩短与优秀人的差距,不要被学校或者周边同学的某些不良风气带坏,坚持做自己。 虽然环境很重要,但是个人努力更重要,读本科的同学好好考研,读研的同学好好考博,二本到一本,一本到985、211,重点的到清北复交,只要你足够努力,总能实现学校阶级的提升。 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和政策方针,多去结交良师益友,少打游戏睡懒觉泡妞等等浪费时间的事。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分得清主次,等你真正进入了名校的圈子,你就知道要学习的还有更多,身边人个个是大牛,你应该感到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