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本文约为800字)
这些年高频出现的“降薪”二字,从金融圈刮到了实业界。
最新的是7月29日晚间,海新能科宣布,调整高管层2024年下半年度薪酬,总经理目标年薪从140万元降为90万元,下降幅度为36%;副总经理目标年薪从96万元降为72万元,下降幅度为25%;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目标年薪从78万元降为63万元,下降幅度为19%。
海新能科 实控人为海淀区国资委,主营生物能源,2022年、2023年、2024年一季度出现连续亏损,分别为亏损8.04亿元、8415.45万元、1.18亿元;股价已从高点的30多元/股(前复权,下同)下跌到如今的2元/股上下。此前的7月28日,由于股价连续跌停且跌入1元/股下方,山子高科董事长叶骥公开致歉,宣布将增持公司股票、停发个人薪酬直到股价恢复到1.6元/股以上。随后,山子高科股价急速反转,连续两日涨停。 山子高科 原为宁波龙头房企银亿股份,叶骥入主后,房地产业务退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投资半导体等概念登场。2019年-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1.75亿元、-12.98亿元、-29.16亿元、-19.98亿元、-21.8亿元。2024年1-6月,预计净亏损为6—8亿元;扣非后预计净亏损3.5—5亿元。近日, 南威软件 也宣布,面向部分人员降薪。网传的降薪方案为,月薪超3万元的员工降薪30%、1.5万-3万元之间降20%、7000-1.5万元之间降10%,7000元以下不降。
南威软件为电子身份证概念股,2023年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下降59.18%;2024年1-6月,预计净利润为亏损1.05亿-1.25亿元。事实上,上市公司降薪潮早已出现。华映科技、金博股份、绿地控股等公司均宣称,早在2022年度,高管层就已开始降薪。根据Wind数据,2023年,除金融业外,实业界共有2300多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总额出现下滑。
资深评论员、正经社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认为,这些上市公司降薪的原因,除了业绩、股价等指标下行带来的压力之外, 在各类场合,投资者频繁建议管理层主动降薪也是重要因素。 毕竟,客户和投资者才是衣食父母,对他们充分尊重并竭力为之服务的上市公司,才能真正行稳致远。【《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如何看待银行迎来降薪潮事件?
据新华社报道,对于网传降薪30%的消息,被“点名”的中国建设银行表示,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安排,建行工资总额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核定,遵循市场化基本原则和公司治理要求,2019年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保持匹配。
另外三家国有银行也纷纷进行类似表态:
中国工商银行表示,截至目前,工行没有统一降薪的安排。 2019年,工商银行已经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实施了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原则核定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与整体经营情况相挂钩。
中国农业银行表示,今年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和安排。 农行2019年工资总额按照财政部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政策核定,遵循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及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要求,与农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中国银行表示,目前,中国银行工资费用预算中尚无降薪安排。 2019年已经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核定企业工资总额。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中国银行通过公司治理程序确定工资费用,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
扩展资料
业内:收入降低确实存在
“我这个月刚刚降薪了。 ”某邮储银行人士告诉钛媒体。 另据接近国家进出口银行的人士透露,该银行也已经降薪。 据钛媒体及其它媒体了解,银行业从业人员收入降低确实存在。
虽然官方表态无降薪计划,但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一位四大行分行人士表示,该行今年薪酬总额有所降低,降幅具体比例不清楚。 另一位四大行华北分行人士表示,该分行基层员工目前工资本身就很低,每月保底2500元,已经降无可降,但目前整体仍要控成本,该分行两年内新员工离职率高达70%。
据界面新闻报道,中信银行7月中旬发布《关于开展中信集团2020年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的通知》称,拟在集团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要求在2020年度开源增效50亿元,节流降本100亿元,要求各子公司加大全员、全域、全流程的全成本管控力度,做好节支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