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马斯克左手打脸 右手打脸 剥离TikTok

4月28号,马斯克受到了中国最高行政领导的接见,不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马斯克都收获良多。

面子上,我们的领导人对特斯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优秀典范。

里子上,特斯拉连获两大成果,一是中国汽车协会表示特斯拉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原本一些受到规管甚至禁止的地方,特斯拉汽车以后都可以进入了;二是特斯拉在中国获准了自动驾驶的许可。

一、中国为何对特斯拉解绑?

最近椰伦与布林肯访华,访前访后对中国释放了许多恶意:包括将中国六家企业列入管制清单,对中国钢、铝、物流、造船列入301调查,把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调整为负面,扬言把中资银行踢出SWIFT系统,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要对中国的新三样进行限制,无理要求中国终止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

1.中国解绑特斯拉,倒不是说中国因为中美博弈向特斯拉做了让步,也不是因为中美博弈中国拿特斯拉给美国下了个菜碟,而是马斯克进行了积极的配合,特斯拉已在2021年10月于上海建立了数据中心,而中国经过检查与审核,特斯拉确实达了标。

2.从政治立场来说,特斯拉与苹果、英伟达等企业相比,对中国有关问题上的态度是不同的。只要你不参与所谓盎萨精英们的敌意行为,那么中国的态度还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相比于耶伦和布林肯来华,中国对他们爱来不来、爱搭不理的态度,马斯克这些年来可以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什么问题就能找相关的部长申请解决,他投资中国这几年,光见总理都见过六次了,中国对他的欢迎程度远超前面那两位。

而马斯克也是超级聪明的,也可能他就是挑耶伦与布林肯访华后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才来的,但这不妨碍中国对他的友好。

二、马斯克访华的客观影响

马斯科访华,在世界产经界引起哄动,特斯拉的股票也疯狂上涨。这说明全世界投资者都看到了马斯克访华的成果,但其实就特斯拉增效之外,马斯克访华客观上还产生了巨大的带出效应:

1.中国开放、自信、包容,欢迎鲶鱼来搅局

马斯科访华之际,2024北京车展也正在进行,在北京车展上,现场展出了新能源车型278个,而特斯拉没有参展,与此相对应的是,特斯拉近期没有推出新车型,今年一季度的总营收同比下降了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跌55%。

这次北京车展,其他外国车企虽然参展了,但就是来丢脸的,有人总结了北京车展的观感:

(1)电车大势所趋,油车江湖末路,变速器厂商的展台连停下来看一眼的人都很少,奔驰宝马成了油车最后的体面和护城河,奥迪已经掉队,日韩法系基本已经可以退出江湖了,福特基本没有存在感,通用和大众因系合资或许还能抢救一下,不少品牌已消失,大江东去浪淘尽。

(2)国产电动品牌这三年的深度内卷已经到了“只要你敢想他就敢做”的地步,把全世界汽车厂商都震惊了,现场看车的老外眼神里透着焦虑,按照这样的程度内卷下去,最后能活下来的几家国产品牌会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有力领导者和竞争者。

(3)中国的电动车做得太棒了,所以都在看车,没人看车模,所以这届车展车模最少,不注意都看不着。中国消费者光谱区间很大,欧拉展位很热闹,比亚迪仰望最拉轰,欧拉与仰望同时火爆看得同行无言以对,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国外车企都没机会。

特斯拉这次虽然没来参展,但如果放眼全球,若论技术特斯拉还是数一数二的。此前国内新能源车企主要是在空间、外形、续航、算力等方面内卷,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一旦在中国落地,以智驾见长的小鹏、华为等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苹果汽车走的也是智驾这条路,但因为他没落户中国,所以先挂一步。

马斯科自己也表示,特斯拉今年将在AI训练和推理方面投入约100亿美元。所以,任何公司如果不能在智能方面有所建树将无法参与竞争。这也标志着,汽车自动驾驶将即将进入残酷的淘汰赛。

所以,中国给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松梆,相当于在本已内卷的沙丁鱼群般的国内车企中又放了一条鲶鱼,2024年国内车企的厮杀,将会变得更加惨烈,这就是中国政府的开放、自信、包容。

2.展示中国健全的产业体系。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20多年了,配套不但全世界最领先的,也最完整,成本也最低,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四小时车程内解决所有配套零部件的供应。

同样做汽车的苹果,10年前就开始投入,几百亿美元烧完后,最终宣告失败放弃。而特斯拉五年前在上海建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世界级纪录。雷军则是三年投入一百多亿人民币,两年就造出了好车。原因是特斯拉和小米都在中国,而苹果在美国。中国有各种材料、配件、技术、人才,而美国则没有,所以单从效率上来说,苹果汽车的1.0还没烧出来,中国的3.0都走完了。

相比于特斯拉,欧美日那么多车企,他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他们在本土的新能源车发展不起来,而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就能独步天下?客观上来说,马斯克此行无意中向世界上释放了一个信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全世界的实业家们,你们还是都来中国建厂吧。

3.美国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不自信

在中国,苹果手机发展很好,后来的特斯拉发展也非常好,为什么特斯拉在美国一直发展不起来,而到了中国就发展起来了?因为中国政府打造的营商环境好,已在全球产生了良好的示范。

而在美国,华为无法生存,TikTok生存艰难,中国的跨国企业大部分无法在美国很好发展,宁德时代与美国合资搞个工厂,美国政府都要调查反对。中国的什么东西都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华为会、电动汽车会、起重机会、甚至大蒜都会威胁美国安全,这么保守,这么不自信,美国的产业又如何发展呢?

老拜登天天吵吵的制造业回流,特朗普则喊叫让美国再次强大,但具体还是实现不了。拜登还不断地逼迫马斯克把产能转移回本土,也就是说,美国并不认为新能源汽车有问题,而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优势有问题,这不是不自信吗?

2022年,美国政府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中美国政府首次将中国明确定义为“唯一竞争对手”。相较于2021年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新版没有支持自由贸易的有力声明,这一转变意味着拜登政府会在贸易政策上做出巨大的调整,而调整的抓手在文件中提到了“产业政策”一词,实际上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不是越来越保守吗?

4.搧打美西方”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丑恶嘴脸。

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西方精心策划了双碳策略,即”碳达峰和中和“,说为了保护环境,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碳能源的使用,其实质就是不让发展中国家发展得那么快。这一策略提出时,遭到了国内专家和产业界的一致反对,再三向国家进言,不可上了鬼子的当。

国家又何尝不知,但保护环境可是政治正确的事,咱们自己也在强调金山银山,所以既不可逆潮流而动,又要趁势而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引导产业向新三样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已经成为了世界翘楚。

美国总统拜登刚上任那年就强调,美国要在2030年实现新售汽车一半要达到“零排放”,但现在还不到三年,美国官员就频繁炒作所谓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福特、通用等美国汽车公司纷纷放弃或缩减电动车计划,德国汽车也放弃了纯电汽车的发展,美西方还放弃了原来的碳排放的承诺。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方向。美西方”合则用,不合则弃“这丑恶嘴脸,值得直接去搧。

5.只要不反华,请全世界企业家放心来华投资

咱们中国肯定不是希望马斯克要多亲华,我们的希望是很低的,只要你不反华就行。

特斯拉开始在美国建厂时,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自动化工厂几乎不能运作,特斯拉深陷产能地狱,Model 3多次推迟交付;而2019年上海建厂后到2022年,产量已经突破了300万辆,一举摆脱了其十来年的亏损。当初,特斯拉内外交困:对内,两年内共有36位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离职;对外,世人开始看空特斯拉,大量预订者要求退款,12亿美元债务即将到期。重压之下,马斯克曾亲口承认,特斯拉的现金流只能撑一个月,他甚至动起了把特斯拉折价卖给库克的心思。

然而,他第一次见到我们的领导人时,那时他还在上海主政,他就强调上海政府要做好服务特斯拉的”店小二“,这才有了特斯拉的崛起。现在,只要有人到特斯拉参观,公司讲解员第一站总是领他们去看入口处的一张海报,还特别强调一句:“从工厂奠基到第一辆车交付,仅用时11个月。”而可供参照的是,特斯拉加州工厂、柏林工厂、还有德州工厂,均用了2年左右,还遭到百般阻挠。

这次,我们的领导人会见马斯克,又明确提出:事实表明,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才最符合中美两国根本利益。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中方言出必行,将在扩大市场准入、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继续下功夫,为外资企业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综合支持,让各国企业安心、放心地投资中国。


华尔街日报回怼马斯克,双方你来我往毫不退让!谁最终会被“打脸”?

华尔街日报回怼马斯克,双方你来我往毫不退让!按照马斯克的为人以及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最终受益者来看,华尔街日报很有可能最后被打脸。

尽管马斯克最近真的深陷感情漩涡当中,但是马斯克还是拿出了自己大男子的担当,不仅否定了与沙纳汉感情之间的存在,同时还摆出了相应证据证明与好友之间的关系依旧。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目前布林并没有就相应消息作出回应,突然间的沉默令人怀疑其中事实的存在与否。

一、华尔街日报回怼马斯克,双方你来我往毫不退让!

在马斯克被华尔街日报曝光出轨好友妻子沙纳汉之后,马斯克迅速用与布林的自拍照否定了这一感情的真实性,华尔街日报并没有承认马斯克的否认,直接就回怼马斯克这是真实存在的,双方的撕逼一触即发。更加令人比较信服的就是华尔街日报还回应称之后会拿出更多的证据,至于说后续会拿什么证据直接证明马斯克出轨,这就得等待证据披露。

二、华尔街日报最终会被“打脸”

按照目前的主客观要件来看,其实华尔街日报最终很有可能会被打脸,从主观方面来说,马斯克一直都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尽管马斯克在不同的场合有着各种比较违背信义的行为,但是马斯克从来都不会反对别人去揭露自己的情史,此次马斯克直接站出来否认这一感情的存在,这已经能够表明问题。从客观方面来说,华尔街的这一篇报道无论是否属实,最后的受益者肯定不是马斯克,最后的受益者就是布林,布林目前正在与沙纳汉闹离婚,沙纳汉尽管与布林签订了婚前不要财产的协议,但是只要能够证实沙纳汉存在着婚外情的情况,最后受益者就是布林而马斯克只不过是被无端迁入其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比亚迪打脸马斯克,中国新能源汽车“向上竞争”

众所周知,特斯拉CEO马斯克一向“口出狂言”,也不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放在眼里。多年前,有人在节目中问马斯克:你如何评价比亚迪?他轻蔑地笑了笑,然后反问:“你见过比亚迪的车辆吗?我不认为比亚迪有什么好的产品”。这句话也间接表达了当时中国汽车品牌跟欧美日的汽车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近日,马斯克对嘲讽比亚迪的这段视频进行了回应,表示: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比亚迪的汽车极具竞争力。这一言论引发了人们对比亚迪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热议。

马斯克打脸,它低估了比亚迪

在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则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全年总销量达到688.7万辆,占据了全球63%的市场份额,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自主汽车品牌们的一直努力和长期的坚持与投入,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比亚迪表现尤为抢眼。

比亚迪2022年凭借180.24万辆的总销量,约50万辆的销量优势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车Top 10销量榜上,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三名;而比亚迪在前10名中拿下5个排名。曾经被马斯克认为不配做特斯拉对手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已经实现了反超。

可能很多朋友会惊叹,为什么比亚迪这些年来的表现如此强势?轱辘哥认为,最关键原因在于比亚迪选择了正确的赛道与坚持研发,才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绩。其实我们也不能怪马斯克,当时的比亚迪确实是以廉价车型为主,根本不具备与特斯拉竞争的实力。但得益于比亚迪当时坚定不移的押宝新能源赛道,才换来如今丰硕的成果。

可以说,如今的比亚迪已经具备在国际舞台一较高下的实力。比亚迪是全球少有的布局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新能源车企,不仅具备完善的整车制造研发体系,还有多品牌、多车系所组成的产品矩阵,如比亚迪品牌下的王朝、海洋系列,腾势、仰望品牌等,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很明显,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今年4月,广汽埃安以辆的销量成绩,超过了特斯拉成功夺得了国内销量榜第二名的位置。无论是4月销量的反超,还是产品力更强的昊铂Hyper GT的到来,都会令特斯拉感到压力。

产业链优势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

真正令马斯克或者海外品牌不安的,还不止是比亚迪,而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中国已建立起一套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等结构较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其中,动力电池领域表现尤其突出。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电池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也取得了许多专利成果。2022年以来,宁德时代、亿维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布局新的海外项目,多布局在电动汽车市场庞大的欧美区域。

据美国的数据显示,全世界95%的锰、73%的钴、70%的石墨、67%的锂、63%的镍都在中国精炼。中国制造世界上99%的阳极、77%的阴极、74%的隔膜、82%的电解液。中国制造世界上66%的电池组件。以上数据也表明,中国在电动车电池生产链条上每个环节都占据着优势,并且遥遥领先。

得益于电池产业上的实力和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也节节高升。今年前4月,我国汽车出口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汽车整体出口金额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1.6%。按照这一趋势,在新能源车助力下,今年中国或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以上表现,体现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领先的技术能力与生产能力。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和趋势。得益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和中国车企的创新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不仅拥有显著的技术,还有世界最完整的电池生产链,这些都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享有先发优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苹果造车计划提前,“钢铁侠”马斯克猛爆料,库克被打脸!

都是造车,马斯克用实力“打脸”库克。

苹果造车计划提前,AppleCar即将发布

早在“乐视时代”,国内外的科技巨头,就涌入到了造车这个行列。如今,苹果也依托AppleCar,顺利进军。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计划在2024年投产。同时,苹果公司首款AppleCar将于明年9月发布,比其原先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时间。

另有媒体据报道称,多家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被纳入苹果首批供应链,其中包括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几家大型企业。由于AppleCar的备货需求,齿轮供应商和大工业、线束生产商贸联-KY等零部件企业已全面爆单。

参考当前iPhone的生产计划,目前还不清楚哪家公司将帮助组装苹果品牌的汽车,但知情人士预计,该公司将依赖制造合作伙伴来制造汽车。

这一点,与国内的汽车企业代工颇有些类似,比如蔚来的代工厂是江淮,小鹏汽车的代工厂为海马。

事实上,早在12月9日,苹果公司的自动驾驶就有消息在坊间流传。有消息称,台积电和苹果正在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技术,并正在谈判供应链协议,以在两家公司之间供应汽车电子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造车,这一次是玩真的。

一波三折,苹果“造车梦”不止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苹果早在iPhone4诞生之前,就有过造车的想法,而那时的掌门人还是“乔教主”乔布斯。

不过由于产品战略上的倾向,最终苹果还是将重心放在了iPhone的研发上。

此前,有内部消息爆料,在iPhone系列手机大获全胜的时候,乔布斯还与时任大众集团CEO马丁·文德恩见了面,讨论一款名为“iCar”的产品。随后,也与汽车设计师布莱恩·汤普森进行了单独约谈。

换言之,如果乔布斯依然在世,那苹果的造车项目或早已开始。

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2014年,代号为“ProjectTitan(泰坦计划)”的苹果iCar“造车”项目被曝光,苹果表示希望打造一款完全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

2015年,苹果申请注册了三个与苹果汽车有关的网络、和。

与此同时,苹果还从克莱斯勒、特斯拉、大众,通用以及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TataMotors”等多家车企挖走了大量核心员工,最多时,苹果曾经有5000多名员工从事泰坦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挖墙脚”,甚至还直接导致了美国电动摩托初创企业“MissionMotors”的破产。

然而,对于何谓“颠覆行业的汽车”,苹果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2016年1月,整车制造的支持者、原泰坦计划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宣布从苹果离职,泰坦计划也因此搁置,此后还传出“泰坦计划”裁员的消息。

同年7月,退休4年的前苹果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重返公司,并接手泰坦计划。同时,苹果汽车底层技术的研发路线也被设计出来了,当时,鲍勃·曼斯菲尔德的路线图,还深受库克认可。

然而,虽然苹果造车计划已经敲定,但泰坦计划的推进,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外界想了解苹果造车的信息,也只能从官网的信息为数不多的信息着手。

与车企提供整车的界面不同的是,苹果公司发布更多的还是品牌在汽车领域的专利。

除了车载系统、自动驾驶等汽车智能化相关专利,还包括电动机、悬挂系统、灯光、车辆导航等方面。在这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便是苹果的CarPlay车载系统。

此次,“AppleCar”即将正式投产下线的消息,虽然实中带虚,但外界更宁愿相信这是一则“真新闻”。

“挖苦”库克,马斯克推特猛爆料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12月22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透露,“在Model3项目最黑暗的日子里,我曾试图找到蒂姆·库克,讨论苹果收购特斯拉的可能性(以我们当前市值的十分之一),他拒绝参加会议。”

就目前来看,苹果公司发言人拒绝就马斯克的言论置评。不过,忽略了一家市值6000多亿美元的企业,着实有些“打脸”的味道。

2017年,特斯拉Model3身处产能爬坡期,需要大量烧钱。据悉,马斯克当时曾对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员工表示,公司将面临长达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生产地狱”期。

此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为了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他每天都睡在工厂中。直到2018年,特斯拉才从困境中走出。

如今,特斯拉也用自己的市值证明了自己。2017年以来,苹果和特斯拉的股票均迎来了大幅上涨,相比苹果,特斯拉的涨幅更大,达到了14倍,虽然体量不到苹果的三分之一。

随着苹果造车更多信息的放出,两者的市值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本周,苹果股价攀升,而特斯拉的股价则出现下滑,原因不难理解,外界认为苹果造车,会与特斯拉展开正面竞争。

事实上,马斯克不喜欢苹果,这从来不是秘密。在早前的采访中,马斯克不但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和乔布斯相提并论,更反感媒体给他冠上“乔布斯接班人”的称谓。

时间回到2015年,马斯克曾经对媒体公开嘲讽说,“苹果只能招我们不要的人,我们把苹果戏称为’特斯拉坟墓’(TeslaGraveyard)。”

尽管表面上对苹果各种公开贬低,但对于马斯克而言,特斯拉在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传统车企巨头,而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苹果。

随着苹果造车计划的进一步曝光,特斯拉与苹果的“冲突”必然再次加大。

写在后面的话

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在造车这条道路上,苹果最终还是“活成了”特斯拉。当然,造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PPT文案”,更多的还需技术与设计上的突破。未来苹果是否可以超越特斯拉,我们拭目以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584.html
已按约定完成支付 990万拍下周鸿祎迈巴赫当事人
1死5伤 山西恒山景区发生落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