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手吧! 想哥 车企大佬围攻理想发周榜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被外界视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三个代表选手的“蔚小理”,其三位创始人的友谊在近期经受考验。

2020年6月,何小鹏在微博晒出自己与李斌、李想的合照,并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然而,四年多的时间过去,曾经左拥右抱的三人,如今火药味儿却十足。

近日,包括李斌、何小鹏等在内的多位大佬,相继就车企自主发布周销量榜单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尽管他们中的部分人并未指名道姓,但外界普遍认为其矛头指向的正是坚持每周发布销量榜单数据的 理想汽车 。面对同行的“发难”,李想则在朋友圈贴出掩耳盗铃故事的配图,疑似回应车企联合抵制理想周榜事件。

回顾往昔,“蔚小理”几乎算得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对手。在彼此较量的过程中,蔚来曾长期被摆在三者合称的首位。然而,无论是从交付量,还是从营收、盈利指标,亦或是市值维度来看,如今理想汽车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另外两者。

不过,理想汽车在去年拿下一系列亮眼成绩后,也曾在今年连续多个月被问界夺走销冠荣誉。上半年,理想汽车还曾一度停止更新周榜数据的发布。不过,时隔几周后,理想汽车又恢复了榜单的发布。对此,有网友还提出质疑,理想汽车交付表现不好就不发,表现好就恢复更新。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汽车品牌而言,销量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衡量品牌成功与否或综合实力的唯一标准。销量确实能够直观地反映品牌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份额,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品牌的所有方面。

车企在关注销量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品牌忠诚度、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等,以此来全面提升品牌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布周榜惹众怒,多家车企围攻理想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品牌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这是因为销量是市场反馈的直接体现,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及其产品的认知、偏好和购买意愿等。

按照车圈的惯例,不少车企都会在每月的月初发布自己最新的交付量数据。然而,理想在发布榜单数据方面更“卷”,其每周都会发布新势力品牌的销量榜单,而这种举动却在近期引发了新一轮的车圈“舌战”。

在7月27日举行的蔚来创新科技日上,李斌疑似将矛头对准了理想。身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的李斌在活动上表示,月销量榜是各家公司普遍公开的信息,对上市企业而言,公布这一数据属于财务透明的实践。

李斌认为,对企业来说,按月统计销量已经相当激烈,正常企业只是按季度披露财报,其还直言,“我们如果做到第一名的时候,肯定永远不发周榜。”

而被外界视为蔚来二把手的秦力洪,言辞则更加犀利,“希望其他公司发周榜时,不要带上蔚来”。他认为,以天为单位、周为单位抓经营是应该的,但这个事情希望有关部门管管。

秦力洪强调,蔚来从不进行销量预测,也不发布未经过审计的周销量数据,公司内部能了解周销量数据的人不超过10个人,因此市场上流传的周销量数据不具备严谨性,同时未曾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以蔚来的名义发布周销量榜。

尽管蔚来的两位大佬并没有在发言中指名道姓,但在不少吃瓜网友看来,二人就差把理想汽车的名字念出来了。据“电动知家”,理想汽车最早从去年4月开始发布周销量数据。彼时,理想汽车固定在每周二发布前一周的销量数据,被认为在汽车行业属于“首创”。

然而,李斌和秦力洪的前述发言,似乎并没有给理想汽车带来什么影响。7月30日中午12时许,理想汽车照例在官方微博放出了2024年第30周(7.22-7.28)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

随后,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在微博发文,“高层定调:不要搞低水平内卷。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

与李斌、秦力洪未具体点名不同的是,马麟则直接在这条微博喊话李想,“想哥,收手吧。中国车企在当下的使命是通过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不是吗?一起加电!”而马麟的这条微博还获得了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的赞同,“我也反对出周榜。”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圈人士下场,身为小鹏汽车董事长的何小鹏也来“掺一脚”。在7月30日的小鹏汽车AI智驾技术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美国的智能驾驶环境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业界更专注于如何完善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然而,当自己回到国内,却看到友商还在忙着做销量榜,只想着怎么赚钱,而非技术创新和突破,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更早之前的2023年7月,小鹏汽车高管就曾对理想汽车发布的周榜数据进行质疑。彼时,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黄泓霖曾在朋友圈晒出两张排名图并配文道,“请大家关注官方信息,路边社确实不太可靠”,而其中一张排名图正是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数据榜单。

黄泓霖还表示,“以上关于小鹏汽车信息都是假的,好饭不怕晚,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没必要虚张声势的晒战报秀肌肉,汽车是个长期主义赢,机会主义死的行业,我们爱是踏实做好产品、质量和供应,把高质量的产品交到用户手里。”

几位大佬相继下场后,此番被围攻的理想汽车终于不再保持沉默。7月30日晚,李想在朋友圈贴出一张有关掩耳盗铃故事的图片,并配了一个“嘘”的表情包,疑似回应车企联合抵制理想周榜事件。

昔日处于同一起跑线,如今地位发生变化

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多家流淌着中国血液的车企逐渐站在了行业的聚光灯下。而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难不提到新势力玩家中的三个代表选手,它们便是上文中提到的“蔚小理”。

时间回拨至千禧年,彼时,年仅26岁的李斌创立易车网,填补了市场空白,受到汽车行业的热捧。五年之后,曾打造出泡泡网的李想创办了汽车之家,开始与李斌同台竞技。

2010年,36岁的李斌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声,易车网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2013年,随着汽车之家正式登陆资本市场,30多岁的李想也在纽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2014年,40岁的李斌毅然投身造车行列,蔚来汽车应运而生。天眼查显示,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备受资本的青睐,其曾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腾讯、京东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2018年,蔚来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

2015年,34岁的李想成立理想汽车,借此也杀入了造车行业。2018年10月,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智能电动中大型SUV 理想ONE 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4月面市。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在美上市的新势力。

而身为另外一家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掌舵者的何小鹏,在进入造车行业之前最显赫的战绩当属创办的UC优视,UC浏览器便是其团队所打造的明星产品。2014年6月,阿里花费了40多亿美元的代价,将UC收入囊中。

财富自由的何小鹏,随着UC优视整体并入阿里也加入了阿里的大家庭,先后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等职位。在此期间,何小鹏曾提出过在阿里体系中造车的想法,但被无情地否决掉了。

最终,何小鹏决定亲自下场造车。而其参与投资的造车品牌,正是夏珩、何涛、杨春雷几位创始人于2014年创立的小鹏汽车。2017年8月,从阿里离职的何小鹏解锁了自己在小鹏汽车的新身份,其在小鹏汽车扮演的角色从此前的投资人进一步升级为了董事长。2020年8月,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新势力。

巅峰时期,蔚来市值一度超过传统巨头大众和比亚迪,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荣登全球第三大车企的宝座。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提到蔚来汽车时,也总是把其放在“蔚小理”的首位。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三家新势力,如今已不在同一水准。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共交付新车376030 辆,成为首个迈过30万辆年交付量大关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同一年,蔚来和小鹏汽车的全年交付量分别为160038辆、141601辆。与前两者相比,理想汽车去年的交付表现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而在财务方面,理想汽车也是一骑绝尘。去年,蔚来、小鹏汽车分别录得556.18亿元、306.76亿元的营收,但同期理想汽车的营收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38.51亿元。

而在其他新势力还身陷亏损泥潭之际,理想汽车也成为率先实现盈利的玩家。去年,蔚来、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分别为207.2亿元、103.76亿元,而同期理想汽车全年的净利润高达118.09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市值方面,截至美东时间7月30日收盘,蔚来市值为92.25亿美元,小鹏汽车市值为75.13亿美元,而理想汽车的市值则高达199.26亿美元。据此计算,理想汽车的最新市值是蔚来的2倍还多,是小鹏汽车的2.65倍。

近段时间以来,李斌和何小鹏二人互动频繁。两人曾在直播时连线,还曾在出差时坐上同一班高铁,何小鹏甚至还兑现“打骨折”卖车的承诺,把小鹏X9亲自交到李斌的手上。相比之下,李想则和二人显得“生分”了不少。

有汽车行业从业者向雷达财经表示,此前“蔚小理”这三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和平友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比如,蔚来主攻高端领域,理想主攻增程式混动出行领域,小鹏主攻10-20万区间领域。这种差异化定位使得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相对独立,减少了直接的竞争冲突。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包括这三家车企在内的公司都意识到仅仅依靠单一产品线难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车企开始纷纷调整战略,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矩阵,试图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区间和消费者群体。

这种产品线的扩展和价格体系的多元化,虽然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因为随着产品线的重叠和价格区间的接近,原本在不同领域竞争的品牌开始正面交锋,争夺同一批潜在消费者。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还涉及到品牌形象、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

理想曾暂停更新周榜数据,被质疑销量不好就不发

由于理想汽车本身就是造车新势力赛道中的玩家,因此外界对于其发布周榜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直颇有微词。对此,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曾进行说明,“我们每周二都发的那个销量榜,每次都能看到有人说数有水分,这些朋友确实不太了解汽车行业的运作机制”。

张骁指出,汽车行业的统计数据,可能是相对最规范最完善的了,从产能规划到产能利用率,从批发量上报(wholesale)到经销商库存统计,从零售量(retail)上报到交强险上险量,以及进出口和二手车流通,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背书的官方统计。“这些数据是没法造假的,大家每天讨论的这些数,谁真谁假,我们分分钟就能看出来。”

之后,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榜单停更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理想汽车又恢复了周销量榜单的更新。

直到今年3月,理想汽车发布的销量周榜再度停更。尽管此举或与李想提出的“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回归健康的增长”有关,但仍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一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理想汽车的交付表现被问界抢走了风头。

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曾连续数月被问界夺走新势力交付冠军的荣誉。而上半年被公司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也出师不利,这款新车型不仅因外观设计引发争议,也没能在市场上取得亮眼的销量表现。

针对公司面临的前述问题,李想曾在3月21日发布全员内部信进行复盘。李想在这封信中指出了理想MEGA的节奏问题,团队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

与此同时,李想还直言团队过分关注销量,“我们从上至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让我们原本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欲望的追求,让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不过,5月7日,理想汽车又重新恢复了周销量榜单数据的更新,而这距离理想汽车上次发布该榜单已过去数周的时间。

在上一次公布的第11周(3.11-3.17)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中,问界以0.86万辆的销量力压理想汽车的0.7万辆夺得冠军。而恢复更新的第18周(4.29-5.5),理想以0.53万辆的销量从问界(0.48万辆)手中重新夺回周销冠称号。

基于这种情况,有网友质疑理想汽车交付表现不好就不发,表现好就恢复更新。有网友在理想汽车公布第18周销量榜单的微博下留言,“下周不是第一了,会不会又停了?”有网友留言,“为什么又要发,低调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尽管外界对于理想汽车恢复销量周榜更新的举动有着各样的解读和猜测,但理想汽车却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停发榜单后很多用户进店买车都会询问一线伙伴的理想汽车的销量情况,产品的销量是很多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一线伙伴需要真实的数据,向用户进行说明”。

理想汽车还表示,“我们停发榜单的这段时间市场出现各种销量信息,导致我们需要处理很多相关问询。出于对外沟通的一致性的考虑,我们决定恢复发布销量榜”。

有趣的是,在发布销量这件事上,其实不少车企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许多车企在发布旗下某款产品销量第一的成绩时,前面总会加上诸多的限定词,这也引来不少网友“只要限定词加的足够多,谁都可以是第一”的调侃。

而上半年和理想汽车就销冠荣誉打得火热的问界,也在公布销量成绩时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在公布4月交付成绩时,问界换了一个口径将自己划分到了鸿蒙智行体系下。若以鸿蒙智行整体的交付量来看,其29632辆的交付成绩仍是4月的新势力交付冠军,但其实鸿蒙智行29632辆的交付量中,除了问界还包括了4546辆智界S7。

有市场人士认为,汽车圈也是个名利场,各种声音背后,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想要行业一团和气基本不现实,整个行业将在众生喧嚣中继续前行。


长城魏建军:小米发布会果然名不虚传,雷军的演讲很出色

在小米SU7的新车上市发布会上,雷军邀请了很多“大佬”出席,其中有理想汽车CEO李想、蔚来汽车CEO李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北京汽车董事长张建勇、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等。

在发布会之前,雷军和诸多“大佬”就进行了一系列互动,比如为魏建军举行欢迎仪式。 魏建军乘坐魏牌高山而来,还送给了雷军一辆坦克700 Hi4-T,作为回礼,雷军又送给魏建军一辆小米SU7的顶配车型+一部小米手机。

网友表示,坦克700 Hi4-T售价42.80-70.00万元,小米SU7 Max售价29.99万元,这一波是老魏亏了。我只想说:兄弟,格局打开!大佬是不会在意这点差价的,不是吗?

小米SU7的上市发布会很成功,因为在24小时内,大定订单就突破了台,这样的成绩放到任何一家车企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小米汽车这家刚刚新品上市的新品牌了,只能说雷军是一个很厉害的营销高手,他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让消费者喜欢上这款车。

魏建军简单的体验了一下小米SU7,并表示:小米SU7的智能化和小米生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款车的完成度很高,是一款用心打磨的作品。 等雷总送我的那辆小米SU7运回保定后,一定会进一步仔细感受,细致研究。

看完小米SU7发布会后,魏建军又表示:小米发布会果然名不虚传,雷军的演讲很出色。

雷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各位大佬互相凝视,并发出“迷之微笑”,李斌表示:小米SU7太猛了!它的价格让乐道汽车不好定价了。雷军表示:没事儿的,兄弟们一起努力,一起加电!

仿佛一夜之间,小米SU7成了电车市场的“搅局者”。我的看法是:它的价格不能说便宜,也不能说贵,只能说相对合理,但是不符合小米的品牌调性,因为它没有把电车的价格打下来,小米要的不就是性价比吗?

各位“大佬”之间的合影留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人人翘着拇指哥,言外之意是:小米SU7真棒!我们也亲眼见证了一场十分成功的营销演讲课,在发布会上,雷军详细介绍了30多个小米SU7的周边产品,从小米手电筒到小米棒球帽再到小米遮阳板,句句不提钱,又句句不离钱!高,实在是高!雷总这是想把小米SU7上的差价通过周边赚回来?

以上就是魏总的有感而发了,雷军通过小米SU7发布会给魏总好好上了一课:原来汽车还能这么卖?早知道效果这么好,长城汽车的新品发布会我也找个口灿莲花的家伙上台侃侃而谈,反正我自己不行,毕竟我很内向。

至于小米SU7的实际体验怎么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耐久度如何,这就有待市场检验了,对于第一批勇于“吃螃蟹”的小伙伴,我个人是十分佩服的。最后,对于小米SU7这款中大型纯电轿车,您有什么看法?

砸650亿造车!最后一个IT大佬入局,雷军还有多少机会?

非常看好雷军造车!机会不在于先后,而在于有没有赢的基因!雷军绝大多数的创业项目都成功了,造车也一样! 确实IT大佬们都参与造车了,最早的就是网络,阿里、腾讯、华为、滴滴都参与了,还有早期的乐视,雷军确实进入比较晚,但从另一个角度讲,马云不是最早做电子商务的,早期有8848和易趣,刘强东做电商的时候,淘宝已经非常强大,有了阿里和京东,很多人认为电商格局一定,但拼多多又杀出重围,成为用户数最多的电商平台!同样雷军不是最早做手机的,但必须承认小米是最成功的做手机的,凭借手机,小米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所以说进入先后不能说明机会的多少,关键看企业家有没有赢的基因和资源。 雷军做小米生态所积累的资源,是他造车最强大的机会。 造车的技术在不断发展,造车的生态在不断完善,拼到现在,一是看是否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看整合资源的能力,造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小米在营销、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上的经验会给雷军造车很大帮助! 相信小米,相信雷军! 准确来说,小米砸的资金并不止650亿,按照雷军和小米官方的说法,小米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会预计会投入100亿美金用于电动车研发,并且直言小米账上有1020亿现金,一句话,哥有钱,随便造,俺就是要造车!至于这是不是最后一个IT大佬入局电动车行业,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说不定哪一天其他手机厂家也进入电动车行业呢?并且IT大佬并不止雷军一个,BAT中除了网络有参与外,腾讯和阿里目前都没什么消息说造车,所以话不要说得太绝对。 雷军还有多少机会? 就目前来说,小米造车成功的机会非常大,之所以这么肯定有两点: 第一、恒大正式进入电动车行业后,股市一路飙升,在没有一辆量产车的前提下,恒大拥有这么高的估值,那说明整个市场空缺很大。 解读官方的一些政策就可以发现,未来电动车将会取代汽油车,一年至少也是几百万的销量,目前电动车老大特斯拉一年也就五六十万的销量。 第二、小米投资了小鹏、蔚来两家电动车企业,毫不夸张的说,国内电动车企业中,除了比亚迪,也就蔚来和小鹏还能拿得出手。 这说明雷军的眼光狠毒,并且蔚来和小鹏能为小米造车提供一些供应链和相关行业知识。 并且小米在宣布造车后,雷军在小米 科技 园接待了小鹏创始人、比亚迪王传福等人,由此可见雷军造车并不是心血来潮,是有长期计划和准备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国内电动车市场,目前特斯拉是电动车的巨无霸企业,比亚迪也过得风生水起,但是电动车与现在 汽车 市场比起来,不到九牛一毛,加上全球电动车大趋势,未来电动车市场无限大,小米不仅要和特斯拉竞争,还要和大众、丰田这些传统车企竞争,只要实力足够强悍,不仅可以在国内卖,甚至还可以出口电动车到海外市场,这个市场空缺不比小米做智能手机那时候差。 至少比许家印靠谱 要知道山寨米的猴子水军是无敌的,肯定会走手机那条路,那别人的东西吹牛逼,再靠互联网水军造势,把其它国产厂商黑的体无完肤,第一个被黑的肯定是比亚迪 小米一个互联网公司,我觉得可以有,估计到时候车机系统是个亮点,雷总都说了不怕,咱们有钱[机智][机智] 从乐视第一个提出互联网造车,到现在小米进入造车,是一个奇妙的轮回,也是造车史上一个重大的 历史 节点。 贾跃亭的梦想先人一步,而让梦想落地的总是雷军,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戏剧性的故事是否还会继续上演? 或许,经过这些年的商海沉浮,栉风沐雨,贾跃亭也变得稳重了。 我们不愿看到一个“欠钱不还”的“贾会计”,更不愿看到梦想的折戟。 如果 FF 和乐视 汽车 这次都能成,贾跃亭和雷军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是激励下一代最好的范本。 市场是开放的,都有机会,只要产品过关 机会还是很大的,市场前景不错,而且小米的实力有目共睹,共同期待吧雷某人应该也是身不由己,为了团队的利益被迫站台讲故事。 本人机械制造自动化毕业,雷军理想当然可以有,但是现实中制造业讲情怀没用的,更不要上升到为国为民高度把自己感动的仿佛成功指日可待,钱没到位真的没人陪你玩,模具设备,软硬件,市场欢迎度,售后,这些需要大量时间和服务支撑,资本家能等吗? 以下是本人以前上过班的公司大门口,武器制造相关小米雷军入局也是好事

从看新车到看高管,车企追逐流量的背后值得深思

2024北京车展如火如荼举行。 要说本届车展最大的亮点,不是新车,也不是车模,而是车企高管。 车企大佬化身“网红”直播给自家车型带货,在本届车展中赚足眼球。 当然,在这场流量战当中,也有业内人士感到担忧,流量固然重要,但技术和产品质量才是车企核心竞争的关键,车企不应过分关注流量,而忽略了产品本身。

从看新车到看高管

作为国内的四大车展之一,本届北京车展规模宏大,展馆总面积之大(23万平方米)、参展商数量之多(汽车及零部件参展商多达到1500余家),都是能够比肩世界级车展。 而在新车数量上面,全球首发车型有117款,跨国公司全球首发30款,概念车41款,新能源车型高达278款,可见车企都是有备而来,重磅新车还是挺多的。

奇怪的是,相比起以往看新车,本届车展大家热衷于拍“人”,而说到本届车展的流量担当,必属小米创始人雷军。 雷军凭借着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把这次车展变成了自己的大型粉丝见面会。 在他演讲的时候,小米展厅被人群前前后后围了数十层,人群从展厅蔓延到整条过道上,仿佛整个车展的人都过来了。

发布会结束后,雷军在各个展台穿梭,了解友商们的车型。 可以说雷军所到之处皆是人流,展馆被挤得水泄不通。 大家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拍照设备全程跟拍,生怕错过雷军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

360创始人“红衣大叔”周鸿祎,算得上是北京车展上唯一能与雷军抗衡的“网红”。 车展前高调宣布要卖掉自己的奔驰迈巴赫S600,引发了车企的“送车潮”,纷纷把自家明星车型送到360公司楼下供周鸿祎参观体验,而周鸿祎也称自己的车展是“798车展”。

在他参观东风汽车展台期间,周鸿祎爬上了一辆东风猛士车顶。 这一幕被媒体拍到,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被网友调侃是“本届车展最老车模”。

除了雷军和周鸿祎之外,其它车型高管也是“主动出击”,积极给自家的品牌营销带货。

蔚来创始人李斌直播“卖车”,跟其它车企高管互动。 此外,还跟歌手汪峰在蔚来ET7上面开麦合唱,给网友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

理想CEO李想同样积极参与互动,让雷军亲身体验刚刚上市的理想L6。 期间发生的小插曲,被网友们笑称是“李想焊门”,对此,小米汽车高管否认了的网友的说法。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则是以“另类”的方式出圈。 他被网友拍摄到与高管乘坐地铁前往北京车展。 身为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的老板,世界500强老总放下身段乘坐地铁,倡导绿色出行,网友们纷纷给“船夫哥”点赞。

搜狐CEO张朝阳则是把课堂带到车展上面来,拉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和雷军一起上物理课,让网友们津津乐道。 作为学霸的雷军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看不懂张朝阳的物理书:“一直以为自己物理可以,打算仔细看看(张朝阳赠送的书),结果直接跪了,完全看不懂。 ”

大佬们之间的热情互动,算得上是本届车展的精彩看点,营造出一种国内新能源车企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流量背后的担忧

在汽车营销里头,流量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下要是没有流量的话,大家可能连你的车都不看到;另一方面,流量聚焦也意味着你成为大众的焦点,如果出现问题,容易形成流量反噬。

此前,小米SU7被网友拍到疑似车辆出厂下线时螺丝脱落,一时间引起了网上轩然大波,后被证明是物料粘在车轮非车辆螺丝掉落。 雷军也是在微博上感慨压力大: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

针对这个话题,蔚来创始人李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销售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质,所以蔚来一直关注的还是产品、技术、服务,这个是真正长期的竞争力。

除了蔚来以外,车圈还是有很多专注产品和研发的车企,例如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一直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制造商。 面对流量焦虑的话题,零跑董事长朱江明在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相比起流量,车企更应该是努力把技术做好。

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汽车营销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车企都在寻求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流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流量与舆论的作用不断被放大,流量是否能转化为销量?如何把控流量所带来的效果?还需各大车企多思考。 毕竟车企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质量,才能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6337.html
猫咪多大的时候 适合新手饲养
快乐是真的 危险也是真的 跟AI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