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网评 五一 地评线 消费映照中国经济活力

(原标题:【地评线】飞天网评:“五一”消费映照中国经济活力)

“五一”假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消费市场的活力折射出我国内需的强劲动力。各地购物商圈人气十足,各大商场迎来客流高峰,“五一”档首日票房破4亿元,“五一”假期第一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8亿人次。从大宗消费,到新型消费与餐饮消费,透过“五一”假期,我们看到消费者的信心在不断增长,消费的潜力在不断释放。

大宗消费激发内需活力。“五一”假期,各地商场人流量和销售额都实现同比增长,各类大宗消费等支持以旧换新的家电销量明显增加。抢抓“五一”消费旺季,多地发布政策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福建省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暨“五一”促消费活动,将组织各类惠民促消费活动1000多场;湖南省发布通知,明确汽车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广东省首轮发放3.7亿元消费券,主要用于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之下,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大宗消费持续升温,内需活力加速释放。“五一”之后,各地要加快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鼓励家电家具销售企业推行“以旧换新”模式,建立完善逆向回收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再生资源集中投放日制度,开展社区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集中投放活动,鼓励专业回收企业拓展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业务,进社区开展宣传和回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物流配送渠道优势,联合规范的回收企业,提供上门回收便民服务。

新型消费激发消费动力。近年来,露营成为了人们消费的新宠,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亲近大自然。为更好地接待露营爱好者,一些露天公园在“五一”假期推出“露营+演艺”“露营+研学”“营地+亲子教育”等新消费场景,举办青年音乐会、快闪市集等特色主题活动,丰富游客体验。“五一”假期,一系列特色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北京市加强“文旅+”活动和产品供给,推出2300余场文化活动;陕西省启动“秦乐购·享美好生活”消费促进活动;甘肃省举办的“春绿陇原·甘肃文旅演艺天水惠民演出季”延续至“五一”,持续推热“麻辣烫经济”。消费领域场景跨界融合发展,新型消费不断扩大,持续激发消费新动力。“五一”之后,各地各部门要延续新型消费势头,从政策导向与要素集聚等方面不断壮大新型消费规模,更好地满足各类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各地各部门要勇于开拓创新,持续激发消费新动力。

餐饮消费增强消费信心。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国餐饮消费持续回暖,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3551亿元,同比增长9.2%。为迎接“五一”假期,各地知名餐饮连锁企业集中上线新菜,给消费者带来味蕾新体验。旅游热门城市的餐饮企业加大食材备货、调整营业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节假日消费少不了美食,餐饮消费热气腾腾,餐饮企业借助市场人气积极推出新品,有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促进餐饮消费活力加快释放。“五一”之后,各地餐饮企业要注重创新和研发,适时推出新的菜品、服务模式和营销策略,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注重餐饮与旅游有机结合,通过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元素的餐饮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李萍)


“五一”投放50万元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其整体效果如何?

为了刺激消费热情,为了扩大消费规模,在“五一”节假日投放了50万元的消费券,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登陆APP领取消费券,除了不能用于线上消费和个人转账之外,可以用领取到的消费券到店进行消费,结账的时候会自动和消费券一起扣减结算。目前整体的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的投放的消费券产生的“乘数效应”也得到了体现。在今年的“五一”假期,通过某些平台投放的消费券,对于特定的地区有着很明显的带动效果,对于带动当地的消费、缓冲疫情带来的冲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说投放的消费券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是不可以的,但是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大家消费的热情,提振商业信心,有着很不错的整体效果。

要说投放的消费券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可以看看一些地区的具体数据,在“五一”节假日中的三天间,微信电子消费券带动消费9亿元。在东南沿海这边,广东省通过投放消费券也带动了5.1亿元的消费金额;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武汉市中,在一座城市中,同样是在“五一”节假日中的三天间,也带动了5800万元的消费金额。从这些地方来看,投放了消费券,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整体效果。

还有通过投放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取得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从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来看,之前因为疫情的影响,超市商场的人流量并不多,在这个“五一”节假日得到了改善,因为有了需要到店才能使用的消费券,实体消费逐渐恢复,整体的销售情况慢慢恢复。这样的情况也是投放消费券得到你效果的体现。

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进展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将有何影响?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刘锋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严格措施使疫情拐点在一季度出现,则疫情进展对于全年经济的影响不必要过度悲观。 应科学客观冷静应对内外复杂局面,立足市场化思维激发经济活力。 宏观政策应当全力施为,果断降准降息。 适度阶段性给中小企业减免税费。 资本市场应着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宣泄。 客观评估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记者:您认为当前疫情对于经济活动有多大影响?刘锋:疫情对于经济活动到底有多大影响,首先应该弄清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疫情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第二,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 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估疫情及全国防疫工作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机制看,主要是从防疫角度,各地主动(政府作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地限制并大量缩减经济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萎缩而带来需求紧缩。 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运输及零售等服务行业的终端需求显著减少;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经由供应链传导,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投资与进出口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增大的经营压力;进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势减少、失业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财政收支与信用扩张受阻;最终经济运行将因此而进一步放缓。 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看,依据现有的疫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考2003年SARS病毒传播及消亡的经验,预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 换言之,有较大概率是整个事件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显著影响,全年角度预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0.5个百分点左右,估计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左右。 考虑经济政策对冲效果之后,估计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5%~6.0%的增速区间。 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记者:那么,经济预期岂不是不容乐观?刘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 预计2020年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情况也会面临显著压力,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估计高于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区间,对5.5%的控制线构成显著压力。 但也应看到,上述经济影响并未使得经济增速和失业水平显著滑出合理区间,况且2019年四季度开始,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阶段性反弹,属于短周期复苏态势,上游行业出现一定的被动库存回补也有利于对冲疫情带来需求弱化,因此总体上不必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过度悲观。 对于因防疫需要而推迟的春节后复工对经济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 最迟2月10日前后,全国经济部门生产经营秩序将得到基本恢复。 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与上海等东南各省市已经要求非必要企业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 那么,可以预见之后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 根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计,正月十五左右现有防疫措施会看到效果,那么整体上看3月开始全国生产经营将进入相对较好的状态。

中国经济增强活力还需要怎样科学政策?

亲亲您好 中国经济增强活力需要的科学政策如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期,中国经济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增长受到了冲击。 5月份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稳经济增长措施--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六方面33项措施;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19项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落地,国内经济复苏加快。 8月份,中国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由负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加快增长,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孟玮举例称,中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恢复增长的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销方面,今年前8个月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 汽车产销量走高离不开稳增长、促消费、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支持。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8月全国约355.3万辆车享受了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累计减征车购税230.4亿元。 而且享受政策的车辆数、减征税额均呈逐月增长态势,特别是8月份减税额和享受优惠的车辆环比增幅均超过10%,分别为10.3%、11.7%。 “当前宏观经济依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稳经济政策起到良好成效。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道。 当前,内需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加固经济基本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喜的是,当前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改善。 一方面,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重点领域的消费潜力在逐步释放,市场销售规模继续扩大。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增速比7月加快2.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投资项目的要素保障不断强化,投资增速不断加快。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首次回升。 盘和林表示,鉴于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要进一步加码拉动内需和增加有效投资这两条政策主线,为经济增长添动力。 盘和林认为,短期内扩大内需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和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来推动。 基建投资的资金可以通过专项债筹集,而发放消费券可以对区域产业进行精准扶持。 从长期看,扩大内需还要依赖增收和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增收的核心是提高就业率和优化就业结构,发展具备高附加值的产业,让百姓拥有更多可支配、可用于消费的收入。 社会保障应该围绕健康、医疗、养老、教育、生育等诸多方面,为百姓减少后顾之忧,从而让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6386.html
华为申请PuraOS商标 Pura系列将用上定制鸿蒙OS
老子遭立案! 儿子丢了13亿