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头部券商被警示!最新研报点评今年首季成绩单 投资业务净收入下滑致业绩承压

原标题:千亿市值头部券商被警示!最新研报点评今年首季成绩单:投资业务净收入下滑致业绩承压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近日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38.74亿元,与去年同期营业总收入62.09亿元相比下降了37.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5.13%。此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下降了44.17%,基本每股收益下降了48.7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减少了1.29个百分点。另外,截止本报告期末,中金公司总资产6136.95亿元,比上年度末的6243.07亿元减少了1.7%。

中金公司在报告中指出,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净额减少,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和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下降所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故导致营业利润率下降。

具体来看,中金公司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0.8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45亿元下降了23.99%。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8.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36亿元下降了32.77%。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1亿元下降了25.02%。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2.6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26亿元下降了17.93%。

国泰君安证券在《中金公司2024年一季报点评》研报中指出,中金公司投资业务净收入下滑致使业绩承压,主因是震荡市场行情下,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叠加场外衍生品等业务规模收缩。公司投资业务净收入同比-48.95%至18.47亿元,占调整后营收(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增量的-75.85%,致使业绩承压;投资业务下滑主因是,震荡市场行情下投资收益率相对2023Q1高基数同比-0.51pct至0.55%;此外,场外衍生品等业务规模收缩,金融资产规模较2023Q1同比-7.99%至3202.19亿元。

4月30日,据证监会官网显示,北京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经查,中金公司存在自营和投顾账户间发生交易,利益冲突管理不到位,开展场外期权业务不审慎,对子公司业务和投资行为管理不到位,公司治理不规范的情况,反映出公司未能有效实施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及《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第三条的规定。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中金公司采取如下监督管理措施:责令中金公司就上述问题认真整改,并自监督管理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1年内,每3个月开展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北京证监局报送合规检查报告。

截止4月30日收盘,中金公司(601995)收报33.34元,跌幅3.31%,总市值为1609亿元。沪深两融数据显示,中金公司获融资买入额1.36亿元,居两市第46位,当日融资偿还额1.64亿元,净卖出2776.59万元。最近三个交易日(26日-30日),中金公司分别获融资买入2.52亿元、3.04亿元、1.36亿元。融券方面,当日融券卖出10.31万股,净卖出8.34万股。


生不逢时!创业板史上最大IPO迈瑞医疗上市三天就开板 止步千亿市值

今日(10月18日)上午,迈瑞医疗打开涨停板。

这仅是其登陆创业板的第三天。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其上市首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短期市场表现低于很多投资人的预期。

止步千亿市值

18日上午,迈瑞医疗以涨停价开盘,随后急速下挫,最大跌幅一度超过4%。9点35分以后,迈瑞医疗拉升翻红,市值一度摸上千亿元高位,之后又震荡回落,收盘报8097元,上涨475%,市值遗憾失守1000亿元大关。

迈瑞医疗的开板,引起了巨量资金的博弈。

迈瑞医疗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营收主要由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体外诊断产品、医疗影像产品及其他产品构成,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迈瑞医疗的上市,创造了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IPO纪录。从发行结果公告来看,迈瑞医疗此次总募集金额达到593亿元,其中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5322亿元,网下投资者认购592亿元,联席主承销商包销万元。根据迈瑞医疗招股说明书,迈瑞医疗将向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支付上市发行总费用18亿元,剩余的575亿元将用于光明生产基地扩建等7个项目。

“生不逢时”的新经济龙头

作为一家成立27年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曾有过10年海外上市的经历。2016年,迈瑞医疗选择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开始筹划登陆国内资本市场,而同期一起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还有三六零。

与三六零去年6月份借壳上市后连续收获18个涨停板“惊艳的”表现相比,相隔一年多的迈瑞医疗上市首秀多了一份“生不逢时”的意味。

不过,虽然三六零去年上市后市值一度连创新高,但今年以来,伴随大盘的震荡回调,三六零的市值距最高点已经下挫接近7成。

除了三六零外,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经济龙头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同样在市场大背景下出现了深度回调。药明康德当前市值较最高点回调45%,工业富联回调56%,宁德时代回调26%。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迈瑞医疗比预期提前开板,与当前的市场行情有较大关系。当前市场避险情绪浓厚,新股炒作情绪已经大幅降温。另外,从公司自身资质来看,迈瑞医疗属于新经济类企业,虽然有成长和想象的空间,但是确定性不如一些稳定资产强,在当前的节点下,市场对于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匹配度要求更加严格苛刻。

龙头效应待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医疗器械指数整体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挫,截至10月18日收盘,从今年5月份的最高点2261点已降至今天的1428点,累计下挫37%。

从当前纳入医疗器械指数的78只个股来看,剔除市盈率为负的三只个股,市盈率在10至138倍之间,中间值为31倍。迈瑞医疗当前的滚动市盈率为38倍,处在中游水平附近。

从营收、净利润及研发投入指标来看,迈瑞医疗在A股医疗器械板块都处于龙头地位。

从业绩指标看,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6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48%。与A股申万医疗器械同业公司相比,优势明显。

除了财务指标领先,迈瑞医疗近年来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也超过同行。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迈瑞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88亿元、99亿元和10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33%、1096%和911%。而在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去年的研发费用投入最高的5家公司为乐普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华大基因和新华医疗,5家公司总研发费用之和为99亿元。

相关报道>>>

上市第3天就开板!迈瑞医疗暂无缘创业板老大 今年有7只新股连板数低于3

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市时间

7月6日,沪深两市早盘延续近日调整走势,三大指数盘中跳水。医药题材全线重挫,CRO、创新药跌幅居前,医疗器械、医美等概念连带回调。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早盘下跌448%,半日成交额放大至3042万。盘中实时数据显示,医疗器械ETF盘中溢价率高达138%,调整之下该ETF获场内资金抢筹,投资者逢低买入热情高涨。

标的指数成分股中,南微医学大跌15%,心脉医疗跌968%,欧普康视、迈瑞医疗均跌超5%,医美三剑客昊海生科、爱美客、华熙生物均大幅调整。

对于今日整个医药板块暴跌,市场认为一方面是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市场解读成利空,导致CRO概念股全线大跌;另一方面医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获利盘较多,近期市场整体调整,在CRO概念大跌拖累下,导致整个板块今日出现明显波动。对此也有机构认为,今日医药板块整体回调,市场反应过度。长期来看,机构仍看好医美、医疗器械板块投资价值。

国金证券:国内医美进入黄金时期国产企业发展机遇到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大众对医美接受程度提高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医美市场蓬勃发展,国内医美进入黄金时期,国产企业发展机遇到来:未来数年将是医美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看好医美行业的整体扩容和渗透率提升趋势。

中泰证券指出,医疗器械行业当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看好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和消费类器械持续放量,行业长期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一指囊括医美+抗疫+养老三大概念

医疗器械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表现。根据Wind数据,医疗器械指数99%成份隶属于申万二级医疗器械行业,为目前市场上首只纯医械类ETF。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欧普康视、爱美客、乐普医疗、健帆生物、鱼跃医疗、英科医疗、达安基因、华熙生物、万泰生物等股,一指囊括医美、抗疫、养老三大热门概念龙头。

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医美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在医疗器械指数中分别占比755%、295%、128%,合计占比高达1178%,由此医疗器械ETF()也成为全市场含“美”量最高ETF。

把握医疗器械黄金机遇,为何借道ETF更优

行业研究难度大。医疗器械由于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复合背景,且创新产品迭代较为迅速,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ETF更省心。

分散个股投资风险。指数基金相对投资个股,更能分散风险,或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ETF投资门槛更低。医疗器械板块多高价股,如迈瑞医疗一手近5万、爱美客一手超8万、华熙生物一手超3万,心脉医疗一手超4万,部分个股参与门槛较高,很多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相较而言,ETF门槛更亲民,比如医疗器械ETF()每手100元左右(7月5日收盘价1048元),即可一键买入多只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股。

大盘相关性较弱。医疗器械ETF弹性高,具备进攻性,同时从贝塔属性看,与大盘相关性较弱,自身产业趋势逻辑突出,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优质工具。

本文源自资本邦

乐普医疗上游供应商有哪些

6月28日,乐普医疗()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泰医疗”)于6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该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心泰医疗也是乐普医疗近期拆分的又一家企业。而在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刚刚撤回分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原因是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此前4月,乐普生物也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样准备在香港上市。

由此可见,“乐普系”多个公司的分拆动作仍在继续,并频频向资本市场发出冲击。

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撤回分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乐普医疗在公告中称,体外诊断板块由乐普诊断(自产诊断试剂)、烟台艾德康(大型检测设备)、爱普益生物等多个法人主体构成,终止申请主要为解决乐普诊断与其他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理顺和融合板块之间的业务关联。

2019年开始,乐普医疗把涉及IVD(体外诊断产品)业务的所有子公司融合为乐普诊断,后者主要经营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7月,乐普医疗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彼时,乐普医疗表示,分拆乐普诊断上市后,将成为独立的体外诊断业务上市平台,通过在科创板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提升乐普诊断的盈利能力。

乐普医疗表示,此次终止乐普诊断分拆上市进程,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分拆乐普诊断的战略也不会停止,待条件成熟时,还将再启动。

医疗器械股票有哪些

乐普医疗主要公司包括诺唯赞、百普赛斯、迈瑞医疗、北化股份、泰林生物、拱东医疗、昌红科技、洁特生物、海顺新材等。乐普医疗其上游主要以原材料、设备供应商、零件供应商等为主。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乐普医疗”,创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研发制造心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医疗器械4大细分领域详解:四只股空间巨大(名单)

1、医疗器械概念股主要有:利德曼、科生物、三诺生物、万孚生物、理邦仪器、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

2、利德曼致力于体外生化诊断,安科生物致力于体外生化诊断,三诺生物致力于血糖检测,万孚生物致力于妊娠检测,理邦仪器致力于医疗影像设备,鱼跃医疗致力于家用医疗器械,乐普医疗致力于心血管等。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上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 的更新换代需求,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014 年,我国完成了医疗器 械母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新条例)的修订,还发布了五部部门规章 以及几十个规范性文件。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把新 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提出要提高 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 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 品。

2017 年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两票制”新举措的推出,“十二五”、“十三五”医疗器 械 科技 创新专项规划的发布,这些都将重塑我国医疗器械市场。

2018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5304 亿元,同比增长 1986%, 2014-2018 年 CAGR 约为 202%,大幅超过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平均增速。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类比全球 医疗器械与医药的消费比例约为 1:1,我国医疗器械仍有较大的发展 空间(器械医药比为 03:1)。

总体上来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部分高端器 械领域已经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如高端影像设备、心脏支架、心脏 封堵器等)。

医药生物上市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所占比例由 2009 年的 67%提升到 2018 年的 174%,占比医药生物企业总市值由 2009 年的 58%提升至 2018 年的 15%。

近年医疗器械指数的市场收益表现良好, 估值上仅次于医疗服务,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

券商研报指出,影像诊断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骨科医疗器械、心脏及大血管 介入器械等均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市场空间较大,行业 增长态势较好。

影像诊断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 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主要包括 X 线摄影系统(传统 X 线机、数字摄影 DR、数 字减影造影机 DSA)、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超声诊断系统、计算机断层成像 (CT)和核医学设备(PET、SPECT、PET-CT/MR)等。

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受到技术和政策 等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同时随着近 年国内技术的发展,部分大型设备领域具备一定的进口替代能力。

2015-2017 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由 366 亿元增长到 499 亿元, 年增长率保持在 16%以上。预计 2021 年,我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900 亿元。

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设备市场 60%以上被海外企业占领,近年随着国家政策 扶持、研发投入加大、技术不断更新,我国也出现了一批医学影像优质企业, 如迈瑞生物、联影医疗等。

临床检验泛指由临床实验室(包括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以及独立的临床 检验中心、检验所)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检验结 果,用于疾病的诊断。

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行业主要包括血液分析、生化分析、 免疫分析和分子诊断等细分领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技术的创新、人口老龄化、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医保制度的完善, 推动着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行业的持续增长,2015-2017 年行业市场规模 保持 15%-20%的增长速度。

2017 年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市场规模为 552 亿 元,同比增长 198%,预计到 2021 年将达到 1143 亿元。

近年来,我国临床检验设备与试剂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高端临床检验设备依赖进口,中低端临床检验设备国产产品占有较大的比重。

迈瑞医疗:公司累计仪器装机量的持续增加带动配套试剂的销 售,公司化学发光免疫试剂从 2015 年初的 27 种增加 到 2017 年末的 64 种,公司体外诊断试剂销量快速增 长。迈瑞在中国血液分析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 207%, 在生化领域的占比达到 132%。

科华生物:公司产品涵盖了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 等多个 领域。在中国分子诊断领域市场份额约为 9%

达安基因 :仪器产品拥有荧光定量 PCR 仪、核酸提取仪、全自动 核酸分子杂交仪等;试剂类产品有荧光定量 PCR 系列 产品、时间分辨系列产品等。在我国分子诊断领域占 比 188%,生化分析领域 23%,免疫诊断领域 17%。

安图生物:国内免疫诊断的龙头,2017 年市场份额约 4%。

骨科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重要子行业之一。按照物理架构不同, 可以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式:

1)内固定,指植入体内的关节、接骨板、 螺钉等;

2)外固定,主要为固定在体外的外固定架、夹板、绷带、石膏等。 从治疗角度来分,骨科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及其他类(如 手术类、神经外科类等)。

老龄化加快为骨科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 发人群,而骨质疏松是造成骨科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 由 2009 年的 113 亿上升到 2018 年的 166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也由 85%提升 到 119%。

预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 487 亿,占总 人口的 349%。2017 年,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226 亿元,同比增长 171%,预计到 2021 年规模将达到 401 亿元。

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主要被海外企业垄断。脊柱类产品在中国的优势企 业主要有强生、美敦力,关节类产品的有捷迈邦美,创伤类产品有强生。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优势企业抓紧骨科医疗器械发展的良好时节,在某些领域 崭露头角,逐渐抢占市场份额,如脊柱类的威高骨科、凯利泰,创伤类的大博 医疗等。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主要涉及心血管类、脑血管类、外周血管类、电生 理类等,细分产品主要有血管支架、人工起搏器、人工瓣膜、导管、导线、球 囊等。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大部分产品进口依赖性强。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属 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具有严格的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制度。研发周 期长、市场更新快、海内外产品上市基本同步,由此构成了企业进入行业的重 要壁垒。

除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外,我国大部分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仍处于外资垄断状态,主要外资巨头有美敦力、库克、 雅培、波士顿科学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显示,我 国现有心血管病患人数 29 亿人,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00 万、肺原 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高血压 27 亿。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大治疗手段,随着心血管患者对介 入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 年, 我国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 436 亿元,预计 2021 年规模将达到 708 亿元。

国内企业如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等优质企业在我国心脏支架领域占 比较高,但在高端市场竞争力仍然存在不足。

而在人工瓣膜、起搏器领域,美 敦力、雅培/圣犹达等国际品牌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乐普医疗 :2017 年,公司起搏器在国内市场份额约 11%, 支架市场份额约为 22%(其中球囊支架约为 14%)。

微创医疗 :2017 年,公司心脏支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 到 23%。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高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从辅助手段变为现代医学最重 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2021 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00 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 15%。国产企业东软医疗、迈瑞医疗竞争力在加强。

预计到 2021 年,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1143 亿元,年 均增速在 18%以上。其中免疫分析领域占比最大,分子领域和 POCT 领域(即时 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发展最快。 国产企业迈瑞医疗综合竞争力较 强。

骨科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重要子行业之一,未来几年预计保持 15% 左右的增长速度。伴随老龄化脊柱类、关节类器械增速相对较快,但技术原因 关节类进口替代相对较慢。

近年,国内一些优势企业抓紧骨科医疗器械发展良 机,在某些领域逐渐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如脊柱类的威高骨科、 凯利泰,创伤 类的大博医疗 等。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预 计未来几年保持 11%以上的速度增长。除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 进口替代外,高端心脏支架的生产技术不足,且人工瓣膜、人工起搏器技术进 展较为缓慢。

国内企业如 乐普医疗 、微创医疗、吉威等优质企业在我国心脏支 架领域占有较大优势。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腾讯加速数实融合,加码研发投入,一季度腾讯研发支出达153.8亿元,同比增长36%,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1

一季度,很多企业业绩都受到疫情影响,连腾讯净利润增速也被拉低了不少。

5月18日,腾讯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收1354.71亿元,净利润(Non-IFRS)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财报显示,一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实现营收427.68亿元,同比增长10%,占营收的三分之一,数实经济板块占比越来越大,在净利润下降同时,腾讯研发还在快速增长。

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12.9亿,同比增长3.8%。

数实经济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10%,To B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成为收入支柱,“930变革”三年,腾讯To B收入实现倍增,占比从26%提升到32%。

2022年,腾讯持续加码核心技术研发,构筑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音视频、安全等自研产品矩阵。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研发投入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6%。

Gartner报告显示,腾讯云在中国CPaaS市场排名第一。

2月,腾讯云在行业首发超低延时直播技术白皮书,首创将WebRTC技术引入直播领域,将直播延时降低到500ms以内,综合服务质量(QoS)远超标准直播。

目前,腾讯云音视频拥有100+项新一代国际编解码专利,TRTC后台架构技术获得“中国专利金奖”,覆盖国内90%音视频客户。

面对互联网行业结构性变化,腾讯坚持服务实体,已联合超9000家合作伙伴,在30个行业推出400多个符合数字化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疫情以来,微信支付持续降费让利,并通过“烟火计划”、“新冠肺炎保障”等行动,助力小微企业,多项举措预计投入超百亿。

金融科技业务方面,商业支付交易活动自2022年3月中以来持续疲弱,因为中国部分城市再次出现疫情,对交通出行、餐饮服务及服装等类别的支付交易金额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游戏业务

在游戏业务板块,腾讯游戏收入达436亿元,其中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本土市场收入330亿元,同比下降1%。

腾讯在财报中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上升主要源于《VALORANT》及《部落冲突》等游戏的收入增长,其中《VALORANT》保持强劲表现,用户基数增加且付费意愿有所提升。

此外,由腾讯光子工作室群与重生工作室联合开发的《Apex手游》已于5月17日正式上线,希望能为全球玩家带来新世代的战术竞技体验,此前官网预注册玩家超过1600万 。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由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联合腾讯基金会推出的腾讯 “智体双百”公益计划亦有新进展。目前 “智体双百”计划已推动 9 间未来教室和6个未来运动场落地。截至4月底,腾讯未来教室累计开课1547节,惠及学生超10万人次,其中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体验科技兴趣课堂的魅力。腾讯未来运动场举办的线上跳绳大赛韶关站于1月顺利举办,全市上百所中小学校踊跃参与,累计报名师生3297人。

通过领先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腾讯国内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和流水占比已稳定处于极低水平。未来,腾讯将继续秉承“疏堵结合”的宗旨,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清朗的成长环境。

研发投入增长

社交网络收入增长1%至人民币291亿元,反映视频号直播服务的收入增加,但大部分被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的收入减少所抵销。

网络广告业务二零二二年第一季的收入同比下降18%至人民币180亿元,反映了教育、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广告需求疲软,以及网络广告行业自身的监管变化的影响,部分被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稳定需求以及合并网络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抵销。

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15%至人民币157亿元,主要由于移动广告联盟广告业务适应监管影响,收入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公众号内的订阅列表广告拉动了其广告收入增长,部分抵销了联盟广告收入的下滑。媒体广告收入下降30%至人民币23亿元,反映了腾讯新闻及腾讯视频等媒体广告的收入下滑,但部分被二零二二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广告收入所抵销。

收费增值服务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6%至2.39亿。通过改编畅销的漫画及小说IP,加强腾讯视频在长视频流媒体市场的领导地位,目前拥有1.24亿付费会员。在音乐方面,受益于优质内容及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付费会员数增长至8000万。

微信方面,视频号持续获得用户欢迎,其新闻、泛知识及娱乐内容日益丰富,加上推荐技术提升,视频播放量及使用时长同比大幅增长。小程序日活跃账户数突破5亿,交易总额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渗透零售、餐饮及民生服务。

QQ方面,为年轻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方便他们创建及分享内容,并与朋友保持联系。推出新工具让用户可以在创作的短视频内展示其定制的超级QQ秀虚拟形象。用户还可以将他们正在欣赏的视频或音乐通过状态更新分享给朋友,让朋友能够在QQ内通过小程序访问并播放相同的内容。

Q1研发投入153.83亿元,同比增长36%,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增长超25%。截至2022年4月,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在一季度,腾讯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利用小程序、腾讯会议及企业微信等工具,帮助中国的企业及消费者与新一轮疫情共克时艰,并继续投资于战略成长领域,包括企业软件、视频号及国际市场游戏。展望未来,腾讯表示将在各种挑战及周期变化下聚焦重点业务并坚持创新,持续为用户、合作伙伴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2

处于“换档”中的腾讯,业绩持续承压。

5月18日,腾讯一季报出炉,今年第一季度营收1355亿元同比持平,按照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23%,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从业务板块看,“增值服务”业务与去年同期持平,保持稳定,而“网络广告”业务同比下滑18%,“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至428亿元,这部分收入成为腾讯稳健增长的引擎,属于财报中的一个亮点。

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为12.88亿,同比增长3.8%,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为5.63亿,同比下滑7%;腾讯收费增值服务账户数为2.39亿,同比增长5.9%。

值得一提的是, 业绩阵痛期,腾讯加速数实融合,加码研发投入,从追求规模性增长升级到追求高质量增长。一季度腾讯研发支出达153.8亿元,同比增长36%,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技术底座。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面对行业挑战,公司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展望未来,公司将在各种挑战及周期变化下聚焦重点业务并坚持创新,持续为用户、合作伙伴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在财报之后的电话会议上,腾讯高管表示,对投资会采取更为平衡的措施,此前对持有的京东股份进行调整就是很重要的措施,对于另外一家公司,腾讯也采用减持的方式,并利用减持带来的收益进行回购。腾讯投资策略仍然有效,未来会分析更多宏观风险,随时跟进最新趋势。“我们会关注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我们会进一步进行合理投资,考虑减持也会为公司带来更好的现金流。”

此外,对于市场关心较多的游戏板块,腾讯高管表示,游戏版号目前审批状况不错,未来将显示更多积极迹象,监管因素将推动游戏行业进一步发展。

一季度业绩低于外界预期

疫情之下,腾讯的业绩也承受较大压力,低于外界预期。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营收1355亿元同比几乎0增长,按照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23%,若是以腾讯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来看,则降幅更加大,实现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51%,直接“腰斩”。

再来对比券商对腾讯一季报的预测数据:

中信证券:腾讯短期业绩承压不改核心价值。预测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427亿元( 同比增长5.5%), Non-IFRS净利润 268 亿元(同比下降19%)。

国信证券:预计腾讯一季度实现营收1405亿元,同比增长3.8%,Non-IFRS下净利润同比减少17.5%,降至273亿元。

中金公司:预测腾讯一季度收入将同比基本持平为13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17%至273亿元。

招商证券:预期腾讯2022年一季度营收有望达到1385.8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有望达到281.33亿元。

申万宏源(香港)预计腾讯控股一季度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15%。

可以说,对比这些头部券商的预期,腾讯的营收或净利润均低于外界预期。腾讯也在财报中对净利润下滑的解释是,由于成本及开支整体上涨程度快于收入,以及联营公司所作净贡献由盈利转为亏损导致。

数实经济成为新引擎

来看具体的业务情况,广告收入下滑明显,游戏收入增长乏力,而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成为业绩新的支撑。

分业务来看,包括游戏、视频等在内的增值服务板块收入727.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4%;网络广告板块收入179.9亿元,占比13%,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收入427.7亿元,占比32%。

具体业务条线表现如下:

国内游戏: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

海外游戏: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4%

社交网络: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1%

社交广告:收入157亿元,同比下滑15%

媒体广告:收入23亿元,同比下滑30%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10%

据了解,腾讯2018年“930变革”以来,对产业互联网持续的深耕正在显现成效: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的营收占比从 2019年一季度的25.5%升至一季度披露的32%,不仅整体收入健康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也为腾讯贡献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财报解释,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三月商业支付交易金额和企业服务收入都有所减少,但腾讯采取了一定成本控制手段,包括重新定位其IaaS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了亏损合同。

游戏方面,一季度,腾讯在本土市场的游戏收入下降1%至330亿元。其中,《英雄联盟手游》及《金铲铲之战》等最近推出的游戏收入增长大部分被《天涯明月刀手游》及《使命召唤手游》等游戏收入的下滑抵销。

国际市场上,腾讯游戏收入增长4%至106亿元,其中《VALORANT》及《部落冲突》等游戏收入有所增长,但《PUBG Mobile》收入发生了下滑。腾讯解释,疫情防控期间,游戏行业仍处于下行趋势。

增值服务业务中,社交网络收入增长1%至291亿元,反映视频号直播服务的收入增加,但大部分被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的收入减少所抵销。

同时,网络广告业务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8%至180亿元。腾讯解释,这是由于教育、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广告需求疲软,以及网络广告行业自身的监管变化的影响导致,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广告开支仍然稳定。

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15%至157亿元,主要由于腾讯移动广告联盟广告业务调节监管影响,收入大幅减少,媒体广告收入下降30%至23亿元。

加大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季度腾讯加大了研发投入。2022年一季度,腾讯研发投入保持36%的同比增长,达到153.8亿元。

腾讯认为,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技术,虽然处于转型期,但是对研发的投入力度仍在持续加大,不断完善服务实体的底层能力。加上2022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53.8亿元。从2019年至今,其研发累计投入已经达到1365亿元。

目前,腾讯已经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

截至2022年4月,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日前,马化腾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中坦承,腾讯正在面临着挑战和发展并存的新阶段:一方面,收入与利润的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腾讯也认为可借此换档,去创造更高质量发展。

腾讯在财报中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各种挑战及周期变化下聚焦重点业务并坚持创新,持续为用户、合作伙伴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腾讯Q1营收同比持平,净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3

5月18日收盘后,腾讯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整体表现并不乐观。财报显示,腾讯一季度实现营收1354.71亿元,同比持平,环比下降6%;实现净利润234.13亿元,同比下降51%,环比下降75%。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实现净利润为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3%。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腾讯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这个表现并不令人意外,说明公司正处于业绩阵痛期。此前的腾讯以ToC业务为主,其中包括手游《王者荣耀》、微信等拳头产品。

但现有产品的流量红利已见顶,若想沿用原有商业模式,就必须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以寻求市场份额和流水的高速增长,或持续在创新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在数字经济时代,ToB业务成为互联网平台突破增长的关键因素,腾讯需要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

主要产品的用户数量变化也从侧面体现出腾讯市场空间的收窄。今年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用户达到12.88亿,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1.6%;QQ移动端月活用户跌至5.64亿,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2.1%

业务结构由虚转实

从收入构成来看,今年一季度,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727.3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330亿元,同比下降1%;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4%(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8%)。

一位专注于TMT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腾讯游戏在国内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实施影响了腾讯游戏的部分流水;另一方面,在版号停发的环境下,腾讯游戏的基本盘仍靠老牌游戏支撑。其中,一季度公司流水排名第一的《王者荣耀》已经历了7年的黄金周期,亟需新作补位。

财报显示,若按日活用户量排名,腾讯游戏旗下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仍是国内市场排名前两位的手游;2021年8月份推出的《金铲铲之战》跻身第六位。此外,腾讯于今年3月29日上线的策略手游《重返帝国》也表现不俗,跻身4月份国内同品类游戏流水排名第二位。

“今年4月12日,游戏版号审核重启,标志着国内游戏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精品游戏成长周期。尽管第一批审批名单中没有腾讯,但也会在后续审核中受益。”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

另外,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数实经济板块)一季度的表现亮眼,实现收入427.68亿元,同比增长10%,贡献比例首度超越游戏,成为腾讯新的业绩增长引擎。

腾讯表示,一季度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是由于公司重新定位了IaaS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所致。

研发投入153.83亿元

成本层面,今年一季度腾讯主要支出包括交易成本(银行手续费、渠道及分销成本)309亿元,员工福利开支292.29亿元,内容成本157.33亿元,无形资产摊销85.97亿元,频宽及服务器托管费74.76亿元,推广及广告费53.39亿元,物业、设备及器材、投资物业以及使用权资产折旧73.22亿元。

其中,员工福利开支中的130.67亿元属于研发投入。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153.83亿元,同比增长36%,创下腾讯成立以来研发投入的新高度。

梳理历年财报可见,自2018年以来,腾讯研发投入一直保持30%的年增速。在持续研发投入的基础上,腾讯已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截至2022年4月份,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腾讯面临业务方向层面的调整需求,因此需要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保障业务创新。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面对行业挑战,公司实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了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展望未来,公司将在各种挑战及周期变化下聚焦重点业务并坚持创新,持续为用户、合作伙伴及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惊呆!大牛市,这家券商净资产收益率居然不到1%,连续三年!

净资产 收益 率(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主要通过ROE来探讨证券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业务增长空间。 日前,主要上市券商2020年的工作成绩基本出炉,盈利能力还是有所分化,多家颈部券商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明显领先,头部券商业绩受到“坏账”影响。 已经披露2020年报的36家券商,平均ROE为8.01%,中信建投以15.3%的ROE水平一马当先,中金公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的ROE水平也超10%。 透过2020年年报披露的战略方向来看,券商行业增厚盈利的来源,正在从传统经纪业务扩散到财富管理、投行、FICC、场外衍生品等多个维度。 2020年ROE平均8.01%明显增长 截至4月22日,已有36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2020年年报基本披露完毕,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信证券等主要券商都已发布。 2020年资本市场大发展,券商行业明显受益。 36家券商2020年算术平均ROE为8.01%,同比口径2019年、2018年这36家券商ROE分别为5.98%、3.61%,相比前两年的情况,券商ROE水平明显连年增长。 并且净利润在2020年明显增长,普遍增速在30%以上,中位数增速为37.64%。 这其中,此前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中信建证券,果然ROE水平表现出众,以15.3%的ROE目前位居行业首位;其次投行贵族中金公司也有12.02%的ROE在行业排名前列,兴业证券为11.09%,广发证券为10.6%,也都是在主要券商中排名比较靠前的。 从净资产来看,这几家券商并不是行业最头部,属于颈部券商。 这几家券商当中,中信建投这几年盈利能力都是在行业前列,2019年ROE为10.56%,也是在行业最前列,2018年6.76%也很靠前;中金公司同样如此,2019年、2018年ROE分别为9.37%、8.85%,也都在行业前面;广发证券这几年也不错,2019年8.55%,2018年也有5.06%。 兴业证券则是经历了2018年的低迷之后,不断发力向前提升,盈利能力已经走出此前股权质押业务爆雷阴影。 2018年遭遇爆雷的兴业证券的ROE仅为0.41%,到2019年就上升到5.27%,2020年再大幅提升到11%的水平。 最头部券商的中信证券,2020年的ROE为8.68%;同样是净资产规模比较前面的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ROE水平也差不多都在8%上下的水平;这几年反倒最头部的券商没能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出最头部特征。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表示,2020年券商各项业务全面开花,市场先抑后扬带动交易活跃,投融资热情高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推进,股权融资规模大幅增长;基金代销业务业务火热,财富管理也在见成效。 从各类业务增长来看,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业务。 几个数据可以反映资本市场2020年热情。 全年上证综指涨 13.87%,创业板指大涨64.96%;全年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达 9072亿元,同比增长62%;两融余额达1.62万亿元,比前一年底增长59%。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一峰表示,不同券商的ROE差异主要体现在经营效率以及杠杆水平两个方面。 “ROE高的券商主要由于三个原因,一是受益于权益市场向好,传统的经纪、投行等通道业务收入提升;二是受益于股票市场回暖,自营投资收益提升;三是经营杠杆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受两融业务的推动。 ” 不过,虽然2020年属于大年,券商的ROE水平相较其他金融行业,仍然不高。 相比同为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即使银行业经常受到“坏账预期”的困扰,但还是保持着较高的ROE水平。 已经披露2020年报的23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ROE为10.3%;已经发布年报的5家保险公司,平均ROE更是高达14%。 “2020年在资本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行业ROE较19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位于近四年新高。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机构、居民等投资人对于权益配置的增强,券商行业的ROE中枢预计将小幅稳步提升。 ”王一峰表示。 盈利能力领先券商的 投行+财富管理突出 虽然过去几年券商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ROE水平在不断提升,但行业内部的分化也还是比较明显,即使这几年行情向好,仍有一些券商盈利依然较低。 这背后,是不同券商的经营能力,以及业务发展模式的差距。 2020年盈利能力强的券商,在投行和财富管理方面表现突出。 与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券商保持在同行较强盈利能力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中原证券、锦龙股份、华创阳安、国海证券等的ROE这几年却持续低迷。 中原证券2018年到2020年连续3年的ROE都低于1%,也就是每年以100元的净资产赚不到1块钱,比买货币基金还低。 旗下有中山证券、东莞证券的锦龙股份,2020年的ROE为1.96%,2019年为2.08%,2018年更是为负的5.06%。 落后的券商各有各的问题,领先的券商已经在重要的业务板块优势明显。 恰逢注册制推进和资本市场大发展,2020年股权融资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在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方面表现强劲,是ROE领先的重要因素。 而最头部的中信证券,虽然在2020年曝出减值大雷,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高达65.8亿元,但当年仍有544亿的营收和149亿的净利润,ROE还有8%以上。 中信建投证券的投行实力强,赶上注册制风口2020年增速很高。 2020年公司投行业务实现收入58.43亿元,同比增长58.99%;公司全年完成股权融资项目68单,主承销金额1618.78亿元,均位居行业第2名。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中信建投证券投行项目储备数量丰富,有望借助注册制改革契机进一步释放投行业绩。 作为投行贵族,受益于注册制改革深化、中概股赴港上市热潮以及公司自身国际化投行能力,中金公司2020年实现投行业务 手续费 净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40%。 各大券商也都在发力财富管理。 中信建投2020年财富管理收入54.39亿元,同比也增长33.07%,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43.4亿元增速54.0%,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5.4亿增速276.4%,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551.52亿元增速88.34%。 在收购中投公司补全零售短板后,中金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高速增长。 2020年实现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55%,财富管理业务营业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74%。 截至2020年末,客户数量达到369.4万户,客户资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 新商业模式或助推ROE抬升 透过2020年年报披露的战略方向来看,券商行业增厚盈利的来源,正在从传统经纪业务扩散到财富管理、投行、FICC、场外衍生品等多个维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同的券商在新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核心竞争能力也不同,龙头券商有望率先跑出。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其转型的路径正在逐步从传统佣金模式转型为服务佣金模式,而基金投顾将成为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 而从去年行业情况来看,经历几年沉淀的财富管理业务正在逐步为券商贡献收入,有望成为未来券商摆脱“看天吃饭”模式的新盈利增长点。 国泰君安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认为,基金投顾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将为国内资产配置服务带来创新性历史机遇。 但公募基金投顾不是单一的服务,券商需要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募基金投顾是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随着各家机构在信息技术投入的规模逐步放大,金融科技赋能财富管理的优势也逐步显现出来。 据年报数据显示,华泰证券官方APP已经发展成为月活超千万的优质客户端,招商证券已通过小程序销售金融产品规模超过17亿元。 不少券商通过智能投顾布局为客户提供全生命流程、一键式资产管理配置服务。 日前,花旗将东方证券评级升至“买入评级”,核心理由在于看到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潜在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财富和资产管理行业仍然很不发达,截至2019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仅为86万亿港元,而中国家庭的可投资资产估计达到200万亿港元。 内地家庭愈来愈多地利用基金投资增加股市的敞口,对专业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需求也不断增加。 花旗研报指出,以东方财富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市值大增长,这是基于渠道等给出的估值,从花旗银行对东方证券给出的买入评级来看,主要依据是“市场或低估了东方证券在财富管理方面的能力”,显然,以东方证券为代表的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正为上市券商赢得新估值。 与此同时,投行业务的发展也将有望迎来黄金时期,成为券商赚钱收益的重要来源。 中金公司指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等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有望使券商股权承销业务实现明显增长;交易机制的放宽以及更多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有望提振交投活跃度,增厚经纪相关业务收入;科创板的推出及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一级市场投资退出通道更通畅,券商直投业务以及创投企业有望受益。 此外,包括衍生品业务、FICC等高价值、轻资产的创新业务发展,也将成为未来券商盈利的新增长点。 王一峰指出,受益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力度的加大,未来券商的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未来在海外业务领域、衍生品业务领域以及直投业务等方面可以提升ROE水平。 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境内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累计4.76万亿元,累计交易高达11万笔。 其中,收益互换2020年累计新增名义本金2.16万亿元,场外期权2020年累计新增名义本金2.6万亿元。 多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衍生品是券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是提升券商资本金利用效率的工具。 做大资产负债表以提升利润中枢,短期来看是券商行业的竞争路径。 招商证券衍生投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对于经纪、投行、投研以及自营等券商传统业务而言,更能满足机构客户的个性化投资以及风险规避的需求,有利于增加券商的机构客户粘性进而丰富券商的收入来源,提高券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 而在FICC新赛道上,龙头券商也开始跑马圈地、抢占新市场蛋糕。 从近期披露的券商融资项目进展看,在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的同时,FICC业务的市场竞争也已启动。 比如红塔证券披露80亿配股预案,其中40亿将发展FICC业务;此前海通已经连续投入超100亿资金投入FICC业务。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指出,FICC业务核心是为机构客户提供跨风险类别的综合金融服务。 FICC业务完善券商全产业链,并将串联券商买方和卖方业务,通过拓宽业务边界、发力重资本业务和构筑行业壁垒助力高阶转型。 FICC业务顺资本市场大势发展,有望成为国内券商创新业态核心突破口。 “券商需加快构筑资本实力、产品创设、交易、投资、风控、科技、业务协同七大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实力逐鹿天下。 ” 王一峰表示,目前A股券商行业平均估值在1.6倍PB左右,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以下的区域,并且未来有资本市场改革、业务进一步对外开放等催化剂,投资的价值相对较高。 记者观察: 券商模式轻重资产的选择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莉 很多人会疑惑,一直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行业,为什么其盈利能力表现长期无法逃开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喊了这么多年的行业转型,到底是什么业务在发生变化? 回答这些问题,其实需要从证券行业本身的商业模式来观察。 在券商各分支条线业务的盈利表现背后,轻资产业务和重资产业务的不同路径选择,正在深刻影响着行业整体的估值评价和盈利能力。 所谓轻资产业务主要是指依靠券商牌照来实现利润的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 过去,金融行业的核心商业模式多数被视为“牌照业务”,证券公司借助佣金模式实现市场拓展,更是形成了明显的“靠天吃饭”生意模式。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正是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周期性表现的生动写照。 而从往年的A股行情变化及财务报表上,也不难发现,这一规律也已经成为投资者判断券商股估值空间的重要指标。 在2015年大牛市行情翻篇后,券商机构逐步开始意识到传统佣金模式的利润空间正在变得日渐稀薄。 这是因为,牌照管理限制放开,经纪业务的稀缺性不再,导致疯狂的价格战和激烈的行业竞争。 有券商投行人士曾感慨:“哪怕是龙头券商,在投行项目中火拼价格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这意味传统的轻资产模式背后行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这样的项目谁能挣钱?!” 从2010年3月和2013年5月,资本市场试点的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让券商开设了新的业务模式,其资产负债表也得以快速扩张,同时盈利模式也开始经历明显的重资产化过程。 资本中介和股权投资类业务比重抬升,无疑成为券商模式逐步向“重资产化”转变的印证。 所谓重资产业务是指券商更多的依靠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获取利润的业务,如自营、做市、直投以及资本中介业务。 中证协公布2020年证券业经营数据显示,2020年度行业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分别增长24.41%和27.98%。 截至2020年末,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分别增长22.50%和14.10%。 这一轮券商资产扩张中,资本中介和投资类业务贡献占比快速飙升。 比如中信证券公布280亿配股计划中,大部分融资将投入到资本中介等业务。 与此同时,国海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先后公布的再融资计划中,也将融资融券等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抬升作为资本扩张的重要落脚点。 中信证券明确表示:“资本中介业务具有客户广泛、产品丰富、利差稳定、风险可控的特征,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业务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目前通过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做好资金上的准备,将来有利于提升券商的利润,同时提升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在注册制改革的深刻影响下,券商竞争IPO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投行+直投”模式;同时,围绕 上市公司 需求开展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也成为投行业务外延的方向,这些业务的布局背后也将意味着巨量资金的投入。 从当前行业状况看,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这三家“投行先锋”优势突出,其融资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 即便是以轻资产运作为业务亮点的东方财富证券,这两年也开始提出了要重视融资融券等重资产业务的战略目标。 2020年,其母公司东方财富两度发债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231亿元,其中投入信用交易业务、扩大两融业务等重资产业务的资金高达205亿元。 对于融资原因,东方财富表示,随着东方财富证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相较经纪业务规模接近的可比券商,东方财富证券在净资本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资本规模不足的短板又进一步限制了东方财富证券的债务融资能力,导致东方财富证券的业务拓展日益受到资金瓶颈的严重制约。 在重资产化过程中,券商的估值方法也将迎来调整。 据国信证券研究分析,重资产业务在提升券商经营杠杆的同时,也拉低了行业ROA水平,整体上体现为ROE弹性的下降。 行业适用估值方法由业务模式决定,重资产模式之下,盈利源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所以净资产的体量基本决定了其盈利能力,券商行业估值将无疑更适用于PB估值法。 “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清晰的公司战略定位,是我们推荐券商板块的主要逻辑。 ” 此外,参考海外投行的发展历程来看,券商机构杠杆率的抬升和重资产化模式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券商商业模式的逐步重资产化,资本中介业务和机构交易业务逐步发力,意味着未来行业ROE水平将迎来明显的拐点机会,头部券商更是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4872.html
古巴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 中古直航5月17日复航
把自己还给天地 在乡野过一个夏天 无思无虑丨周末读诗 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