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银行下架这类产品 高息存款正在消失

原标题:又有银行下架这类产品,高息存款正在"消失"?

五一假期前后,渤海银行、大连农商银行等银行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公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今年以来,福建等地陆续有中小银行密集调整通知存款产品的信息。

在资产负债两端挤压下,银行息差收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2024年一季度息差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在资产端让利实体经济的导向下,通过调整负债端高息存款的期限、额度、利率等方式缓解负债成本,是平衡息差的普遍做法。

不过,同时也有另一种做法,虽然不少中小银行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下架、调降高息存款类产品,但为了揽储,也会暂时推出一些短期大额存单等高成本存款产品。在维护息差和保持竞争力方面,中小银行左右为难。

密集调整通知存款

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是一种介于活期和定期存款之间的存款,是商业银行为了揽储而创新推出的高息存款。

渤海银行在五一假期前夕发布公告称,该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

同样,大连农商行于4月底5月初,也分别在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公报表示,自2024年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7天进行通知预约。

此外,就在4月中旬,广发银行也发布了《单位通知存款业务服务调整的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调整通知类存款多为区域银行。今年3月份,福建省内的多家银行,例如福建农信社、福州农商行、厦门农商行、连江农商行以及当地多家村镇银行相继发布公告,表示下架“富利宝”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由于存款占据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大头,其成本管控对于息差的稳定极其重要。压降存款利率才能抵消资产端来自LPR降息的影响。

近年来,商业银行净息差在不断探底,2023年末的净息差跌破1.7%至1.69%,已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这一“警戒线”。而随着 2024年息差收窄趋势进一步延续,稳息差已是当前商业银行资负管理的重点内容。

4月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也是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的表现。

拉长时间周期,商业银行在2022年4月、9月,以及2023年6月、9月和12月,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五轮较大范围的调降。每一轮的调降节奏均有国有大行引导利率下调,股份行跟随式调整,后续再进一步扩展到区域银行补降。

主要调降的存款产品集中于活期和定期类产品,后续陆续扩大至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等其他存款类产品。

此轮有关智能存款利率的调整可以追溯至去年5月份,当时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下调了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以及大额存单的利率浮动上限。同时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自上述政策更新后,国内各家银行陆续下架通知类存款等产品。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仍在

无疑,降低负债成本是银行利润增长重要途径。今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对于银行业未来推进利润增长的途径,54.1%的受访银行家认为“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综合负债成本”是银行业未来利润的首要增长点。

但是,由于每一家银行自身负债压力、存款定价、客群基础等方面存在具体差异,压降的具体方式各有不同。上述报告也显示,2023年以来,存款仍为银行负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揽储竞争压力仍然较大。

最近热播的金融职场电视剧《城中之城》也贡献了银行基层拉存款的现实场景,即为了完成指标,基层客户经理往往会找中介购买存款,这也成为一个公开的潜规则。

由于存款利率向下调整是大趋势,所以更多的银行从期限结构、发售额度、利率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但为了能更多的揽储,还会积极发行短期限的高息存款。例如,潍坊银行今年4月下旬公告称该行正在发行从1个月到2年期等多种期限的大额存单,起购金额20万至100万元不等。这些短期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一经发售,也会很快售罄。

存贷利差存在套利空间

很长一段时间,在让利实体经济倡导下,贷款利率持续下探,但存款利率刚性,两端存在不对称局面,于是滋生了不少的套利空间。

“存贷利差收窄时,易催生资金空转,阻碍政策利率传导,大量流动性供给体现为高息定期存款。”开源证券研报《存款成本高企背后——防资金空转视角的观察》一文总结资金空转或有几种形式,包括:“小行开银承+高息保证金存款+大行贴票”;企业开信用证,银行表内买入福费廷;大企业享受溢价权,对公活期中隐含超自律存款,手工补息;理财绕道保险,存入银行协议存款,趴账活期;此外,还因为债券市场融资利率低,企业可能通过超短融获取资金,再转手买理财。

例如,企业在中小银行存入一笔保证金定期存款(比例最高为 100%),并以此在同一家银行开出银票,再去另一家大行将票据贴现,贴现出的资金再存入银行赚取存款收益。由于存款利率高于票据贴现利率,企业赚取存贷价差。再如,手工补息套利,手工补息原本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但部分银行通过该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以高息揽储留住企业大客户。这些企业通常仅选择国有行和股份行进行现金管理。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向成员和机构下发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文件指出了部分银行高息揽储的不良现象,即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承诺并支付高息。

市场预计未来调降存款利率或将成为常态,并预测2024年商业银行的存款挂牌利率或仍会继续迎来多轮调降,也不排除自律机制定价上限压降的可能,以进一步压降存款成本、减缓息差缩窄压力。(记者:霍莉)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互联网存款遭全面下架,谁哭了?谁笑了?

近期,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互联网存款业务尘埃落地,又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创新业务就此退出 历史 舞台。

根据本次发布的存款新规要求,银行除了在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之外,不得在任何一家第三方平台销售自己的存款业务。

新规一经发布,几家欢乐几家愁,谁在哭?谁又在笑呢?

首先无辜躺枪的是消费者。 当时冲着高息去支付宝或者京东金融这些互联网平台买的存款 ,现在一下子要按活期计算了,利息受到了损失。不愿意提前退出的,每天还得提心吊胆,害怕那天起来一睁眼,平台也没了,到哪去找自己的存款呢?

存款当然是不会丢的,但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

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存款新规的落地实施,又断了一条求财的路,肯定不是一个好事情。 但这些互联网平台毕竟财大气粗,虽然少赚了一点钱,但不会伤其筋骨。

对于银行来说,确实有人哭,有人笑 。对国有银行以及全国股份制银行,及一些大的城商行来说,他们会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不需要再做无谓的竞争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受到影响的还有股市的投资者,存管新规由于利好于头部银行,一些资金开始抱团这些银行,使得这些银行出现了超大的涨幅,那些先知先觉的资金获得了较大的利润。

而对于一些小银行股则是不好的消息, 上涨趋势被迫中断出现了调整,也让一些中小银行投资者受到了损失。

总之,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人在哭,有人在笑。

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各大银行笑了,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网络银行哭了。

实际上金融行业和市场的乱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互联网存款已经有几年的 历史 了,这几年互联网存款风生水起,活跃了金融市场,也为一些小银行开辟了融资的新途径,小银行的优势在于整体的运行成本低,可以用高利率吸引民间存款,事实上小银行也是互联网存款的受益者,普通老百姓投资也需要高回报,所以互联网存款小银行和普通老百姓实现了共赢。随着互联网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大银行的吸储能力直线下降,这时金融行业的管理者以互联网存款非法为由,打压了互联网存款的新模式,受害者当然是小银行和普通的老百姓,这也是所谓的宏观经济调控。

四大财团笑了,又可以低息吸收百姓存款,高息出借给百姓了!躺赚差价,真爽!

原来买过的人还能看到还能继续买的

自从中国银行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饭莜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以后,互联网存款陆续遭全面下架,第三平台、小银行哭了,四大行笑了,此时也意味着互联网创新业务已经成为 历史 。

这些年第三方平台有不少,比如腾讯的财付宝、阿里的支付宝、京东的京东金融、网络的度小满,这些都是比较大的第三方平台。

第三方平台最近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利用自己平台的流量给中、小银行引入了巨大的流量,让小银行得到了发展壮大,这些中小银行过去揽储业务非常困难,有了第三方平台,他们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活跃了资本金融市场,存款业务日益攀升,使这些中小银行尝到了甜头。

这几个发展特别好的小银行有重庆的富民银行、亿联银行、三湘银行等,他们第三方平台上混得风风火火,线下业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像一个人的人生开了挂。

这样的情况下,四行大的业务逐渐减少,一日不如一日,本来四大行要收取小额帐户管理费、转帐费、汇款要收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也取消了这些费用,居民存款利率特别低只有1%-3%左右,活期利率更低。

现在国内的P2P全部已经清零,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也全部下架,就证明国家要扶持国有四大行,广大的群众现在所有的存款全部都移入银行,无论是大银行或者是小银行、或者股市、基金,买房子,投资渠道会日益集中。

这些钱也会全部由国家来掌控它的风险,老百姓就不用担那么多风险了。

风险全部由国家在把控,金融乱象得到了控制。不能再随意以马云为代表的资本家来操控国家的金融体系,以免人民财产遭受损失,把风险控制到了最低,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最后笑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四大行以及劳动人民。

哭的是: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资本家,还有中小银行的日子不会再像以前二两年那么风光了。

其实对于民众的存款,政府现在还是重点监管,不会把民众的血汗钱放到马云这样的人手里。我们以前高估了一些资本家的品德,低估了他们在商言商的“资本獠牙”。由政府主导民众的金融安全,至少目前来说还是必要的。

支付宝等第三方金融平台下架处理互联网存款产品后,有人欢喜有人愁!这对于那些长期依赖于互联网渠道推销存款产品的地方中小银行来说,这意味着少了一个主要吸收存款的方式,今后的揽储将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它们内心是欲哭为泪。但对于其他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而言,少了不正当竞争压力后,它们的揽储反而会越来越顺当,因此最开心的还是它们。

根据15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下发的最新通知来看,监管 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合规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不得借助网络等手段违反或者规避监管规定,且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 。

也就是说,此次互联网存款产品被彻底下架后,商业银行不得再通过第三方金融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了,看上去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平台少了一份中介费的收益,但真正不利的还是那些小型银行,因为它们普遍缺乏线下物理营业网点,长期存在着较大的揽储压力,而互联网渠道是近些年比较得力的方式,使它们成为负债端事实上的“全国性银行”,吸收了全国各地的存款。

相对而言,那些大行利率水平较低,与互联网存款产品利率水平差距不小,这下好了,今后它们的利率水平不相上下,凭借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网点、安全性、资金规模等实力雄厚的优势,势必更具有吸引存款的特点,所以说小型银行要哭了!

但是,从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来看,考虑的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及流动性安全,下架处理互联网存款产品,降低了那些小型银行的负债端成本,也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同时有效防范小型银行的资产管理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下架处理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实也是整顿第三方金融平台的信号,意味着它们想要改变银行的想法越来越不切实际。

资本家哭了,人民笑了,不担心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

国有大银行笑了,小银行因此会陷入营业困难最终可能导致破产,就算破产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赚够了,最后倒霉的只有存款人。互联网存款下架就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口用户籍和粮票管控 社会 一样,最终走向死亡。

想“薅羊毛”的储户,“好日子”到头了!央行点名,取消这类存款

热热闹闹的2021年春节假期结束了,相信很多年轻朋友的腰包已经鼓鼓的了,虽然现在移动支付成为了主流,但是春节用现金来给小辈“发红包”,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人在春节过后,厚厚面对一沓钱,只能选择去银行存起来了。对于中国的老百姓们来讲,手头有钱存银行是一件非常稳妥的事情,即使现在投资渠道众多,但是很多人依旧喜欢去银行进行“理财”,虽然利息不高,但是最起码安全。

曾几何时,银行的“靠档计息产品”是非常受欢迎的,推出市场后就受到了很多储户的喜欢,意味着即使中途取出存款,也依旧可以拿到高利息。但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一则报告显示,从今年开始,提前支出定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已经实现了余额清零,一共压降15.4万亿元,意味着“靠档计息”即将成为过去了。

什么是靠档计息?

众所周知,银行也有揽储压力的,为了吸收 社会 存款,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出高利息的存款项目来刺激存款。2年前,很多金融机构开始率先推出了活期存款的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出靠档计息以及按照支付利息的方式,一时间吸纳了很多存款。此后,人民银行发文表示,从市场范围来讲,这些存款产品实际利率远远超出了同期限存款利率,而且违反了相关的规定。

靠档计息,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存款选择了定期存款之后,如果想要提前支出,可以不按照活期利息计算,依旧可以按照最近的一档利率计算利息。按照这种方式,储户可以拿到更多的利息,比按照活期存款利息高多了。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张50万元的大额存单,选择了1年期,在第10个月的时候就取出了,那么你可以享受最近档9个月的利率,还有1个月,将享受活期利率计息。

显然,这种靠档计息类的储蓄方式扰乱了市场秩序,意味着存款利息将脱离了标准。对于很多私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来讲,就可以通过“高息”来吸纳 社会 资金,对于老百姓们来讲意味着风险,一旦这些金融机构暴雷,自己的资金就没有保障了。因此从去年开始,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步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从今年1月1日开始,取消“靠档计息”,无论是个人大额存单还是定期存款,计息方式都转变成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算。金融机构自2019年5月17日起逐步整改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并于2019年12月起停止新办,余额自然到期。

除了靠档计息之外,还有“周期付息”的方式也将被取缔,人民银行直接定性为违规产品,这种按周支付利息以及按月支付利息的方式在此前广受欢迎,这些方式直接突破了利率自律定价机制上限,扰乱了存款利率市场的机制。

实际上,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老百姓们的资金安全,毕竟老百姓们很容易被高息给吸引,但是可能金融公司盯着的是你的本金,缺乏了监管,脱离了规则之后,最终受伤的依旧是老百姓了。

储户好日子到头了?央行整顿存款市场,这类存款不能再存了

最近听到很多人在抱怨,说银行存款的利率现在好低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较呢?这话就要从2019年说起了,在2019年的时候,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上都在5%左右,而现在利率能超过4%的都不多见,除非期限是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并且门槛也比较高了,所以在相比之下,大家觉得利率变低了,其实这也跟整个存款市场的发展有关系。 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银行数量不少,而90%以上都属于中小型银行,它们本身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规模和品牌上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与大型银行匹敌,因此推出了高息存款产品,尤其民营银行的线上产品,更是借助其他平台面向全国揽储。 而这些高息揽储利器其实是不符合市场发展和监管要求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央行开始整顿存款市场,比如说靠档计息类、结构性存款等,都陆续被要求整改,很多银行已不再发行此类产品。 对于储户来说,从表面上来看,没了这类产品好像是降低了利息,等于是没了好日子,其实从长远角度来说,这样的整顿才是真正为了维护储户利益。 还有异地存款,也被叫停,以后不能再存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整顿,任由其发展,实际上对于金融存款市场的秩序而言是不利的,从侧面也就是说存在安全隐患,像前段时间民营银行挂靠在第三方平台,面向全国揽储的高息线上存款产品,看似储户得到了实惠,实则问题很大,比如有的储户了解不全面存在信息差,或者操作不得当出现问题等,都有可能造成损失。 最后总结一下,央行的整顿实际上才是真正维护了储户的利益,而那些不合规的产品利率虽然高,但是比起后续如果迎来麻烦相比,顺利安全要更重要一些,你觉得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571.html
外围市场大涨 开门红 A股有望
太阳爆发强耀斑 5日14时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