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跌幅已超12%!可转债基金缘何遇冷

今年以来,固收类市场获得更多关注,曾号称“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基金却意外“降温”。

可转债基金,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投资可转债的基金。截至7月31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自5月20日以来跌幅超过5.4%,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跌幅分别为6.83%和6.41%。

受此影响,可转债基金的净值也出现了较大波动,年内表现呈现分化趋势。

从中证转债指数具体走势来看,今年二季度初横盘震荡,随后在4月下旬迎来一波反弹,但这股势头仅持续不到一个月,5月20日以来经历较大幅度调整。

按照Wind分类的可转债基金统计,截至7月31日,有62只可转债基金年内净值涨幅为负,仅有10只可转债基金净值涨幅为正(份额分开计算),单只基金最大涨幅为9.43%,最大跌幅为12.85%。

据统计,共有7只可转债基金年内净值跌幅超过10%。这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已是不小的跌幅。

与此同时,公募投资转债的热潮也在逐渐冷却。根据公募二季报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投资可转债资产的公募基金数量为2031只,创下近四年新低。

为何转债市场近段时间急转而下?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多可转债基金近期表现不佳,是源于股市波动、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

虽然近期股票市场略微反弹,转债市场也跟随迎来反弹,但具体何时回暖在曾衡伟看来,目前还难以预测。他指出,宏观经济趋势、正股市场的表现以及市场情绪的变化都是转债市场重要的观察点。

曾衡伟也强调,“对市场后续触底回暖持有信心,相信随着这些因素的逐步改善,转债市场也将迎来转机。”

相比其他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波动明显更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短债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6%,中长期债基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64%,可转债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4%。

在选择债券型基金时,曾衡伟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弹性较大的可转债基金在特定市场环境下或能提供较好的投资机会。然而,投资决策应基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及对当前市场的全面分析。在入手前,应务必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和风险。


可转债还能玩不?

可转债绝对能玩,而且非常适合稳健型以内的投资者玩,可以说比股票会更好玩。

最近几年很多上市公司股票出现股转债,从股票市场进入债券市场,正因如此很多投资者才知道可转债这个投资产品。

为什么可转债还能玩呢?主要是由于可转债有以下两个优势:

第一,可转债风险性非常低,属于一种低风险投资,同比散户进入股市的风险,要非常小。

很多散户在股票市场投资亏的一塌糊涂,但在债券市场反而还能赚点钱,这就是可转债的优势。

第二,可转债操作灵活,同比股市会更加灵活,股市是T+1交易模式,今天买入必须要第二天才能卖出。

但可转债不同,可转债是T+0,意思就是今天卖出之后,下一秒就可以卖出,操作性特别强,买卖自如,这就是可转债的优势。

以上就是可转债同比股票市场的优势,其次还有一个走势就是交易手续费要比炒股手续费要低,这也是可转债的优势。

总之可转债是值得投资的,尤其适合一些稳健型投资者交易投资,反之想要追求短期暴利的投资者是不适合投资可转债的。

可转债T+0有优势,也有劣势,随着上市公司转债发行提速,将会有更多优质可转债进入债市交易。

可转债还能玩不?这个问题都是受挫者的心声,债市如风,一个月总能刮几次,虽然低价债一大片流动性一般(适合摊大饼战法),赚钱效应一般,但是还是有许多老债妖债空前绝后的崛起,给你赚钱的机会,关键还是操作手法决定成败。

可转债波段操作很考验判断力和耐性,目前来看上午开盘和尾盘是利润点,其他时间比较鸡肋,即使认真盯盘,盈利也是一般,搞不好上午赚的下午一把输掉,因为下午一般个债都会冲高回落。

尾盘预埋过夜个债,赚取早盘冲高,选债必须结合正股趋势,股债联动尾盘都强势,那么第二天一定高开,还会冲高。

另一种情况是独立债尾盘风起,这个时候个债一般和正股走势没有正关联,是做多资金和市场情绪所主导,遇到风起,果断抢龙头,必有大肉。

有人认为可转债是T+0随时买卖交易,很容易脱身,不会轻易被套,并且也不会赔太多钱,你如果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因为炒债客多半是新手,脑子里仍然残留着很深的炒股思维,定向思维,喜欢用炒股看k线的方法炒债,导致追涨杀跌,频繁操作,使持仓成本越T越高,以致高高被套牢而浑然不知,等意识到危险,为时已晚,更不敢轻易脱身了。

炒可转债就是赌市场情绪和正股趋势,比之股票收益高,风险更高,做过妖债的都会深有体会,所以心态很重要,最忌讳跟自己赌气和市场反向操作。

今天周末有时间,就写这么多吧,希望对于新手有所帮助,可转债不是那么好玩的,也不是不可以玩,主要是心态和方法。

可转债大胆的玩,比股票好玩多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T+0交易,每天买卖不限次数,交易时间和股市同步。

没有交易印花税,交易费用非常之低,最低0.5最高1.1,各券商之间收费的标准有点差异而已。

如果喜欢刺激,就玩换手率高,人气高波动大的转债,这种转债一天可以赚50%,个别极端的转债甚至可以赚100%以上或更多。

因为转债不设涨跌停限制,只是盘中涨到20%或40%有临停规则,临停过了,随便涨随便跌。

炒这类转债的,要心态好,心情好,技术好,盘感好,特别是要有速度,因为涨跌有时就在一刹那,你挂单撤单的速度要非常娴熟和老道。

不喜欢刺激的,但喜欢频繁交易和赚点小钱的,就找那种换手率低,交易量低,价格在100左右波动的转债,绿盘买入或逢低买入,拉了就卖,或买后就马上挂上卖单,卖单价不要挂太高,波动小的也就赚0.5%左右。

转债和正股的价格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盘中正股大幅拉升,那么转债一定会跟上的,所以买了转债后,同时把它对应的正股也加入自选一并观察。

可转债的交易制度设置得非常人性,理性交易,是能获得转债红利的。

现在正是投资可转债的好时候 ,师姐敢说,可转债是最适合只有两三千块本金的普通韭菜们去翻身把歌唱的正规理财工具,几乎零成本、零风险。

可转债,这张借钱的上市公司留给我们的特殊“借条”,除了能要求公司到期还本付息,过一段时间还可以把它转成股票获得收益。

它既有债券的属性,又有股票的属性。 市场好的时候转成股票挣大钱,行情不好就拿着当债券,到期还能还本付息,怎么都不亏啊! 说白了,可转债就是用一个极低的成本,做一个不亏钱的买卖。

可转债的玩法:可以像炒股票一样在证券账户中实时买卖,也可以打新。

不过炒可转债的风险可不比炒股低,去年,一天涨170%与一天亏5万的情况都有发生。

对于连可转债是啥都搞不清楚,闲钱就2、3000的小白来说,还是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老老实实打新可转债吧。

打新可转债的逻辑就是,你觉得一个公司业绩优秀、股票表现也好,就去申购它发行的可转债,中签后以100块/张的成本价买下,上市后以高于100元的价格卖出赚得买卖价格差。

参与方式也很简单:只要你开个证券账户,花几分钟动动手指参与打新,即可坐等中签赚钱,运气好的话3个月就能中7、8次。

一般情况下,从打新申购到上市卖出,不到一个月,仅投一千块钱,你就能获得几百块的收益。

近期大盘遇冷,每天至少有一只白马股闪崩,让更多投资者感到丝丝冷意!这时资金选择了可转债,他本身自带的属性让她又火了一把。

但是这些规则你一定要了解,要不然只有赔钱的份儿!

首先来看一下上市公司为什么发可转债?很明确,公司缺钱了,股票增发太慢,并且还不想影响到股价,所以会选择,这类可转债,如果公司发展好了,可以等到期赎回,给你个极低的利息,连定期收益都比不上!还有一点,公司肯定是不想赎回的那怎么办呢,想法设法让你转成股票,那样公司既不用付给你利息也不用还你本金,何乐不为呢?

其次再说说可转债的特点吧,这些必须记住,不然你就吃亏了。

2、不设涨跌幅

3、临停机制,上海上涨20%,临停30分钟,上涨30%临停到下午14:57分,深圳 新规上涨20%临停30分钟,再次上涨到30%将再次临停30分钟,以后只要不跌破开盘价的-20%就不会临停。

4、上海1张 1000元,深圳1张 100元

5、手续费一般都是万2

6、强赎条款,正股价格大于转股价格130%或者流通数小于3000万。 如果遇到这个情况要么转股,要么卖出,不然就亏大了。

7、可以转托管

8、可转债上市6个月以后就可以转股。

9、可转债的利息很低不建议长期持有。

振幅不大,没法玩。脉冲式上涨然后横盘,可操作性降低,这也是村里管事的愿意看到的结果

可转债比股票好玩,因为不设涨跌,而且T十0当天可无数次买卖!

可转债玩的话基本可以保持完胜,怎么不能玩

可转债投资目前分为以下 2 种:

1、一级市场可转债打新

可转债是上市公司为了低息融资发行的一种可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 和普通债券一样,有保底属性,不同的是可转债可以转化成股票,因此拥有看涨期权,可转债的收益主要是来自正股的涨幅。

可转债打新因为风险低、操作简单、不费时、稳定收益等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如果你还没参与过这个项目,可以考虑试试。 而且今年可转债的行情很好,打新收益也不错。 具体的可以到我主页浏览之前的回答。

如果已经参与了可转债打新,建议多了解一下交易的规则。 熟悉规则,可以让你更加的安心,也可以赚得更多。

2、二级市场可转债买入

当你尝试到可转债打新的甜头后,就会想要更多收益。 所以投资二级市场的可转债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方式是通过策略筛选出看好的可转债持有,等待正股拉升,满足收益条件后卖出。 常见的策略:低价、低溢价、低价高溢价、高价低溢价、双底、回售、下修博弈、多因素筛选等等。

筛选可转债考虑的因素越多,筛选出来的可转债越精准。 双底和多因素筛选,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刚进场的二级市场可转债新手,建议以价格低转债为主。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前就需要设置好止盈止损策略。 不要对市场抱有幻想,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稳。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 投资可转债也是这样,不要只投资单个可转债,要分散投资,每支可转债最好不超过仓位的 5%,建仓选择 15 - 20 支左右。

二级市场可转债投资是有一定门槛的,首先是资金门槛, 按照 10 支建仓,平均每支 108 元,需要的资金就是 1w 左右,其次是对可转债的条款和知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投资前建议做好必要的了解再进场,不要急于一时,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股票市场散户还是不要玩,t 1这种制度庄家永远收割散户,因为庄家大把底仓,可以一直t 0降低成本,收割韭菜,我现在有一年不买股票了,玩玩可转债t 0操作,可转债应该是这个市场门槛最低,对散户最公平的场所了,现在很多人也不买股票,玩可转债的是越来越多了,你说股票会涨吗,不要天真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创近十年新低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创2013年以来的近十年新低!而且,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持续低迷已超一年!医药行业估值已不到25倍,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医药这个昔日被市场竞相追捧的黄金赛道,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回调,当下已被贴上了估值底、机构配置底等一系列标签。

与此同时,医药股的投资价值也被券商反复推荐给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4月以来的反弹,新能源势头凶猛,那么谁会成为其接棒者,会是医药吗?三季度,机构会加大配置医药股吗?我们是否该准备上车呢?

阴差阳错的创新药ETF坚守者

2020年4月10日,银华基金创新药ETF正式上市。 当日开盘价1.043元,收盘价为1.028元,最低价为1.021元,全天成交超过12亿元。

投资者老王(化名)则是在当日小试牛刀,购入了上千份。

在老王的记忆里,那时的医药正是牛市,被不少忠实粉丝称为永远的机会,那时市场流行一句话:如果说医药板块是A股的黄金赛道,那么创新药就是黄金赛道中的核心资产。

不负所望,在随后的4个月,创新药ETF成交价格于当年8月6日触摸到了上市以来最高点1.638元。 不过,老王并没有选择卖出,医药向来是牛股的集中营,还想等等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10日,4860只A股自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排名前十五只股票中,共出现了云南白药、片仔癀、长春高新和恒瑞医药四只医药个股。

也许是买入的份额并不多,老王渐渐遗忘了账户中的创新药ETF,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持有创新药ETF两年多的坚守者。

截至2022年8月10日,创新药ETF的收盘价为0.975元,老王的这笔投资已产生了亏损。 不过,面对医药股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超过一年的创纪录低迷周期,面对当下医药股持有者的脆弱心态,坐了三波过山车的老王却并不担心。

除了当下热门赛道新能源外,我觉得长期看医药始终都是朝阳产业,只是现在并不是风口,老王告诉记者。

对于当下的创新药,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接受电话采访表示,创新药之前受到市场、机构的关注,主要是大家看到药企有明显的产出效应。 但是,后面市场发现创新药也会受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此外,市场也担心创新药的持续研发、产出能力。 现在市场对创新药的看法过于悲观,因为创新药从研发到产出,需要时间成本,但该有的成果总会有的。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在微信上表示,目前A股投资者正在第一次完整地经历创新药投资周期。 过去,我们认为创新药行业可能不具备周期性,会延续迅猛向上的发展势头。 比如,2017年中国加入ICH,也使我们对创新药投资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当时,我们预估中国创新药会在5-10年的时间里走向世界。

在张弘看来,基于上述预期,中国的创新药投资出现了两个发展周期,包括实业上的周期和投资上的周期。 第一是实业上的周期,中国真正的创新药崛起需要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波折。 第二是投资上的周期,鉴于创新药市场预期良好,导致短期的泡沫,2020年创新药市场泡沫到达顶点,2021年创新药投资开始回落,后面导致了市场情绪的悲观。 在国内需求状态下,创新药投资依旧是大的趋势。 只是目前创新药是一个周期成长股,正在经历一定幅度的回调。 最近,全球的创新药资产都在缩水,美股创新药也经了历史上最大的回调。

公募配置医药比例已创近十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TMT、金融地产和医药进入了主动偏股型基金减持的主力名单。 从减持幅度来看,医药仅次于电子,成为减仓榜的第二位。

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整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58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 主题医药基金中医药股的持仓占比为96.95%;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兴业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此前曾撰文表示,回顾来看,剔除医药基金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于2021Q4降到历史10年的底部水平,在2022Q1相对稳定后于Q2环比进一步下行。

毫无疑问,上述一连串的数据表明,医药板块总体处于超配,扣除医药基金后处于低配,远低于2014峰值持仓比例20%的水平。

确实,券商那边在提醒我们机构对医药的配置很低了。 某公募基金经理电话中向记者表示。

而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医药板块基金持仓已达历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热点领域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CXO、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配置较为集中,但整体估值中枢同比已经大幅下移,处于近几年的估值最底部。

从个股来看,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续聚焦龙头。 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数为207只,较2022年一季度末减少41只。 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机构抱团现象依旧明显,超过10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13只,超过5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23只;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排名与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一致;从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三名股票分别为:九州药业、采纳股份、泰格医药。 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受国内政策变动影响较小、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型企业。

与此同时,选择减持医药股的还不仅仅是公募基金,北上资金也选择了一致的动作。 来自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发现,对比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和北上资金对各行业的加减仓比例来看,公募和外资均选择了同步减仓医药、银行、电子板块中的细分行业较多。

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对医药股配置创出新低,背后是医药股的持续低迷。

众多机构偏爱的药明康德(SH,股价94.51元,市值2795亿元),自2021年7月1日股价在160元/股上方上演一日游后,开启了下跌模式,今年2月中旬最低逼近80元/股,区间最大跌幅超过了47%。 截至2022年8月11日,该股的收盘价为94.51元/股。

千亿疫苗龙头智飞生物(SZ,股价99.02元,市值1584亿元),曾在2020年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涨3.74倍,并于2021年5月17日盘中一度刷出了230.69元/股的历史新高。 如今,尽管8月11日大涨6.55%,这只曾经的牛股当日收盘价也只有99.02元/股。

持续的回调也反映出机构对医药股不断减退的热情。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分析过去10年医药板块的机构持仓,配置意愿明显低迷的大概有4个时间段:一是2010Q3至2011Q1,二是2014Q1至2014Q4,三是2016Q3至2017Q3,四是2021Q2到当前。

那么,从上述时间段来看,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低迷已超一年,且持续的时间已超过前三次。

蒋秀蕾进一步分析称,总结来看,历史上前3次低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大部分时候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基金经理蒋秀蕾看来,第一阶段为:2010Q3-2011Q1,基金配置意愿低主要因为双信封为代表的招标限价政策。 在此之前,2009年医保目录扩容带来了医药板块业绩整体加速,同时伴随全基医药持仓从不足5%快速提升至接近15%。 而2010Q3安徽双信封的执行,开启了制度化的招采降价,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盈利信心的受挫。

第二阶段为:2014Q1-2014Q4,主要原因是高持仓集中度背景下的市场风格切换。 医药自2012年起经历了一轮明显的配置提升(主要原因是招标限价政策纠偏以及卫生部投资政策推动,医药板块业绩自2012Q1见底快速回升)之后,全基的医药持仓水平已经达到了17%左右的历史极高值,而此时大盘逐步进入牛市环境,医药在当时仍然属于防御型板块,配置偏好开始快速下降。 另外,2014年针对医药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也可能有一定原因(由GSK商业贿赂引发)。

第三阶段为:2016Q3-2017Q3。 这一阶段是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阶段,同时叠加2015年以后医药板块利润增速边际有所下行。 这期间的政策主要包括两票制、取消药品加成、一致性评价等等,对医药行业,尤其是流通、制药板块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这期间也是周期股表现较好的阶段,医药配置水平持续下降。

第四阶段为:2021年的5月份至今。 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前期整个医药板块涨得比较多,也需要消化涨得过快的估值;二是,这两年市场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赛道上,医药行业的热度也有所降温;三是,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医药的行情,投资者对疫情常态化这一现象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博时基金权益三部基金经理张弘认为,2016年、2018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行情低迷的阶段。 2016年的主要原因在于板块短期逻辑不清晰。 经历了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的行情之后,医药直到2017年才重新找到新逻辑mdash;mdash;创新升级。 而2018年是由于医保局推行带量采购,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长期空间出现争议。 但市场在2019年马上聚焦于医疗创新+消费的大逻辑,板块重新回到上涨的趋势。

尚待东风:政策催化剂

而备受市场热议的是,除了机构底,医药股正在经历的还有估值底。

数据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申万医药整体板块估值中枢是37.62,最高值为2015年6月12日的74.37,最低值为2022年5月24日的22.66。

东莞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5日,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24.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位于67%的分位;相对沪深300整体PE溢价率为115.2%,处于行业2012年以来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中枢的54%分位。 目前估值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二级市场上,医药行业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1-7月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为-23.1%。 就单月表现来看,2022年以来申万医药指数也是涨少跌多,6月申万医药指数有所回升后,7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7.5%。

某券商资深医药分析师在微信上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医药确实是属于一个比较低估的时候,可能缺一个比较明显政策催化剂,但是从绝对的股价来说,从估值,从机构配置的比例来看,都是比较低的。

上车往哪里开?

现在医药股身上叠加的是三重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准备上车了呢?如果可以上车,目的地又该驶向哪里?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目前主流市场策略分析大都看好医药板块,主要原因是医药板块及其估值均处于近十年低位,宽基虽然有所加配医药板块,比例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消费医疗、科研服务板块估值较贵等。 三季报行情与估值切换有望迎来共振。

蒋秀蕾则告诉记者,如果跟历史上做对比,从整个季度的维度来看,医药行业一共是有六次超配。 六次超配主要的原因归属来自于行业整体的景气度的向上,还有自身的刚需属性带来的熊市避风港效应,比如说2008年的第二季度还有2015年的第二季度;第三个就是供给侧的大繁荣带来的高景气度和个股的增多。 比如说2012年的第二季度和2019、2020年这两年。 这六次超配也带来了行业自身的高估,但是医药行业跟消费品行业不同的是,有政策持续长期的影响因素。 从现在往后看,医保局带量采购等政策对于国内医药行业影响越来越常态化。

纵观最近几年医药股牛市,投资者会发现其投资逻辑的主线,就是抓住主赛道的头部公司,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个股性价比显得更为重要。 2022年6月开始,医药的修复过程似乎已经开启,但并不乐观。

未来医药投资可考虑四条主线,蒋秀蕾则是认为,第一条是政策,比如,中药,目前很多国企改革的标的集中在中药板块。 过往,中药主要逻辑是提升估值,中药板块整体性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明显改善。 现在来看,中药中的一些细分赛道出现了明确变化,比如中药配方颗粒、明星中药单品,未来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第二条是科技,目前反弹比较多的是小市值、大单品的公司。 国内A股市场,创新药逐步从先前过于悲观的预期当中舒缓过来,目前已经出现了拐点。 从中长期来看更关注,平台型、服务于创新药的公司、公司产品管线和大单品能够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公司。

第三条线是成长,也是最近医药反弹的主力,包括CXO、科研赛道眼科这样的耗材、医疗新基建。

第四条主线是复苏,比如流感疫苗、特色医疗服务、特色生物药等。 这些品种先前估值比较低,有估值提升的需求。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大白马的新老变换带来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活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张弘称,未来,我们认为医药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医疗消费,符合历史发展,包括中药消费品、个人护理等,符合中等收入群体普遍能消费得起的消费。 此类消费的崛起同样会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的机会;二是需要关注真正本土科技创新的含量,或者是一些国产替代配套的产业,比如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等;三是中国医药制造优势,如CXO里面的CDMO,包括一些低端制造,像原料药和简单耗材等。

张弘预测,在这三个方向上很可能会出现好的公司,能找到符合投资预期的未来5年的白马股。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6219.html
广州拟立法支持Robotaxi等模式 产业协同正加速
山东男篮国内球员无顶级! 侯沛佐成大前锋人选 内线成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