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吸引 中国和法国长期以来相互欣赏 习言道

(原标题:习言道|中国和法国长期以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抵达法国巴黎奥利国际机场的书面讲话中,习近平指出——


法,美,德,日,新加坡等国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还有2012中国的最蛋疼无脑作文题

新加坡高考作文题1、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2、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 3、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4、海外留学是一项被高估的经历,你认为呢?5、阅读幻想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除此没任何其他意义,你同意吗?6、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7、外国人对你的国家带来的问题比他们带来的利益多?8、现在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到底是不是一个实际的追求?9、讨论一下生活中自我约束的价值。 10、电脑游戏到底是一个多健康的追求?11、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只会一种语言绝对是一项劣势。 12、我们崇拜年轻人而嘲笑老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008年美国高考作文题美国西北大学 题一: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题二: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题三: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题四: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芝加哥大学 题一: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题二: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题三: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普林斯顿大学 题一: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题二: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作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作的;题三: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价值体系构建,这点是中国的教育官员和中国老师,中国家长们都弄不懂的东西。 他们只懂“语言知识点”,不懂“思维方式”,也不懂“价值体系”,也不了解“行为模式”。 他们不懂得一个基本的教育常识:语言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思维。 而人生选择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价值体系构建。 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看起来平易,其实背后含义很深。 比如:第一道题,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本质上,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也需要获得最理想的机会来做推动力。 学生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呢?他是否知道如何选择,能够让这种理想最大可能地实现?这道题就是考评这种理性的思维和价值模式,你需要理出下来的思路才能把这道题答好:第一,你有什么样的梦想?这要求你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需要什么。 第二,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第三,要拥有这些素质,你需要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才能更好地给你这样的教育和培养?第四,你认为这些名人们,谁具备你需要的这种素质?谁可以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完美的”自己,你就需要找出历史上你认为最完美的男性,说明为什么你认为他拥有的这些素质是完美男性的象征。 同时,你也需要选择一个历史上你认为完美的女性来做“母亲”,当然,你也必然要说明你对她的了解,以及你能够从她那学到/得到什么素质。 所以,我们发现这道题,很有思维的深度,也有知识的广度,还可以考评学生的历史感和对“名人”的了解范围,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和行为模式。 涉及的知识面其实非常宽广,可以很容易地考评出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的宽广度,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把这一题也是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考评。 如果说前面的第一题是考评学生“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志向”的话,算是要了解学生的“宏观把握能力”的话,这第二道题,考评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够把远大理想与每一天的平淡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的细节处理能力。 喜欢幻想的情绪性学生,对于要他细节地安排自己的行为时间表是很困难的。 而理性的学生则很容易而且很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所以,这道题就把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习惯,思维行为习惯不期然地暴露了出来。 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测试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否具有一致性,是不是一个说谎者。 所以,本题也是一个“套”,爱吹牛和蒙题目答案,思维混乱的中国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钻进去。 一个平常的日子,意味着你是很规律的按部就班过日子。 可是考官偏偏要你打破常规,多给你4小时35分钟,挑战你的应变能力,看你怎么用。 而你怎么用,就代表你的价值取向。 就如同在规定好的日常开销之外,多给你一笔钱,让你到商场去,你怎么花就代表你内心的“消费倾向”。 毫无疑问,人最倾向于把好像“多余”的时间,用在服务于自己最喜欢,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面,也就是自己生命的最高理想上面。 一个人如何处理自己的“业余时间”,其实才代表了这个人内心真正的追求。 如果你对时间的消费倾向,与上一题你告诉大家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不符合,当然可以轻易地就判断出你在撒谎,言不由衷。 或者是你思维混乱,不知所云。 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种测试不一定能判断是撒谎,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前后的连贯性,所以不能说是撒谎,只能说是“没脑子”,“无厘头”。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 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这道题依然是前面两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延续:前面考评的是考生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考生对自己的个人要求和选择。 这一题就是考评学生希望把怎样的价值观传导给他人,希望如何来影响社会。 比如说:他喜欢能够代表芝加哥的“形象”和“理想”是什么?他希望传递的价值观是否与自己个人的价值观选择一致等等。 相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居住的城市是一个更大的“我”,这个“我”应该传达给人们什么样的信息呢?比如,学生可能会选择画一副巨大的圣母像,希望这个世界记住神性的光辉,希望拯救这个“失落的世界”。 可是如果他在第一题里却选择了做东方国王的儿子,享受无尽的物欲。 第二题里选择多余出来的时间,用来玩乐和消费,那么这个第三题的选择,无疑证明该学生是虚伪和自私的。 或者是矛盾的,混乱的分裂人格。 同时,这份作文的文字表达和词汇量,也可以辅助地证明学生的学术程度。 但是相对于思想性来说,文字表达并非最重要的,仅仅是一个基础。 这就是典型的“思维型”语文考试的特征。 因此,我们从这份题里面,明显看出了考官的意图:给与了学生无限可能的同时,清晰地保留了自己的选择权。 非常理性和聪明,是吗?而且,我们发现美国人的确与法国人不同。 相对于法国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不同。 美国人的教育原则显然更注重“实用”一些。 这些试题就完美体现了他们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让学生为变化的社会和文化做好准备。 学校课程所反映的是学校所存在其中的社会。 以及学生如何去适应和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导致了法国与美国的培养对象的差异:虽然同样注重理性和思维的价值,但是法国人更重视人类思想深度的发掘和人性的探索,更重视思考和理性的原则(参见我上一篇博文中的法国考题)。 所以,法国的教育,更容易出现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 而美国的教育,更关注个体融入社会的主题,所以美国人更现实,更有行动力一些。 美国的教育,更容易出现科学家和企业家。 法国高考作文题与中国的高考第一门考语文不同,法国高考的第一门考试是哲学作文,说是哲学,其实是也涉及美学、社会学,很像中国高考的命题作文,考生要在4个小时内写出一篇二三千字长文来。 当中国学生在为“摔了一跤”、“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必须跨过这道坎”等题目信笔胡编的时候,法国学生则面对“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这样的题目陷入冥思苦想。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拿破仑于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已有200多年。 哲学作文不论是文科(文学、经济、社会)还是理科考生都必考的科目,所以法国每个人都在中学时代都有为应付考试而“背哲学”(类似我们中国学生“背政治”)那样的经历。 哲学课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不相上下。 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上课,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类或者科学类课程。 但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文学类的学生每周要上7个小时的哲学课,而经济科和科学类的学生也分别要上4个和3个小时的哲学课。 法国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气力学习哲学呢?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以下是一份份具有两百年传统和稳定性的高中毕业作文考题,处处体现的是理性的光辉,这种作文根本不可能有相同的答案和结论,完全可以考验出学生思维的价值。 2001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学、经济社会、科学类毕业生可以分别在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文科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 “‘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 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 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理科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 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2005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科类1.是否一切问题都应依靠国家解决?2.心理无意识的概念是否矛盾?3.请解释莱布尼茨的一段关于错误、记忆、想象和批判精神的文章。 经济类1.什么叫做理解他人?2.所有真相都是可证明的吗?3.请解释笛卡尔的一段关于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文章。 科学类(S)1.人们是否需要被统治?2.是否任何事物都需要论证?3.请解释亚里士多德的一篇关于欲望与快乐的文章。 技术类1.艺术家的目的只是娱乐吗?2.我们是否有可能成为某种科技产品的奴隶?3.在霍布斯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某些人在应用推理能力时存在无知和无能的现象,尤其是在行为规则方面。 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论点和推理过程。 2006年三题之中可选做一题文科1. 我们是否只对他人有义务?2. 逃避时间的愿望是否有一定意义?3. 试分析 John Locke 论 私有权 一文的哲学意义(略)理科1. 能否对文化的价值作客观评价?2. 实验能否证明什么?3. 试分析 John Stuart Mill 论 诚信是良好社会根本基础 一文的哲学意义(略)经济社会1. 在幸福与真理之间是否应该选择幸福?2. 文化能否成为普遍价值的载体?3. 试分析 Alain 论 经济不是社会组织第一需求 一文的哲学意义(略)工业艺术1. 这是我的真理 ,这句话有意义吗?2. 正义感是否是天生的?3. 试分析 EPICTETE 论 你想成为奥林匹克优胜者吗? 一文的哲学意义(略)其他科类1. 追求真理来自什么需要?2. 历史学的意义是否首先在于避免遗忘?3. 试分析 SPINOZA 论 自由与法制 一文的哲学意义2007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学类考生选择题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Toute prise de conscience est-elle libératrice? )2)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Les oeuvres dart sont-elles des réalités comme les autres? )3) 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Ethique à Nicomaque)中有关“责任”的论述(Expliquer un extrait de Ethique à Nicomaque dAristote sur le thème de la responsabilité)科学类考生选择题1)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Le désir peut-il se satisfaire de la réalité? )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Que vaut lopposition du travail manuel et du travail intellectuel? )3) 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Enquête sur les principes de la morale)中有关“正义”的论述(Expliquer un texte de Hume extrait dEnquête sur les principes de la morale sur le thème de la justice)经济社会类考生选择题1)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Peut-on en finir avec les préjugés? )2)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Que gagnons-nous à travailler? )3)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Humain, trop humain)中有关 “德行”的论述(Expliquer un texte de Nietzsche extrait de Humain, trop humain sur la morale)2008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科 (littéraire) :题1 :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La perception peut-elle s’éduquer ?)题2 : 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Une connaissance scientifique du vivant est-elle possible ?)题3 :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Texte de Sartre extrait de Cahiers pour une morale)理科 (scientifique) :题1 : 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L’art transforme-t-il notre conscience du réel ?)题 2 : 展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Y a-t-il d’autres moyens que la démonstration pour établir une vérité ?)题 3 : 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Texte d’Arthur Schopenhauer, extrait de Le monde comme volonté et comme représentation)经济社会科(économique et social) :题1 : 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Peut-on désirer sans souffrir ?)题2 :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 Est-il plus facile de conna?tre autrui que de se conna?tre soi-même ?)题3 : 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Texte d’Alexis de Tocqueville, extrait d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2009法国高考作文题。 理科作文题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Est-il absurde de désirer limpossible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Y a-t-il des questions auxquellesaucune science ne répond) ?3.评点法国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的机会,比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Commentaire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dAlexis deTocqueville, sur la fa?on dintéresser les citoyens à la dé : Cest donc en chargeant les citoyens de ladministrationdes petites affaires, bien plus quen leur livrant le gouvernementdes grandes, quon les intéresse au bien public.)经济社会科作文题:1. 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Que gagne-t-on à échanger )?2. 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Le développement technique transforme-t-il les hommes)?3.评点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Commentaire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Essai sur lentendement humain de JohnLocke, qui soutient que les valeurs morales ne sont pas innées chezlhomme, mais le résultat dun besoin pratique. Extrait : Jereconnais que les hors-la-loi eux-mêmes les respectent (léquité etla justice) entre eux ; mais ces règles ne sont pas respectées commedes lois de nature innées : elles sont appliquées comme des règlesutiles dans leur communauté.)文科作文题:1. 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应思维,Le langage trahit-il la pensée )?2. 历史的客观性是否意味着历史学家的公正性(Lobjectivité de lhistoire suppose-t-ellelimpartialité de lhistorien )?3.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某种需求的满足”Commentaire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e monde comme volonté et commereprésentation dArthur Schopenhauer, sur les rapports entre ledésir comme privation, et la satisfaction de ce désir. Extrait : Ledésir, en effet, la privation, est la condition préliminaire detoute jouissance. (...) Donc la satisfaction, le contentement nesauraient être quune délivrance à légard dune douleur, dunbesoin.2010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科(série littéraire),以下3题,任选其一:(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eut-elle être désintéressée ? 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Faut-il oublier le passé pour se donner un avenir ?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3)Expliquer un extrait de la Somme théologique de Thomas d’Aquin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节录。 经济社会科(séri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以下3题,任选其一:(1)Une vérité scientique peut-elle être dangereuse ? 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2)Le r?le de lhistorien est-il de juger ? 历史学家的作用是否是评判?(3)Expliquer un extrait de L’éducation morale de Durkheim解释杜尔凯姆《道德教育》节录。 理科(série scientifique),以下3题,任选其一:(1)Lart peut-il se passer de règles ? 艺术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规则?(2)Dépend-il de nous dêtre heureux ? 快乐取决于我们吗?(3)Expliquer un extrait du Léviathan de Hobbes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节录。 翟华透露,他观察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已经很多年了,今年的考题并不算怪题、偏题,早在1999年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哲学考试就有这样几道题目:“哲学是否可以独立于自然科学?”“人的自由是否受劳动的必要性所局限?”“我们能否说服他人接受一件艺术品是美的?”与今年的考题有几分神似。 网友热议震惊,不得不自惭形秽“震惊!这是我看到法国人的作文题目的第一感受,看来考试教育下长大的我的确不得不自惭形秽了!”网友“zuyu1982”看后直接发出这样的感叹。 网友“七年之役”则说,“我觉得如果我在法国,我真会喜欢去学哲学的。 ”网友“Destiny”认为,“中国的学生需要多学习哲学,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这点我觉得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 ”一位自称已经在法国学习了5年的新浪网友则透露了他的亲身感受,法国的考题中论述题较多。 需要学生自己发挥,就算是问答题,有的老师也不会给答案,需要自己找,就算给了参考答案,老师还不让照着参考写,说是写了就0分。 另一新浪网友直言,“我喜欢这样的题目!只要自己对知识有兴趣,有求知欲的人并不是有难度!”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法国的作文题实在是难,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庆幸我是中国的学生。 ”也有网友从技术上提出了质疑,这样的作文具体如何量化打分呢?翟华透露,在法国,评判老师阅卷时,要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包含了下述几个方面:(1)作文题所述概念的解释;(2)对作文题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是否走题;(3)是否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论述;(4)文章是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符合逻辑);(5)结论。 如果上述各点面面俱到,这就是一篇得分16分以上的作文(满分20分),即“很好”;如果论述大致完整可取,只是在概念定义、经典引用上有所欠缺,那么可以得分14-16之间,即“好”;如果作文没有跑题,只是论述不完整,那么得分可能在12-14之间,这叫“还算好”。 一位熟悉法国文化的网友透露,实际上,一般法国学生的哲学作文考试能够拿到12分已经值得去大大庆祝一番了。 这位网友还不忘八卦一番:法国阅卷老师在一周内批改100份作文可得500欧元的报酬,大概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学者论题话题经典更有思考空间相比于国内的高考作文题目,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尽管都是千年不变的经典性话题,但是它们更具魅力。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认为,法国高考作文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呈现出灵活多样,出题灵活的特点。 比如“你对爱因斯坦的某某观点怎么看?”柯教授认为,这些作文题目文化味比较浓厚,且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而我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则命题色彩比较浓重,作文题目往往不科学的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柯汉琳表示,任何命题都是一个话题,我国高考作文的分类存在明显不科学的现象,导致高考备考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单一。 另外,法国考高作文题目给学生的最大影响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柯汉琳介绍,法国从小学开始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有些甚至是一些不存在的东西,学生想抄袭都没有办法。 ”实际上,总结今年我国高考作文题目,不少网友直呼高考作文脱离中国文化,“高考作文题目让人读不懂中国”。 与此不同的是,法国高考作文题目更加注重突出浓厚的文化品味。 高考名师徐惠仁认为,看到法国的高考作文题,感到很值得品味。 我们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一些怎样的文化,引领学生养成怎样的思维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柯汉琳认为,这要求我们好好去思考法国高考作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他表示,长期以来,受习惯性思维和保守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形成定势,很难有人敢于突破。 本报记者胡念飞谢苗枫实习生汤凯锋

法国的国宝是什么动物(各个国家的动物国宝)

法国的国宝是什么动物法国的国宝是高卢鸡。 高卢雄鸡是法国第一共和国时代国旗上的标志,是当时法国人民的革命意识的象征。 高卢其实就是法国的古称,但高卢其实并不是法国的自称,而是罗马帝国对法国的称呼。 而高卢人这一词汇在拉丁语中其实就是雄鸡的意思,经过漫长的历史后,高卢雄鸡才渐渐成为法国人的自称。 世界国家的珍稀国宝1、俄罗斯国宝:北极熊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 2、美国国宝:秃鹰秃鹰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种。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立法,选定白头海雕为美国国鸟。 3、澳大利亚国宝:袋鼠袋鼠是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 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各个国家的动物国宝中国——大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行走标准的内八字,还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2.澳大利亚——袋鼠袋鼠有很多种,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 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3.马达加斯加?——?环尾狐猴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灵长类,吻长、两眼侧向似狐,因尾具环节斑纹而得名。 多5-20成群,栖于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各有自己的领域。 善跳跃攀爬,是地栖性较强的狐猴,主食昆虫、水果。 4.德国——灰熊灰熊被列为棕熊的亚种,是继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之后,体型最大的熊类。 灰熊更喜欢在山中的森林、苔原以及海岸沿线居住。 它们经常在鲑鱼的繁殖区域出现,作为杂食动物,它们什么都吃。 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前后,熊会进到洞穴中冬眠,但它们并不是完全进入休眠状态,偶尔也会外出觅食。 5.尼日利亚——黑冠鹤黑冠鹤是一种没有迁徙行为的留鸟。 性喜集群,常几十只或几百只集群在开阔的沼泽地区。 该鹤是鹤类中的“歌、舞”明星,雌雄鹤均能歌善舞,尤其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常常集体引颈展翅高歌。 黑冠鹤主要产于西非塞内加尔到中非的尼日利亚,为尼日利亚的国鸟。 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斑鳖。 斑鳖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 ”全球仅剩三只,有一只在中国,还有两只在越南,是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 本来在中国还有一只雌性斑鳖,我国的科学家想要以人工授精的方式,帮助它繁衍后代,可是进行了四次都失败了,在最后一次这只斑鳖不幸离世,中国就仅剩一只了。 斑鳖简介:斑鳖背甲长椭圆形,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 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缀有许多黄色斑点。 在较大的黄斑间,又散步大量黄色小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有些小点包围着大点,有的则形成窄纹;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 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 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 这些特征在两侧的前部更为明显。 腹部灰色,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 雄性的尾长而粗,泄殖孔近尾端。 幼体背甲具棱,并有许多小结节,随年龄增大而渐渐消失。 斑鳖头骨中等大小,骨质吻短;下颚联合窄于最大眶径,并无中央嵴;轭骨与鳞骨接触,基蝶骨与颚骨相连;第一对肋板间仅为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 在第1对肋板间仅有1枚椎板;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在8对肋板中,至少有1-2对在中间相遇。 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有2-5个大的胼胝体。 头骨平而宽短,有1个非常短而圆的骨质吻,其长短于最大眶径;吻突短。 前额骨与犁骨相接,上颚咀嚼面无脊。 趾被蹼。 在古代,班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 古人称之为癞头鼋。 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 可确认的尚存活的个体仅有两只。 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已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 另外,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内有一雌一雄两只,雄性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实际观测到;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的两只个体分别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 另外有消息说美国研究人员在越南北部观察到一只野生斑鳖。 越南河内还剑湖中尚存一只,传说曾背负宝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夺取天下,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鳖是单独物种,称其为还剑鳖。 虽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中华鳖,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种。 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 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有两座石栏围绕的大池,其中隐藏着藩库的水门。 看守水门的大鼋就在池中,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 这些传说较难查证,但“藩司前看癞头鼋”,是杭州城里市井中的一景,亘亘数十年不改。 曾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过斑鳖。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清嘉录·枫桥倚棹录》有一首《西园观神鼋》诗,记录着“大鼋”在西园寺放生池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 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 1873年,英国学者JohnGray将驻上海的一个英国领事在上海附近捕获的几只大鳖定为新种,命名为斯氏鳖;除获得一个博物馆标本,经过十几年的寻找,未发现任何一个斑鳖的野生种群。 后来,学者梅尔兰将斯氏鳖更改为Rafetusswinhoei。 1880年,法国人Heude又将在黄浦江抓到的大鳖定为一新种Yuenmaculatus,并撰文指出新种与大鼋迥然不同。 但由于当时人们一直称呼它为鼋,所以它就入乡随俗将其叫做斑鼋。 据研究,Gray定名的斯氏鳖实际上就是Heude命名的斑鼋。 1984年,中国学者张明华对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鼋骨骼亚化石进行了研究,定名为太湖鼋。 其实,太湖鼋就是斑鳖,因为张明华当时没有参考英、法学者的文献。 前文提到的癞头鼋、大鼋、斯氏鳖、斑鼋、太湖鼋都是斑鳖。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学者几乎无任何后续报道,甚至连它是否为有效种、它的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也一无所知,因而在中国鳖科动物分类上,曾一度呈现混乱局面——被认为是中华鳖的同物异名,虽然发现过不少个体,但都被鉴定为鼋、斑鼋等物种;中国所有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的斑鳖标本都被错误地鉴定为鼋。 苏州动物园园长陈大庆介绍,苏州动物园的这只斑鳖解放前就在这儿了,“苏州动物园建园前是一所古老殡舍,俗称‘昌善局’,专供有钱人家寄存尸体棺木。 原昌善局内有园林,旱船、假山、亭榭及池塘等一应俱全,苏南地区的居民素有购买龟、鳖、鱼等在寺庙水池中放生的传统习俗,现存的斑鳖就是在解放前所放生的。 ”“1954年建园时,还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鳖,遗憾的是,当时把它当成了另一个物种-鼋,而且也没有对其很好地采取保护措施,至今只存活一只了。 ”1993年,陈大庆刚到苏州动物园工作时,就只剩下这只斑鳖。 “它的裙边少了一块,是以前和其他斑鳖打架被咬掉的。 ”斑鳖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它当作鼋,没有引起重视。 为斑鳖正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 苏州动物园为支持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建设,曾赠送了两只俗称“癞头鼋”的大鼋标本。 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对其头骨、背、腹甲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这两只“癞头鼋”是斑鳖。 经过多年研究,赵肯堂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是中国为斑鳖正名第一人。 1992年起,赵肯堂多方奔走,为拯救斑鳖殚精竭虑,他的呼吁引起了反响,苏州市民从此把斑鳖看做国宝。 然而,遗憾的是,赵肯堂2007年年初因病去世。 其实,1873年,这个物种已经确定下来了,但后来专家都不认可。 小的时候把它当中华鳖,大的时候就把它当鼋。 就是90年代,赵肯堂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个物种。 由于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人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 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的雌性斑鳖离世,距离它从“鼋”正名为“斑鳖”仅一年。 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内,一头斑鳖始终未能得见任何同类,在游客投掷的硬币的包围中,孤寂地终其一生。 其时,距离为它“验明正身”还不到3个月。 意识到斑鳖的重要性之后,200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其网站上发文介绍斑鳖的特征,以便从其所属的动物园里发现斑鳖。 该种于1873年由JohnGray所命名。 标本是当时英国政府驻上海领事RobertSwinhoei先生送给英国博物馆的。 据说是从中国上海的邻近地区采集所得。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幼体和中华鳖相似,成体又和鼋很像,加上缺乏标本,因此在随后的100多年中,斑鳖并没有得到中国动物学界的认可,而被看成是中华鳖或鼋的同物异名。 直到1987年,Meylan等重新研究了斑鳖的模式标本,恢复了其有效种的地位,并将之改到Refetus属中。 然而,到这个时候,斑鳖在野外几乎绝迹,饲养的个体也寥寥无几了。 斑鳖生活习性:斑鳖能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 肉食性,性情凶猛。 每年惊蛰前后,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鳖开始苏醒而出。 春季的气温乍暖还寒,苏州动物园内的斑鳖只是在阳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缓慢地昂首泅游,尔后便匍匐在池中的石质小岛边缘,整个鳖体半淹在浅水中,长时间保持静止的姿势,酷似一块小岛边的岩石。 通常,被淹在水下的鳖头每隔2-3分钟才抬起一次,在呼气的同时喷射出含在口中的小股水柱,然后张嘴掀鼻进行吸气,10-15秒钟后又沉首水中,这样的呼吸动作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动物园隔日定时定点给斑鳖喂食。 通常饲养员下午两点于食台旁用手或木板敲击水面,在水波震荡的讯息传递下,瘦弱疲惫的斑鳖开始挪动沉重的身躯,离开小岛,游向食台,摄取投食。 斑鳖的进食量与季节、气温有关,夏季气温高,斑鳖的新陈代谢旺盛,进食量就多,每餐可吞食鸡肉1-1。 5千克,但对投喂的杂鱼类则嗜食性并不明显。 饱食后常沿着池周漫游,显得较为悠闲。 此时可见鳖的背部、裙边、直出的尾巴、轻盈划水的四肢、前伸的长颈及明亮的眼睛。 这样的游泳有时可持续1小时左右。 该鳖的裙边虽然清晰可见,但并不丰满,显然是与生活环境的水质差、营养条件不理想、健康状况不佳有关。 游园者常向斑鳖抛掷各种食品,它也乐于容纳。 盛暑酷热或气温低凉的日子,斑鳖对投食反应比较冷淡,即便来到食台,也显得神情呆滞、萎靡不振,毫无食欲,一般在食台附近游动两三个来回后,就沉入水底或返回小岛歇息。 因此斑鳖在数日或一周内拒不进食的情况屡见不鲜。 斑鳖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2017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日”当天,云南省环保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发文称,环保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此次发布的红色名录中,此前备受外界关注的绿孔雀和班鳖被列为极危物种。 2021年2月1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上最稀少的几种动物:北部白犀牛:2021年4月5日,地球上仅存2只北部白犀牛,它们都是雌性。 我只能说这么多了,人类的利益熏心导致了这个物种灭绝,这种犀牛如果没有科技的干预,基本上就等这俩生命走到尽头,就灭绝了。 东北豹:东北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100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 东北豹又称远东豹金钱豹,因其身上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叫金钱豹。 近些年很少看到有关金钱豹的新闻,东北豹的体型在豹类中算是体格大的一类,捕食梅花鹿、麝、狍子、驯鹿、野猪、兔子等食草动物,也吃一些浆果,在我国北方算是神秘级动物了。 扬子鳄: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估计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 由于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人工繁衍也稳步地发展,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1。 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 现在科技媒体的发达也让大家逐渐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我看过一个抖音小视频,一个美女洗衣服然后游过来一个扬子鳄,然后扬子鳄挨了一水盆,游走了,美女并不害怕,我挺喜欢看到这种人与动物这种和谐的画面。 中华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2021年4月消息,全球总数约100只,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最濒危的100个物种”之一,在中国东北部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 主要以鱼类为食。 其它乱七八糟的也吃一些,它在1861年首次被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认为已经绝种。 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鸟和4只幼鸟在福建省沿海的马祖列岛再次被发现,成为当年鸟类学界极大的新闻。 由于偷盗鸟蛋和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中华凤头燕鸥濒临灭绝。 现在的国宝是什么动物1、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为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体色为黑白两色,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2、仰鼻猴属:有5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缅甸金丝猴。 体型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长与体长等长。 毛色以金黄或黑灰色为主。 鼻孔与面部几乎平行,俗称“朝天鼻”,是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 3、白暨豚科:是哺乳纲、鲸目的一科水生动物,仅有一个物种即“白暨豚”。 “暨”音jì;媒体也常写作“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 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 耳孔呈针眼状。 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 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 4、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亦称“中国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在野外已灭绝。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5、朱_:古称朱鹭、红朱鹭,朱_系东亚特有种。 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6、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 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只左右。 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扬子鳄或称作鼍: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8、黑颈鹤:大型涉禽。 颈、脚甚至长,通体羽毛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眼先和头顶前方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尾羽褐黑色。 头顶,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9、藏羚羊: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 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 雄性具黑色长角。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 10、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德国的国宝是什么动物?德国的国宝是灰熊。 是继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之后,体型最大的熊类。 雄性体长170~280厘米,体重300~500千克,雌性仅一半。 体形健硕,肩背隆起。 被毛粗密,冬季可达10厘米,颜色各异,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有些个体毛尖颜色偏浅,甚至近乎银白,远看似披一层银灰色,故称“灰熊”。 栖息范围较广,一般独居。 德国说明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 德国人口约8319万人,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3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 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 1871年普鲁士王国吞并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完成德意志统一。 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5月,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关系

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一类是工业国家,如日本;第三类是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国家,如泰国。 韦拉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很显然,中国属于其中的第三类。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奥,源远流长。 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在中国自有其生成、发展的土壤和历史。 如果说,在中国哲学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佛三家,那么,在中国旅游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旅游文化影响最大的也是儒、道、佛三家。 正是这三家各执一端的旅游思想,能糅合各家,以其各自的文化风格影响着中国旅游文化,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线索,给中国旅游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了活力。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旅游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旅游观对于中国人民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至巨至深的影响。 对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游思想、远游思想、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四个方面认识。 就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而言,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 这可从中国民间的俗语好出门不如歪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看景不如听景中反映出来。 这是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民族性格特征多少地阻抑了中国人旅游的动机,它发源于儒家。 从孔子思想体系的总体来看,仁贯穿其中,成为联结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 而从宗族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本,提倡孝悌,注意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孔子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孔子曾经要求做儿子的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礼记>>上也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故君子……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形殆。 儒家之提倡近游,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和伤残现象,从而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仁政思想。 这种近游观的出现,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在生产水平尚很低下的时代,劳动力很宝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吻合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儒家主张和看重近游,是因为这种短途旅游既可达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 然而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反对远游。 按孔子的表述分析,父母去世后,儿子远游自然不在限制之列。 因为儒家学说以重人伦为核心。 父母在世之日,儿子久游不归,一则令父母担忧;二则儿子也不能对父母尽关心赡养的义务。 孔子只是要求做儿子的出门之前必须制订好游览计划,把游览路线、时间、何时归来这类情况告诉父母,使父母心中有数。 同时,孔子也十分重视远游的作用,把它视为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增进学问的重要途径。 《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于为他而纷至沓来的客人的欢迎词,也是对当时人际交往频繁,旅游之兴盛的社会现象的一种良性指导。 孔子还将游览视作个体人格发展的理想之路,他认为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所以儒家认为志在四方是男子汉应有的抱负和基本的形象特征。 这用意很清楚,他们给所有的人规划了两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当孝子或当忠臣。 为家庭或为国家。 前者的奋斗目标在于使家庭幸福,后者的奋斗目标却是为国家太平。 由于儒家阳刚进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是身在庙堂之上,即一心想参政,因此,在儒家学说中,为父母做牺牲和为君国做牺牲,都属于仁人志士。 明乎此,我们就容易理解在中国旅游史上为什么近游理论较远游理论同样发达,探险旅游同怡情旅游一样受我国人民的重视。 研究儒家思想的人便会发觉,儒家的与民同乐、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渗透在中国旅游文化之中。 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关于与民同乐的论述。 孟子认为,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 而不贤者虽有池沼等游乐对象,因其不能与民同乐,故快乐难以持久。 他引用《诗经》中赞美文王的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的有关句子;和《尚书》中所引夏朝民众仇恨商纣王独乐的民谚,从正反面举例说明与民偕乐和独乐的区别。 以此来启发和讽刺梁惠王。 一部中国旅游文化史,始终贯串着这一重民传统。 这种把发展旅游和实施仁政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来体现仁政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文化的建设、旅游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种与民同乐思想的薰陶,产生了一大批将仁政实施与旅游开发结合进行的地方官,如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他们把旅游看成政治的一部分,他们不肯脱离政治来谈旅游,在借旅游怡情的同时,又考察民情。 重民传统也表现在历代帝王不敢肆意远游上,凡置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于不顾,而一味远游的君主,无一不受到民众的遗责。 珍惜自已民族的历史,爱护先辈留下的遗迹,在文明的世界里,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而这传统尤以中国为突出。 在两千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多次表白他崇拜古代文化:他认为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尧舜统治时期也向往不已。 他描述自已的立身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旅游文化就是在这种信而好古价值取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者欣赏口味方面,这种特点体现得异常鲜明。 就旅游点的建设来看,中国古人对于开辟自然风景游览点的兴趣,远不如建设有古迹的旅游点浓烈,他们对于保存古代旅游文化有着极为强烈的责任感。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象中国这样富于历史责任感,这样重视旅游史料的保存,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严肃地记载着他们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山水美的认识,这都可以从历代留下来的各风景名胜的碑刻史料和有关山水名胜的各种山经地志中感受出来。 克已复礼、兴灭继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可以说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孔子的文化观。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讨论中,谁也不曾否认孔子在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功绩。 由于大一统的儒家思想自汉武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给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带来了很多独具的特点,如尚古重文、兴灭继绝的文化意识,就曾对我国的旅游文化带来良好的影响。 鸟瞰中国的旅游文化史,重视修志,保存真实的史料,以供来者参考,实在是我国古老而又绵延不断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一处名山大川没有人为之撰写志书的,一些不出名的山水名胜也因有旅游者的游记而传世。 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 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 与孔子开创的注意道德价值的旅游观--比德说相左的,是老庄开创的注重个性情感的旅游观--情感说。 与儒家同时代生衍,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道家思想,以其清静无为的消极出世态度书写了另一种逍遥自在的去追求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审美文化。 二、老庄哲学与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儒重治世,佛重治心,道重治身,而道是老子和庄子建立的最高哲学概念。 由于老子和庄子都推崇道,所以后人称之为道家,而真正将老子之道发展到顶峰的以形成道家正统地位的还是庄子。 同时,庄子之道与旅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庄子之道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形式,随中华文明而渊源流长,同时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泛波,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有着血肉亲缘的关系,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均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旅游大家,他一生酷爱自然,相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时,庄子认为道即美,无为即美,无为即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应采取直接体验的同步方式,即庄子所说的乘物以游心的直觉体验方式,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天地自然与人契合的旅游。 游在《庄子》中频频出现。 据统计,除人名如子游外共出现99次,它有四种含义:(1)游泳。 如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天远》)。 (2)游戏。 如问谷奚事,现博塞以游(《骈拇》)。 其中博塞就是一种类似于掷骰子的游戏。 (3)自如运用。 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矣(《养生主》)。 (4)游历。 如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子贡南游于楚(《天地》)等。 其中,前三种意义的游在《庄子》中只了现了7次,而游历的游则有92次之多。 可见庄子对旅游的钟爱。 他抱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人生态度,风尘仆仆于齐、楚、魏等国,行踪飘忽于山川林间,钓于濮水之滨,游于濠梁之上,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旅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悟。 《大宗师》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大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观乎天地之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旅游。 庄子认为,观于天地的旅游能使人生境界天人合一,优游自在,无挂无碍,并能领略天地之美的无限风光,也是庄子得道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选择。 庄子时代之所以重视游历活动,是由于当时文化思想交流的媒介极其贫乏,用以记录个人思想成果的文字大都刻写在竹简上,这就给思想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因难。 因此,除聚徒授学外,周游列国就成了诸子百家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想到的既方便又快捷的途径。 《庄子》书中记载庄子所游之地就有楚、鲁、卫,匡等。 总之,社会游历活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风习,这种风习在张扬主体思维成就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主体的性情和人格。 在研究老庄哲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出在道家学派中,老子是把至美和至乐作为游的最高志趣,庄子则更主张乘物以游心,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称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为天和。 他希望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 在庄子整个光怪陆离的思想中,最能显现他个性至情的,是他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刻间,顿成异观的逍遥游思想。 这与他看破红尘,想遁于世外,以求得自然之性的人生观相一致。 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范畴和特殊概念,它既是人类在不自由的社会条件下要求精神解放的抽象概括,又是庄子本人思想性格的抽象体现和庄子旅游的行为纲领。 在本质上体现着旅游与哲学的高度统一。 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旅游山水美学,已经从具体的审美经验,开始上升为抽象的科学理论。 逍遥游是庄子对游和旅游现象的高度哲学抽象和理论概括。 而这种逍遥游是指精神与行为的自由,是摆脱当时社会现实所加给人们的各种枷锁的绝对自由,是在幻想中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游于玄境的心灵自由活动和精神邀游。 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其哲学的现实土壤便是旅游。 这种精神遨游是由具体的旅游活动发展概括,飞跃和升华而来。 而庄子小知不及大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依赖的主要是旅游获得的宇宙天地无限的信息和至高无上的感受,旅游是庄子得道的主要途径。 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多强调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这是达至精神绝对自由和解放的必要条件,是走向精神漫游的第一步。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之道与庄子之游是相融的,庄子之道即庄子之游,庄子之游即庄子之道。 他用来论道的游,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一种抽象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论之游--即顺物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 在抽象的游论道中,旅游的自然天放和畅神自娱的特征被作为道的原则贯穿于庄子道论的整个观念体系中,旅游在庄子道论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旅游把天地万物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客观上启迪庄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探究万物的本源,本性和宇宙的根本等哲学问题,从而论证道的本原性;(二)旅游自然天放的特征为庄子道论的自然本性提供思维原型。 可以说,道的创生得之于旅游的启示,道也就必然保存着旅游的特征和痕迹。 它是庄子旅游的物质载体,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道的支配。 虚静是庄子之道的特性,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本,那么,受庄子之道的熏陶和影响的庄子旅游自然也以虚静为纲,用庄子的话来说,叫做退居而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 庄子以寄意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为旅游最高境界,以产生虚静的心境和超脱物外的解脱之感为旅游最终目标,以能聆听风壑万籁之声,体验四时变化之景,洞穴探幽等为最佳旅游环境,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庄子崇尚虚静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思想。 庄子是中国旅游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他玄远淡泊的逍遥旅游思想,给予后代啸傲风月,翘首天外的隐士游客和失意宦场,徜徉山水的士大夫们的极大的心灵慰藉和旅游模式示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正是陶渊明返朴归真情趣的抒发;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度鸣禽的病愈见生机的描绘,正是谢康乐郁郁不得志情绪的沉吟。 忙于世俗的人如果能象庄子那样,外观于物,内省于心,就能跳出尘俗,顺应自然,返朴归真,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旅游理论的创始人,庄子的旅游贡献不仅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倡导旅游,提出一系列的旅游主张,而且还在于他难能可贵地对旅游现象本身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旅游理论体系。 如果说中国旅游文化传统是流,那么,凝聚于《庄子》中的旅游思存和旅游理论就是源。 庄子实是开启了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的道家一维,这在中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奠意义。 三、佛教与旅游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 佛教文化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佛教旅游资源历史之久,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是中外驰名的。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通常只看到较低层次的佛教表面现象的某些侧面,所以一讲佛教,有的人认为就是烧香求神,磕头拜佛。 其实,佛学的严密性及其教规教仪的规范化使佛教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次佛教之旅,应多上些人生的净化,多一些思辨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求签算命,东张西望或前呼后拥。 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兵荒马乱,苦海无边。 佛教以其大慈大悲、普济众生、因果报应、彰善惩恶的教义赢得了各层次人群的信仰。 加之上层社会人士出于家弃章句,人重异术的文化心态,所以也乐于交游佛教徒。 玄学与佛学共向交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一样,都是宣扬出世的哲学,其基本精神是老庄倡导的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所以游方问道在佛教界有着悠久的传统。 佛教有一部流传极广的大乘经典《华严经》,该经的《入法界品》介绍了广善财童子从文殊菩萨处发心问道,继而百城烟火,前后参访请教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终于证明华严法界的生动事迹。 千百年来,中国佛教徒以善财童子为榜样,通过西行求法游方问道、朝礼山胜迹的活动,促进民间旅游活动的成长和发展。 中国僧侣的游方是受佛陀游行教化传教方式的启发而形成的。 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的,充满了痛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彻底摆脱生死痛苦,进入超脱生死的境界。 为了脱离苦海,不少佛教徒不远千里,到异国他乡寻找真经。 早在东汉中叶,中印佛教徒就开始交往。 汉明帝时期白马驮经佛教东来佛经的历史记载,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旅游活动。 自那以后,不断有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大德来我国译经传教。 如安世高、安玄、竺佛朔等等。 他们博学多识,孤身远游,在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带来了异国他邦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 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僧人寻求佛法,朝礼圣迹的热情,形成了持续千年的西行求法运动。 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或走陆路,或行水道,轻万死以涉葱河(今新疆一带),重一言而之萘苑(泛指印度)。 其人数之多,路程之远,行旅之艰,历时之久在古代旅游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以法显、玄奘、义净等最为著名。 他们每到一地,即寻访名师,学习佛法,并了解当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学成归国时带回大量的经籍图像,并积极从事翻译工作。 他们撰写的游记性专著《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等,是今日研究古代印度和南亚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有四个字,叫千载一时就是说历史虽已过去,但已作不失,众业所造积淀不来,成就了我们的今日。 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就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经过嫁接,生根、成长、产生了有独特结构和气象的中国佛教。 在自然山水中居静修行,清淡佛理的旅游一向在僧侣中十分风行。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出家人云水一身,无牵无挂,以参访善知识,弘扬佛法,化导众生为务。 他们崇尚自然,素用山水点缀神形,并将优游山水,品味山水和在山水中切磋玄理,发挥禅理,发展为名僧的一种风度。 他们又为深山幽谷,万仞高崖,大漠石窟,江心孤屿僻静海滨,幽深郊野是佛游的理想之处,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与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徒的旅游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 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 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高僧大德所作的贡献及其艰苦的创业精神令人钦佩!佛教徒通过交游,佛学与玄学,儒学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旅游文化--禅宗。 它随缘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乐天知命,安贫乐道,顺应时势的思想相联,又与道家无为不争,安时处顺的态度相通,特别与庄子避世、游世的思想相一致。 三种思想的相容相摄,对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都表明人的山水意识已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都将人性美(或道德,或情感、)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 历代大量旅游文化作品表明,儒、佛、道这三种旅游观念事实上都在影响和促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向往自然,喜好自由,乐于游历的民族,从上古时代的圣人舜以其巡游的方式揭开这一行程的帷幕以来的数千年间,在山川霞丽,风物壮观的中华在地上,不知多少华夏英杰,以其艰苦卓绝的旅游生活向世界展示过他们奋进勃发的英姿,也不知有多少炎黄子孙以他们无数的旅游活动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是他们,孔子,老子,庄子,法显及许多旅游家,谱写出中国旅游文化史上绚丽灿烂的篇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913.html
饼小咖 完成千万级首轮融资 36氪首发丨鲜肉饼配咖啡9块9
新闻观察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为何难以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