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孩子 顺养孩子 慢养孩子 真正高级的父母

原标题:真正高级的父母:慢养孩子,放养孩子,顺养孩子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教育,总该是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教好一个孩子是急不来的。

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两个字,一个是“快”,一个是“急”。

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所以连教育孩子都追求速战速决,一步到位。

但人一旦快了,就很容易变得焦急、焦虑,一旦急了,很多教育就做不好了。

我们身边有许多心急的家长,从孩子读幼儿园时就把他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等到孩子上小学后,恨不得每一科都给他报一个补习班。

“不报不行啊,孩子成绩上不去,再说别人都报班了,你不报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是真的对不起孩子吗?你确定孩子愿意接受吗?

其实报班这件事情,说白了,不过是家长求一个心安。

会学习的孩子用不着课外补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再补习也于事无补。

还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因为你给孩子报了太多班,施加了太多压力,导致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古时候有农夫急于求成,把刚种下的苗拔起来以为是帮它成长,没想到隔天就死了。

现在有父母急于求成,巴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却忽视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

教育孩子应该慢一些,最起码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该学走路时教他走路,他才不会因为急着跑起来而伤了筋骨。

在孩子出现松懈时推他一把,他才不会因为一直被狠逼而精神崩溃。

被称为“华文卡内基之父”的黑幼龙说过: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开放的花期不同,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

耐心等待,慢慢培养,我们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更希望让孩子稳打稳扎走好每一步。

有人问,“静待花开”是不是父母什么都不用管,只要等待孩子长大?

当然不是,没有经过长期的培植,种子如何发芽?花儿如何绽放?

很多家长误会了静待花开,以为放养孩子就是放任不管。

结果发现,孩子越长越“歪”,最后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我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期常常迟到,每隔几天就被班主任找家长。

他家长不以为然,说孩子早上起不来,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就让他多睡一点也没问题。

后来,这个同学不仅迟到,还常常旷课去网吧打游戏,染上许多陋习。

高中毕业后,他家长把他送出国留学,听说没过半学期就回国了。

因为他经常旷课,不交作业,已经严重违反学校纪律,被学校请退了。

你的孩子,你不教育,总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孩子应该放养,但绝不可以放任不管。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孩子天生有求知欲,对学习本有浓郁的兴趣,父母不能遏制这种兴趣,而是想办法打开孩子的思维世界。

不管大小事情,尽量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哪怕遇到困难,也要鼓励孩子勇敢挑战。

父母只需要站在孩子旁边,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勇气的人。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放养”孩子就跟“放羊”一样。

牧人要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儿尽情吃草。父母也要把孩子引领到更广阔、更有意义的天地,激发孩子主动求知、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但不是无原则地放手,而是有原则地控制,把握好教育的度。

教育孩子,是有尺度的。

父母要守好为人父母的尺度,我们不是孩子,不能替孩子决定一切,安排一切。

否则,孩子就会变成父母手下的傀儡,失去自己的个性乃至整个人生。

《奇葩说》BBking詹青云,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并非从小优秀。

小时候她的成绩不好,转学几次依然没有提高,但父母无条件地给了她无限的信任与支持。

詹青云妈妈对女儿十分自信,每一年都会跟她说:明年你一定会成为学校里最棒的学生。

爸爸也从来不约束她,教她阅读各种书籍,带她出差到处游历,为她插入飞翔的翅膀。

正因为这种另辟蹊径的教育方式,詹青云终于找到最适合她的学习方式——她不需要高压,只需要长期的积累。

母亲的鼓励让她变得十分自信,父亲的教导让她有了深厚的知识储备,从高二开始逆袭为全级第一,后来更是考进了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老一套的教学方式,顺应他的个性与特点,我们才能为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道路。

没有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没有最好的养育方式。这一路上,所有父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父母应该扮演一个守望者的角色,七分观望,三分守护,让孩子勇于尝试,主动挑战,在实践中养成独立、自信、勇敢等宝贵品质

教育是一个缓慢且优雅的过程,没有“成功”,只有“圆满”

父母守望孩子,尽早为孩子布局,慢慢施加影响,默默滋养天性,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就是教育的圆满。

本文由王崧舟老师推荐,选自教师营,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陶行知: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慢养儿童,牧养儿童,顺养儿童!

“慢养”孩子的心路历程与技巧

养育孩子必须明白的五个常识!善待自己的孩子

如何养育一个乐观的孩子?你一定要学会这个反驳法

人民日报发布: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关于读书,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回答

中小学各科上下册空中课堂、微课视频汇总

【停课不停学】中小学全科上下册空中课堂、微课+200多部名著有声读物!

“停课不停学”|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学视频汇总

李玫瑾教授家庭育儿精选126篇!(视频),推荐收藏!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进入“”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被捧上天的“放养”,早已被美国抛弃,精英阶层这样培养孩子……

他们以为这样的爱很伟大,

但其实很廉价,

这种廉价的爱,

正在一步一步废掉我们的下一代。

一位清华大学教授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也有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而酿成。

这样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曾经的美国也很流行“放养式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种“放养式”教育首先在美国中产阶级中被摒弃,新一代的父母开始转向“精心栽培型”的教育模式。

“精心栽培型教育”模式中,父母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的关怀、平等的对话,这些是教育的基础。这种模式“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主、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下一代,让子女自尊自强,有能力做出积极向上的选择”。

在美国家庭教育中,对“放养式教育”的修正,并不是给孩子报更多的课外班,或者给孩子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让孩子承受高强度的课业压力。

而是更多平等的对话,更多主动的关心,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比如为孩子读书的频率),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参与 社会 活动的能力(比如带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等)。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放养式教育和精心栽培型教育,在美国呈现出了明显的阶级划分。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更注重精心栽培型的教育,而处于 社会 底层的家庭则更偏爱放养式的教育。

如果我们希望给孩子真正的“精心栽培型教育”,那我们需要更主动的态度和更平等的关系。当然,在中国 社会 的畸形压力下,父母承担着养家的重担,已经很难像美国家庭那样给孩子分配更多的时间。

但至少有三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他们分别是:家庭藏书的多少或带孩子去图书馆的频率、“睡前故事”的频率和质量、以及“家庭晚餐”的频率。

有时候,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并不是需要每一位父母都去读海量的 育儿 书籍,也不体现在给孩子花了多少钱报课外班。那些主动的关怀和培养,更多体现在一餐一饭中,体现在每个晚上的睡前故事里。

更多儿童素质教育领域专业知识和 育儿美文 ,请持续关注动博士!喜欢的话欢迎点评转发!

父母放养式教育,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放养”长大的孩子有什么优点?

孩子放养长大,其实自己的特点很明显。与其他教育方式的孩子相比,他们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1.孩子比较自信开朗

放养长大的孩子,其实在自己的性格上会比较自信开朗。因为从小生活在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家长对他的束缚也很少,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可以展现出真正的自我。(自由自在)。

相反,在父母的约束下长大的孩子,特别是过于可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内向的性格。

这是因为他们很少机会真实地表达自己,所以性格上不太明朗,甚至会出现自卑的情况。(另一方面)。放养教育的好处比你想象的要好。更不用说放羊的孩子有多酷了

2、孩子们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放养长大的孩子在对待工作时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与被父母溺爱和束缚长大的孩子不同。(一个家庭)。放养长大的孩子,其实在自己的性格上会比较自信开朗。因为从小生活在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家长对他的束缚也很少,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可以展现出真正的自我。

黄岛在以前的节目中犯了错误后,黄磊没有立即批评孩子,而是问孩子做错事的原因。那么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也很容易拥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做很多事情之前,你也可以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合适。(一个家庭)。

放养长大的孩子,其实在自己的性格上会比较自信开朗。因为从小生活在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家长对他的束缚也很少,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可以展现出真正的自我。

穷养、富养、放养、圈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

关于孩子的培养,到底该怎么养? 这好像是一个哲学命题,众说纷纭,千人千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利波特。 但是真正该怎么养?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是不是都有一杆秤? 翻阅古今中外的关于养育孩子的著作,你会发现有很多先人们提出的观点,到现在都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父母。 “穷养儿,富养女”、“儿子要放养,女儿要圈养”等等,这其中不乏体现了古人在教育培养后代方面的哲理和智慧。 “穷养儿,富养女”: 意思是说,如果养的是儿子,就要尽可能地给予他艰苦锻炼的机会,试着去尝试生活的艰辛,从小磨砺他坚强的意志,以备将来他能担当应尽的责任,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如果养的是女儿,就要尽可能地为她营造一个富足舒适的成长环境,从小使她对高质量的生活耳濡目染,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品味,会创造有格调的生活。 “儿子要放养,女儿要圈养”也表达的是: 养儿子,就要放到社会的大熔炉去锻炼,去成长,去见世面,只有见识丰富了、阅历深厚了,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撑起属于自己的天空; 而养女儿呢,则要给予一定的保护,在一定的规则之内,生活地要有规矩,知书达理,有温度有高度,将来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其实,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放养这般,圈养那般,无非是要把我们的孩子们培养地比我们更优秀,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经看到有的人说,所谓的“富养,穷养,放养,圈养”都是基于男孩子长大要成家立业,女孩子长大要嫁人,这种既定的思维来的,在现阶段不可取。 其实我想说,虽然每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培养孩子更优秀这个核心主旨千百年来都没有变过。 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都希望培养出来更好的孩子。 往大了说是要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往小了说则是要孩子自己以后能过更加幸福的生活。 看过一个报道:演员姜文的儿子在家被长辈宠溺,专职保姆伺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子见长坏脾气也见长,摔跟头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自个儿爬起来拍拍灰,而是扯开嗓门号啕,非得等人把他扶起来用手拼命打地报仇后才破涕为笑。 为了让蜜糖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体验一下“苦头”,姜文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距离北京近4000公里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锻炼两个儿子的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 在阿克苏没有了精心烹制的儿童餐,取而代之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手抓羊肉,主食就是糙米饭和馕,配菜就水煮蔬菜;没有了专职司机保姆,收拾床铺,打扫卫生都要自己来。 经过大半年后,孩子们的体力体魄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比一些大人都强。 姜文这样表示:我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多吃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 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 无独有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被称作“从杂货铺走出来的铁娘子”,她在自传《通过权力之路》介绍自己的童年:“楼下开店楼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难尽。 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特点之一就是你永远都在上班。 ”她还说:“我们家强调勤奋工作,我们在家里从不懒散。 ” 这种家庭环境同样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和人生态度,使她从小就特别勤奋,不知道疲倦是什么,而铁娘子的性格也就由此铸 成。 穷养,可以锻炼孩子们坚韧的意志,坚强不屈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仁义德善的品质 。 否则,树木不修不成材,一味的娇惯、放任、纵容,只会培养出一个不成气的纨绔子弟来。 而富养,则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在意识上体现出的一种高度和见识;内心中流露出的一种境界和丰盈。 杨澜曾经在《凭海临风》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她小时候住在上海外婆家,年轻的舅舅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去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当她坐在烛光前,用银制餐具品尝意大利浓汤时,舅舅并不吃,只是对她说:女孩子小时候就要多见世面,长大了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才会不为所动。 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 长辈责怪他为个小孩子乱花钱,他却说:“女孩子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 家有女儿,就要从小多给予疼爱,适度满足物质需求,以达到丰富内心与意识品德的目的。 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才能像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 这样,使其懂得美善、学会辨别和自我保护,走上社会才不至于受种种物欲诱惑,避免上当受骗。 当然我们也见过太多家境富有,从小车接车送,从而导致孩子丧失了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连公交车牌都不会看的孩子;当然也有家境一般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改变命运,连洗衣服,洗碗这种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会的也大有人在。 透过这些现象,你会发现:穷养可以培养奋斗的品质,富养可以塑造丰盈的内心,所以,穷养有穷养的方式,富养有富养的道理,放养有放养的心得,圈养有圈养的体会。 而在我看来,以上都是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孩子需要因材施教,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修养与教养”。 所谓的气质和格局,不是富养出来的,而是教养出来的,穷养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给孩子应有的修养。 所有孩子的优秀品行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适应环境条件培养出来的。 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一个坚韧顽强的性格,一种气定神闲的气质,一种睿智聪颖的形象。 父母是孩子生命蓝图的缔造者、维护者,孩子所有的“修养”和“教养”都需要父母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定优越的生活环境,一种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一种源源不断的爱与尊重,通过精心地呵护和培育,才能春暖花开,繁花锦簇。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富贵入凡尘; 人生穷富各不同,唯有教养出本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682.html
30亿美元投资成泡影 中方回应让莫迪骑虎难下 马斯克突然来华
好幸福呢 杨紫连续八年为张一山庆生 张一山卡点回复杨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