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集团通过收并购实现规模扩大,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这几年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酒店行业老生常谈的故事了。
当岭南集团拟收购都市酒店的消息仍引起多家主流媒体关注,而一个最新的动态展示了其走向全国的野心—— 岭南酒店所属的岭南控股的控股股东,已经由岭南国际变成岭南集团。 这四个经营主体属于层层扩大的包含关系。在岭南集团直接控制之后,岭南控股旗下的酒店板块有望进一步扩大,实力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对于岭南集团而言,岭南集团正在尝试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即地方国资操盘的酒店集团,如何整合一堆地方老牌单体酒店,并进一步做到品牌输出和轻资产运营,甚至开始布局全国。
控股股东变化意味什么?
国资控股的酒店集团,资产内部的梳理和整合非常常见。就比如锦江酒店与母公司、锦江国际之间的资产腾挪也是时有发生。不过,对于岭南酒店来说,这一次的控股股东的变化,会有一些其他的连锁反应。
岭南酒店隶属于上市公司岭南控股,后者之前的控股股东是岭南国际,而岭南国际的控股股东是岭南集团。
根据最新的公告显示,与公司(岭南控股)相关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实施将使公司的控股股东由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即“岭南国际”)变更为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即“岭南集团”)。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广州市国资委。
对于岭南集团而言,现在手里的酒店资产有一张王牌,那就是都市酒店集团。
在2023年底,岭南集团收购了都市酒店集团。然后把这块业务委托给岭南控股旗下的岭南酒店来运营,并承诺,未来三年,会把这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里面。
现在,岭南集团直接成为了岭南控股的控股股东,《酒管财经》认为,这会带动上述资产注入节奏加快。
岭南集团把资产转给岭南控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对这一块要求的很严格,尤其是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如果有同类业务,前者通常采取的做法就是逐渐剥离或者直接注入。
都市酒店集团是北方一家以经济型和中端为主的区域性酒管公司,门店约有1000家。这个资产注入后,岭南酒店实力大大增长。并且,岭南酒店实现了跨区域经营,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现在,都市酒店集团南方总部已经建立。未来,都市酒店集团的资源一定会反哺到岭南酒店身上,助力后者开拓广东省外和北方市场。
这种通过收购迅速扩大自身体量的案例,在中国酒店史上并不少见。锦江、首旅皆是如此。
回到岭南集团层面。除了这些资产之外,岭南集团旗下仍有部分优质的酒店资产,《酒管财经》认为,后续这些也会陆续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
上图是岭南集团与岭南控股在2023年产生关联公司的情况。这里面有很多都是酒店资产。按照资本市场的大趋势,这些酒店资产未来大概率会有选择性地注入上市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联酒店公司中,有部分已经委托给岭南控股运营。但直接注入和委托经营,在资产和财务数据上是两码事,后续值得关注,尽管这个过程可能相对漫长。
也就是说,岭南集团成为岭南控股的直接控股股东后,岭南控股等于说抱了一个更粗的腿,有了一个更有钱的“直系家长”。未来获得的支持会更大,在体制机制上会更加顺畅。
岭南“走出去”的理想
岭南酒店与岭南控股并不是一个经营主体,前者是后者酒店业务的重要构成。在过去三年中,酒店业务占据岭南控股的营收比例分别为51.22%、66.01%、33.5%。
事实上,岭南控股就是由酒店发展而来。
1993年,该公司上市,彼时股票简称就是东方宾馆。那时候公司主业就是单体酒店。
到了2014年,公司收购广州岭南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业务开始向酒店品牌管理运营商合作。后来又收购广州花园酒店有限公司、中国大酒店以及旅行社资源,逐渐形成了集商旅出行、住宿、会展、景区、汽车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团。
2020年底,岭南控股子公司广之旅斥资8073万元先后收购了三家旅行社股权,提速“北上”步伐。自2016年以来,广之旅已以一年一收购的步伐,用近5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了覆盖全国的多市场组团、多口岸出发、多签证中心网络布局,构建出由华南总部和华北、华中、西北、海峡西岸、华东、西南等区域运营中心组成的全国运营体系。
其旗下酒店,也在力图摆脱“广东本土品牌”标签。2016年开业的江西吉安庐陵东方宾馆,属于岭南酒店旗下知名酒店品牌“岭南东方酒店”,是广州东方宾馆的“姊妹酒店”。
于此同事,岭南控股在广东拥有很多单体酒店资源,并且该资产正在进行连锁化。比如,6月底在佛山开业的顺德岭南花园精品酒店,就是由业主华侨城,委托岭南酒店使用“花园酒店”品牌管理。目前,岭南酒店旗下品牌包括“岭南花园酒店”“岭南东方酒店”“岭南五号酒店”“岭居创享公寓”“岭南精选酒店”“岭南星光营地”等。
这是一块拥有千家酒店的优质资产。届时,岭南控股的酒店数量、影响力将会大大增强。一方面,走出了广东。另一方面,产品实现了经济型、高端的两头覆盖。
不过,目前对于岭南控股来说,难题可能还在于整合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
第一个问题是整合。原本做单体、高端品牌的酒店管理团队,去整合管理经济型连锁品牌,这里需要跨越多重障碍。
另一个问题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即便将来都市酒店的股权全部转给岭南控股,但在实操层面,还面临着岭南酒店如何借助都市酒店的渠道和资源,把自身“嫡系”品牌向北方拓展的问题。这考验着两个团队的磨合程度,以及双方的资源匹配程度。
而在引进来方面,都市酒店集团开发南方市场,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华南地区,东呈酒店的城市便捷,以及锦江旗下的维也纳,都有很深的市场基础。都市酒店集团旗下的品牌(包括经济型以及中端产品)在此的认知度并不高,这些问题都将是横亘在岭南控股理想和现实当中的阻碍。
区域国资酒管公司能否成为搅局者?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的市场格局,前五甚至前十的排位基本已经固定。
在这个市场格局中,锦江作为行业老大,就是国资通过各种收购快速做大做强的案例。只不过,那样的时代红利和历史机遇都不可复制。
对于当下而来,很多区域国资实际控制的酒店管理公司,通过强大的资源运作能力和资本实力,正在由偏安一隅向泛全国化布局。例如雷迪森、安逸酒店集团、成都兴城酒管、黄龙酒店管理集团、中国融通(央企),其中,雷迪森、安逸酒店集团未来极有可能会跑出新的规模企业来。
而在发展路径上,该类酒店集团常规的发展路径是通过品牌输出走轻资产模式,先在本土稳扎稳打,适时向根据地市场周边布局。
其实,回望锦江、首旅等国资控股的酒店集团可知,收购一定是区域国资控股的酒店集团寻求突围的重要路径。
对于雷迪森、安逸酒店集团等企业而言,在寻找自身业务扩展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寻找一个好的标的。
据了解,很多酒店集团内部都有成立投资基金,专门寻找合适的收购标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对于很多区域性小酒管公司来说,有时候把自己打扮漂亮点,获得上述公司的青睐,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曾有大型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那些被纳入考核目标的标的企业,应该在某一市场(物理空间)具有强势的品牌地位,或者在某一类酒店产品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回到区域国资酒店集团的角度,凭借自身的资源和资金优势,该类经营主体有望迅速成长为称霸一方或向更大区域布局的酒店集团。在国内整个酒店集团的市场格局中,它们充满着诸多想象力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包括岭南控股在内的区域国资酒管集团,未来极有可能扮演着搅局者的角色,让原本相关稳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不可捉摸。而这种变化和未知,也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流量聚焦酒店产业上。
未来酒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是从星级到品牌。
传统星级酒店同质化严重,体验感雷同,品牌在持续弱化,消亡与演变将是必然。 在未来,有鲜明品牌精神和相应调性产品设计的连锁品牌,话语权将会越来越重。
第二、本土品牌的崛起。
疫情过后重新开放边境,国际客源几乎没有的情况会有所改善。 但中美对抗和各国的本位主义,包括疫情后遗症都会使国际出游人数减少,酒店本土品牌会崛起。
第三、单体走向连锁。
关门的酒店里面,98%是单体。 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较弱,自身各方面承受能力有限,向连锁化、品牌化转型迫在眉睫。
第四、全服务到精选。
过去酒店盲目追求星级、追求配套齐全。 以后就不会了,很多酒店没有条件做这么大的会场了。
第五、从地产配套到投资工具。
酒店不再是房地产业的附庸和装饰,而是一个回报可观的投资工具。 在当前大环境下,投资酒店依然有很多利好。
2021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
1、连锁酒店市场下沉与存量发展内卷化
过去两年,国内的连锁酒店增长了两万家,多数集中在头部集团。 3-5年后,预计国内连锁酒店将达到10万家的规模,占整个酒店行业45%左右,连锁化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一二线城市连锁化发展到红海阶段,下沉市场是目前和接下来几年品牌争夺的关键。 国内有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城,还有很多的建制镇,这些下沉市场中连锁化率依旧非常低,是未来酒店市场发展撬动的关键。
2、民宿衰退与度假酒店崛起
在疫情发生后的背景下,原来传统目的地民宿度假区正在遭受毁灭性打击。 依靠跨省游和长途游及旅行社支撑的如大理丽江这类传统目的地旅游区的民宿影响巨大。
民宿业为了自救不断朝着集群化、品牌化、精品化、度假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度假产业化是受度假酒店的指引,是民宿综合体的发展,单纯的民宿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主流消费者的需要。
3、“一价全包”模式兴起
一价全包式度假市场表现活跃,消费者对这一出行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 目前,万豪国际集团旗下共有28家酒店推出了一价全包计划,覆盖8,000多间客房,遍布加勒比地区、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
一价全包不仅受到90后、00后的喜爱,对于80后亲子家庭来说,一价全包更是省心之选,不仅安全系数高,很多度假村还提供专业的托管服务,让苦于照看孩子的父母得到一段时间的“解脱”。
4、文化、红色旅游的酒店发展机遇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变局下,文旅产业依旧是未来的机会。 文旅作为一个赛道,将是新建酒店市场的最后机会,也是度假酒店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旅市场发展的规范化将会带动度假酒店板块的稳健发展,核心在于顶层设计和运营实施。
在近些年,红色旅游逐步开始受到热捧,是因为有一定比例的刚需市场。 一些红色主题的文旅项目及旅游形式正在发展中,一些知名红色旅游城市的市场正在不断提升,如延安等地。 未来,在旅游及酒店发展板块,也可以关注一些红色旅游相关方向的,或许也是未来一个新的赛道。
5、经济型酒店投资回暖
疫情让消费降级趋势明显,但不意味着产品线走低端路线。 经济型酒店走向回暖是因为市场需要更好性价比的产品,而且中档酒店失去了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广大的下沉县级市场需要连锁化的需求旺盛,经济型酒店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新时代的经济型酒店追求小而美,不需要规模体量巨大,需要的是精美,小而五脏俱全,美而造价低廉,在几种维度结合下,新的经济型酒店模式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咖啡店,轻松而舒心。
6、精细化运营,数字化变革来临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日益成为酒店赢得红海竞争的坚实武器。 近两年,中国酒店业进入加速数字化发展时期,打造属于酒店自有品牌的私域流量池,加速直销模式,是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投资连锁酒店还有前景吗?
——原标题:2021年中国连锁酒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下沉市场机会较大、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有待提高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锦江酒店()、华住集团()、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西安旅游()、华天酒店()、金陵饭店()等。
本文核心数据:连锁酒店客房占比、酒店业市场集中度
1、连锁化经营成为酒店业的趋势
酒店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连锁加盟模式快速发展。 对品牌方而言,直营模式属于重资产发展,存在酒店物业的增值空间或者融资担保作用。 酒店集团主要采取连锁加盟的轻资产输出模式,统一物资供应链、物业服务和管理,保证现金流、提高净利率、快速扩张品牌影响力、降低金融风险;对单体酒店而言,连锁化有助于解决酒店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拓宽单体酒店经营空间。 中国酒店业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连锁化经营解决传统酒店行业重资产、低效率等痛点。
2、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渐上升,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中国饭店协会《2021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以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为连锁酒店的统一口径,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国共计2668个连锁酒店品牌,连锁客房数为469万间,连锁化率为30.6%,而发达国家酒店品牌连锁化率水平可达到60%-70%。 未来中国酒店业加速整合,行业逐渐成熟,由此推断未来非连锁酒店有望转换为连锁酒店。
3、国内连锁酒店发展不均衡
从城市级别看,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其他城市的连锁化率分别为48%、41%和24%。 一线城市与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连锁化率相对较高,除一线城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其他城市连锁化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较大增量、存量改造机会。
从酒店规模看,70间房以上酒店连锁化率较高:客房数规模为15-29间、30-69间、70-149间、150间以上规模的酒店连锁化率分别为6%、21%、46%、38%。 大型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高,而15-29间规模酒店连锁化率仅为6%,这种小型规模酒店通常是个体经营模式,有较大的连锁化改造空间。
从酒店等级看,豪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高,为53%。 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低,仅为25%。 未来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化整合空间最大。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