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利好哪些城市房地产

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计划经过5年的努力,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

计划指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户籍登记、迁移便利度。

此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等等。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常住人口减少208万人,但超大特大城市几乎都保持正增长。当前我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大市: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长沙、东莞、青岛。其中第一梯队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常住人超过2000万人,当中重庆超过3000万人,上海接近2500万人,北京、成都超过2100万人。

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去年广州、深圳分别增长9.3万、12.8万人,重回增长轨道。除广深莞的常住人口已超千万之外,未来佛山(2023年常住人口961.5万)也有望实现1000万人口。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计划提及“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符合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成都、武汉、东莞、杭州、西安、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苏州、合肥等。这或也意味着,在未来,这些城市中可能有望增加落户名额。

这已不是国家第一次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早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时就提及,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从住建部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可见,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有长春、昆明、南宁、厦门、太原、福州、大连、乌鲁木齐、宁波、石家庄、南昌、兰州等。

采写/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永芬


户籍制度大变革时代,二线城市或成最大赢家

放宽落户并不等于要放松房地产调控。 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都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动摇,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此前的这个表态,,说清了中央放宽落户与房地产调控之间的关系。

放宽城市落户并不是为了炒高房价,这是中央明确释放的信号。 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再次为楼市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政策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未变,不过,有一个信息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今年以来,中央连续发文要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在户籍制度迎来大变革的同时,城市发展尤其是都市圈、城市群的成长中,哪些城市有发展前景,又将产生什么样的机会?

放宽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意味着什么

其实,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早已不是新鲜词了,而是近年来的一个高频词。

本轮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开启的标志性文件,应该是国务院2014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走的是打通二元户籍制路线,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为此前的改革一直走的也是放宽路线,但学界认为,城镇化率质量不高,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是一个关键指标。

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推动一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将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到如今,留给这个目标完成的时间已开始显得紧迫起来。 今年以来,国家政策频出,城镇化已开始提速,或者说进入倒计时。

例如,今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到2022年,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

而这与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才隔了一个月。 《任务》明确了相关城市放宽落户的具体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今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同日,公安部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表示,要全面深化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治安管理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国家频提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尤其是放开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是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8底,仍有2.26亿农业转移人口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的城市,基本上是大城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将这部分人群的现状称为“半城市化”。

都市圈、城市群崛起

在目前小城市户籍已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吸引力不够的情况下,放开大城市户籍显得尤为重要。 陈亚军说,要解决好落户的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光靠小城镇、小城市其实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需要推动大中小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虽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鼓励发展中小城市,但实际上人口一直在往大城市走,现在学界更倾向于走发展大都市圈的道路。 毕竟大型都市在经济资源的集聚、效率和节约发展等方面更具优势。 近年来,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也彰显着国家要将中心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决心。

牛凤瑞认为,突出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更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城市化发展规律。 城市规模与辐射带动能力成正比。 应该通过支持一些核心重点城市率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一方面是要放开放宽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另一方面要突出中心大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显而易见,未来大城市的发展更受看好。

但问题是,大城市的发展和落户也不是没有限制的。 尽管中央密集发文要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但都附加了一定的限定词,落户的全面放开,是将个别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除外的。

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目前,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3座,除北上广深这四个超大城市,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沈阳、长沙9个特大城市。

结合政策,也就是说,在未来,除了上述13个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二线城市将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苏州、合肥、济南、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昆明、石家庄、南昌、福州等。

一方面,大城市户籍放开后,中小城市的发展前景会更受限。 另一方面,相比京沪等超大城市,二线城市还有大把的发展空间。 这些二线城市崛起后,不仅可以承担、疏解一线城市过于集中的部分功能,还可以起到区域发展龙头的作用,带动更多区域相对均衡地发展。

放开放宽落户带来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意见》明确,要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政策。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过去国家强调中小城市战略的结果是: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土地供给不足,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土地供给过多,由此造成土地供需错配。 现如今,人地挂钩的政策更符合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对输入城市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输入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个过程中,对一二线城市也是一大利好。

《意见》提到,到2022年,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这意味着,未来城市更新改造,有望成为房地产发展的重点。 什么样的城市更新改造尤其是旧村改造会有价值?哪里的农村户口有价值?当然不可能是小城市的农村或者贵州、东北、淮河流域等地的偏远农村,而是一二线大城市的城中村或近郊区的农村。

今年,珠三角,广州、东莞等地的旧村改造如火如荼。 这些地方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也会极大地增加一二线大城市的土地供应。

从总体上看,二线热点城市的楼市发展前景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一方面,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空间更大,另一方面,二线城市原有楼价较一线城市要低很多。 实际上,从2015年以来的表现来看,二线热点城市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 这也符合近年来热点二线城市经济崛起的趋势。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今年以来,热点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火爆,各大开发商鏖战二线城市。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50大城市合计在2019年前5月土地出让1.59万亿元,同比2018年同期上涨了12.3%。 其中,5月杭州土地出让金收入266亿元,位列榜首。 此外,今年以来,天津、武汉、苏州、济南、郑州、福州等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表现也十分抢眼。

一线城市也不是没有机会。 上述《任务》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 也就是说,未来一线城市的重点在都市圈的发展上。

尤其是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尤其是跨城地铁、市域快轨的发展,将会极大缩短周边地区、邻近板块到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时间,让这些区域变成也可以变成人们常住的区域,从而有利于超大城市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比如北京周边的北三县、保定等地,上海周边的南通、嘉兴、昆山、太仓等地,深圳周边的惠州等,都将是未来楼市发展的重点。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这些城市最受益!

本文系原创文章,首发于同名公众号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城市人口新一轮洗牌开启,哪些城市有望跻身其中?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零门槛落户,不是第一次出现。

一年前,2018年3月,发改委发布通知,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的大门从中小城市开启。

如今,时隔一年之后,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取消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放宽500万以下人口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80%以上的城市都将被覆盖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发改委出台《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要放宽落户限制。

显然,“零门槛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在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户籍将不再是阻碍人口流动的门槛,抢人大战无疑将会更加白热化。

事实上,省会城市的“零门槛落户”第一枪已经打响。

2019年3月,石家庄率先取消落户限制,不再设置任何障碍,只要凭借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落户。

紧接着,4月初,杭州升级人才政策,全面放宽落户限制。 大专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再度将抢人大战推向高潮。

零门槛落户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城市人口流动形成新一轮洗牌。

中国城市层级:

谁是大城市?谁是特大超大城市?

根据发改委文件,2019年将全面取消I型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I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

那么,在中国的城市层级中,哪些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哪些城市属于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属于I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又是特大超大城市?

先说明一点,衡量城市层级,看的不是全部的市域人口,而是城区人口。 这里的区别在于,市域人口是就全市所有常住人口而言的,而城区人口则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不在其中,农业人口也不在其中。

根据中国城镇层级标准,以城区人口来衡量,1000万以上属于超大城市,500万以上属于特大城市,300万-500万之间属于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之间属于II型大城市,100万以下,属于中小城市。

这是2017年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层级分布:

不难看出,目前全国超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特大城市则包括武汉、重庆、天津、成都、武汉等10个城市,I型大城市则包括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等13个城市,II型大城市则包括乌鲁木齐、石家庄、福州、珠海、兰州等65个城市。

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特大城市(城区500万-1000万):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

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大连、合肥、昆明、太原、厦门、南宁、苏州、宁波。

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无锡、兰州、洛阳、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唐山、佛山、海口等。

由此可以判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宽落户限制。

武汉、重庆、成都、南京、杭州等地可放宽落户门槛,青岛、长春、济南等城市则可全面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而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佛山等地则可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哪些城市有望“零门槛落户”?

在二线城市里,石家庄已经打响”零门槛落户”的第一枪。

石家庄为何敢去尝“零门槛落户”的头啖汤?除了抢人和稳楼市的双重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石家庄常住人口虽然破千万,但城区人口不足300万,属于II型大城市,符合“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城市要求,零门槛落户可谓名正言顺。

除了石家庄之外,还有哪些城市符合这一标准?

根据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要求,全国共有65个I型大城市符合这一要求。

这其中,包括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海口、呼和浩特等二线省会,也包括无锡、佛山、常州、烟台、珠海、温州、洛阳、唐山等强经济城市,还包括以保定、绍兴、惠州为代表的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

至于城区常住人口低于100万的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则于2018年3月已经正式放开落户限制。 这相当于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

换句话说,未来,全国将有超过80%的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将覆盖除了北上广深杭成渝等一二线城市之外的所有城市。

城市分化:

一线严控,二线松绑,三四线大开落户之门

以零门槛落户为标志,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出现分化。

在中国城镇化的第一阶段,大量农民工进城,几乎所有城市都获得外来人口的涌入,因此强化户籍门槛,成为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标准动作。

如今,城镇化进入第二阶段,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战略愈发清晰。 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出生率开始不断下滑,劳动力红利和人口红利都不复存在,各大城市对于人才乃至人口的需求都极为迫切,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正是大势所趋。

不过,即便如此,在一线、二线以及三四线之间,人口政策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一,三四线全面松绑。 根据规定,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而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之间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其二,强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 根据规定,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目前,大多数二线城市均已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而杭州西安等地更是放宽了大专生的落户限制,石家庄则是零门槛落户,这意味着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弱,抢人大战需要新的筹码。

其三,一线城市仍在严控,但京沪与广深走势分化。 北上广深都有人口天花板的约束,但北京上海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而广深还有较大空间。 所以广州深圳纷纷放开人才落户限制,而京沪依旧门禁森严。

不过,广深的落户大门只向高学历和技能型人才开放,普通外来人员想要落户,只能通过积分入户等渠道,名额相当有限。

户口越来越不值钱了

曾几何时,到大城市落户曾经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 如今,当一众大城市大开户籍之门时,很多人都开始犹豫了。

其一,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并不一定能吸引到人口流入。 城市越有吸引力,户籍门槛无论多高,都不会挡住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 相反,城市如果没有吸引力,即便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恐怕业难以刺激人口流入。

其二,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户籍这个武器或将失去用武之地。 因为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都能放开放宽落户限制,那么“零门槛落户”或将成为一众二线城市的共同选择。 你能放宽我也能放宽,你能零门槛我也能零门槛,抢人大战将失去最重要的户籍筹码。

其三,80%以上城市的户口,将会越来越不值钱。 对于部分二线城市以广大三四线城市来说,户籍本身的附加价值越来越弱。 当人口大量流出时,即使放开落户门槛,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显然,户籍只对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有强大的附加价值。

其四,一线与强二线,户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 不用说与户籍捆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在楼市调控中,户籍仍是限购的主要判断标准,有户籍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房票,这种利好显而易见。

大城市落户全面放宽 广深等城市将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一本薄薄的户口簿,牵动着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正因如此,户籍政策历来是观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维度。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 根据《任务》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将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纵观《任务》全文可以发现,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配套政策、更优化的城镇布局、更高质量的城市建设、更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勾画出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轮廓。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此次大城市落户限制放宽的政策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早有信号。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 今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城区人口规模较小的中山外,珠海、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Ⅱ型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已逐步放宽。 珠海在2018年3月取消计划生育等前置条件,社保、居住证连续满五年并在珠海有稳定住所即可直接申请入户。 惠州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江门从今年1月起取消了积分入户和投资入户政策,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入户再就业。 肇庆在2018年取消了积分制入户条件,有合法稳定住所,持有居住证并连续居住满半年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入户。 此次提出的“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意味着,Ⅱ型大城市在落户上将不得再有“社保年限要求”,换言之,上述城市的落户政策将全面放开,实现“想入即入”。 “除了广州和深圳,现在珠三角很多城市的落户政策已经比较宽松,肇庆等城市的外来人口流入量不大,此次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的总体影响可能不会很大。 ”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左晓斯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该政策总体来说有利于城市良性发展,让有意愿落户的人口成为稳定居住、就业的新市民,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非本地户籍家庭来说,最大的入户动机就是子女读书。 ”左晓斯认为,此前的调研显示,举家迁移并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家庭,落户意愿较为强烈。 惠州等地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方面“两个为主”政策和积分入户工作落实得较好,基本能够在流入地就近入学,并且以公办学校为主,非户籍人口的落户压力也就比较小。 省社科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认为,此次落户放宽可以为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自由流动去除制度障碍,该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要有长远的发展观念,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把人口集聚下来本身就是很好的事情。 超大城市落户主要看社保和居住年限除此之外,《任务》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根据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划分标准,广东的东莞和佛山属于特大城市,广州和深圳则属于超大城市。 2018年广州、深圳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0.60万人和49.83万人,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前两名。 在这背后,是两座城市在吸引大学生等群体落户方面的不遗余力。 广州,40岁以下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就可以人才入户,深圳更是以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成为全国大学生毕业流向的热土。 东莞也在2018年取消积分入户的政策,持有居住证、正常参保满5年就可以落户,符合条件的人才落户更加便利。 左晓斯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后,广深这样的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仍有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广东在严格落实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可以探索进一步放宽入户门槛,促进区域发展所需劳动力资源更加集聚。 鼓励农民进城 “人地钱”挂钩一个城市要发展,人口、土地、资产缺一不可。 《任务》提出,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落实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城镇倾斜政策,完善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左晓斯认为,要鼓励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并落户,就需要政府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为所在地全体市民提供更为宜业宜居、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这项政策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通过土地和资金的倾斜政策,来正面激励地方政府吸引吸纳农业人口在本地落户,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珠三角各城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紧张成为吸引项目落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瓶颈。 以东莞为例,2018年东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为1444公顷,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06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77公顷,其中“三旧改造”用地面积141公顷。 “城市用地很紧张,人口进来之后,用地不扩大,学校、医院就很难建设,现在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建设按照常住人口数量规划推进,但流动人口也有使用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 ”周仲高认为,“人地钱挂钩”是解决城市发展用地限制在政策上比较大的突破,有利于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增强发展的包容性,让人们愿意到城市生活,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利好。 提高大湾区人口综合竞争力《任务》提出,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 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此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单个城市之间比拼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城市群之间的新一轮竞争正在上演。 人口的集聚无疑是此种竞争的最明显体现。 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之和。 这是广东发展的底气和优势。 同时,这也反映出广东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明显要比鲁苏浙高。 随着广东周边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外来人口进入广东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回流的情况也将会逐渐增多。 因此,如何将这些新增人口特别是流入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是广东用好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的重要内容。 “核心城市人口集聚度很高,周边城市人口少,城市发展相对弱,原因有很多,人口集聚能力弱是重要因素。 ”周仲高认为,城市群是以一个或几个特大、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此次户口政策调整,有助于解决周边城市人口容量较弱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提高整个城市群竞争力,特别是对珠三角除了广深佛莞之外的五个城市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上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措施,将对提高大湾区的人口综合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6281.html
数据呈现百年奥运 更快 图谱 潘展乐破纪录夺冠
三十岁的我 从保送清华到纽大 被送进了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